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甘蓝用机械采收,其主要用于加工。 2、预处理:甘蓝贮藏前需经过3~4天的摊晾和预冷处理。处理后,甘蓝外叶发软,韧性 增强。接着进一步剔除病叶、受伤的叶球,然后用0.2%托布律溶液或其与0.3%过氧乙酸混 合液粘根,晾干后即可装箱入库、上架贮藏。另外,包装盛器、库房及场地还要用甲醒、过 氧乙酸等熏蒸或用0.5%漂白粉溶液洗涤、喷洒以加强防病防腐。北方夏季出口或运往广东 省的甘蓝,在冷库中预冷后,再修菜包装。 (三)、贮藏运输 1、运输:与大白菜相似,但甘蓝夏季出口东南亚较多。夏季出口甘蓝用保温集装箱, 运往南方的也用冷藏车。 2、 贮藏 (1)常温贮藏:①埋藏和窖藏是我国北方贮藏甘蓝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方法与大白菜相 似。②假植贮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贮藏甘蓝的常用方式。甘蓝抗寒力强,在生长期间, 能忍耐短期-5℃以下的低温,能长期忍受-3~-4℃低温。假植贮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甘蓝 在成熟后不收获,只将其根部松动,以破坏大部分须根,使甘蓝处于微弱的生长状态,这种 方法可以便甘蓝延迟30天上市。二是甘蓝在成熟后连根收获,一棵棵根朝下紧排于浅沟内, 并在四周培细砂土,上面覆盖草席。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适当覆土,以防冻害。这种方 法可长期贮藏,效果很好。③通风库贮藏甘蓝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常用的方法。经预处理的甘 蓝,送至通风库,其方法与大白菜相似。利用通风,尽量控制好库温0~1℃和相对湿度90% ~95%。 (2)低温贮藏:低温贮藏甘蓝在我国南方是一种主要形式。甘蓝先经过预冷,然后入库。 入库前要经过充分预冷,以减少发汗现象。库内冷藏温度控制在0℃,相对湿度90%。美国 和欧州商业贮藏甘蓝冷藏温度则控制在-0.6~0℃,相对湿度为95%~100%,贮藏期3~6个月。 用打孔的聚乙烯薄膜垫在箱子或筐内(每929cm2 薄膜有一个直径为6.35mm的小孔),再冷藏甘 蓝效果极好。 (3)气调贮藏:采用气调贮藏甘蓝能效果较好。美国甘蓝气调条件:温度0~2℃,3%02,5 %~6%C02。 (四)、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甘蓝采后有黑腐病(Xanthomonas compestris )、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环斑病(Pseudomonas cichurii )等细菌引起的病害。其防治主要是避免产品受伤, 晾干外叶表面水分,快速预冷,并贮藏于0℃左右。 甘蓝采后也有甘蓝根朽病(Phoma lingan )、黑斑病(Alternaria spp.)、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根霉软腐病(Rhizopus stolonifer )等真菌病害,主要通过修菜和低温防治。例如修 菜可大大减少根朽病的发生。在4℃下贮藏,可防治黑斑病和根霉软腐病。对于灰霉病低温 也有明显的延缓作用
