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常见果品的贮运技术 一、柑桔采后原理与技术 1. 采后生物学特性 (1)乙烯生成速率低 (2)呼吸速率低 (3)不出现乙烯生成和呼吸速率高峰, 为非跃变型果实耐贮藏 (4)柑桔是呼吸速率较低的园艺产品,仅高于坚果、枣、干果(菜) (5)柑桔果实成熟期间没有呼吸高峰产生 总体而言,柑桔较耐贮,常温贮藏期通常以月计而草莓和杨梅等则按天计,猕猴桃等按 周计。甜橙和蕉柑可贮 4 个月,柠檬可达 6-8 个月。柑桔有较厚且富有弹性的果皮, 可承 受一定程度的机械冲击, 对果肉有充分的保护作用,柑桔呼吸强度较低,果实又有较高的碳 水化合物贮备,因而促使果实耐贮。柑桔耐贮,从而有利于简易处理后短期供应和精细处理 后长期供应。贮藏成本相对较低。 主要柑桔的自然贮藏寿命: 柠檬(6-8 月)>甜橙(6 个月左右)>宽皮柑桔(2-6 个月)>葡萄柚, 金柑(1 个月左右)宽皮柑桔 中温州蜜柑、瓯柑、槾桔和椪柑就耐贮藏, 尤其是瓯柑果实极耐贮藏,一般条件下,可贮至 来年 5~6 月份, 红桔最不耐贮藏;晚熟品种>早熟品种; 有核品种>无核品种 2. 采后处理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1)柑桔贮藏现状 a、由于柑桔较耐贮,不需特别处理也能放一段时间,因而对其关注程度较轻,商品化 贮藏技术研究与应用远不如苹果。因而采后损失严重。 b、采后损失在过去通常只指腐烂率, 偶而也包括失重, 但现在较注重经济角度的采后损 失, 因为贮藏不当导致价格低廉甚至卖不出去导致经济损失。 (2)柑桔采后存在问题 a、腐烂 b、贮藏失调与品质下降 c、柑桔采后生理失调与品质下降;如风味淡泊, 外观差;异味;枯水;浮皮;机械伤; 果实着色不足;酸度高。 3. 柑桔采后主要处理技术 (1)、柑桔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柑桔采后病害种类 a、病理性病害(柑桔青霉病, 柑桔绿霉病, 柑桔焦腐病, 柑桔炭疽病, 柑桔褐腐病等) b、生理性病害(柑桔水肿病, 柑桔褐斑病等) 生理性病害实际上也可称为生理失调, 但由于其具有类似病理性病害的症状而称为生
第三节 常见果品的贮运技术 一、柑桔采后原理与技术 1. 采后生物学特性 (1)乙烯生成速率低 (2)呼吸速率低 (3)不出现乙烯生成和呼吸速率高峰, 为非跃变型果实耐贮藏 (4)柑桔是呼吸速率较低的园艺产品,仅高于坚果、枣、干果(菜) (5)柑桔果实成熟期间没有呼吸高峰产生 总体而言,柑桔较耐贮,常温贮藏期通常以月计而草莓和杨梅等则按天计,猕猴桃等按 周计。甜橙和蕉柑可贮 4 个月,柠檬可达 6-8 个月。柑桔有较厚且富有弹性的果皮, 可承 受一定程度的机械冲击, 对果肉有充分的保护作用,柑桔呼吸强度较低,果实又有较高的碳 水化合物贮备,因而促使果实耐贮。柑桔耐贮,从而有利于简易处理后短期供应和精细处理 后长期供应。贮藏成本相对较低。 主要柑桔的自然贮藏寿命: 柠檬(6-8 月)>甜橙(6 个月左右)>宽皮柑桔(2-6 个月)>葡萄柚, 金柑(1 个月左右)宽皮柑桔 中温州蜜柑、瓯柑、槾桔和椪柑就耐贮藏, 尤其是瓯柑果实极耐贮藏,一般条件下,可贮至 来年 5~6 月份, 红桔最不耐贮藏;晚熟品种>早熟品种; 有核品种>无核品种 2. 采后处理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1)柑桔贮藏现状 a、由于柑桔较耐贮,不需特别处理也能放一段时间,因而对其关注程度较轻,商品化 贮藏技术研究与应用远不如苹果。因而采后损失严重。 b、采后损失在过去通常只指腐烂率, 偶而也包括失重, 但现在较注重经济角度的采后损 失, 因为贮藏不当导致价格低廉甚至卖不出去导致经济损失。 (2)柑桔采后存在问题 a、腐烂 b、贮藏失调与品质下降 c、柑桔采后生理失调与品质下降;如风味淡泊, 外观差;异味;枯水;浮皮;机械伤; 果实着色不足;酸度高。 3. 柑桔采后主要处理技术 (1)、柑桔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柑桔采后病害种类 a、病理性病害(柑桔青霉病, 柑桔绿霉病, 柑桔焦腐病, 柑桔炭疽病, 柑桔褐腐病等) b、生理性病害(柑桔水肿病, 柑桔褐斑病等) 生理性病害实际上也可称为生理失调, 但由于其具有类似病理性病害的症状而称为生
理性病害, 其它生理失调(枯水, 浮皮等)的症状与病理性病害症状差异较大 柑桔采后病害的防治技术 a 选择抗病种类和品种以及合适的砧木; b 减少机械损伤和自然损伤,如 剪刀伤、擦伤、刺伤、碰伤、压伤、咬伤、自然损伤; c 在低湿度时采果, 潮湿的木箱不适于包装; d 预贮使果皮丧失部分水分, 果皮变软而相对致密; e 生长季节和采前用药; f 采后用药(防腐剂+防衰剂); g 单果包装 避免相互感染; h 贮藏库及用具的消毒 5-10 克硫磺/m3 薰蒸或 30-50ml 40 倍福尔马林液喷洒, 然后密 闭 3-4 天, 再打开通风 2-3 天后可用; i 臭氧处理; j 热处理; k 最适的贮藏条件。 (2)柑桔果实采后脱青技术 脱青(de-greening)就是促进叶绿素降解;早熟柑桔采收时常常因叶绿素降解不足, 致使 类胡萝卜素不能表现, 故需要脱青;早熟柑桔不宜用果皮色泽确定成熟度,果肉成熟先于果 皮成熟;柑桔脱青通常应用乙烯,研究表明乙烯可以促进叶绿素酶(叶绿素降解酶)活性。 A 柑桔果实脱青的 10 大要点: a.合适的乙烯浓度, 1-10ppm, 每个品种要试过 b.合适的温度, 橙类 20-25℃, 柠檬 20℃, 宽皮桔 28-29℃ c. 高湿度:RH 必须在 90%以上, 否则果实易在高温下失水 d. 合适的时间: 从 12h 至 3 天不等, 随品种而异 e. 合适的果实成熟度:果实成熟度不能太低, 否则难脱青, 或者脱青后外观差(青色总比 白色好看), 果肉品质不会因为脱青而上升 f. 果蒂保绿: 果蒂绿色还是受欢迎的,果蒂在 500ppm 2,4-D 中浸一下, 这样可以保证脱 青后果蒂仍是青的 g. 防腐:脱青前要先作防腐处理, 因为脱青时高温高湿易导致病害发生, 尤其是炭疽病 的发生 h. 保持空气流动: 使库内乙烯浓度均匀 i. 常通风: 10h 至少一次通风以降低二氧化碳, 通风后再补乙烯 j. 注意安全: 库内乙烯浓度不足以造成燃烧和爆炸危险, 然而乙烯钢瓶的使用要小心. 3%(30000ppm)及以上乙烯与空气混和可能会爆炸. 另外, 脱青后由于果实呼吸作用消耗导 致库内氧气浓度较低而 CO2 浓度较高, 因而不宜脱青后马上进入库内. (3)柑桔果实枯水及其防治技术
理性病害, 其它生理失调(枯水, 浮皮等)的症状与病理性病害症状差异较大 柑桔采后病害的防治技术 a 选择抗病种类和品种以及合适的砧木; b 减少机械损伤和自然损伤,如 剪刀伤、擦伤、刺伤、碰伤、压伤、咬伤、自然损伤; c 在低湿度时采果, 潮湿的木箱不适于包装; d 预贮使果皮丧失部分水分, 果皮变软而相对致密; e 生长季节和采前用药; f 采后用药(防腐剂+防衰剂); g 单果包装 避免相互感染; h 贮藏库及用具的消毒 5-10 克硫磺/m3 薰蒸或 30-50ml 40 倍福尔马林液喷洒, 然后密 闭 3-4 天, 再打开通风 2-3 天后可用; i 臭氧处理; j 热处理; k 最适的贮藏条件。 (2)柑桔果实采后脱青技术 脱青(de-greening)就是促进叶绿素降解;早熟柑桔采收时常常因叶绿素降解不足, 致使 类胡萝卜素不能表现, 故需要脱青;早熟柑桔不宜用果皮色泽确定成熟度,果肉成熟先于果 皮成熟;柑桔脱青通常应用乙烯,研究表明乙烯可以促进叶绿素酶(叶绿素降解酶)活性。 A 柑桔果实脱青的 10 大要点: a.合适的乙烯浓度, 1-10ppm, 每个品种要试过 b.合适的温度, 橙类 20-25℃, 柠檬 20℃, 宽皮桔 28-29℃ c. 高湿度:RH 必须在 90%以上, 否则果实易在高温下失水 d. 合适的时间: 从 12h 至 3 天不等, 随品种而异 e. 合适的果实成熟度:果实成熟度不能太低, 否则难脱青, 或者脱青后外观差(青色总比 白色好看), 果肉品质不会因为脱青而上升 f. 果蒂保绿: 果蒂绿色还是受欢迎的,果蒂在 500ppm 2,4-D 中浸一下, 这样可以保证脱 青后果蒂仍是青的 g. 防腐:脱青前要先作防腐处理, 因为脱青时高温高湿易导致病害发生, 尤其是炭疽病 的发生 h. 保持空气流动: 使库内乙烯浓度均匀 i. 常通风: 10h 至少一次通风以降低二氧化碳, 通风后再补乙烯 j. 注意安全: 库内乙烯浓度不足以造成燃烧和爆炸危险, 然而乙烯钢瓶的使用要小心. 3%(30000ppm)及以上乙烯与空气混和可能会爆炸. 另外, 脱青后由于果实呼吸作用消耗导 致库内氧气浓度较低而 CO2 浓度较高, 因而不宜脱青后马上进入库内. (3)柑桔果实枯水及其防治技术
枯水是水利领域的一个专业名词,指的是江河湖泊缺水,果实枯水如顾名思义则有失偏 颇;果实枯水并不等同于果实缺水,其实质是汁囊组织粒化(granulation);枯水是柑桔果 实采后特用的名词,在其它水果上没有类似现象 枯水程度的衡量 a 首先人为定义枯水等级 b 然后统计每个等级的果实个数 c 最后进行计算 枯水症状 a 果皮症状:果皮外观正常甚至优于不枯水的果实;呼吸强度大, 果皮细胞有分裂和二 次生长现象, 增厚, 增重; b 果肉症状:枯水又称粒化, 汁囊变得不透明, 发黄或发白, 食之有颗粒感化渣性差;水 分丧失, 汁少;汁囊松散;囊瓣皱缩;呼吸强度大, 糖酸消耗大, 含量低。 枯水产生的原因 a 果肉组织营养消耗并用于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合成; b 果皮细胞分裂停止迟,在一定条件下导致二次生长; c 营养物质从果肉向果皮运输 ; 影响枯水程度的因子及相应防枯对策 a 果实种类和品种: 如温州蜜柑, 本地早, 胡柚, 柚类易枯水, 红桔更易, 橙类较不容易, 无核品种易枯水; b 砧木: 砧木种类也影响枯水; c 采收期: 适期采收可防止枯水,胡柚和红桔适时提前采收可防枯水, 椪柑则相反; d 采收管理: 如水分供应过足加重枯水; e 果实适宜负载量:适宜负载下枯水轻, 过大或过小都重; f 个体差异:椪柑粗皮大果易枯水; g 化学药剂: GA3, 2,4-D, 钙离子对防治枯水有一定效果; h 其它:采后预贮使果皮含水量下降, 果皮气孔收缩, 抑制果皮生理活性, 延迟枯水发 生。 (4)贮藏条件的影响 a 温度 温度对柑桔贮藏的影响;呼吸作用随温度提高而增强,为抑制呼吸作用,延长贮藏寿命, 需要相应的低温贮藏;贮藏温度太低且贮藏时间较长,一些冷敏柑桔易引起冷害,根据柑桔 种类冷敏性不同和贮藏期的长短选择合适的贮藏温度。 不同种类的最适贮藏温度 种类品种 适宜贮藏温度(℃) 柠檬 12-14
