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13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 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HB或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凃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提防(d) 舷(xidn)窗 殷 (yan)红 体己(t) B.木讷(na) 拜谒 (ye) 忖(cin) 度 贮存(zhu) C.狡黠(xie) 剽(piao) 悍 鞭笞(chi) 咋舌(ze) D.毗邻(pf) 熟稔 (nign) 戏谑(xue) 矿藏 ca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洽谈 发详地 匪夷所思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笼络 水蒸气 豆蔻年华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沉湎 唱双簧 一踏糊涂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努嘴 高品味 繁文缛节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为多渠道促进我们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了 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人员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 (2)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由于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 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很难 (3)今天,曾经实行多年的“暂住证”正在历史舞台,颇多政策含金量 的“居住证”正在为人们所熟悉。 A.学历捉摸退 出 B.学力琢磨退出 C.学力捉摸淡 D.学历琢磨淡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关于解决城市雾霾天气的讨论会上,他习惯从大的方面思 考,而我希望从具体方法和措施来着手,谈不到一块儿去,有些南辕北辙 B.目前,我省部分地区有限的湿地资源正在遭到蚕食和破坏,若等 到问题严重时再去采取措施,那将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山东省济南市 2013 届高三 3 月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 I 卷(36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1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 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HB 或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提防(dī) 舷( xián)窗 殷 (yān)红 体己(tī) B.木讷(nà) 拜谒 (yè) 忖(cǔn) 度 贮存(zhù) C.狡黠(xié) 剽(piāo) 悍 鞭笞(chī) 咋舌(zé) D.毗邻(pí) 熟稔 (niǎn) 戏谑(xuè) 矿藏 (c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洽谈 发详地 匪夷所思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笼络 水蒸气 豆蔻年华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沉湎 唱双簧 一踏糊涂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努嘴 高品味 繁文缛节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为多渠道促进我们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了 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____人员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 (2)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由于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 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很难 。 (3)今天,曾经实行多年的“暂住证”正在____历史舞台,颇多政策含金量 的“居住证”正在为人们所熟悉。 A.学历捉摸 退 出 B.学力 琢磨 退出 C.学力捉摸 淡 出 D.学历 琢磨 淡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关于解决城市雾霾天气的讨论会上,他习惯从大的方面思 考,而我希望从具体方法和措施来着手,谈不到一块儿去,有些南辕北辙。 B.目前,我省部分地区有限的湿地资源正在遭到蚕食和破坏,若等 到问题严重时再去采取措施,那将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C.登上《星光大道》舞台的我省农民选手朱之文音质很好,可惜师 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歌唱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 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在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増长、改善城 市面貌、提高城镇居民居住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B.如今,这项与所有人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改革正在成为衡量社会公正 的试金石,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已经成为未来改革推进的大方向 C.这几天大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 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这对驱散大雾天气将起到积极作用。 D.中日双方如果都能冷静处理钓鱼岛问题,增进政治互信,不仅将推动 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也将扭转一年多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 、(每小题3分,共9分) 齐鲁文化是融合发展的文化 历史上,齐国和鲁国由于种种因素,形成了齐文化和鲁文化两种风格迥 异的文化体系 齐、鲁文化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鲁文化以周文化为主、 以东夷文化为辅而形成的仁者型文化系统;乔文化是以东夷文化为主、以周文化 为辅而形成的智者型文化系统。孔子曾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 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这实际上分别是对齐、鲁两国 文化本质特征的概括。这有孔子自己的话为证:“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 于道。”(同上)二是鲁文化属大陆型,齐文化属海洋型。从地理上说,“齐带 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史记·贷殖列传》)鲁国属内陆丘陵平原地带, 多贫瘠土地,适宜农作。