10%甘蓝用机械采收,其主要用于加工。 2、预处理:甘蓝贮藏前需经过3~4天的摊晾和预冷处理。处理后,甘蓝外叶发软,韧性 增强。接着进一步剔除病叶、受伤的叶球,然后用0.2%托布律溶液或其与0.3%过氧乙酸混 合液粘根,晾干后即可装箱入库、上架贮藏。另外,包装盛器、库房及场地还要用甲醒、过 氧乙酸等熏蒸或用0.5%漂白粉溶液洗涤、喷洒以加强防病防腐。北方夏季出口或运往广东 省的甘蓝,在冷库中预冷后,再修菜包装。 (三)、贮藏运输 1、运输:与大白菜相似,但甘蓝夏季出口东南亚较多。夏季出口甘蓝用保温集装箱, 运往南方的也用冷藏车。 2、 贮藏 (1)常温贮藏:①埋藏和窖藏是我国北方贮藏甘蓝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方法与大白菜相 似。②假植贮藏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贮藏甘蓝的常用方式。甘蓝抗寒力强,在生长期间, 能忍耐短期-5℃以下的低温,能长期忍受-3~-4℃低温。假植贮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甘蓝 在成熟后不收获,只将其根部松动,以破坏大部分须根,使甘蓝处于微弱的生长状态,这种 方法可以便甘蓝延迟30天上市。二是甘蓝在成熟后连根收获,一棵棵根朝下紧排于浅沟内, 并在四周培细砂土,上面覆盖草席。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适当覆土,以防冻害。这种方 法可长期贮藏,效果很好。③通风库贮藏甘蓝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常用的方法。经预处理的甘 蓝,送至通风库,其方法与大白菜相似。利用通风,尽量控制好库温0~1℃和相对湿度90% ~95%。 (2)低温贮藏:低温贮藏甘蓝在我国南方是一种主要形式。甘蓝先经过预冷,然后入库。 入库前要经过充分预冷,以减少发汗现象。库内冷藏温度控制在0℃,相对湿度90%。美国 和欧州商业贮藏甘蓝冷藏温度则控制在-0.6~0℃,相对湿度为95%~100%,贮藏期3~6个月。 用打孔的聚乙烯薄膜垫在箱子或筐内(每929cm2 薄膜有一个直径为6.35mm的小孔),再冷藏甘 蓝效果极好。 (3)气调贮藏:采用气调贮藏甘蓝能效果较好。美国甘蓝气调条件:温度0~2℃,3%02,5 %~6%C02。 (四)、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甘蓝采后有黑腐病(Xanthomonas compestris )、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环斑病(Pseudomonas cichurii )等细菌引起的病害。其防治主要是避免产品受伤, 晾干外叶表面水分,快速预冷,并贮藏于0℃左右。 甘蓝采后也有甘蓝根朽病(Phoma lingan )、黑斑病(Alternaria spp.)、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根霉软腐病(Rhizopus stolonifer )等真菌病害,主要通过修菜和低温防治。例如修 菜可大大减少根朽病的发生。在4℃下贮藏,可防治黑斑病和根霉软腐病。对于灰霉病低温 也有明显的延缓作用
四、花椰菜 花椰莱亦称花菜或菜花,属于十字花科甘蓝类。其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英法滨海地区, 我国花椰菜最早可能是从美国和欧洲引进的。现在花椰菜是我国南部地区秋冬主栽蔬菜之 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其它省市的花椰菜栽培主要集中在大城 市的郊区。除我国外,印度、意大利和法国也是花椰菜的主产国。 (一)、保鲜特性 花椰菜根据生育期特性可分为三类:一是早熟种,其花球细,生长期80~90天,一般在 国庆节时采收。其代表品种有耶尔福、白峰等。二是中熟种,其花球较大,生长期100天左 右,一般在元旦前后采收。其代表品种有福建80天,荷兰48等。三是晚熟种,其花球致密较 大,生育期120天以上,一般春节时上市。其代表品种有福建100天、兰州大雪球等。贮藏用 的花椰莱一般应选择耐寒力强、抗病力亦强的中、晚熟种。例如:早慢种、旺心种、慢慢种 等。近年来,我国推广荷兰雪球和瑞士雪球进行贮藏。春季多栽培“瑞士雪球”,秋季以荷兰 雪球为主。这两个品种,品质好,耐贮藏。 