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生物类)》 (Microbiology 一、裸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4161154500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生科学 总学分:5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46 实碧/实践学时:28 自修;6 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与应用生物学系 课程负责人:卜贵鲜 课程师资:卜贵解、耶晋雅、黄林艳 一,课程简介 微生物学(生物类)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本质和基本规律、微生物之间及 其与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以及筒介微生物应用的科学,本深程是生物科 学专业的必修课,讲授内容包括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徽生物形态结构,繁殖方式, 营养方式,生长与控制、代谢与控制,遗传变异与育种,生态关系)及其应用, 应用方面偏重工业徽生物方向。本课程可作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应用是仲教学, 以本课程为基础,可更好地理解发酵工程、生物制药、免疫学基础等课程的相关 如识。 配套的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总计28学时,每次实验4 学时,分7次光成。课程开设的实验包括:徽生物的形态观察、徽生物染色技术 微生物的计数,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徽生物的接种分离和纯培养、理化因素对 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食品中曹落总数的测定。通过实险深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掌摆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 同时,本课程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养成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并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科学素质修养
《微生物学(生物类)》 (Microbiol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4161154500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生科学 总学分: 5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46 实验/实践学时:28 自修:6 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与应用生物学系 课程负责人:卜贵鲜 课程师资:卜贵鲜、郭晋雅、黄林艳 一、课程简介 微生物学(生物类)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本质和基本规律、微生物之间及 其与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以及简介微生物应用的科学。本课程是生物科 学专业的必修课,讲授内容包括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微生物形态结构、繁殖方式、 营养方式、生长与控制、代谢与控制、遗传变异与育种、生态关系)及其应用, 应用方面偏重工业微生物方向。本课程可作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延伸教学, 以本课程为基础,可更好地理解发酵工程、生物制药、免疫学基础等课程的相关 知识。 配套的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总计 28 学时,每次实验 4 学时,分 7 次完成。课程开设的实验包括: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染色技术、 微生物的计数、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纯培养、理化因素对 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 同时,本课程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养成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并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科学素质修养
二,课程目标 掌捉撒生物生合活动本质和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理解微生物之问、微生物 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微生物在现代食品工业,发酵工业和生物制药工业领城 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思耕能力、信息整合表 达能力及自学能力:启发学生的应用徽生物学研究兴埋:训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 科学素养。 通过配套实登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宰固树立无菌操作的概念,正确熟练地 掌握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深入学习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地基础上加深理 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 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以及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勒俭节约, 爱护设备的优良作风,建立良好的实险习惯(实险前认真预习准备,实险中仔细 观察记录,实验后定量分析总结)。 三、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式(结合多煤体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引导式 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采用多蝶体教学手段,并辅之以板书。 四、考核方式与成馈构成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课终考核两部分组成。课程平时考被由考 勒、平时测试和实登成绩组成:课终考核为卷面考核(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课终考核成绩。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绪论徽生物与撒生物学(3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特性;理解微生物分粪与命名的基本
二、课程目标 掌握微生物生命活动本质和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理解微生物之间、微生物 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微生物在现代食品工业、发酵工业和生物制药工业领域 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信息整合表 达能力及自学能力;启发学生的应用微生物学研究兴趣;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 科学素养。 通过配套实验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操作的概念,正确熟练地 掌握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深入学习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地基础上加深理 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 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以及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勤俭节约、 爱护设备的优良作风,建立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前认真预习准备,实验中仔细 观察记录,实验后定量分析总结)。 三、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式(结合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引导式 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之以板书。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课终考核两部分组成。课程平时考核由考 勤、平时测试和实验成绩组成;课终考核为卷面考核(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课终考核成绩。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绪论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3 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特性;理解微生物分类与命名的基本
规则: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微生物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定义,种我和特性;衡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及衡生物的应 用, 教学座点:徽生物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式(结合多煤体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引导式 教学法 鳍1微生物的定义,种类与特性 绪.11什么是徽生物? 绪.12徽生物的种类 绪.13微生物的特性 蜡2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蜡21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绪22徽生物的分类单位 绪.23徽生物的命名 绪.24微生物分类鉴定的像据 蜡3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绪3.1徽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客 绪32徽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绪3.3酸生物的发现与激生物学发展筒史 绪4微生物学的应用与工业微生物学的发展垃势 绪41微生物学的应用与工业微生物学 绪42工业微生物学的发展慧势 第1章原核徽生物类醉(6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重要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等)的形态与结构特征、生 长与紧殖方式:简单了解原被微生物和真梳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方式的差 异:了解重要原核微生物的代表种类及其工业用逢