文化上,齐国主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齐文化最终成 为一种合时俗,务实际,具有革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功利型文化传统:鲁国 则用周文化强行改造土著文化,其所讲求的礼乐仁义即是重礼的周文化和重仁的 东夷文化结合的产物,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仁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的 道德型文化传统。 受不同类型文化的影响,齐、鲁两国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学术文化。 齐国学术文化偏重智慧型和功利型,涌现出了兵家、法家、纵横家等偏重于实利 型的诸子百家;而鲁国学术文化则偏重仁德型和理想型。儒、墨作为当时的“显 学”虽有不同,但在非攻、尚义、节俭等尚仁德方面二者又是共通的;鲁国异于 齐国的独特文化还通过对孔子弟子的形塑而进一步左右着儒学的传承。孔子生 前,其弟子就为儒学的创建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去世后,其言论由弟子辑录成《论 语》,使之成为儒学的圣典。随着孔门弟子的增多,儒家学派也得到了大发展, 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的孟子,集诸子百家学说进一步丰富并发展了儒学,完成了 对孔子学说的第一次改造,从而较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学 后来,齐国对鲁国的兼并,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政治上的局部统一。而学 术文化界兴起的百家争鸣,则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两支不同特色的文化逐 渐交流融合,走上了一体化道路。儒学首先传播到齐国,之后又传播到全国各地 齐国之所以成为儒学传播的重镇,一是从战国初期,一直到秦始皇,齐国均在临 淄设立学术基地一一稷下学宫。正是齐国这样一个条件,儒学才有机会在齐国得
C.登上《星光大道》舞台的我省农民选手朱之文音质很好,可惜师 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歌唱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 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 的精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在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改善城 市面貌、提高城镇居民居住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B.如今,这项与所有人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改革正在成为衡量社会公正 的试金石,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已经成为未来改革推进的大方向。 C.这几天大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 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这对驱散大雾天气将起到积极作用。 D.中日双方如果都能冷静处理钓鱼岛问题,增进政治互信,不仅将推动 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也将扭转一年多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齐鲁文化是融合发展的文化 历史上,齐国和鲁国由于种种因素,形成了齐文化和鲁文化两种风格迥 异的文化体系。 齐、鲁文化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鲁文化以周文化为主、 以东夷文化为辅而形成的仁者型文化系统;乔文化是以东夷文化为主、以周文化 为辅而形成的智者型文化系统。孔子曾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 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这实际上分别是对齐、鲁两国 文化本质特征的概括。这有孔子自己的话为证:“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 于道。”(同上)二是鲁文化属大陆型,齐文化属海洋型。从地理上说,“齐带 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史记·贷殖列传》)鲁国属内陆丘陵平原地带, 多贫瘠土地,适宜农作。文化上,齐国主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齐文化最终成 为一种合时俗,务实际,具有革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功利型文化传统;鲁国 则用周文化强行改造土著文化,其所讲求的礼乐仁义即是重礼的周文化和重仁的 东夷文化结合的产物,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仁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的 道德型文化传统。 受不同类型文化的影响,齐、鲁两国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学术文化。 齐国学术文化偏重智慧型和功利型,涌现出了兵家、法家、纵横家等偏重于实利 型的诸子百家;而鲁国学术文化则偏重仁德型和理想型。儒、墨作为当时的“显 学”虽有不同,但在非攻、尚义、节俭等尚仁德方面二者又是共通的;鲁国异于 齐国的独特文化还通过对孔子弟子的形塑而进一步左右着儒学的传承。孔子生 前,其弟子就为儒学的创建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去世后,其言论由弟子辑录成《论 语》,使之成为儒学的圣典。随着孔门弟子的增多,儒家学派也得到了大发展, 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的孟子,集诸子百家学说进一步丰富并发展了儒学,完成了 对孔子学说的第一次改造,从而较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学。 后来,齐国对鲁国的兼并,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政治上的局部统一。而学 术文化界兴起的百家争鸣,则促进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两支不同特色的文化逐 渐交流融合,走上了一体化道路。儒学首先传播到齐国,之后又传播到全国各地。 齐国之所以成为儒学传播的重镇,一是从战国初期,一直到秦始皇,齐国均在临 淄设立学术基地——稷下学宫。正是齐国这样一个条件,儒学才有机会在齐国得
到传播。二是孔子之后两个最大的儒学大师孟子和荀子,都和齐国的关系相当密 切。齐国是孟子实现自己理想的理想之地,他相当一段时间是在齐国:而荀子也 长期在稷下学宫传播儒文化。在荀予的书里面,也第一次出现了齐鲁并称,说明 当时齐、鲁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推进。三是齐国管仲学派的推动。 他们把道家、法家和儒家思想融合起来,其中儒学占了很大部分。在战国时期 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齐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的齐鲁化。秦汉时期,董仲 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 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整个国家的“独尊儒术” 6.下面对齐、鲁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文化和鲁文化是两种风格迥异,但实质相同的文化体系。 B.鲁文化是以周文化为主、东夷文化为辅的仁者型文化系统。 C.齐文化是以东夷文化为主,周文化为辅的智者型文化系统。 D.齐文化主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鲁文化重仁义、尚伦理、贵人和 7.下列内容不属于“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齐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的齐 鲁化”这一看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A.