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震掌大学 课程教学育人大纲 学 院 生命科学学院 教 学 系 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课 程 名 称 基础生物化学A/B 课 程 编 f码4164044710(A)/4164044720(B) 适 用 专 业 全校各专业 课程负责人 单志 教务处制 2022年3月
1 课程教学育人大纲 学 院 生命科学学院 教 学 系 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课 程 名 称 基础生物化学 A/B 课 程 编 码 4164044710(A)/4164044720(B) 适 用 专 业 全校各专业 课 程 负 责 人 单志 教务处制 2022 年 3 月
课程教学育人大纲修订说明 课程教学育人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其旨在培养有“三农”情怀、有健全人格, 有国际祝野,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一流人才。 1,谋程教学南人大朝:课程大纲是执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 智导性文件,组织课程敏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学育人课程大钢”除了指出课程对理 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方面的要求,闲明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课程 教学所发挥的重要育人功能。 2.课程教学育人目标: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泥蕴合在专业 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守教有教 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垒面发展。 3囊写原则:一是立德树人,强化课程思政有人:二是聚偏“四新”,更新内容与 时俱进:三是支撑认证,突出课程教学设计:四是深化改萃,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五是 科学评价,强化过程考核机制:六是科学规范,严把敏材使用标准, 4课程思敢:重点是收集和使用思政元素,聚焦思政主题,整理思政案例,植入教 学育人大纲,融入教学设计与实践,思政元素聚焦主题:一是情怀主题,如爱国情怀, 爱校情怀、专业情怀,三农情怀,农业情怀,科研情怀,家乡情怀等:二是精神主题, 如川农大精神、长狂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等:三是文 化主题,如专业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等等;四是素养主题,如法治煮 养、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礼仪素养等等:五是音斗主题,如限苦奋斗、攻坚克难、伟 大斗争等等:六是实干主题,如工程实干、科研实干、学习实干等等。 5.特别强调:强化课程育人功能不是将所有深程和当作思政课程,也不是用德育取 代专业敏育,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 含的文化基因和骨值范式,将其转化为杜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 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附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2
2 课程教学育人大纲修订说明 课程教学育人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其旨在培养有“三农”情怀、有健全人格, 有国际视野,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一流人才。 1. 课程教学育人大纲:课程大纲是执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 指导性文件,组织课程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学育人课程大纲”除了指出课程对理 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方面的要求,阐明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课程 教学所发挥的重要育人功能。 2. 课程教学育人目标: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 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教 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撰写原则:一是立德树人,强化课程思政育人;二是聚焦“四新”,更新内容与 时俱进;三是支撑认证,突出课程教学设计;四是深化改革,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五是 科学评价,强化过程考核机制;六是科学规范,严把教材使用标准。 4.课程思政:重点是收集和使用思政元素,聚焦思政主题,整理思政案例,植入教 学育人大纲,融入教学设计与实践。思政元素聚焦主题:一是情怀主题,如爱国情怀、 爱校情怀、专业情怀、三农情怀、农业情怀、科研情怀,家乡情怀等;二是精神主题, 如川农大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等;三是文 化主题,如专业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等等;四是素养主题,如法治素 养、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礼仪素养等等;五是奋斗主题,如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伟 大斗争等等;六是实干主题,如工程实干、科研实干、学习实干等等。 5.特别强调:强化课程育人功能不是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也不是用德育取 代专业教育,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 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 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一、课程教学育人大纲总体设计 课程名称 基瑞生物化学实验A/B 英文名 General 称 Biochenistry Experinent A/B 课程编码 4164044710(0/4164044720(B) 课程性 专业基础课 1.课程基本 质 信息 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 后续课 及相关实验课 程 学分/学时 (理论学时:0:实验学时:36) 教学团队 单志、陈惠、吴琦、晏本菊、王晓丽、张晓凌、萄琳、张 军杰、姚慧明、赵海覆、布同良、李成磊、唐白钟、韩学 易、王涛、吴花拉、李云坤等 2.课程简介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理论误的配套课程,共计32学时,2学分。本 误程主要讲授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误程内容以验 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授计性、创新性实验为辅。