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输出特性 当。不变时,输出回路中的电流1c与电压Uc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输出特性,即 c=f(Uce)帝数 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 /m4 -80 mA 60d 大 40A 区 20A 图135三极管的输出特性 (1)截止区 在图中 般将=0的一条曲线的以下部分即≤0的区域称为截止区。此时 也近似为零。 由于各极电流都基本上等于零,所以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没有放大作 用 对NPN三极管,当Ue<0、U<0时,集电结和发射结均处于反向偏置状态, 发射区不再向基区注入电子,则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2)放大区 在图中曲线比较平坦的区域称为放大区,表示当一定时, Ic的值基本上不随 :而变化。在这个区域内,当基极电流发生微小的变化量△,集电极的电流将产生较 大的变化量△Ic。体现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对于NPN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时,U≥0.7V、Uac<0,此时发射结正向 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3)饱和区 在图中曲线靠近纵轴附近,各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上升部分区域称为饱和区。在这个 区域,不同值的各条特性曲线几乎重叠在一起,即当Uc较小时,管子的集电极电流 Ic基本上不随基极电流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饱和。此时三极管失去了放大作用。 一般认为Ua=U(即U=0)时, 二极答外干临界和状态,当了时积 为过饱和。三极管饱和时的管压降用U。表示,称为饱和压降。在深度饱和时,小功率 硅管的Us<0.3V. 对NPN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时,UBE>0、Uac>0,即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 正向偏置状态。 1,3.5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电流放大系数 (1)共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B 体现共射极接法之下的电流放大作用,它定义为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变化量之 比,即
2. 输出特性 当 IB不变时, 输出回路中的电流IC与电压UCE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输出特性, 即 IC = f (UCE ) IB =常数 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 图 1 - 35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 (1) 截止区 在图中,一般将 IB=0的一条曲线的以下部分即 IB≤0的区域称为截止区。此时I C也近似为零。由于各极电流都基本上等于零, 所以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没有放大作 用。 对NPN三极管,当UBE<0、UBC<0时,集电结和发射结均处于反向偏置状态, 发射区不再向基区注入电子,则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2) 放大区 在图中曲线比较平坦的区域称为放大区,表示当 IB 一定时,IC的值基本上不随U CE 而变化。在这个区域内,当基极电流发生微小的变化量ΔIB,集电极的电流将产生较 大的变化量ΔIC。体现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对于NPN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时,UBE≥0.7V、UBC<0,此时发射结正向 偏置, 集电结反向偏置。 (3) 饱和区 在图中曲线靠近纵轴附近, 各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上升部分区域称为饱和区。在这个 区域,不同 IB值的各条特性曲线几乎重叠在一起,即当UCE较小时,管子的集电极电流 IC基本上不随基极电流 IB 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饱和。此时三极管失去了放大作用。 一般认为UCE=UBE(即UCB=0)时,三极管处于临界饱和状态,当UCE<UBE 时称 为过饱和。三极管饱和时的管压降用UCES 表示,称为饱和压降。在深度饱和时,小功率 硅管的UCES < 0.3V。 对 NPN 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时,UBE>0、UBC>0,即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 正向偏置状态 。 1.3.5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 电流放大系数 (1) 共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β β体现共射极接法之下的电流放大作用,它定义为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变化量之 比,即 UCE 5 10 15 / V 0 1 2 3 4 饱 和 区 截止区 IB=80 A 60 A 放 大 区 IC / mA 40 A 20 A 0 A
(2)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B 忽略穿透电流时,B近似等于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的直流量之比,即 B (3)共基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a α体现共基极接法下的电流放大作用,它定义为集电极电流与发射极电流变化量之 比,即 a Alc △LE (4)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a 在忽略反向饱和电流Ic时,:近似等于集电极电流与发射极电流的直流量之比 显然B与B,a与a其意义是不同的,但是在多数情况下B≈B,a≈a。所以今 后将不再严格区分B与B,a与a。 (5)B与a的关系 可以证明:B=△ A1./△。 Aln Nle-Alc1-AIc/AIe-1-a 2.极间反向电流 (1)集电极-基极反向饱和电流1 它表示当e极开路时,c、b之间的反向电流,测量电路如图1-36(a)所示。 (2)集电极-发射极穿透电流m 它表示当b极开路时,c、e之间的电流,测量电路如图1-36(b)所示 a)I (6) 图1-36三极管极间反向电流的测量 3.极限参数 三极管极限参数是指使用时不得超过的限度,以保证工作安全和工作性能的正常, 囊提大伦许电流三极管的值就要下降,使三极管性能下降,刻图1-7所 (1)集电极最大 示。一般定义当B值下降为正常的2/3时,Ic=IcM