代表鲁国文化的儒学首先传播到齐国,并使齐国成为传播的重镇 B.整个战国时期,儒学一直在齐国的学术中心稷下学宫得以自由的 传播。 C.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孟子和荀子都曾经在齐国传播儒家学说。 D.管仲学派把道家、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融合进来,推动了儒学的 齐鲁化 8.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的孟子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学,从而完成了对孔子学说 的大规模改造 B.齐鲁第一次并称出现在荀子的书里,说明那时候的齐鲁文化已经彻底 融合 C.汉代初期,董仲舒吸收了齐鲁文化的新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D.本文从文化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学术文化的角度论述了齐、鲁两国文 化的融合过程。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人也。幼有神彩,专心笃学,手不释卷。丹阳 尹袁粲闻其名,言之于明帝,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帝以俭嫡母武康公主同 太初巫蛊事,不可以为妇姑,欲开冢离葬,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 母忧,服阕为司徒右长史。《晋令》,公府长史著朝服,宋大明以来著朱衣。俭 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俭察太祖雄异,先于领府衣裾,太祖为太尉,引为右长史,恩礼隆密, 专见任用。转左长史。及太傅之授,俭所唱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 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 上坏宋明帝紫极殿,以材柱起宣阳门。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表, 谏曰:“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议:北宫肇构,汉臣 尽规。彼二君者,或列国常侯,或守文中主,尚使谏诤在义即悦,况陛下圣哲应 期,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窃乃有心!”上手诏酬纳
到传播。二是孔子之后两个最大的儒学大师孟子和荀子,都和齐国的关系相当密 切。齐国是孟子实现自己理想的理想之地,他相当一段时间是在齐国;而荀子也 长期在稷下学宫传播儒文化。在荀予的书里面,也第一次出现了齐鲁并称,说明 当时齐、鲁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推进。三是齐国管仲学派的推动。 他们把道家、法家和儒家思想融合起来,其中儒学占了很大部分。在战国时期, 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齐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的齐鲁化。秦汉时期,董仲 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 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整个国家的“独尊儒术”。 6.下面对齐、鲁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文化和鲁文化是两种风格迥异,但实质相同的文化体系。 B.鲁文化是以周文化为主、东夷文化为辅的仁者型文化系统。 C.齐文化是以东夷文化为主,周文化为辅的智者型文化系统。 D.齐文化主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鲁文化重仁义、尚伦理、贵人和。 7.下列内容不属于“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齐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的齐 鲁化”这一看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A.代表鲁国文化的儒学首先传播到齐国,并使齐国成为传播的重镇。 B.整个战国时期,儒学一直在齐国的学术中心稷下学宫得以自由的 传播。 C.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孟子和荀子都曾经在齐国传播儒家学说。 D.管仲学派把道家、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融合进来,推动了儒学的 齐鲁化。 8.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的孟子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学,从而完成了对孔子学说 的大规模改造。 B.齐鲁第一次并称出现在荀子的书里,说明那时候的齐鲁文化已经彻底 融合。 C.汉代初期,董仲舒吸收了齐鲁文化的新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D.本文从文化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学术文化的角度论述了齐、鲁两国文 化的融合过程。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王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人也。幼有神彩,专心笃学,手不释卷。丹阳 尹袁粲闻其名,言之于明帝,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帝以俭嫡母武康公主同 太初巫蛊事,不可以为妇姑,欲开冢离葬,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 母忧,服阕为司徒右长史。《晋令》,公府长史著朝服,宋大明以来著朱衣。俭 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俭察太祖雄异,先于领府衣裾,太祖为太尉,引为右长史,恩礼隆密, 专见任用。转左长史。及太傅之授,俭所唱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 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 上坏宋明帝紫极殿,以材柱起宣阳门。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表, 谏曰:“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议;北宫肇构,汉臣 尽规。彼二君者,或列国常侯,或守文中主,尚使谏诤在义即悦,况陛下圣哲应 期,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窃乃有心!”上手诏酬纳
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关,竹篱穿 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令后世无以加也。”朝 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 上曲宴群臣数人,各使效伎艺。禇渊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歌《子 夜》,张敬儿舞,王敬则拍张。俭曰:“臣无所解,唯知诵书。”因跪上前诵相 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 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 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不许。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三十八 吏部尚书王晏启及俭丧,上答曰:“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 不展救护,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葬礼依故太宰文简公禇渊故事。 