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Law 课程编号:211507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108?学分:6.5 适应对象:法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 导论、法制史 用教材及参考书 参考书目 1.《刑法学》,刘淑莲、刘凤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国刑法论》(第三版),杨春洗、杨敦先、郭自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刑法案例教程》,严励,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以案说法.刑法篇》,黄京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刑法学》(第三版),张明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学》是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刑法学》 分为 总论》和《刑法分论》 2.课程目的和任务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依据,通过对刑法通论、犯罪总论、刑罚总论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刑法的基本原理、原则 犯罪的 刑罚的种类及具体运用等知识及我国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和刑罚。培养学生运用刑法理论并根据刑法规定分析和解决 际刑事 的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部分?刑法学总论 第一章刑法概述 【教学内容】 1、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刑法的概念和特征 3、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4、刑法的目的和任务 【基本要求】 1、了解刑法学的研究方法与体系。 2、明确刑法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3、了解刑法的制定根据以及刑法的体系 4、明确刑法的任务以及刑法的解释。 【学习重点】 1、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刑法的任务 3、刑法的解释 【难点】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广度与深度】我国《刑法〉对刑法目的规定有什么问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Law 课程编号:211507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108?学分:6.5 适应对象:法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法学导论、法制史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参考书目: 1.《刑法学》,刘淑莲、刘凤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国刑法论》(第三版),杨春洗、杨敦先、郭自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刑法案例教程》,严励,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以案说法.刑法篇》,黄京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刑法学》(第三版),张明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刑法学》是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刑法学》 分为《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 2.课程目的和任务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依据,通过对刑法通论、犯罪总论、刑罚总论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刑法的基本原理、原则; 犯罪的特征;刑罚的种类及具体运用等知识及我国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和刑罚。培养学生运用刑法理论并根据刑法规定分析和解决实 际刑事案件中的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刑法学总论 第一章 刑法概述 【教学内容】 1、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刑法的概念和特征 3、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4、刑法的目的和任务 【基本要求】 1、了解刑法学的研究方法与体系。 2、明确刑法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3、了解刑法的制定根据以及刑法的体系。 4、明确刑法的任务以及刑法的解释。 【学习重点】 1、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刑法的任务。 3、刑法的解释。 【难点】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广度与深度】我国〈刑法〉对刑法目的规定有什么问题
【思考题】 1、我国刑法的目的是什么? 2、试述我国刑法的任务。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1、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标准。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2、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4、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明确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界定标准及意义。 2、掌握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学习重点】 1、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 【难点】罪刑法定原则 【广度与深度】罪刑法定原则与人权保护的关系 【思考题】 1、简述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2、试论述罪刑法定原则及立法体现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教学内容】 1、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关于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管辖权和普遍管辖权的规定。 2、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溯及力的含义和原则。我国刑法规定的溯及力原则及其内容 【基本要求】 1、了解世界各国关于刑法空间效力和溯及力问题的主要原则 2、明确我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和溯及力问题的原则。 3、掌握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空间效力和溯及力的规定及我国刑法规定的溯及力原则 【学习重点】 1、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空间效力的规定 2、我国刑法关于刑法溯及力问题的规定。 【难点】刑法的溯及力 【广度与深度】刑法溯及力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思考题】 1、简述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原则 2、简述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原则。 3、简述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原则
【思考题】 1、我国刑法的目的是什么? 2、试述我国刑法的任务。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1、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标准。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2、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4、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明确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界定标准及意义。 2、掌握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学习重点】 1、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 【难点】罪刑法定原则 【广度与深度】罪刑法定原则与人权保护的关系 【思考题】 1、简述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2、试论述罪刑法定原则及立法体现。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教学内容】 1、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关于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管辖权和普遍管辖权的规定。 2、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溯及力的含义和原则。我国刑法规定的溯及力原则及其内容。 【基本要求】 1、了解世界各国关于刑法空间效力和溯及力问题的主要原则。 2、明确我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和溯及力问题的原则。 3、掌握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空间效力和溯及力的规定及我国刑法规定的溯及力原则。 【学习重点】 1、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空间效力的规定。 2、我国刑法关于刑法溯及力问题的规定。 【难点】刑法的溯及力 【广度与深度】刑法溯及力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思考题】 1、简述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原则。 2、简述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原则。 3、简述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原则
4、简述我国刑法的溯及力原则 第四章犯罪概念和特征 【教学内容】 1、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的实质概念 2、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概念的意义 【基本要求】 、了解犯罪概念的类型 2、明确犯罪的阶级本质以及犯罪概念的意义, 3、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犯罪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难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广度与深度】社会危害性的本质 【思考题】 l、简述犯罪的形式概念和实质概念。 法中的犯罪概念和基本特征。 第五章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及意义 2、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基本要求】 1、明确犯罪构成的意义及共同要件。 2、掌握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学习重点】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难点】犯罪构成的概念 【广度与深度】犯罪客体能否成为犯罪构成的条件 【思考题】 1、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犯罪客体 【教学内容】 l、犯罪客体概述。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意义 2、犯罪客体的种类 犯罪的一般客体。犯罪的同类客体。犯罪的直接客体。犯罪的单一客体和复杂客体, 3、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犯罪对象的概念、意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及区别。 【基本要求】 明确犯罪客体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犯罪客体的种类以及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重点】 1、犯罪客体的种类。 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我国刑法的溯及力原则。 第四章 犯罪概念和特征 【教学内容】 1、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的实质概念。 2、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概念的意义。 【基本要求】 1、了解犯罪概念的类型。 2、明确犯罪的阶级本质以及犯罪概念的意义。 3、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犯罪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难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广度与深度】社会危害性的本质 【思考题】 1、简述犯罪的形式概念和实质概念。 2、论述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和基本特征。 第五章 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及意义 2、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基本要求】 1、明确犯罪构成的意义及共同要件。 2、掌握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学习重点】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难点】犯罪构成的概念 【广度与深度】犯罪客体能否成为犯罪构成的条件 【思考题】 1、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犯罪客体 【教学内容】 1、犯罪客体概述。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意义. 2、犯罪客体的种类 犯罪的一般客体。犯罪的同类客体。犯罪的直接客体。犯罪的单一客体和复杂客体。 3、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犯罪对象的概念、意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及区别。 