第五章 园林植物病害防 治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第二节 枝干病害 第三节 根部病害
第五章 园林植物病害防 治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第二节 枝干病害 第三节 根部病害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 一、叶斑病类 ▪ 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种形状斑 点病的总称。但叶斑病并非只是叶上发生,有一部分病 害,既在叶上发生,也在枝干、花和果实上发生。 ▪ 叶斑病的类型: ▪ 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等。 ▪ 丁香叶斑病、月季黑斑病、大叶黄杨褐斑病、香石竹叶 斑病等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 一、叶斑病类 ▪ 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种形状斑 点病的总称。但叶斑病并非只是叶上发生,有一部分病 害,既在叶上发生,也在枝干、花和果实上发生。 ▪ 叶斑病的类型: ▪ 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等。 ▪ 丁香叶斑病、月季黑斑病、大叶黄杨褐斑病、香石竹叶 斑病等
(一)丁香叶斑病 ▪ 分布与危害 ▪ 丁香叶斑病发生普遍,国内很多省份都 有发生,辽宁、山东、江苏、湖北、北京 等地都有发生的报道。丁香叶斑病包括丁 香褐斑病、丁香黑斑病和丁香斑枯病三种。 丁香感染叶斑病后,叶片早落、枯死,生 长不良,影响观赏效果
(一)丁香叶斑病 ▪ 分布与危害 ▪ 丁香叶斑病发生普遍,国内很多省份都 有发生,辽宁、山东、江苏、湖北、北京 等地都有发生的报道。丁香叶斑病包括丁 香褐斑病、丁香黑斑病和丁香斑枯病三种。 丁香感染叶斑病后,叶片早落、枯死,生 长不良,影响观赏效果
▪ 1.丁香褐斑病 ▪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病斑为不规则型,多角型或近 圆形,病斑直径5~10mm。病斑褐色,后期病斑中央 组织变成灰褐色。病斑背面可生灰褐色煤层,即病菌 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病斑边缘深褐色。发病严 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大斑。 ▪ [病原] 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尾孢属、丁 香尾孢菌。子座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梗数根束生, 直立,不分枝;分生孢子线形,有多个分隔,基部细 胞钝圆。 ▪ [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座或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分生 孢子借风雨传播。由伤口或直接侵入。秋季多雨潮湿 时发病较重
▪ 1.丁香褐斑病 ▪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病斑为不规则型,多角型或近 圆形,病斑直径5~10mm。病斑褐色,后期病斑中央 组织变成灰褐色。病斑背面可生灰褐色煤层,即病菌 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病斑边缘深褐色。发病严 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大斑。 ▪ [病原] 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尾孢属、丁 香尾孢菌。子座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梗数根束生, 直立,不分枝;分生孢子线形,有多个分隔,基部细 胞钝圆。 ▪ [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座或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分生 孢子借风雨传播。由伤口或直接侵入。秋季多雨潮湿 时发病较重
▪ 2.丁香黑斑病 ▪ [症状] 病斑近圆形,直径3~10mm,初期淡褐色,后 期灰褐色,有隐约轮纹。病斑表 ▪ 面密生黑色霉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破裂。 ▪ [病原]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的一种真菌。 分生孢子梗暗褐 ▪ 色,分生孢子2-3个串生,褐色,倒棒形,孢子具2~9 个横膈膜,1~6个纵隔膜。 ▪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 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发病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全部脱 落
▪ 2.丁香黑斑病 ▪ [症状] 病斑近圆形,直径3~10mm,初期淡褐色,后 期灰褐色,有隐约轮纹。病斑表 ▪ 面密生黑色霉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破裂。 ▪ [病原]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的一种真菌。 分生孢子梗暗褐 ▪ 色,分生孢子2-3个串生,褐色,倒棒形,孢子具2~9 个横膈膜,1~6个纵隔膜。 ▪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 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发病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全部脱 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