《南齐书·王俭 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阳羡公 尚:娶公主为妻 B.引为右长 史 引:引荐 C.各使效伎 效:仿效 D.臣无所 解:通晓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言之于明 不知东方之既白 B.帝以俭嫡母武康公主同太初巫蛊事 秦以攻取之 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C.礼仪诏策,皆出于 俭 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 D.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 如因善遇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俭勇于直谏的一组是 ①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 表 ②俭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③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 ④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
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关,竹篱穿 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令后世无以加也。”朝 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 上曲宴群臣数人,各使效伎艺。褚渊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歌《子 夜》,张敬儿舞,王敬则拍张。俭曰:“臣无所解,唯知诵书。”因跪上前诵相 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 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 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不许。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三十八。 吏部尚书王晏启及俭丧,上答曰:“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 不展救护,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葬礼依故太宰文简公褚渊故事。 ——《南齐书·王俭 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阳羡公 主 尚:娶公主为妻 B.引为右长 史 引:引荐 C.各使效伎 艺 效:仿效 D.臣无所 解 解:通晓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言之于明 帝 不知东方之既白 B.帝以俭嫡母武康公主同太初巫蛊事 秦以攻取之 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C.礼仪诏策,皆出于 俭 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 D.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 不 如因善遇之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俭勇于直谏的一组是 ①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 表 ②俭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③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 治 ④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
⑤吾欲令后世无以加 ⑥臣 无所解,唯知诵书 A.①②④ B.②④⑥ ①③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俭幼时便专心笃学,袁粲闻知他的名声,说给宋明帝,明帝便 把阳羡公主许配给他 B.王俭的嫡母武康公主参与了太初年间的巫蛊事件,王俭“密以死 请”,让母亲十分担心。 C.皇上举行私宴招待大臣,褚渊等都表演了自己的特长,王俭则背 诵《封禅书》。 D.王俭生病时,皇上亲临探视;他去世后,其葬礼比照太宰禇渊的 先例办理。 第II卷(114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将答题纸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10个小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3分) (2)及太傅之授,俭所唱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成相推许。(3分) (3)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释】①日暮:大历二年(767)秋,杜甫流寓夔州,写下了这首诗。② 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说。 (1)第三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故不积跬步,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 行》) (2)桑之落矣, 。(《诗经·卫风·氓》)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 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 宫赋》)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 游》)
⑤吾欲令后世无以加 也 ⑥臣 无所解,唯知诵书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俭幼时便专心笃学,袁粲闻知他的名声,说给宋明帝,明帝便 把阳羡公主许配给他。 B.王俭的嫡母武康公主参与了太初年间的巫蛊事件,王俭“密以死 请”,让母亲十分担心。 C.皇上举行私宴招待大臣,褚渊等都表演了自己的特长,王俭则背 诵《封禅书》。 D.王俭生病时,皇上亲临探视;他去世后,其葬礼比照太宰褚渊的 先例办理。 第 II 卷(114 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将答题纸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 10 个小题,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3 分) (2)及太傅之授,俭所唱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成相推许。(3 分) (3)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4 分) 14.阅读下 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日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释】①日暮:大历二年(767)秋,杜甫流寓夔州,写下了这首诗。② 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说。 (1)第三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4 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 行》) (2)桑之落矣, 。 (《诗经·卫风·氓》)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 ,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 宫赋》)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 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