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基本生 化实险技能,如深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的理解和拿据,使学生对 构成生命体的主要化学物质(如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等)的化学结构、组 成、理化性质及其生物学功能有更充分的理解,做到理论学习和实我过程有机结 合,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3.支撑授课 生物科学专业:常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 专业目标 强的农林实找、研发和设计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能鞋任生 命科学及农业等相关领域教学科研、技术研发等方面工作:知识,能力与素质有 机聪合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掌握现代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生物 学手段制造产品的综合技术能力,凰务于高新生物技术产业科学研究、产品开发。 化学生物学: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兴学强农为使命:以化学生物学前 沿和新衣科建设为引氯:对接创新里动发展战略。以化学生物学应用为重点:培 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习拿舞系统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 本技能,具有将化学手段运用于生物学实置、研发和设计的能力,是开学生综合 素质:能胜任在化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等相关领线的教学科研、推广开发和 经营管理等工作!培有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文情怀,知识,能力与素质有机验合的 化学生物学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
3 一、课程教学育人大纲总体设计 1.课程基本 信息 课程名称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A/B 英 文 名 称 General Biochemistry Experiment A/B 课程编码 4164044710(A)/4164044720(B) 课 程 性 质 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 及相关实验课 后 续 课 程 学分/学时 (理论学时:0;实验学时:36) 教学团队 单志、陈惠、吴琦、晏本菊、王晓丽、张晓凌、芶琳、张 军杰、姚慧鹏、赵海霞、布同良、李成磊、唐自钟、韩学 易、王涛、吴花拉、李云坤等 2.课程简介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理论课的配套课程,共计 32 学时,2 学分。本 课程主要讲授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课程内容以验 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为辅。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基本生 化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对 构成生命体的主要化学物质(如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等)的化学结构、组 成、理化性质及其生物学功能有更充分的理解,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有机结 合,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3.支撑授课 专业目标 生物科学专业: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 强的农林实践、研发和设计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能胜任生 命科学及农业等相关领域教学科研、技术研发等方面工作;知识、能力与素质有 机融合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掌握现代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生物 学手段制造产品的综合技术能力,服务于高新生物技术产业科学研究、产品开发。 化学生物学: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兴学强农为使命;以化学生物学前 沿和新农科建设为引领;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化学生物学应用为重点;培 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习掌握系统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 本技能,具有将化学手段运用于生物学实践、研发和设计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 素质;能胜任在化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推广开发和 经营管理等工作;培育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文情怀,知识、能力与素质有机融合的 化学生物学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4.教学目标 生物化学实验A是四川农业大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化学生物学专业的重 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从事生物学相关研究实险理论和技术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要求达到如下目标! 课程目标1:系统拿探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课程目标2:重点拿据离心、电冰、层析、光油和光度技术等重要生化技术 原理和操作。然卷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课程目标3:实置重要生物分子(蛋白质,酶,核酸、酯类,糖、推生素等) 的分离纯化、分析检测操作,巩固理论课程学习效果。 课程目标4:能够科学描述生化实验问题,熟知其设计原理、数据的定性定 量分析,以及结合理论知识,予以科学总结、讨论甚至改进。 课程目标1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综合分析和解决问 愿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塑造其科学思维以及创新意识: 5.课程支排 本课程支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科学素养】,【专业基础】,【专业综合】 专业毕业要 三项。就生物技术专业面言,贡献度分别为M、M、H。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 技术专业的第一门专业相关实的课,对于生物学专业的认识凡有莫基性作用,因 求指标点 而对“人才华业要求实现矩库”中的【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通过本 误程要求学生常握现代生物技术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分离纯化、分析检测 生物原料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对于综合性实验,要求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 解决生命科学相关额域特别是新农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人才毕业要求实 现矩库”中的【专业综合】具有极的支撑作用。