花椰菜贮藏温度低于0℃时,易发生冻害,表现出花球暗青色,或出现水浸斑;温度高于 8℃,则花球易变黄、变暗,出现褐斑,甚至腐烂。如果相对湿度过低或通风过速会造成花 球失水萎蔫。贮藏中易松球、花球褐变(变黄、变暗、出现褐色斑点)及腐烂。菜花松球是发 育不完全的小花分开生长,而不密集在一起,松球是衰老的象征。采收期延迟或采后不适当 的贮藏环境,如高温、低湿等,都可能引起松球。引起花球褐变的原因也很多,如花球在采 收前或采收后暴露在阳光下,花球遭受低温冻害,以及失水和受病菌感染等都能使菜花变褐, 严重时还能变成灰黑色的污点。花椰菜的采后损失为49%左右。花椰菜在贮藏中,有明显的 乙烯释放,这是花球变质的重要原因。花椰菜产品柔嫩,无保护组织,采收后极易受到机械 损伤,主要是碰伤和擦伤,伤部极易变色,感染病菌后,引起腐烂。所以花椰莱在采收时应 留2~3轮外叶,这样可对内部花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和营养作用。失硬与失水有关。 (二)、采收与预处理 贮藏用的花椰菜应选择晚熟耐贮藏品种,并在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采收。一般选花球 直径15cm左右、无病虫、无机械损伤的花椰菜。采收时一般只需留3~5张外叶即可。冬贮花 椰菜,在割花前要减少浇水。花椰菜在阴凉的通风场所摊晾2~3天,使外叶失水。生产上有 在采前一天喷25ppm2,4—D溶液或在入库前浸沾根茎部位,来防止贮藏中花椰莱脱帮落叶。 (三)、贮藏运输 1、常温贮藏:假植贮藏和窖藏是我国北方贮藏花椰菜的常用方法。假植贮藏适用于土 壤封冻前最后一次采收的花头尚小,生长量不足,但由于季节关系不得不采收的花椰菜。与 甘蓝假植贮藏相似,但温度维持在2~3℃。窑藏花椰菜与窖藏大白菜相似。使窖温控制在 0~l℃,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一般半个月检查一次,发现腐烂的花球要及时剔出。 2、低温贮藏:低温对花椰菜贮藏极为重要。将选出的优质花椰菜,保留2~4张叶片;先 摊晾几小时,外部叶片转软后,再装入经过消毒处理的筐或箱中,送入冷风库房中堆码贮藏
四、花椰菜 花椰莱亦称花菜或菜花,属于十字花科甘蓝类。其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英法滨海地区, 我国花椰菜最早可能是从美国和欧洲引进的。现在花椰菜是我国南部地区秋冬主栽蔬菜之 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其它省市的花椰菜栽培主要集中在大城 市的郊区。除我国外,印度、意大利和法国也是花椰菜的主产国。 (一)、保鲜特性 花椰菜根据生育期特性可分为三类:一是早熟种,其花球细,生长期80~90天,一般在 国庆节时采收。其代表品种有耶尔福、白峰等。二是中熟种,其花球较大,生长期100天左 右,一般在元旦前后采收。其代表品种有福建80天,荷兰48等。三是晚熟种,其花球致密较 大,生育期120天以上,一般春节时上市。其代表品种有福建100天、兰州大雪球等。贮藏用 的花椰莱一般应选择耐寒力强、抗病力亦强的中、晚熟种。例如:早慢种、旺心种、慢慢种 等。近年来,我国推广荷兰雪球和瑞士雪球进行贮藏。春季多栽培“瑞士雪球”,秋季以荷兰 雪球为主。这两个品种,品质好,耐贮藏。 花椰菜贮藏温度低于0℃时,易发生冻害,表现出花球暗青色,或出现水浸斑;温度高于 8℃,则花球易变黄、变暗,出现褐斑,甚至腐烂。如果相对湿度过低或通风过速会造成花 球失水萎蔫。贮藏中易松球、花球褐变(变黄、变暗、出现褐色斑点)及腐烂。菜花松球是发 育不完全的小花分开生长,而不密集在一起,松球是衰老的象征。采收期延迟或采后不适当 的贮藏环境,如高温、低湿等,都可能引起松球。引起花球褐变的原因也很多,如花球在采 收前或采收后暴露在阳光下,花球遭受低温冻害,以及失水和受病菌感染等都能使菜花变褐, 严重时还能变成灰黑色的污点。花椰菜的采后损失为49%左右。花椰菜在贮藏中,有明显的 乙烯释放,这是花球变质的重要原因。