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描述的朴素归纳主义过于朴素,以致不能受到哲学 家们的同情对待。将归纳推理系统化的经典的、更为精致的 尝试之一是J.S.穆勒的《逻辑体系》(伦敦1961年,朗曼 出版公司)。州.C.索尔蒙的《科学推理的基础》(匹茨堡 1975年,匹茨堡大学出版社)将更为现代的观,点作了一个精 辟而简明的一总结。归纳主义哲学家对知识的经验基础及其 在感性知觉中的起源关心到何种程度,在A.J·艾耶尔的 《经验知识的基础》(伦敦1955年,麦克米伦出版公司) 中是非常明显的。对感性知觉传统观,点的一个卓越而简明的 描述和讨论是C·W·K·蒙德尔的《知觉:事实和理论》 (牛津1971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对逻辑实征主义那种特 别牌号的归纳主义有兴趣,我建议读两本论文集,A·J·艾 耶尔编:《逻辑实证主义》(格伦科1959年,自由出版社) 以及P.A.施尔普编:《鲁道尔夫·卡尔纳普的哲学》(伊 利诺州拉萨尔1963年,欧本.克特出版社)。归纳主义纲领 在多大程度上变成为一个高度技术性的纲领在.卡尔纳普 的《概率的逻辑基础》(芝加哥1962年,芝加哥大学出版 社)中是很明显的。 注释 [iJ.J.戴维斯: 《论科学方法》(伦敦1968年,朗曼出 版公司),第8页。 [ii]H.D.安东尼:《科学及其背景》(伦敦1948年,麦 克米伦出版公司),第145页 [iii]逻辑学有时被认为包括归纳推理的研究,因此有归纳 逻辑和演绎逻辑。本书理解的逻辑学仅是对演绎推理的研究 [iv]这段引文出自A.B.沃尔夫,C.G.亨普尔在《自然 科学的哲学》(英格尔沃德·克利夫斯1966年,普兰提斯· 霍尔出版社)第11页中曾加以引证。重点为原作者所加
我所描述的朴素归纳主义过于朴素,以致不能受到哲学 家们的同情对待。将归纳推理系统化的经典的、更为精致的 尝试之一是J.S.穆勒的《逻辑体系》(伦敦1961年,朗曼 出版公司)。W.C.索尔蒙的《科学推理的基础》(匹茨堡 1975年,匹茨堡大学出版社)将更为现代的观点作了一个精 辟而简明的一总结。归纳主义哲学家对知识的经验基础及其 在感性知觉中的起源关心到何种程度,在A.J·艾耶尔的 《经验知识的基础》(伦敦 1955年,麦克米伦出版公司) 中是非常明显的。对感性知觉传统观点的一个卓越而简明的 描述和讨论是C·W·K·蒙德尔的《知觉:事实和理论》 (牛津1971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对逻辑实征主义那种特 别牌号的归纳主义有兴趣,我建议读两本论文集,A·J·艾 耶尔编:《逻辑实证主义》(格伦科1959年,自由出版社) 以及P.A.施尔普编:《鲁道尔夫·卡尔纳普的哲学》(伊 利诺州拉萨尔1963年,欧本.克特出版社)。归纳主义纲领 在多大程度上变成为一个高度技术性的纲领在R.卡尔纳普 的《概率的逻辑基础》(芝加哥1962年,芝加哥大学出版 社)中是很明显的。 � 注释 [i] J.J.戴维斯:《论科学方法》(伦敦1968年,朗曼出 版公司),第8页。 [ii] H.D.安东尼:《科学及其背景》(伦敦1948年,麦 克米伦出版公司),第145页 [iii] 逻辑学有时被认为包括归纳推理的研究,因此有归纳 逻辑和演绎逻辑。本书理解的逻辑学仅是对演绎推理的研究 [iv] 这段引文出自A.B.沃尔夫,C.G.亨普尔在《自然 科学的哲学》(英格尔沃德·克利夫斯1966年,普兰提斯· 霍尔出版社)第11页中曾加以引证。重点为原作者所加
上一页牋牋牋 下一页 回目录
上一页牋牋牋��下一页 回目录
