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操纵元调控的机制 操纵子模型的提出 1940年,Monod发现:细菌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 培养基上生长时,细菌先利用葡萄糖,葡萄糖用 完后,才利用乳糖;在糖源转变期,细菌的生长 会出现停顿。即产生“二次生长曲线”。 ■文献:细胞中存在两种酶,即组成酶与适应酶 (诱导酶)。 ■1947年,报告:“酶的适应现象及其在细胞分化 中的意义
◼ 1940年, Monod发现:细菌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 培养基上生长时,细菌先利用葡萄糖,葡萄糖用 完后,才利用乳糖;在糖源转变期,细菌的生长 会出现停顿。即产生“二次生长曲线”。 ◼ 文献:细胞中存在两种酶,即组成酶与适应酶 (诱导酶)。 ◼ 1947年,报告:“酶的适应现象及其在细胞分化 中的意义”。 乳糖操纵元调控的机制 一、操纵子模型的提出
乳糖操纵元调控的机制 操纵子模型的提出 ■ 1951年,Monod与Jacob合作。 ■发现两对基因: Z基因:与合成β-半乳糖苷酶有关; 基因:决定细胞对诱导物的反应。 ■ Szilard:基因决定阻遏物的合成,当阻遏物存在时, 酶无法合成,只有有诱导物存在,才能去掉该阻遏物。 Jacob:结构基因旁有开关基因(即操纵基因),阻 遏物通过与开关基因的结合,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 1951年,Monod与Jacob合作。 ◼ 发现两对基因: ◼ Z基因:与合成β-半乳糖苷酶有关; ◼ I基因:决定细胞对诱导物的反应。 ◼ Szilard:I基因决定阻遏物的合成,当阻遏物存在时, 酶无法合成,只有有诱导物存在,才能去掉该阻遏物。 ◼ Jacob:结构基因旁有开关基因(即操纵基因),阻 遏物通过与开关基因的结合,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乳糖操纵元调控的机制 一、操纵子模型的提出
乳糖操纵元调控的机制 二、操纵元的结构与功能 操纵元(operon):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启 动子(promoter,.P)和操纵子(operator,O)。 ■ 阻遏物基因(inhibitor,I),产生阻遏物 (repressor)。 I ZYA 结构基因 阻遏物基因 ‘启动子 操纵子 产生阻遏蛋白 RNA酶结合 结合阻遏物
二、操纵元的结构与功能 操纵元(operon):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启 动子(promoter,P)和操纵子(operator,O)。 ◼ 阻遏物基因(inhibitor,I),产生阻遏物 (repressor)。 乳糖操纵元调控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