花椰菜产品柔嫩,无保护组织,采收后极易受到机械 损伤,主要是碰伤和擦伤,伤部极易变色,感染病菌后,引起腐烂。所以花椰莱在采收时应 留2~3轮外叶,这样可对内部花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和营养作用。失硬与失水有关。 (二)、采收与预处理 贮藏用的花椰菜应选择晚熟耐贮藏品种,并在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采收。一般选花球 直径15cm左右、无病虫、无机械损伤的花椰菜。采收时一般只需留3~5张外叶即可。冬贮花 椰菜,在割花前要减少浇水。花椰菜在阴凉的通风场所摊晾2~3天,使外叶失水。生产上有 在采前一天喷25ppm2,4—D溶液或在入库前浸沾根茎部位,来防止贮藏中花椰莱脱帮落叶。 (三)、贮藏运输 1、常温贮藏:假植贮藏和窖藏是我国北方贮藏花椰菜的常用方法。假植贮藏适用于土 壤封冻前最后一次采收的花头尚小,生长量不足,但由于季节关系不得不采收的花椰菜。与 甘蓝假植贮藏相似,但温度维持在2~3℃。窑藏花椰菜与窖藏大白菜相似。使窖温控制在 0~l℃,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一般半个月检查一次,发现腐烂的花球要及时剔出。 2、低温贮藏:低温对花椰菜贮藏极为重要。将选出的优质花椰菜,保留2~4张叶片;先 摊晾几小时,外部叶片转软后,再装入经过消毒处理的筐或箱中,送入冷风库房中堆码贮藏
贮藏期在两个月以内的,以留叶为宜;两个月以上的,应去掉外叶,因为贮至两个月以后, 叶片往往开始霉烂、脱落,易导致花球感染病菌,同时大量生成乙烯,使花球加快衰老。贮 藏室的温度控制在1~2℃,相对湿度为90%~95%为宜。贮藏中每月翻菜一次,将脱落及腐 败的叶子摘除,并淘汰不适宜继续贮藏的花球。结合塑料袋(帐)技术能显著提高花椰莱的贮 藏效果。用0.015mm厚的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膜做成30cm×35cm大小的袋子,花球单果包折口, 可大大减少了花球之间的相互擦伤和减少了病菌相互传染的机会,大大降低了发病率。应用 该方法贮藏花椰菜2个月,商品率达95%,3个月仍可达80%以上。在美国也常用打孔的薄膜 对花球进行单果包,一个袋子有4~6个直径为6.35mm大小的小孔。也有用在筐内衬0.03mm 厚的聚乙烯薄膜,然后将花球装入,码垛贮藏。筐内放入一个浸有克霉灵药(0.1ml/kg) 的棉球,用以防腐。这种方法一般可贮40~50天。 (四)、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花椰菜在贮藏中主要有黑斑病、霜霉病两种真菌病害,有时还有灰霉病和环斑病。另外, 细菌性腐烂则主要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 1、黑斑病(Alternaria spp)是由半知菌亚门链格胞属真菌侵染致病,表现为花球表面发生 许多灰黑色霉点或褐斑。防治方法主要从避免机械损伤,防止冻害着手,因为该病一般从伤 口入侵。另外,0℃低温贮藏,用0.15%托布津蘸花球蒂部灭菌防腐,以及对包装盛器和贮 藏库消毒,单花球套袋等均可降低该病发生。 2、霜霉病(Peronospora parasitica)是鞭毛菌亚门霜霉属真菌侵染致病。其症状为:花球 表面出现白灰色或棕色,内部为灰黑色斑点。在4℃以下低温中,该病受到抑制。霜霉病主 要在市场上和在常温贮藏中发病。因此主要利用低温贮藏防治该病。 其它几种病及其防治见甘蓝病害部分。 五、绿菜花 绿菜花,又名青花莱、西兰花。属十字花科。原产意大利。我国近年种植绿菜花。北方 春播夏收,也可夏播秋收。南方栽培季节更多。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大量种植绿菜花 (一)、保鲜特性 目前我国绿菜花多数为引进的杂交种,例如从日本引进的里绿、绿岭、夏丽都等,从台 湾引进的翠光、翠英、绿冠、绿玉等。绿菜花品种间的耐贮性存在一定差异。春季栽培“绿 岭”,夏季栽培“里绿”,耐贮性较强。 (二)、采收 澳大利亚一般在花径15cm左右时采收。采收太早,花球小、产量低;采收过晚,花蕾 就会松散,变黄。绿菜花的商品花球应表现均匀的鲜绿色,萎蔫、黄化均不受欢迎。采前7 天应控制浇水。采收宜在气温较低无露水时进行。采收时将花球连同10cm左右长的肥嫩花 茎,并保留2片较小的叶片一起割下,装入筐(箱)中。采收时要严格防止机械损伤。机械损 伤后,乙烯的释放量为末损伤的l00倍以上,并持续40小时