《科学究竟是什么》 第二章、归纳问题 1.归纳原理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吗? 照朴素归纳主义者看来,科学始于观察,观察提供科学 知识能够赖以确立的可靠基础,而科学知识是用归纳法从观 察陈述中推导出来的。在这一章,将通过对第三个假定提出 疑问来批判归纳主义科学观。将对归纳原理的正确性和可证 明性提出疑问。以后在第三章,将对头两个假定提出挑战和 反驳。 我对归纳原理的表述是:“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样条 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A都无例外地 具有B性质,那末,所有A都有B性质”,如果接受朴素归纳 主义的观点,那末,这个原理或者十分类似的原理就是科学 确立于其上的基本原理。鉴于这一点,归纳主义者面临的一 个明显的问题是:“归纳原理如何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就 是说,如果观察给我们提供了一组可靠的观察陈述作为出发 点(我们姑且承认这个假定以便于本章的论证),为什么正 是归纳推理导致可靠的、甚或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呢?归纳主 义者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他可以试图 诉诸逻辑来证明这个原理,我们完全允许他这样做;或者他 可以试图诉诸经验来证明这个原理,这是他对待科学的整个 态度的基础。让我们来依次考查这两种途径。 正确的逻辑论证具有下述特征:如果论证的前提是真, 那末,结论必定是真。演绎论证具有这种特征。假如归纳论 证也具有这个特征,归纳原理就一定会得到证明。但是它们 不具有这个特征。归纳论证不是逻辑上正确的论证。情况并 非如此: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是真,那末,结论必定是真。 有可能的是:归纳论证的前提是真,而结论是假,然而这并 不包含矛盾。举例来说,假设直到今天,我在各种各样的环
《科学究竟是什么》 第二章、归纳问题 1.归纳原理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吗? 照朴素归纳主义者看来,科学始于观察,观察提供科学 知识能够赖以确立的可靠基础,而科学知识是用归纳法从观 察陈述中推导出来的。在这一章,将通过对第三个假定提出 疑问来批判归纳主义科学观。将对归纳原理的正确性和可证 明性提出疑问。以后在第三章,将对头两个假定提出挑战和 反驳。 我对归纳原理的表述是:“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样条 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A都无例外地 具有B性质,那末,所有A都有B性质”,如果接受朴素归纳 主义的观点,那末,这个原理或者十分类似的原理就是科学 确立于其上的基本原理。鉴于这一点,归纳主义者面临的一 个明显的问题是:“归纳原理如何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就 是说,如果观察给我们提供了一组可靠的观察陈述作为出发 点(我们姑且承认这个假定以便于本章的论证),为什么正 是归纳推理导致可靠的、甚或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呢?归纳主 义者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他可以试图 诉诸逻辑来证明这个原理,我们完全允许他这样做;或者他 可以试图诉诸经验来证明这个原理,这是他对待科学的整个 态度的基础。让我们来依次考查这两种途径。 正确的逻辑论证具有下述特征:如果论证的前提是真, 那末,结论必定是真。演绎论证具有这种特征。假如归纳论 证也具有这个特征,归纳原理就一定会得到证明。但是它们 不具有这个特征。归纳论证不是逻辑上正确的论证。情况并 非如此: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是真,那末,结论必定是真。 有可能的是:归纳论证的前提是真,而结论是假,然而这并 不包含矛盾。举例来说,假设直到今天,我在各种各样的环