枯水是水利领域的一个专业名词,指的是江河湖泊缺水,果实枯水如顾名思义则有失偏 颇;果实枯水并不等同于果实缺水,其实质是汁囊组织粒化(granulation);枯水是柑桔果 实采后特用的名词,在其它水果上没有类似现象 枯水程度的衡量 a 首先人为定义枯水等级 b 然后统计每个等级的果实个数 c 最后进行计算 枯水症状 a 果皮症状:果皮外观正常甚至优于不枯水的果实;呼吸强度大, 果皮细胞有分裂和二 次生长现象, 增厚, 增重; b 果肉症状:枯水又称粒化, 汁囊变得不透明, 发黄或发白, 食之有颗粒感化渣性差;水 分丧失, 汁少;汁囊松散;囊瓣皱缩;呼吸强度大, 糖酸消耗大, 含量低。 枯水产生的原因 a 果肉组织营养消耗并用于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合成; b 果皮细胞分裂停止迟,在一定条件下导致二次生长; c 营养物质从果肉向果皮运输 ; 影响枯水程度的因子及相应防枯对策 a 果实种类和品种: 如温州蜜柑, 本地早, 胡柚, 柚类易枯水, 红桔更易, 橙类较不容易, 无核品种易枯水; b 砧木: 砧木种类也影响枯水; c 采收期: 适期采收可防止枯水,胡柚和红桔适时提前采收可防枯水, 椪柑则相反; d 采收管理: 如水分供应过足加重枯水; e 果实适宜负载量:适宜负载下枯水轻, 过大或过小都重; f 个体差异:椪柑粗皮大果易枯水; g 化学药剂: GA3, 2,4-D, 钙离子对防治枯水有一定效果; h 其它:采后预贮使果皮含水量下降, 果皮气孔收缩, 抑制果皮生理活性, 延迟枯水发 生。 (4)贮藏条件的影响 a 温度 温度对柑桔贮藏的影响;呼吸作用随温度提高而增强,为抑制呼吸作用,延长贮藏寿命, 需要相应的低温贮藏;贮藏温度太低且贮藏时间较长,一些冷敏柑桔易引起冷害,根据柑桔 种类冷敏性不同和贮藏期的长短选择合适的贮藏温度。 不同种类的最适贮藏温度 种类品种 适宜贮藏温度(℃) 柠檬 12-14
葡萄柚 10-15 红桔 10-12 柑类 5-12 椪柑 10-12 南丰蜜桔 5-10 蕉柑 7-9 柚类 7-8 伏令夏橙 3-8 温州蜜柑 4-6 金柑 4 甜橙 3-5 柑桔果实贮藏冷害: 贮藏冷害症状:果皮变褐甚至变黑,深色部分果皮下陷,冷害果实可继发水肿病或其它 病理性病害,因而有时症状是复合的。 影响冷害发生的因素 种类和品种:柑桔类果树是在温暖多雨的亚热带、热带生长的,因此,其果实贮藏的温 度不能太低,低温容易引起冷害。最适贮藏温度常与生长环境相一致, 甜橙类虽生长于温度 较高的地区, 但由于果皮致密而较耐贮。低温敏感性:桔类和甜橙<柚和柑类<柠檬和葡萄 柚; 绝对温度:低于最适温度的程度; 持续时间:持续时间越长,冷害越重; 采前生长环境:冷害轻重常因年份而异,取决于当年采前生长环境和树体因素等; 柑桔果实贮藏冷害的控制 不低于最适温度(尤其是长期贮藏);间歇升温;保湿措施,如薄膜包装; 气调;涂蜡;钙等化学物质处理;防腐以抑制冷害导致的次级病害发生;近来研究(J Agric Food Chem 2004, 52, 3606)表明乙烯处理可提高 PAL 以及 SOD 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 果实对冷害的抗性。 b 湿度 相对湿度过低,柑桔容易失水,果皮萎蔫,失重大,容易产生干疤病(褐斑病),果实的 商品外现质量显著下降,而且果实内部的囊瓣干瘪,食用品质严重下降 湿度过高,微生物繁殖加快,腐烂加重; 不同种类最适相对湿度有所差别,对贮藏环境湿度的要求往往与柑桔生长环境有关。在 地理上,柚子和甜橙生长地区处于偏南的湿热地带,贮藏最宜湿度较高, 为 85-90%(柚类) 和 90-95%(甜橙), 而宽皮橘生长在温度相对低些的北亚热带边缘,湿度相对低些, 为 80-85%
