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2003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前言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二、全国近岸海域海水主要污染物,… 三、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19 四、海洋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 21 五、海上重大污染事故 前言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2003》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农业部、中华人民 共和国海事局共同编写,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发布 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对全国近岸海域进行了三 期海水水质监测,监测点位共237个,其中渤海24个测点、黄海51个测点、东 海79个测点、南海83个测点。监测项目为:水温、悬浮物、盐度、pH、溶解氧、化学 需氧量〔碱性锰法)、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 汞、铜、铅、镉等15项。 203年,全国主要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分布于黄海、渤海、 东海和南海的38个重要水域(共268个测点)进行了监测,监测总面积146 万公顷。其中鱼、虾类产卵场、索饵场及自然保护区监测面积为1262万公顷,鱼
2003 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2003 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 1 前 言 .................................................................................................................................................1 一、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2 二、全国近岸海域海水主要污染物 .................................................................................................9 三、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 19 四、海洋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 ................................................................................................... 21 五、海上重大污染事故 ................................................................................................................... 22 前 言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2003》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农业部、中华人民 共和国海事局共同编写,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发布。 2003 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对全国近岸海域进行了三 期海水水质监测,监测点位共 237 个,其中渤海 24 个测点、黄海 51 个测点、东 海 79 个测点、南海 83 个测点。监测项目为:水温、悬浮物、盐度、pH、溶解氧、化学 需氧量(碱性锰法)、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 汞、铜、铅、镉等 15 项。 2003 年,全国主要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分布于黄海、渤海、 东海和南海的 38 个重要水域(共 268 个测点)进行了监测,监测总面积 1466 万公顷。其中鱼、虾类产卵场、索饵场及自然保护区监测面积为 1262 万公顷,鱼
虾、贝、藻类养殖区监测面积为204万公顷。 海水质量评价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其中:一类海水水质适 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二类海水水质 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 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三类海水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 旅游区;四类海水水质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海水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判别法,即某一测点海水中任一评价指标超 过一类海水标准,该测点水质即为二类,超过二类海水标准,水质即为三类, 依次类推。 浓度均值和样品超标率均以样品个数为计算单元,样品超标率计算时统一 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二类海水标准 海洋渔业水质评价标准采用《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渔业水质 标准》(GB11607-89)中没有的项目,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 1997),其中产卵场、索饵场采用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养殖区采用二类海水水质 标准。 一、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203年,全国近岸海域污染程度略有减轻,一、二类海水比例占50.2%,比 2002年提高0.5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300%,下降59个百分点。 四大海域中,南海近岸海域污染较轻,东海污染较重。丹东、大连、日照、葫 芦岛、威海、揭阳、江门、文昌、琼海等近岸海域水质较好,全部为一、二类水质; 营口、盘锦、上海、嘉兴等近岸海域污染较重,全部为劣四类水质。 按照《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二类海水标准评价,2003年影 响我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石油类 铅和化学需氧量超标,个别海域溶解氧、铜和汞超标。 2??? 2?? 21.5号 ?? 图1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类别
