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7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48mm1,比多年平均 值偏多3.5%,比2016年减少8.3% 地表水资源量2017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7463亿m 折合年径流深293.l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9%,比2016年减 少11.3%‰。2017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86亿m3, 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2504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9342亿 m3;全国入海水量16941.3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7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 8309.6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0%。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 量1742.0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893.2亿m3,平原区与山 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6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 量1819.7亿m3。 水资源总量2017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7612亿m3,比多 年平均值偏多3.8%,比2016年减少11.4%。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277463亿m3,地下水资源量83096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 重复量为10149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5.7%,平均单 位面积产水量为304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7年,对全国660座大型水库和3547 12017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约18000个雨量站观测资料的评价结果
2017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7 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 664.8mm1,比多年平均 值偏多 3.5%,比 2016 年减少 8.3%。 地表水资源量 2017 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 27746.3 亿 m3, 折合年径流深 293.1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 3.9%,比 2016 年减 少 11.3%。2017 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 218.6 亿 m3, 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 6250.4 亿 m3,流入界河的水量 934.2 亿 m3;全国入海水量 16941.3 亿 m3。 地下水资源量 2017 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 8309.6 亿 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 3.0%。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 量 1742.0 亿 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 6893.2 亿 m3,平原区与山 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325.6 亿 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 量 1819.7 亿 m3。 水资源总量 2017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761.2亿m3,比多 年平均值偏多3.8%,比2016年减少11.4%。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27746.3亿m3,地下水资源量8309.6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 重复量为1014.9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5.7%,平均单 位面积产水量为30.4万m3 /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17 年,对全国 660 座大型水库和 3547 1 2017 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约 18000 个雨量站观测资料的评价结果。 深圳
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40798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增加826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7年,对56个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 水总量1361.0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2.5亿m3。其中,青海 湖蓄水量增加163亿m;太湖和洪泽湖蓄水量分别减少5.3亿 m3和45亿m3。 地下水动态2017年,北方15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 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 变量-440亿m3 、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7年,全国供水总量60434亿m3,占当年水资源 总量的210%。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455亿m3,占供水总量 的81.8%;地下水源供水量10167亿m3,占供水总量的16.8%; 其他水源供水量81.2亿m3,占供水总量的14%与2016年相比, 供水总量增加3.2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增加33.1亿m3 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40.3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104亿m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10227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 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江 苏、海南和辽宁,分别为3680亿m3、257.7亿m3、1799亿m3 590亿m3、466亿m3、37.8亿m3和350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 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7年,全国用水总量60434亿m3。其中,生活用 水8381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9%;工业用水12770亿m3,占 用水总量的21.1%;农业用水37664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3%;