规则;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微生物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特性;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及微生物的应 用。 教学难点: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式(结合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引导式 教学法 绪.1 微生物的定义、种类与特性 绪.1.1 什么是微生物? 绪.1.2 微生物的种类 绪.1.3 微生物的特性 绪.2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绪.2.1 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绪.2.2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 绪.2.3 微生物的命名 绪.2.4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绪.3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绪.3.1 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绪.3.2 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绪.3.3 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绪.4 微生物学的应用与工业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绪.4.1 微生物学的应用与工业微生物学 绪.4.2 工业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第 1 章 原核微生物类群(6 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重要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等)的形态与结构特征、生 长与繁殖方式;简单了解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方式的差 异;了解重要原核微生物的代表种类及其工业用途
教学重点:重要原核徽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特征,生长与繁殖方式。代表种英 及其工业用逢。 教学难点:重要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特狂、生长与繁殖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式(结合多煤体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引导式 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11单细胞原核徽生物一细国 111细菌的个体形态与细胞大小 1.12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13细菌的繁殖与群体形态 114细菌的分类 115重要的工业细葡种类及其应用 12原核丝状微生物一放线菌 12I放线菌的形恋与结构 122放线菌的生长与繁殖方式 123重要的工业放线菌种气及其应同 13其它原核徽生物 13.大型原被徽生物一蓝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32小型原核微生物一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132进化地位特殊的古细菌 第2章真徽生物类群(5学时) 教学目标:掌醒重要真核徽生物(解母、霉菌,草菌等)的形态与结构特红, 生长与繁殖方式:理解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紫殖方式的差异: 了解重要真核微生物的代表种类及其工业用论。 教学重点:重要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特征,生长与繁殖方式。代表种秃 及其工业用逢。 教学难点:重要真核徽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特狂,生长与繁殖特性
教学重点:重要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特征、生长与繁殖方式、代表种类 及其工业用途。 教学难点:重要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特征、生长与繁殖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式(结合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引导式 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1.1 单细胞原核微生物——细菌 1.1.1 细菌的个体形态与细胞大小 1.1.2 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1.3 细菌的繁殖与群体形态 1.1.4 细菌的分类 1.1.5 重要的工业细菌种类及其应用 1.2 原核丝状微生物——放线菌 1.2.1 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1.2.2 放线菌的生长与繁殖方式 1.2.3 重要的工业放线菌种类及其应用 1.3 其它原核微生物 1.3.1 大型原核微生物——蓝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3.2 小型原核微生物——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1.3.2 进化地位特殊的古细菌 第 2 章 真微生物类群(5 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重要真核微生物(酵母、霉菌、蕈菌等)的形态与结构特征、 生长与繁殖方式;理解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方式的差异; 了解重要真核微生物的代表种类及其工业用途。 教学重点:重要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特征、生长与繁殖方式、代表种类 及其工业用途。 教学难点:重要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特征、生长与繁殖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式(结合多煤体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竿法。问题引导式 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2【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鲜母凿 24.1鲜母菌的形态与大小 242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243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244重要的工业酵母菌种类及其应用 22真核丝状微生物一霉蕾 25.1霉菌的个体形态与结构 252霉菌的培养特任 2.53霉菌的繁殖方式 254霉菌的分类位置 255重要的工业霉菌种类及其应用 23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一草首 26.1草菌的形态与结构 2.62草菌的繁殖方式 2.63草菌的主要用途 2.4其他真核微生物一真核藻类 27.1真核藻粪的形态与结构 272常见的真核藻类反其用逢 第3章病毒(5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特任、生长与繁殖方式:掌握病毒不同种 黄病毒的差异;了解病毒与生产实我的关系。 教学重点: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特在,生长与繁殖方式,与生产实践的关联。 教学难点: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特征,生长与繁殖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式(结合多煤体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引导式
教学方法:讲授式(结合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引导式 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2.1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酵母菌 2.4.1 酵母菌的形态与大小 2.4.2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2.4.3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2.4.4 重要的工业酵母菌种类及其应用 2.2 真核丝状微生物——霉菌 2.5.1 霉菌的个体形态与结构 2.5.2 霉菌的培养特征 2.5.3 霉菌的繁殖方式 2.5.4 霉菌的分类位置 2.5.5 重要的工业霉菌种类及其应用 2.3 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蕈菌 2.6.1 蕈菌的形态与结构 2.6.2 蕈菌的繁殖方式 2.6.3 蕈菌的主要用途 2.4 其他真核微生物——真核藻类 2.7.1 真核藻类的形态与结构 2.7.2 常见的真核藻类及其用途 第 3 章 病毒(5 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特征、生长与繁殖方式;掌握病毒不同种 类病毒的差异;了解病毒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特征、生长与繁殖方式、与生产实践的关联。 教学难点: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特征、生长与繁殖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式(结合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引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