贮藏期在两个月以内的,以留叶为宜;两个月以上的,应去掉外叶,因为贮至两个月以后, 叶片往往开始霉烂、脱落,易导致花球感染病菌,同时大量生成乙烯,使花球加快衰老。贮 藏室的温度控制在1~2℃,相对湿度为90%~95%为宜。贮藏中每月翻菜一次,将脱落及腐 败的叶子摘除,并淘汰不适宜继续贮藏的花球。结合塑料袋(帐)技术能显著提高花椰莱的贮 藏效果。用0.015mm厚的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膜做成30cm×35cm大小的袋子,花球单果包折口, 可大大减少了花球之间的相互擦伤和减少了病菌相互传染的机会,大大降低了发病率。应用 该方法贮藏花椰菜2个月,商品率达95%,3个月仍可达80%以上。在美国也常用打孔的薄膜 对花球进行单果包,一个袋子有4~6个直径为6.35mm大小的小孔。也有用在筐内衬0.03mm 厚的聚乙烯薄膜,然后将花球装入,码垛贮藏。筐内放入一个浸有克霉灵药(0.1ml/kg) 的棉球,用以防腐。这种方法一般可贮40~50天。 (四)、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花椰菜在贮藏中主要有黑斑病、霜霉病两种真菌病害,有时还有灰霉病和环斑病。另外, 细菌性腐烂则主要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 1、黑斑病(Alternaria spp)是由半知菌亚门链格胞属真菌侵染致病,表现为花球表面发生 许多灰黑色霉点或褐斑。防治方法主要从避免机械损伤,防止冻害着手,因为该病一般从伤 口入侵。另外,0℃低温贮藏,用0.15%托布津蘸花球蒂部灭菌防腐,以及对包装盛器和贮 藏库消毒,单花球套袋等均可降低该病发生。 2、霜霉病(Peronospora parasitica)是鞭毛菌亚门霜霉属真菌侵染致病。其症状为:花球 表面出现白灰色或棕色,内部为灰黑色斑点。在4℃以下低温中,该病受到抑制。霜霉病主 要在市场上和在常温贮藏中发病。因此主要利用低温贮藏防治该病。 其它几种病及其防治见甘蓝病害部分。 五、绿菜花 绿菜花,又名青花莱、西兰花。属十字花科。原产意大利。我国近年种植绿菜花。北方 春播夏收,也可夏播秋收。南方栽培季节更多。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大量种植绿菜花 (一)、保鲜特性 目前我国绿菜花多数为引进的杂交种,例如从日本引进的里绿、绿岭、夏丽都等,从台 湾引进的翠光、翠英、绿冠、绿玉等。绿菜花品种间的耐贮性存在一定差异。春季栽培“绿 岭”,夏季栽培“里绿”,耐贮性较强。 (二)、采收 澳大利亚一般在花径15cm左右时采收。采收太早,花球小、产量低;采收过晚,花蕾 就会松散,变黄。绿菜花的商品花球应表现均匀的鲜绿色,萎蔫、黄化均不受欢迎。采前7 天应控制浇水。采收宜在气温较低无露水时进行。采收时将花球连同10cm左右长的肥嫩花 茎,并保留2片较小的叶片一起割下,装入筐(箱)中。采收时要严格防止机械损伤。机械损 伤后,乙烯的释放量为末损伤的l00倍以上,并持续40小时