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 4079.8 亿 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增加 82.6 亿 m3。 湖泊蓄水动态 2017 年,对 56 个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 水总量 1361.0 亿 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 2.5 亿 m3。其中,青海 湖蓄水量增加 16.3 亿 m3;太湖和洪泽湖蓄水量分别减少 5.3 亿 m3和 4.5 亿 m3。 地下水动态 2017 年,北方 15 个省级行政区对 74 万 km2平原 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 变量-44.0 亿 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 2017 年,全国供水总量 6043.4 亿 m3,占当年水资源 总量的 21.0%。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 4945.5 亿 m3,占供水总量 的 81.8%;地下水源供水量 1016.7 亿 m3,占供水总量的 16.8%; 其他水源供水量 81.2 亿 m3,占供水总量的 1.4%。与 2016 年相比, 供水总量增加 3.2 亿 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增加 33.1 亿 m3, 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 40.3 亿 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 10.4 亿 m3 。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 1022.7 亿 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 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江 苏、海南和辽宁,分别为 368.0 亿 m3、257.7 亿 m3、179.9 亿 m3、 59.0 亿 m3、46.6 亿 m3、37.8 亿 m3和 35.0 亿 m3,其余沿海省份大 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 2017 年,全国用水总量 6043.4 亿 m3。其中,生活用 水 838.1 亿 m3,占用水总量的 13.9%;工业用水 1277.0 亿 m3,占 用水总量的 21.1%;农业用水 3766.4 亿 m3,占用水总量的 62.3%;
人工生态环境补水161.9亿m3,占用水总量的27%。与2016年 相比,用水总量增加3.2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减少16亿m3 工业用水量减少31.0亿m3,生活用水量及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分 别增加165亿m3和19.3亿m3 耗排水量2017年,全国耗水总量32068亿m3,耗水率53.% 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56亿t。 用水指标2017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36m3,万元国内生 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73m3。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377m3,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48,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 量456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2lL/d,农村居 民人均生活用水量87L/d。 四、水资源质量 河流水质2017年,对全国245万km的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 评价,Ⅰ~Ⅲ类水质河长占785%,劣V类水质河长占8.3%,主 要污染项目是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与2016年同比,Ⅰ~Ⅲ 类水质河长比例上升21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河长比例下降15 个百分点。 湖泊水质2017年,对123个湖泊共3.3万km2水面进行了水 质评价。全年总体水质为Ⅰ~Ⅲ类的湖泊有32个,Ⅳ~V类湖泊 67个,劣Ⅴ类湖泊24个,分别占评价湖泊总数的260%、54.5% 和195%‰。主要污染项目是总磷、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117个湖泊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中营养湖泊占23.1%;富营养 湖泊占76.9%。在富营养湖泊中,轻度富营养湖泊占56.7%,中度 富营养湖泊占43.3%。与2016年同比,Ⅰ~Ⅲ类水质湖泊的个数
人工生态环境补水 161.9 亿 m3,占用水总量的 2.7%。与 2016 年 相比,用水总量增加 3.2 亿 m3,其中,农业用水量减少 1.6 亿 m3, 工业用水量减少 31.0 亿 m3,生活用水量及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分 别增加 16.5 亿 m3和 19.3 亿 m3 。 耗排水量 2017 年,全国耗水总量 3206.8 亿 m3,耗水率 53.1%。 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 756 亿 t。 用水指标 2017 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 436m3,万元国内生 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 73m3。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 377m3,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48,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 量 45.6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21L/d,农村居 民人均生活用水量 87L/d。四、水资源质量 河流水质 2017 年,对全国 24.5 万 km 的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 评价,Ⅰ~Ⅲ类水质河长占 78.5%,劣 V 类水质河长占 8.3%,主 要污染项目是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与 2016 年同比,Ⅰ~Ⅲ 类水质河长比例上升 2.1 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河长比例下降 1.5 个百分点。 湖泊水质 2017 年,对 123 个湖泊共 3.3 万 km2水面进行了水 质评价。全年总体水质为Ⅰ~Ⅲ类的湖泊有 32 个,Ⅳ~Ⅴ类湖泊 67 个,劣Ⅴ类湖泊 24 个,分别占评价湖泊总数的 26.0%、54.5% 和 19.5%。主要污染项目是总磷、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117 个湖泊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中营养湖泊占 23.1%;富营养 湖泊占 76.9%。在富营养湖泊中,轻度富营养湖泊占 56.7%,中度 富营养湖泊占 43.3%。与 2016 年同比,Ⅰ~Ⅲ类水质湖泊的个数