【基本要求】 1、明确犯罪客体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犯罪客体的种类以及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重点】 1、犯罪客体的种类。 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广度与深度】犯罪客体对判断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意义有多大 【思考题】 1、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犯罪客观方面 【教学内容】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含义: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 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含义。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的规定及其意义。 4、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客观性、相对性、时间序列性、条件性、复杂性等基本观点。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基本要求】 1、了解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对于定罪量刑的意义 2、明确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 3、掌握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及其意义。 4、学会运用犯罪客观方面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学习重点】 1、?危害行为。2、危害结果。3、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难点】1、危害行为的含义?2、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广度与深度】思考到底在什么情况下的行为对社会有危害 【思考题】 1、简述我国刑法中危害行为的含义。 2、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在定罪量刑中有和作用? 四节犯罪主体 【教学内容】 1、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分类。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犯罪主体的意义 2、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3、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聋哑人、盲人的刑事责任。醉酒人的刑事责任 4、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分类。犯罪主体特殊身份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5、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基本要求】 了解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与意义以及单位犯罪问题。 2、明确犯罪主体的概念及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 3、掌握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 4、学会运用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学习重点】 1、?刑事责任年龄。2、刑事责任能力
【难点】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广度与深度】犯罪客体对判断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意义有多大 【思考题】 1、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 【教学内容】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含义;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 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含义。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的规定及其意义。 4、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客观性、相对性、时间序列性、条件性、复杂性等基本观点。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基本要求】 1、了解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对于定罪量刑的意义。 2、明确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 3、掌握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及其意义。 4、学会运用犯罪客观方面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学习重点】 1、?危害行为。 2、危害结果。3、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难点】1、危害行为的含义?2、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广度与深度】思考到底在什么情况下的行为对社会有危害 【思考题】 1、简述我国刑法中危害行为的含义。 2、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在定罪量刑中有和作用? 第四节 犯罪主体 【教学内容】 1、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分类。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犯罪主体的意义。 2、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3、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聋哑人、盲人的刑事责任。醉酒人的刑事责任。 4、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分类。犯罪主体特殊身份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5、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基本要求】 1、了解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与意义以及单位犯罪问题。 2、明确犯罪主体的概念及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 3、掌握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 4、学会运用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学习重点】 1、?刑事责任年龄。2、刑事责任能力
【难点】刑事责任能力 【广度与深度】对我刑事责任年龄的刑法规定有何看法 【思考题】 1、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2、简述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 3、我国刑法对精神障碍人的刑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4、简述单位犯罪及其处罚原则 第五节犯罪主观方面 【教学内容】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 2、犯罪的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及构成因素:犯罪故意的类型(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3、犯罪的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类型(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 4、意外事件。意外事件的概念: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 5、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及关系;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意义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基本要求】 1、了解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对解决刑事责任的影响。 2、明确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 3、掌握犯罪故意及其类型,犯罪过失及其类型,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及意义。 4、学会运用犯罪主观方面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学习重点】 1、?犯罪故意及其类型。2、犯罪过失及其类型。 【难点】1、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2、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广度与深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犯罪动机有何变化 【思考题】 1、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有何区别? 2、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何区别? 3、试论行为人在事实上的认识错误及其处理原则? 第六章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教学内容】 1、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和特征及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特别防卫权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特征: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4、其他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履行职务的行为。从事业务的行为。执行命令的行为。经权利人同意的行为。 【基本要求】 1、明确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的构成条件及其刑事责任 3、学会运用正当防卫理论和紧急避险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4、了解其他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种类及其成立条件
【难点】刑事责任能力 【广度与深度】对我刑事责任年龄的刑法规定有何看法 【思考题】 1、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2、简述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 3、我国刑法对精神障碍人的刑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4、简述单位犯罪及其处罚原则。 第五节 犯罪主观方面 【教学内容】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 2、犯罪的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及构成因素;犯罪故意的类型(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3、犯罪的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类型(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 4、意外事件。意外事件的概念;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 5、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及关系;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意义。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基本要求】 1、了解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对解决刑事责任的影响。 2、明确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 3、掌握犯罪故意及其类型,犯罪过失及其类型,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及意义。 4、学会运用犯罪主观方面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学习重点】 1、?犯罪故意及其类型。 2、犯罪过失及其类型。 【难点】1、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2、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广度与深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犯罪动机有何变化 【思考题】 1、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有何区别? 2、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何区别? 3、试论行为人在事实上的认识错误及其处理原则? 第六章 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教学内容】 1、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和特征及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特别防卫权。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特征;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4、其他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履行职务的行为。从事业务的行为。执行命令的行为。经权利人同意的行为。 【基本要求】 1、明确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的构成条件及其刑事责任。 3、学会运用正当防卫理论和紧急避险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4、了解其他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种类及其成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