绿菜花在25℃时的呼吸强度比0℃时高30~40倍。因此,采后应立即预冷到0℃,这是绿 菜花贮运的关键环节之一。预冷可采用强制通风预冷、真空预冷和冰水预冷,均有应用。 (三)、贮藏运输 1、低温贮运:绿菜花适宜贮藏的温度为0℃,相对湿度95%~100%。多数研究认为,绿 菜花不耐贮藏,在合适的温度、湿度及良好通风条件下,可贮存2周左右。澳大利亚和我国 的一些出口企业常用加冰贮运绿菜花,其简单可行,效果也较好。 2、气调贮运: 温度为0℃,相对湿度95%~100%。02:1%~2%,CO2:0%~3%。澳 大利亚常采用保鲜袋对绿菜花进行贮运。我国有研究表明:采取0.03mm的聚乙烯袋,单花 球密封包装,贮藏温度0~5℃,相对湿度95%~100%,袋内O2分压和C02分压分别控制在1% 和l0%,贮存90天后,好球率仍达93.7%。还可采用仲丁胺熏蒸法来防止绿菜花产生霉点。 六、菠菜 菠菜是黎科的一二年生蔬菜。其原产于中亚细亚,汉时传入我国。现在我国南、北方普 遍栽培菠菜,菠菜已成为我国秋、冬、春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一)、保鲜特性 菠菜是最耐寒的种类之一。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由于受气候影响,菠菜有明显的淡 旺季现象。如陕西关中,3~5月份和9~11月份,菠菜上市量大,往往供大于求。但6~8月份 和12~2月份,市场上又很少有菠菜,出现较长时间的淡季。因此,菠菜贮藏对于调节淡旺季 供应有着重要的意义。菠菜的品种依叶型分为圆叶、尖叶两种。圆叶型菠菜耐寒性差,适于 春播,不作贮藏用;尖叶型菠菜抗寒性强,颜色深,多用于越冬栽培和贮藏。例如山东大叶、 唐山尖大叶等是各地普遍栽培的耐贮藏品种。尖叶型和圆叶型杂交产生的尖圆型杂交种菠菜 既耐寒又丰产,是贮藏的优良品种。例如北京郊区的红头菠菜,适于冻藏。菠菜能耐-9℃低 温,在冻结温度下可以长期贮藏。经正确解冻后,仍可恢复新鲜状态。我国北方各省冬季严 寒,采用自然冷冻方法贮藏菠菜极为广泛。菠菜叶片表面积大,极易失水萎蔫,贮藏环境湿 度过小,对菠菜极为不利。 (二)、采收与预处理 贮藏用的菠菜应适当晚播种。在不受冻的前提下,尽可能收迟一些。例如作为冻藏的红 头菠菜,于9月上、中旬才播种,11月下旬收获。收获过早,常常因气温较高使菠菜在贮藏 中发热,叶子变黄变黑,甚至腐烂。如果收获过晚,遇到气温突然大幅度下降,土壤冻结, 挖菜等工作量大大增加。适宜的采收期应是早晚地面冻结,中午化开的时候。实践证明,菠 菜经过几次轻霜冻后,叶片变厚,叶色变深,水分蒸腾慢,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增强,耐贮 性较好。在栽培管理上,应注意浇水得当,防止植株徒长。收获前1周应停止灌水,以降低 植株水分含量,提高耐藏性。采收时,应在晴朗的中午收获,将植株带lcm长的根铲下,抖 掉泥土,摘除黄枯烂叶,就地捆把。每1公斤捆成一捆。菜捆不要过大,以免贮存时菜中心 发热。将捆好的菠菜放在阴凉处晾掉水汽,同时使菜温逐渐下降。如果能及时运到冷库预贮
绿菜花在25℃时的呼吸强度比0℃时高30~40倍。因此,采后应立即预冷到0℃,这是绿 菜花贮运的关键环节之一。预冷可采用强制通风预冷、真空预冷和冰水预冷,均有应用。 (三)、贮藏运输 1、低温贮运:绿菜花适宜贮藏的温度为0℃,相对湿度95%~100%。多数研究认为,绿 菜花不耐贮藏,在合适的温度、湿度及良好通风条件下,可贮存2周左右。澳大利亚和我国 的一些出口企业常用加冰贮运绿菜花,其简单可行,效果也较好。 2、气调贮运: 温度为0℃,相对湿度95%~100%。02:1%~2%,CO2:0%~3%。澳 大利亚常采用保鲜袋对绿菜花进行贮运。我国有研究表明:采取0.03mm的聚乙烯袋,单花 球密封包装,贮藏温度0~5℃,相对湿度95%~100%,袋内O2分压和C02分压分别控制在1% 和l0%,贮存90天后,好球率仍达93.7%。还可采用仲丁胺熏蒸法来防止绿菜花产生霉点。 六、菠菜 菠菜是黎科的一二年生蔬菜。其原产于中亚细亚,汉时传入我国。现在我国南、北方普 遍栽培菠菜,菠菜已成为我国秋、冬、春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一)、保鲜特性 菠菜是最耐寒的种类之一。