比例上升0.9个百分点,富营养湖泊比例下降0.9个百分点。 水库水质2017年,对全国351座大型水库、566座中型水库 及147座小型水库,共1064座水库进行了水质评价。全年总体水 质为Ⅰ~Ⅲ类的水库有920座,Ⅳ~V类水库120座,劣Ⅴ类水 库24座,分别占评价水库总数的864%、11.3%和2.3%。主要污 染项目是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其中大型水 库Ⅰ~Ⅲ类及劣V类的比例分别是886%和14%。1038座水库营 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贫营养水库占0.3%,中营养水库占72.6%, 富营养水库占27.1%。在富营养水库中,轻度富营养水库占86.1%, 中度富营养水库占13.5%,重度富营养水库占0.4%。与2016年 同比,Ⅰ~Ⅲ类水质水库个数比例下降了0.6个百分点,富营养状 态水库个数比例下降0.3个百分点。 水功能区水质2017年,全国评价水功能区6454个,满足水 域功能目标的水功能区有4035个,占评价水功能区总数的625% 其中,满足水域功能目标的一级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 占666%;二级水功能区占597%。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 标率为769%。其中,一级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达标率 为786%,二级水功能区达标率为757% 省界断面水质2017年,在监测的544个重要省界断面中,I 类、Ⅱ类、Ⅲ类、Ⅳ类、V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0%、 397%、23.3%、13.1%7.0%和12.9%,其中,Ⅰ~Ⅲ类水质断面 占670%。主要污染项目是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与2016年 同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基本持平,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下 降42个百分点。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2017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比例上升 0.9 个百分点,富营养湖泊比例下降 0.9 个百分点。 水库水质 2017 年,对全国 351 座大型水库、566 座中型水库 及 147 座小型水库,共 1064 座水库进行了水质评价。全年总体水 质为Ⅰ~Ⅲ类的水库有 920 座,Ⅳ~Ⅴ类水库 120 座,劣Ⅴ类水 库 24 座,分别占评价水库总数的 86.4%、11.3%和 2.3%。主要污 染项目是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其中大型水 库Ⅰ~Ⅲ类及劣Ⅴ类的比例分别是 88.6%和 1.4%。1038 座水库营 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贫营养水库占 0.3%,中营养水库占 72.6%, 富营养水库占 27.1%。在富营养水库中,轻度富营养水库占 86.1%, 中度富营养水库占 13.5%,重度富营养水库占 0.4%。与 2016 年 同比,Ⅰ~Ⅲ类水质水库个数比例下降了 0.6 个百分点,富营养状 态水库个数比例下降 0.3 个百分点。 水功能区水质 2017 年,全国评价水功能区 6454 个,满足水 域功能目标的水功能区有 4035 个,占评价水功能区总数的 62.5%。 其中,满足水域功能目标的一级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 占 66.6%;二级水功能区占 59.7%。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 标率为 76.9%。其中,一级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达标率 为 78.6%,二级水功能区达标率为 75.7%。 省界断面水质 2017 年,在监测的 544 个重要省界断面中,Ⅰ 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 4.0%、 39.7%、23.3%、13.1%、7.0%和 12.9%,其中,Ⅰ~Ⅲ类水质断面 占 67.0%。主要污染项目是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与 2016 年 同比,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基本持平,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 降 4.2 个百分点。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2017 年,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共监测评价102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年水质合格率在80% 及以上的水源地有848个,占评价总数的824%。与2016年同比, 全年水质合格率在80%及以上的水源地比例上升29个百分点。 浅层地下水水质2017年,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井主要分布 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平 原重点区域,监测对象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基本涵盖了地下水开 发利用程度较大、污染较严重的地区。2145个测站监测数据地下 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水质评价结果总体较差。水质优良的 测站比例为0.9%,水质良好的测站比例为23.5%,无水质较好的 测站,水质较差的测站比例为60.9%,水质极差的测站比例为 146%。主要污染项目除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锰、铁和氟化物 可能由于水文地质化学背景值偏高外,“三氮”污染情况较重,部 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说明:《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均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 区和台湾省
共监测评价 1029 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年水质合格率在 80% 及以上的水源地有 848 个,占评价总数的 82.4%。与 2016 年同比, 全年水质合格率在 80%及以上的水源地比例上升 2.9 个百分点。 浅层地下水水质 2017 年,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井主要分布 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平 原重点区域,监测对象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基本涵盖了地下水开 发利用程度较大、污染较严重的地区。2145 个测站监测数据地下 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水质评价结果总体较差。水质优良的 测站比例为 0.9%,水质良好的测站比例为 23.5%,无水质较好的 测站,水质较差的测站比例为 60.9%,水质极差的测站比例为 14.6%。主要污染项目除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锰、铁和氟化物 可能由于水文地质化学背景值偏高外,“三氮”污染情况较重,部 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说明:《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均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 区和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