此外,通过项目方法、结果、 分析讨论及综合实验发现问思,分析问思和解决月题的探讨,培养求真求实的科 学精神,能够发现、辨析、质疑和评价生物技术专业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表 达个人见解,因此对“人才毕业要求实现矩库”中的【料学素养】具有较强的支 樟作用。 6.课程教学 改人者必先自波,课程思政的数育效果直接取决于授课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 育人总体思 力,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师自身达成教育教学日标的教学任务来抓。明确课程思政 目标、优化教学手法、提高效果靶向性,从而促进了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 路 提升。可通过政治理论学,思政教有教学能力培训,集体备课,教学法研讨等提 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丰富自己的政治理论知识、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 素紧密融合的思玫教学意肌和教学能力不新增强。 在课程思政元素设定方面,根据我校生化实验教学中涵盖的蛋白质,酶、核 酸、糖、酯、维生素等物质的分离纯化和分析检测等内容中殖含的思政教学元素, 凝练出了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实践能力、实验安全意识、社会责任级与使 命感五个主要思政教育模块作为本课程思政数学核心目标: 结合课程知识特点,融入思政教学元素,使学生在验正和巩固基本理论知识, 锻炼基本实验技能与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强化科学技术用于迹福 人类的责任感和使金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觉情和文化素养。具体如下: 1.厚植爱国情怀、灌输科学精神。2.培养创新实戳能力。3培养社会责任感
4 4.教学目标 生物化学实验 A 是四川农业大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化学生物学专业的重 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从事生物学相关研究实验理论和技术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要求达到如下目标: 课程目标 1:系统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课程目标 2:重点掌握离心、电泳、层析、光谱和光度技术等重要生化技术 原理和操作,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课程目标 3:实践重要生物分子(蛋白质、酶、核酸、脂类、糖、维生素等) 的分离纯化、分析检测操作,巩固理论课程学习效果。 课程目标 4:能够科学描述生化实验问题,熟知其设计原理、数据的定性定 量分析,以及结合理论知识,予以科学总结、讨论甚至改进。 课程目标 5: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综合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塑造其科学思维以及创新意识。 5.课程支撑 专业毕业要 求指标点 本课程支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科学素养】、【专业基础】、【专业综合】 三项。就生物技术专业而言,贡献度分别为 M、M、H。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 技术专业的第一门专业相关实验课,对于生物学专业的认识具有奠基性作用,因 而对“人才毕业要求实现矩阵”中的【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通过本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分离纯化、分析检测 生物原料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对于综合性实验,要求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 解决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特别是新农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人才毕业要求实 现矩阵”中的【专业综合】具有极强的支撑作用。此外,通过项目方法、结果、 分析讨论及综合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讨,培养求真求实的科 学精神,能够发现、辨析、质疑和评价生物技术专业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表 达个人见解,因此对“人才毕业要求实现矩阵”中的【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支 撑作用。 6.课程教学 育人总体思 路 渡人者必先自渡,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直接取决于授课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 力。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师自身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任务来抓,明确课程思政 目标、优化教学手法、提高效果靶向性,从而促进了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 提升。可通过政治理论学、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集体备课、教学法研讨等提 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丰富自己的政治理论知识、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 素紧密融合的思政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不断增强。 在课程思政元素设定方面,根据我校生化实验教学中涵盖的蛋白质、酶、核 酸、糖、脂、维生素等物质的分离纯化和分析检测等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学元素, 凝练出了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实践能力、实验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与使 命感五个主要思政教育模块作为本课程思政教学核心目标。 结合课程知识特点,融入思政教学元素,使学生在验证和巩固基本理论知识、 锻炼基本实验技能与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强化科学技术用于造福 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具体如下: 1. 厚植爱国情怀、灌输科学精神。2.培养创新实践能力。3. 培养社会责任感