葡萄柚 10-15 红桔 10-12 柑类 5-12 椪柑 10-12 南丰蜜桔 5-10 蕉柑 7-9 柚类 7-8 伏令夏橙 3-8 温州蜜柑 4-6 金柑 4 甜橙 3-5 柑桔果实贮藏冷害: 贮藏冷害症状:果皮变褐甚至变黑,深色部分果皮下陷,冷害果实可继发水肿病或其它 病理性病害,因而有时症状是复合的。 影响冷害发生的因素 种类和品种:柑桔类果树是在温暖多雨的亚热带、热带生长的,因此,其果实贮藏的温 度不能太低,低温容易引起冷害。最适贮藏温度常与生长环境相一致, 甜橙类虽生长于温度 较高的地区, 但由于果皮致密而较耐贮。低温敏感性:桔类和甜橙<柚和柑类<柠檬和葡萄 柚; 绝对温度:低于最适温度的程度; 持续时间:持续时间越长,冷害越重; 采前生长环境:冷害轻重常因年份而异,取决于当年采前生长环境和树体因素等; 柑桔果实贮藏冷害的控制 不低于最适温度(尤其是长期贮藏);间歇升温;保湿措施,如薄膜包装; 气调;涂蜡;钙等化学物质处理;防腐以抑制冷害导致的次级病害发生;近来研究(J Agric Food Chem 2004, 52, 3606)表明乙烯处理可提高 PAL 以及 SOD 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 果实对冷害的抗性。 b 湿度 相对湿度过低,柑桔容易失水,果皮萎蔫,失重大,容易产生干疤病(褐斑病),果实的 商品外现质量显著下降,而且果实内部的囊瓣干瘪,食用品质严重下降 湿度过高,微生物繁殖加快,腐烂加重; 不同种类最适相对湿度有所差别,对贮藏环境湿度的要求往往与柑桔生长环境有关。在 地理上,柚子和甜橙生长地区处于偏南的湿热地带,贮藏最宜湿度较高, 为 85-90%(柚类) 和 90-95%(甜橙), 而宽皮橘生长在温度相对低些的北亚热带边缘,湿度相对低些, 为 80-85%
c 气体 相对苹果等果实而言,气体成分对果实贮藏影响在柑桔上的研究较少; 研究表明,有些柑桔对二氧化碳敏感,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引起果蒂干枯,冷藏时二氧化 碳过高还导致水肿病发生;贮藏 CO2 浓度:通常甜橙类<3%,宽皮柑桔类<1%贮藏环境 中乙烯、乙醇含量提高会促进果实后熟和品质败坏。 (5)贮藏方法 常温贮藏:地窖贮藏;通风库贮藏;地面堆藏;缸藏;山洞贮藏。 冷藏:温度是最主要的贮藏环境因子, 因而即使对于耐贮的柑桔, 也只有通过冷藏才能 长期贮藏且保持良好的品质和较低的采后损失;因为柑桔常温条件下即比较耐贮, 因而冷藏 较少得到商业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对高品质果品的需求, 冷藏柑桔可产生可观的 经济效益。 气调贮藏:狭义而言, 气调是指在冷藏基础上的气调, 柑桔冷藏在我国尚不普遍, 因而 气调更无应用;气调研究开展较少, 柑桔气调效果和最佳气调条件仍无定论;一般认为,单 纯的气调没有明显效果,远不如化学保鲜,因此,气调只宜作为化学保鲜的辅助手段;不进 行机械控温的自发气调实际上已普遍应用于生产, 如薄膜单果包装及地窖贮藏等 留树贮藏:在冬季气温较高地区, 有 6 年以上树龄, 晚熟柑桔可行此法, 如伏令夏橙和 血橙;留树贮藏的要点是防止落果和增强树体抗寒能力,常规措施是施肥和喷 2,4-D。 一般血橙可留树保鲜至 3 月,红桔到 2 月,伏令夏橙到 4-5 月。金柑也可留树保鲜到 1 月底 2 月初。 二、杨梅果实 杨梅为我国著名特产果树,吴耕民先生(中国园艺学奠基人)称其为“中国特产的初夏 江南珍果”;主产区在浙江、江苏、云南、贵州等地,果实成熟期为 6 月中、下旬至 7 月上 旬,能填补一年中的水果淡季其果色艳丽,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除鲜食外,果实可 制成糖水罐头、果酱、果汁、果酒、蜜饯、果干及盐渍杨梅等。 