=常数 = UCE B C I I (2) 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β 忽略穿透电流 ICEO时,β近似等于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的直流量之比,即 B C I I − (3) 共基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α α体现共基极接法下的电流放大作用,它定义为集电极电流与发射极电流变化量之 比,即 E C I I = (4) 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 在忽略反向饱和电流ICBO时, − 近似等于集电极电流与发射极电流的直流量之比, 即 E C I I − 显然β与 − ,α与 − 其意义是不同的,但是在多数情况下β≈ − ,α≈ − 。所以今 后将不再严格区分β与 − ,α与 − 。 (5) β 与α的关系 可以证明: − = − = − = = 1 / 1 / C E C E E C C B C I I I I I I I I I 2. 极间反向电流 (1)集电极-基极反向饱和电流 ICBO 它表示当 e 极开路时,c、b 之间的反向电流,测量电路如图 1-36(a)所示。 (2) 集电极-发射极穿透电流 ICEO 它表示当 b 极开路时,c、e 之间的电流,测量电路如图 1-36(b)所示。 图 1 - 36 三极管极间反向电流的测量 3. 极限参数 三极管极限参数是指使用时不得超过的限度,以保证工作安全和工作性能的正常。 (1)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 当集电极电流过大时,三极管的β值就要下降,使三极管性能下降,如图 1-37 所 示。一般定义当β值下降为正常的 2/3 时,IC=ICM。 A (a) ICBO ICBO A ICEO (b) ICEO
图1-37B与关系曲线 (2)集电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Pcw 当三极管工作时,管子两端电压为Uc,集电极电流为Ic,因此集电极损耗的功 率为P=1cU。集电极消耗的能量使管子温度升高,令三极管性能恶化,甚至损坏, 因此应加以限制 将Ic与Uc的乘积等于B的各点连接起来,得到双曲线如图1-38所示。曲线下方乃 <B区域为安全区;上方>B区域为过耗区,易烧坏管子。 le/mA .=02 图1-38三极管的安全工作区 4.反向击穿电压 表示外加在三极管各电极之间的最大允许反向电压,如果超过这个限制,则管子可 能被击穿甚至损坏,反向击穿电压主要有: BUm一一发射极开路时,集电极-基极间的反向击穿电压。 B Uco 一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击穿电压。 根据给定的极限参数a、A和BU,可以在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上画出三极管 的安全工作区,如图1-38所示。 本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PPT结合板书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图 1 - 37 β与 IC关系曲线 (2) 集电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PCM 当三极管工作时, 管子两端电压为UCE, 集电极电流为IC, 因此集电极损耗的功 率为 C CUCE P = I 。集电极消耗的能量使管子温度升高,令三极管性能恶化,甚至损坏, 因此应加以限制。 将IC与UCE的乘积等于 PCM的各点连接起来,得到双曲线如图 1-38 所示。曲线下方 PC <PCM 区域为安全区 ;上方 PC>PCM区域为过耗区,易烧坏管子。 图 1 - 38 三极管的安全工作区 4. 反向击穿电压 表示外加在三极管各电极之间的最大允许反向电压,如果超过这个限制,则管子可 能被击穿甚至损坏,反向击穿电压主要有: BUC BO——发射极开路时, 集电极-基极间的反向击穿电压。 BUC EO——基极开路时, 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击穿电压。 根据给定的极限参数 ICM 、PCM 和BUCEO,可以在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上画出三极管 的安全工作区,如图 1-38 所示。 本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PPT 结合板书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O I C I B= 0.2 mA 0 10 20 30 40 50 IC / mA 10 20 30 UCE / V 过 流 区 0.8 1.0 0.6 0.4 过 压 区 过 损 耗 区 安 全 区工 作 区
参考资料: 《模拟电子基础》童诗白高等教有出版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邓汉馨高等教育出版社 讲授章节 第二章三极管及放大电路 授课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 熟悉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讲授提纲) 2.1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所谓放大,表面看来是将信号的幅度由小增大,但在电子技术中,放大的本质是实 现能量的控制。 般输入信号的能量较微弱,不足以 动负载,因此需要 放大由路中 另外提供 个电源,由能量较小的输入信号控制这个电源,使之输出较大的能量,推动 负载。这种小能量对大能量的控制作用就是放大作用。 三极管的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有控制作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组成三极管放大 电路。下面以NPN型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为例,分析其工作原理。 2.1.1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 图2-1是一个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三极管V是放大电路的核心,担负着放大作用。 为使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发射结应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 .①上 -1 图2-1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1.电路组成 ①么为信号源,R为信号源内阻。么提供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 ②么是基极直流电源,R是基极电阻。它们为三极管的发射极提供正向偏置电压,并 在回路中保持一定的直流电流。 是集电极直流电源。它为输出信号提供能量,同时使集电结反向偏置 ④是集电极负载电阻。”集电极电流通过,从而将电流的变化转换为集电极电压 的变化,然后输出。 ⑤G、 ☑为耦合电容。其作用是使交流信号顺利通过,同时隔断直流成分,使放大器 与输入和输出端均无直流联系