境中观察了大量渡鸦,并且观察到它们都是黑的,我在 这个基础上得出结论:“所有的渡鸦都是黑的。”这是一个 完全合理的归纳推理。推理的前提是大量的这类陈述:“在 时间t观察到渡鸦x是黑的,”并且我们认为所有这些陈述都 是真的。但是并没有逻辑上的保证,我观察到的下一只渡鸦 不会是粉红色的,如果这点被证明是事实,那末,“所有渡 鸦都是黑的”就是假的。这就是说,最初的归纳推理,就它 满足了归纳原理所规定的一些准则而言是合理的,但却引导 到一个错误的结论,尽管这个推理的所有前提都是真的。说 所有被观察的渡鸦都已证明是黑的,又说不是所有的渡鸦都 是黑的,这并不包含逻辑上的矛盾。归纳不能单纯根据逻辑 得到证明。 一个更有趣但又相当可借的例子是伯特兰·罗素所说的 关于归纳主义者火鸡的故事。这只火鸡发现,在火鸡饲养场 的第一天上午九点钟给它喂食。然而,作为一个卓越的归纳 主义者,它并不马上作出结论。它一直等到已收集了有关上 午九点给它喂食这一事实的大量观察。而且,它是在各种情 况下进行这些观察的:在星期三和星期四,在热天和冷天, 在雨天和晴天。它每天都在它的表中加进另一个观察陈述。 最后,它的归纳主义的良心感到满意,它进行归纳推理,得 出结论:“总是在上午九点给我喂食。”哎呀,在圣诞节前 夕,当没有给它喂食,而是把它宰杀时就毫不含糊地证明这 个结论是错误的。一个具有真的前提的归纳推理导致一个错 误的结论。 归纳原理不能光靠诉诸逻辑得到证明。假使结果是这 样,按照归纳主义者自己的观点,他现在就被迫要表明归纳 原理如何能从经验中推导出来。这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可 能是这样。已经观察到归纳在许多场合起作用。例如从实验 的结果中归纳出来的光学定律已经用于光学仪器设计的许多 场合,而且这些仪器的性能令人满意。又如,从行星位置等 的观察中得出的行星运动定律已经被成功地用来预测蚀的发 生。这些因通过归纳推导出的科学定律和理论使之成为可能 的成功的预见和解释,还可以列出很多。用这种方法归纳原 理得到了证明
境中观察了大量渡鸦,并且观察到它们都是黑的,我在 这个基础上得出结论:“所有的渡鸦都是黑的。”这是一个 完全合理的归纳推理。推理的前提是大量的这类陈述:“在 时间t观察到渡鸦x是黑的,”并且我们认为所有这些陈述都 是真的。但是并没有逻辑上的保证,我观察到的下一只渡鸦 不会是粉红色的,如果这点被证明是事实,那末,“所有渡 鸦都是黑的”就是假的。这就是说,最初的归纳推理,就它 满足了归纳原理所规定的一些准则而言是合理的,但却引导 到一个错误的结论,尽管这个推理的所有前提都是真的。说 所有被观察的渡鸦都已证明是黑的,又说不是所有的渡鸦都 是黑的,这并不包含逻辑上的矛盾。归纳不能单纯根据逻辑 得到证明。 一个更有趣但又相当可惜的例子是伯特兰·罗素所说的 关于归纳主义者火鸡的故事。这只火鸡发现,在火鸡饲养场 的第一天上午九点钟给它喂食。然而,作为一个卓越的归纳 主义者,它并不马上作出结论。它一直等到已收集了有关上 午九点给它喂食这—事实的大量观察。而且,它是在各种情 况下进行这些观察的:在星期三和星期四,在热天和冷天, 在雨天和晴天。它每天都在它的表中加进另一个观察陈述。 最后,它的归纳主义的良心感到满意,它进行归纳推理,得 出结论:“总是在上午九点给我喂食。”哎呀,在圣诞节前 夕,当没有给它喂食,而是把它宰杀时就毫不含糊地证明这 个结论是错误的。一个具有真的前提的归纳推理导致一个错 误的结论。 归纳原理不能光靠诉诸逻辑得到证明。假使结果是这 样,按照归纳主义者自己的观点,他现在就被迫要表明归纳 原理如何能从经验中推导出来。这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可 能是这样。已经观察到归纳在许多场合起作用。例如从实验 的结果中归纳出来的光学定律已经用于光学仪器设计的许多 场合,而且这些仪器的性能令人满意。又如,从行星位置等 的观察中得出的行星运动定律已经被成功地用来预测蚀的发 生。这些因通过归纳推导出的科学定律和理论使之成为可能 的成功的预见和解释,还可以列出很多。用这种方法归纳原 理得到了证明