杨梅果实贮运性: 杨梅不耐贮, 果皮极薄, 果肉软,于高温季节采收;品种间存在差异,肉柱钝圆的贮藏性 较肉柱尖的差,但品质则相反;杨梅色素花青苷的积累程度即果实红色(紫黑色)程度代表 果实的成熟度;杨梅果实采后的乙烯生成居于跃变型和非跃变型的中间类型;夏至杨梅满山 红,小暑杨梅要出虫;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色味皆变;20~22℃下 3 天,10~12℃下 5~7 天,0~2℃下 9~12 天;杨梅贮藏研究相当薄弱,采后问题突出;目前通常采用低温贮藏, 1-2℃气调贮藏尚未有详细研究;CaCl2, NAA, SA, 1-MCP 等对杨梅贮藏性的研究尚处于实 验室阶段。 果实含糖量:葡萄糖;果糖;蔗糖(杨梅果实在树完熟前 2~3 周,含糖量呈显著增加之 趋势) 果实有机酸:柠檬酸、异柠檬酸、苹果酸、草酸、酒石酸、琥珀酸、富马酸。游离酸浓
c 气体 相对苹果等果实而言,气体成分对果实贮藏影响在柑桔上的研究较少; 研究表明,有些柑桔对二氧化碳敏感,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引起果蒂干枯,冷藏时二氧化 碳过高还导致水肿病发生;贮藏 CO2 浓度:通常甜橙类<3%,宽皮柑桔类<1%贮藏环境 中乙烯、乙醇含量提高会促进果实后熟和品质败坏。 (5)贮藏方法 常温贮藏:地窖贮藏;通风库贮藏;地面堆藏;缸藏;山洞贮藏。 冷藏:温度是最主要的贮藏环境因子, 因而即使对于耐贮的柑桔, 也只有通过冷藏才能 长期贮藏且保持良好的品质和较低的采后损失;因为柑桔常温条件下即比较耐贮, 因而冷藏 较少得到商业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对高品质果品的需求, 冷藏柑桔可产生可观的 经济效益。 气调贮藏:狭义而言, 气调是指在冷藏基础上的气调, 柑桔冷藏在我国尚不普遍, 因而 气调更无应用;气调研究开展较少, 柑桔气调效果和最佳气调条件仍无定论;一般认为,单 纯的气调没有明显效果,远不如化学保鲜,因此,气调只宜作为化学保鲜的辅助手段;不进 行机械控温的自发气调实际上已普遍应用于生产, 如薄膜单果包装及地窖贮藏等 留树贮藏:在冬季气温较高地区, 有 6 年以上树龄, 晚熟柑桔可行此法, 如伏令夏橙和 血橙;留树贮藏的要点是防止落果和增强树体抗寒能力,常规措施是施肥和喷 2,4-D。 一般血橙可留树保鲜至 3 月,红桔到 2 月,伏令夏橙到 4-5 月。金柑也可留树保鲜到 1 月底 2 月初。 二、杨梅果实 杨梅为我国著名特产果树,吴耕民先生(中国园艺学奠基人)称其为“中国特产的初夏 江南珍果”;主产区在浙江、江苏、云南、贵州等地,果实成熟期为 6 月中、下旬至 7 月上 旬,能填补一年中的水果淡季其果色艳丽,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除鲜食外,果实可 制成糖水罐头、果酱、果汁、果酒、蜜饯、果干及盐渍杨梅等。 杨梅果实贮运性: 杨梅不耐贮, 果皮极薄, 果肉软,于高温季节采收;品种间存在差异,肉柱钝圆的贮藏性 较肉柱尖的差,但品质则相反;杨梅色素花青苷的积累程度即果实红色(紫黑色)程度代表 果实的成熟度;杨梅果实采后的乙烯生成居于跃变型和非跃变型的中间类型;夏至杨梅满山 红,小暑杨梅要出虫;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色味皆变;20~22℃下 3 天,10~12℃下 5~7 天,0~2℃下 9~12 天;杨梅贮藏研究相当薄弱,采后问题突出;目前通常采用低温贮藏, 1-2℃气调贮藏尚未有详细研究;CaCl2, NAA, SA, 1-MCP 等对杨梅贮藏性的研究尚处于实 验室阶段。 果实含糖量:葡萄糖;果糖;蔗糖(杨梅果实在树完熟前 2~3 周,含糖量呈显著增加之 趋势) 果实有机酸:柠檬酸、异柠檬酸、苹果酸、草酸、酒石酸、琥珀酸、富马酸。游离酸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