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由于受气候影响,菠菜有明显的淡 旺季现象。如陕西关中,3~5月份和9~11月份,菠菜上市量大,往往供大于求。但6~8月份 和12~2月份,市场上又很少有菠菜,出现较长时间的淡季。因此,菠菜贮藏对于调节淡旺季 供应有着重要的意义。菠菜的品种依叶型分为圆叶、尖叶两种。圆叶型菠菜耐寒性差,适于 春播,不作贮藏用;尖叶型菠菜抗寒性强,颜色深,多用于越冬栽培和贮藏。例如山东大叶、 唐山尖大叶等是各地普遍栽培的耐贮藏品种。尖叶型和圆叶型杂交产生的尖圆型杂交种菠菜 既耐寒又丰产,是贮藏的优良品种。例如北京郊区的红头菠菜,适于冻藏。菠菜能耐-9℃低 温,在冻结温度下可以长期贮藏。经正确解冻后,仍可恢复新鲜状态。我国北方各省冬季严 寒,采用自然冷冻方法贮藏菠菜极为广泛。菠菜叶片表面积大,极易失水萎蔫,贮藏环境湿 度过小,对菠菜极为不利。 (二)、采收与预处理 贮藏用的菠菜应适当晚播种。在不受冻的前提下,尽可能收迟一些。例如作为冻藏的红 头菠菜,于9月上、中旬才播种,11月下旬收获。收获过早,常常因气温较高使菠菜在贮藏 中发热,叶子变黄变黑,甚至腐烂。如果收获过晚,遇到气温突然大幅度下降,土壤冻结, 挖菜等工作量大大增加。适宜的采收期应是早晚地面冻结,中午化开的时候。实践证明,菠 菜经过几次轻霜冻后,叶片变厚,叶色变深,水分蒸腾慢,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增强,耐贮 性较好。在栽培管理上,应注意浇水得当,防止植株徒长。收获前1周应停止灌水,以降低 植株水分含量,提高耐藏性。采收时,应在晴朗的中午收获,将植株带lcm长的根铲下,抖 掉泥土,摘除黄枯烂叶,就地捆把。每1公斤捆成一捆。菜捆不要过大,以免贮存时菜中心 发热。将捆好的菠菜放在阴凉处晾掉水汽,同时使菜温逐渐下降。如果能及时运到冷库预贮
更好。预贮温度要求0℃,时间24小时。如果收获后突然降温,要及时贮存。相反,如果收 获后不降温,晾菜时间要长些。 (三)、贮藏运输 1、常温贮藏:我国北方菠菜最常用的贮藏方法是埋藏,埋藏又有冻藏和暖藏两种方法。 菠菜冻藏与一般的沟藏相同,只是贮藏温度有所不同。与白菜埋藏相比,覆土较薄。北京、 太原地区覆土厚度为15~25cm。维持沟内温度-2~-4℃,相对湿度90%~95%。菠菜在上市前 3~5天在0~2℃下缓慢解冻,使其恢复新鲜状态。解冻过程一般需2~3天。注意切不可在高温 下急速解冻。否则解冻后汁液流出,引起腐烂。暖藏方式与冻藏基本相同,只是贮藏沟稍宽、 稍深,覆盖物稍厚,使沟内温度保持在0~2℃。这种方法贮藏的菠菜上市前无需解冻,但贮 藏期较短。 2、低温贮运:菠菜在18.3℃下贮藏,贮藏寿命不超过2天;在10℃下,不超过7天;在 1.7℃下,不超过24天。在美国,冷库贮藏菠菜的条件一般为:控制温度0℃,相对湿度95% ~100%,最长贮藏期为10~14天。菠菜一般只是解决冷链中的贮运保鲜,很少用冷库进行长 期贮藏。 (四)、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菠菜贮藏中主要有两种病害。一是细菌性软腐病,二是霜霉病。 1、细菌性软腐病的病菌与大白菜软腐病一样,病菌大多数从受伤处侵入,即使是很小 的伤口或真菌侵染的病斑都可感染该病。被害叶出现灰绿色水浸状病班,并软烂,尤其是在 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情发展很快。其防治方法主要是减少伤口,剔除病叶,晾干叶表水分,控 制适当低温贮藏。 2、霜霉病(Perospora spp)是由鞭毛菌亚门霜霉属真菌侵染引起,其最初发生在田间,但 收获后可能变得严重。初期的症状为叶片上出现灰黄色不规则病斑,叶背面的病斑上产生灰 白霉层,后变为紫灰色,潮湿时发生腐烂。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低温贮藏,另外去除病叶也 有一定的作用。该病一般在冷藏前后的市场中发病较多。 七、芹菜 芹菜属于伞形花科的二年生蔬菜。