正如大卫·休谟早在十八世纪中期就已经定论性地论证 过的那样,上述对归纳的证明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意在证明 归纳的论证是循环的,因为它运用的正是其正确性应该需要 证明的那种归纳论证。这种证明的论证形式如下: 归纳原理在X1场合成功地起作 用。 归纳原理在X2场合成功地起作 用,等等。 归纳原理总是起作用。 断言归纳原理正确性的全称陈述在这里是从一些记录这 原理过去成功运用的单称陈述中推论出来的。所以这个论证 是一个归纳论证,因而,不能用来证明归纳原理。我们不能 用归纳来证明归纳。与归纳的证明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困难传 统上称之为“归纳问题”。 因此,看来执迷不悟的朴素归纳主义者已陷入困境。所 有的知识应该从经验中归纳出来这种极端要求排除了作为归 纳主义观点基础的归纳原理。 除了包含在证明归纳原理的试图中的循环论证以外,如 我业已陈述的那样,这个原理还有其他的缺点。这些缺点导 源于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进行“大量”观察这个要求的 含混和不确定。 要有多少观察才算是“大量”?在我们能作出金属棒受 热后必定膨胀的结论之前,一根金属棒应该受热十次,一百 次,或者多少次,对这样一个问题无论作什么回答,都可以 举出一些怀疑是否一定需要“大量观察”的例子。为了说明 这一点,我要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在广岛投了第一 颗原子弹以后公众对原子战的强烈反应。这种反应是根据这 样的了解:原子弹造成广泛的死亡、破坏和人类的极端痛 苦。然而这个普遍持有的信念仅仅根据一次戏剧性的观察。 再说一例,一个非常固执的归纳主义者在作出“火烧灼人
正如大卫·休谟早在十八世纪中期就已经定论性地论证 过的那样,上述对归纳的证明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意在证明 归纳的论证是循环的,因为它运用的正是其正确性应该需要 证明的那种归纳论证。这种证明的论证形式如下: 断言归纳原理正确性的全称陈述在这里是从一些记录这 原理过去成功运用的单称陈述中推论出来的。所以这个论证 是一个归纳论证,因而,不能用来证明归纳原理。我们不能 用归纳来证明归纳。与归纳的证明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困难传 统上称之为“归纳问题”。 因此,看来执迷不悟的朴素归纳主义者已陷入困境。所 有的知识应该从经验中归纳出来这种极端要求排除了作为归 纳主义观点基础的归纳原理。 除了包含在证明归纳原理的试图中的循环论证以外,如 我业已陈述的那样,这个原理还有其他的缺点。这些缺点导 源于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进行“大量”观察这个要求的 含混和不确定。 要有多少观察才算是“大量”?在我们能作出金属棒受 热后必定膨胀的结论之前,一根金属棒应该受热十次,一百 次,或者多少次,对这样一个问题无论作什么回答,都可以 举出一些怀疑是否一定需要“大量观察”的例子。为了说明 这一点,我要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在广岛投了第一 颗原子弹以后公众对原子战的强烈反应。这种反应是根据这 样的了解:原子弹造成广泛的死亡、破坏和人类的极端痛 苦。然而这个普遍持有的信念仅仅根据一次戏剧性的观察。 再说一例,一个非常固执的归纳主义者在作出“火烧灼人” 归纳原理在X1场合成功地起作 用。 归纳原理在X2场合成功地起作 用,等等。 归纳原理总是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