虾、贝、藻类养殖区监测面积为 204 万公顷。 海水质量评价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其中:一类海水水质适 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二类海水水质 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 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三类海水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 旅游区;四类海水水质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海水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判别法,即某一测点海水中任一评价指标超 过一类海水标准,该测点水质即为二类,超过二类海水标准,水质即为三类, 依次类推。 浓度均值和样品超标率均以样品个数为计算单元,样品超标率计算时统一 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二类海水标准。 海洋渔业水质评价标准采用《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渔业水质 标准》(GB11607-89)中没有的项目,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 1997),其中产卵场、索饵场采用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养殖区采用二类海水水质 标准。 一、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2003 年,全国近岸海域污染程度略有减轻,一、二类海水比例占 50.2%,比 2002 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 30.0%,下降 5.9 个百分点。 四大海域中,南海近岸海域污染较轻,东海污染较重。丹东、大连、日照、葫 芦岛、威海、揭阳、江门、文昌、琼海等近岸海域水质较好,全部为一、二类水质; 营口、盘锦、上海、嘉兴等近岸海域污染较重,全部为劣四类水质。 按照《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二类海水标准评价,2003 年影 响我国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石油类、 铅和化学需氧量超标,个别海域溶解氧、铜和汞超标。 ? ? ? ? ? 21.5% ? ? ? ? 19.8% ? ? ? ? 8.5% ? ? ? ? 19.8% ? ? ? ? 30.4% 图 1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类别
1四大海域水质状况 渤海 类海水比例为50.0%,与2002年比较,增加了11.9个百分 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33.3%,下降了10.1个百分点,水质有所好转。主要污 染因子为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铅、化学需氧量、pH和汞。 黄氵 类海水比例为687%,与2002年比较,下降了95个百分点 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25.4%,上升了15.7个百分点,污染有所加重。活性磷 酸盐和无机氮是影响黄海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铅超标较普遍,局部 海域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石油类、pH和铜超标 东海 类海水比例为30.4%,与2002年比较,增加了9.9个百分点; 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544%,下降了11.2个百分点,污染有所减轻,水质有所 好转。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超标率髙,污染面广,铅普遍超标,局部海域受到铜 化学需氧量、pH和石油类影响。 南海 二类海水比例为57.9%,与2002年比较,下降了6.5个百分点 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84%,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 磷酸盐,部分海域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石油类和铅超标。 ??? ??? ? 7.8告 17.6号 25.016.78 8.38 16.7 渤海 黄海
1 四大海域水质状况 渤海 一、二类海水比例为 50.0%,与 2002 年比较,增加了 11.9 个百分 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 33.3%,下降了 10.1 个百分点,水质有所好转。主要污 染因子为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铅、化学需氧量、pH 和汞。 黄海 一、二类海水比例为 68.7%,与 2002 年比较,下降了 9.5 个百分点; 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 25.4%,上升了 15.7 个百分点,污染有所加重。活性磷 酸盐和无机氮是影响黄海近岸海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铅超标较普遍,局部 海域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石油类、pH 和铜超标。 东海 一、二类海水比例为 30.4%,与 2002 年比较,增加了 9.9 个百分点; 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 54.4%,下降了 11.2 个百分点,污染有所减轻,水质有所 好转。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超标率高,污染面广,铅普遍超标,局部海域受到铜 化学需氧量、pH 和石油类影响。 南海 一、二类海水比例为 57.9%,与 2002 年比较,下降了 6.5 个百分点; 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 8.4%,下降了 12 个百分点。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 磷酸盐,部分海域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石油类和铅超标。 ? ? ? ? 16.7% ? ? ? ? 33.3% ? ? ? ? 8.3% ? ? ? ? ? 25.0% ? ? ? ? 16.7% ? ? ? ? 47.1% ? ? ? ? 21.6% ? ? ? ? 5.9% ? ? ? ? 7.8% ? ? ? ? ? 17.6% 渤海 黄海
8.4番 7 38.6 2?2 ? 2? 33.7号 ?? 19.38 东海 南海 图2四类海域海水水质状况 + 图例 黄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分布图 东海近岸海域水质分布图
? ? ? ? 15.2% ? ? ? ? 17.7% ? ? ? ? 30.4% ? ? ? ? ? 36.7% ? ? ? ? 38.6% ? ? ? ? ? 8.4% ? ? ? ? 33.7% ? ? ? ? 19.3% 东海 南海 图 2 四类海域海水水质状况
例 三类水质 买四类木质 南海近岸海域水质分布图 黄海 东海 南海 图3四大海区一、二类海水比例(%) 口2003年
南海近岸海域水质分布图 0 20 40 60 80 100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2002年 2003年 图 3 四大海区一、二类海水比例(%) 0 20 40 60 80 100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2002年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