其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瑞典、埃及等沼泽地区。我国 栽培芹菜的历史悠久,现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广泛的栽培。 (一)、保鲜特性 芹菜分本芹和洋芹两种。我国栽培的多为本芹,本芹叶柄细长,洋芹叶柄宽厚。本芹又 依叶柄的颜色分为白色种和青色种。白色种叶较细小,植株矮小;青色种叶片较大,叶柄粗, 植株高大。从贮藏角度来看,芹菜应分为实心种和空心种两大类。实心色绿的芹菜品种耐寒 力较强;也较耐挤压,经过贮藏后仍能较好地保持脆嫩品质,适于贮藏。空心类型品种贮藏 后叶柄变糠,纤维增多,质地粗糙,不适宜贮藏。目前,我国推荐菊花大叶和尤他洋芹作为 贮藏品种。芹菜耐寒性仅次于菠菜。贮藏适温为-1~0℃,如果贮温超过1℃,则易引起腐烂
更好。预贮温度要求0℃,时间24小时。如果收获后突然降温,要及时贮存。相反,如果收 获后不降温,晾菜时间要长些。 (三)、贮藏运输 1、常温贮藏:我国北方菠菜最常用的贮藏方法是埋藏,埋藏又有冻藏和暖藏两种方法。 菠菜冻藏与一般的沟藏相同,只是贮藏温度有所不同。与白菜埋藏相比,覆土较薄。北京、 太原地区覆土厚度为15~25cm。维持沟内温度-2~-4℃,相对湿度90%~95%。菠菜在上市前 3~5天在0~2℃下缓慢解冻,使其恢复新鲜状态。解冻过程一般需2~3天。注意切不可在高温 下急速解冻。否则解冻后汁液流出,引起腐烂。暖藏方式与冻藏基本相同,只是贮藏沟稍宽、 稍深,覆盖物稍厚,使沟内温度保持在0~2℃。这种方法贮藏的菠菜上市前无需解冻,但贮 藏期较短。 2、低温贮运:菠菜在18.3℃下贮藏,贮藏寿命不超过2天;在10℃下,不超过7天;在 1.7℃下,不超过24天。在美国,冷库贮藏菠菜的条件一般为:控制温度0℃,相对湿度95% ~100%,最长贮藏期为10~14天。菠菜一般只是解决冷链中的贮运保鲜,很少用冷库进行长 期贮藏。 (四)、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菠菜贮藏中主要有两种病害。一是细菌性软腐病,二是霜霉病。 1、细菌性软腐病的病菌与大白菜软腐病一样,病菌大多数从受伤处侵入,即使是很小 的伤口或真菌侵染的病斑都可感染该病。被害叶出现灰绿色水浸状病班,并软烂,尤其是在 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情发展很快。其防治方法主要是减少伤口,剔除病叶,晾干叶表水分,控 制适当低温贮藏。 2、霜霉病(Perospora spp)是由鞭毛菌亚门霜霉属真菌侵染引起,其最初发生在田间,但 收获后可能变得严重。初期的症状为叶片上出现灰黄色不规则病斑,叶背面的病斑上产生灰 白霉层,后变为紫灰色,潮湿时发生腐烂。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低温贮藏,另外去除病叶也 有一定的作用。该病一般在冷藏前后的市场中发病较多。 七、芹菜 芹菜属于伞形花科的二年生蔬菜。其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瑞典、埃及等沼泽地区。我国 栽培芹菜的历史悠久,现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广泛的栽培。 (一)、保鲜特性 芹菜分本芹和洋芹两种。我国栽培的多为本芹,本芹叶柄细长,洋芹叶柄宽厚。本芹又 依叶柄的颜色分为白色种和青色种。白色种叶较细小,植株矮小;青色种叶片较大,叶柄粗, 植株高大。从贮藏角度来看,芹菜应分为实心种和空心种两大类。实心色绿的芹菜品种耐寒 力较强;也较耐挤压,经过贮藏后仍能较好地保持脆嫩品质,适于贮藏。空心类型品种贮藏 后叶柄变糠,纤维增多,质地粗糙,不适宜贮藏。目前,我国推荐菊花大叶和尤他洋芹作为 贮藏品种。芹菜耐寒性仅次于菠菜。贮藏适温为-1~0℃,如果贮温超过1℃,则易引起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