使命感。4,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严谨务实的品格。5构筑实验安全意识、培养 高尚道德修养。 7.课程教学 本课程为实验课程,目前执行以学生慢作体验为主的线下教学。当下。课程 育人教学方 组正在以教材建设为奥机,引入数字化改革,针对课程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讲 解部分,构建数字化课程,搭建线上教学平台,促进纸数融合,并计划于2024 式 年春季开始试行混合式教学。 8.课程“四 根植于国家、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课程组始终致力干我校生物化学实验课 新建设”和 程的改革。多年来,围绕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课程建设以实验项目改革为基 点,以教材建设为抓手,以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为核心,进行了系列改革, “协同育 在课程设置方面,生物化学实验实行分层次教学。分为了基建生物化学实验A, 人”实施情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B、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共3类,分别支撑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 况 在教材建设方面,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经历了从自编讲义、自编教材、协编教 材直到省部缓教材的梯度蜕变,共出版教材4部。将干2024年春季授入使用的 省部缓教材《生物化学实验》凝练以下两个创新点:1,实现纸数融合。推进教 育信息化建设。2、优化课程模块,兼顾基础及专业需求。 在实验项目线划方面。围饶着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讲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 成。基于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任,动志更新相关实验体系配置。新误程体系做了 如下改变:1,基于国家四导科技成果落地的精神,课程项目也进行了对接适用性 改革,减少单纯为了教学而教学的项目:2兼并了部分实验,提高了“含科量” 提高了实验体系的覆盖性:首次引入了一个嫁合性实验。 在教学方式方面,本课程目前执行以学生操作体最为主的线下教学。当下, 误程组正在以编暴中的者部级教材《生物化学实验》建设为契机,针对课程的实 最原理和实验操作讲解部分进行数字化改革,搭建线上教学平台。 在考核方式方面,本课程的改革由结果考核过波到如今的过程考核为主。 018年前。课程的成领构成为实验报告,考勤,课终鞋面考核三个枝块:018 年后,响应教育部加强过程考核的号召,取消了课终卷面考核,变更为对误程的 过程管理,成领构成相应改为实险报告、考勤、实验操作考察三个核块。 9.课程建设 基继生物化学实验是基础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衣科建设 改革情况 和背景下,课程组结合多年的开设经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实 验教学改革的策略。提高课程的先进性。 1,依据学科分层次教学。为支樟我校不同学科分类培养目标,我校生物化学 实验下设了生物化学实验A,生物化学实验B,动物生物化学共3类。三类实验 在开设内容或考核目标方面有显著不同。 2.依据专业分精准教学,基础生物化学实验面向全校2D多个专业开设,为 充分挖据课程潜力,藏发学生的兴趣,精准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观,根据不同 专业设置不同实验教学内容或选用专业匹配性实验材料。 3.研究生携手本科生做预实验。任课教师领衔,研究生佛手本科生做预实翼 直是本误程组的优良传统。实验开设前一周,课程组在每个教学班招雾2-3名 5
5 使命感。4.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严谨务实的品格。5. 构筑实验安全意识、培养 高尚道德修养。 7.课程教学 育人教学方 式 本课程为实验课程,目前执行以学生操作体验为主的线下教学。当下,课程 组正在以教材建设为契机,引入数字化改革,针对课程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讲 解部分,构建数字化课程,搭建线上教学平台,促进纸数融合,并计划于 2024 年春季开始试行混合式教学。 8.课程“四 新建设”和 “ 协 同 育 人”实施情 况 根植于国家、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课程组始终致力于我校生物化学实验课 程的改革。多年来,围绕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课程建设以实验项目改革为基 点、以教材建设为抓手、以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为核心,进行了系列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生物化学实验实行分层次教学,分为了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A、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B、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共 3 类,分别支撑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教材建设方面,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经历了从自编讲义、自编教材、协编教 材直到省部级教材的梯度蜕变,共出版教材 4 部。将于 2024 年春季投入使用的 省部级教材《生物化学实验》凝练以下两个创新点:1、实现纸数融合,推进教 育信息化建设。2、优化课程模块,兼顾基础及专业需求。 在实验项目规划方面,围绕着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讲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 成,基于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动态更新相关实验体系配置。新课程体系做了 如下改变:1.基于国家倡导科技成果落地的精神,课程项目也进行了对接适用性 改革,减少单纯为了教学而教学的项目;2.兼并了部分实验,提高了“含科量”、 提高了实验体系的覆盖性;首次引入了一个综合性实验。 在教学方式方面,本课程目前执行以学生操作体验为主的线下教学。当下, 课程组正在以编纂中的省部级教材《生物化学实验》建设为契机,针对课程的实 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讲解部分进行数字化改革,搭建线上教学平台。 在考核方式方面,本课程的改革由结果考核过渡到如今的过程考核为主。 2018 年前,课程的成绩构成为实验报告、考勤、课终卷面考核三个模块;2018 年后,响应教育部加强过程考核的号召,取消了课终卷面考核,变更为对课程的 过程管理,成绩构成相应改为实验报告、考勤、实验操作考察三个模块。 9.课程建设 改革情况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基础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科建设 和背景下,课程组结合多年的开设经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实 验教学改革的策略,提高课程的先进性。 1.依据学科分层次教学。为支撑我校不同学科分类培养目标,我校生物化学 实验下设了生物化学实验 A、生物化学实验 B、动物生物化学共 3 类。三类实验 在开设内容或考核目标方面有显著不同。 2.依据专业分精准教学。基础生物化学实验面向全校 20 多个专业开设,为 充分挖掘课程潜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准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不同 专业设置不同实验教学内容或选用专业匹配性实验材料。 3.研究生携手本科生做预实验。任课教师领衔,研究生携手本科生做预实验 一直是本课程组的优良传统。实验开设前一周,课程组在每个教学班招募 2-3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