参考资料: 《模拟电子基础》 童诗白 高等教育出版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程》 邓汉馨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讲授章节 第二章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 授课时数 2 学时 教学目的: 熟悉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 学 内 容(讲授提纲) 2.1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所谓放大,表面看来是将信号的幅度由小增大,但在电子技术中,放大的本质是实 现能量的控制。一般输入信号的能量较微弱,不足以推动负载,因此需要在放大电路中 另外提供一个电源,由能量较小的输入信号控制这个电源,使之输出较大的能量,推动 负载。这种小能量对大能量的控制作用就是放大作用。 三极管的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有控制作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组成三极管放大 电路。下面以 NPN 型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为例,分析其工作原理。 2.1.1 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 图 2-1 是一个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三极管 V 是放大电路的核心,担负着放大作用。 为使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发射结应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图 2-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1. 电路组成 ① Us 为信号源,Rs为信号源内阻。Us提供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 ② UBB 是基极直流电源,Rb 是基极电阻。它们为三极管的发射极提供正向偏置电压,并 在回路中保持一定的直流电流。 ③ UC C 是集电极直流电源。它为输出信号提供能量,同时使集电结反向偏置。 ④ Rc 是集电极负载电阻。集电极电流 ic 通过 Rc ,从而将电流的变化转换为集电极电压 的变化,然后输出。 ⑤ C1 、 C2 为耦合电容。其作用是使交流信号顺利通过,同时隔断直流成分,使放大器 与输入和输出端均无直流联系。 Uo + - - + Ui Us Rs Rb C1 Rc + + UBB V UCC + C2 RL -
2.工作原理 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电压发生微小变化△,则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也 立A △ic流过集 电极负载电阻尼,使电阻上的电压降△:R发生变化,导致集电极电压也发生变化, 产生△z。由图2-1可见,集电极电压就是输出电压,因此输出△o=△x。实 现对输入电压变化量△,的放大。 图2-1电路采用两个电源,既不经济,也使电路的稳定性受影响,因此可改为图2- 所示单电源的连接方法。 - D 图2一2单电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1.2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放大电路中既有直流信号,也有交流信号。电路中的电抗元件 (如耦合电容G、 G),他们对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呈现的阻抗是不同的。 ①电容的阻抗Xc=C 对于直流信号,电容相当与开路:对于交流信号,电容相当于短路。 ②电感的阻抗X,=l 对于直流信号,电感相当于短路:对于交流信号,电感相当于开路。 ③理想电压源(如k)。其内阻为零,电压恒定不变,对于交流信号,其呈现的阻抗为 零,相当于短路。 根据以上分析,可画出图2-2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如图2-3()、(6)所 示。 o+U (a)直流通路 ()交流通路 图2·3基本共e极电路的交、直流通路
2. 工作原理 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电压发生微小变化△ui,则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也 将随之变化,产生△uBE ,由此引起基极电流产生相应的变化,得到△iB 。基极电流的 变化引起集电极电流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电流的变化量△iC = β △iB 。 △iC 流过集 电极负载电阻 Rc ,使电阻上的电压降△iC Rc 发生变化,导致集电极电压也发生变化, 产生△uCE 。由图 2-1 可见,集电极电压就是输出电压 ,因此输出△ uO = △ uCE 。实 现对输入电压变化量△ui的放大。 图 2-1 电路采用两个电源,既不经济,也使电路的稳定性受影响,因此可改为图 2-2 所示单电源的连接方法。 图 2 – 2 单电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1.2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放大电路中既有直流信号,也有交流信号。电路中的电抗元件 (如耦合电容 C1 、 C2),他们对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呈现的阻抗是不同的。 ①电容的阻抗 C XC 1 = 对于直流信号,电容相当与开路;对于交流信号,电容相当于短路。 ②电感的阻抗 XL =L 对于直流信号,电感相当于短路;对于交流信号,电感相当于开路。 ③理想电压源(如 UCC )。其内阻为零,电压恒定不变,对于交流信号,其呈现的阻抗为 零,相当于短路。 根据以上分析,可画出图 2-2 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如图 2 - 3(a)、(b)所 示。 图 2 – 3 基本共 e 极电路的交、直流通路 (b) 交 流 通 路 Rb Rc +UCC Uo + - Us Rs Rb Rc + RL (a) 直流通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