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公报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将1995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公 告如下: 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水:1995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34.89亿吨,比上年增长3.5%。城市污水排放 量为22.06亿吨,比上年增长7.2%,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3.2%,工业废水排放量12.82亿 吨,比上年下降2.5%,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6.8%。工业废水中七种主要有毒有害的污染物 (汞、镉、六价铬、铅、砷、挥发酚、氰化物)排放量218吨,比上年减少18.8%;化学需 氧量34.98万吨,比上年增长6.8%;石油类排放量1756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2)废气:1995年,全省废气排放总量6636亿标立方米,比上年降低1.0%。工业废 气排放总量6476亿标立方米,占废气排放总量97.6%。工业废气中,燃料燃烧废气占 55.5%,比上年增长1.6个百分点;生产工艺废气2884亿标立方米,占44.5%。废气中的 污染物绝大部分来自工业废气。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53.50万吨,占总排放量的 95.6%,比上年增加2.7%;工业烟尘排放20.81万吨,占总排放量的90.4%,比上年减少 15.3%。火电工业排放的废气及其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分别占全省的总排放量的33% 42%、39%,对我省大气环境影响很大
1995 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公报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将1995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公 告如下: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水:1995 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 34.89 亿吨,比上年增长 3.5%。城市污水排放 量为 22.06 亿吨,比上年增长 7.2%,占废水排放总量的 63.2%,工业废水排放量 12.82 亿 吨,比上年下降 2.5%,占废水排放总量的 36.8%。工业废水中七种主要有毒有害的污染物 (汞、镉、六价铬、铅、砷、挥发酚、氰化物)排放量 218 吨,比上年减少 18.8%;化学需 氧量 34.98 万吨,比上年增长 6.8%;石油类排放量 1756 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2)废气:1995 年,全省废气排放总量 6636 亿标立方米,比上年降低 1.0%。工业废 气排放总量 6476 亿标立方米,占废气排放总量 97.6%。工业废气中,燃料燃烧废气占 55.5%,比上年增长 1.6 个百分点;生产工艺废气 2884 亿标立方米,占 44.5%。废气中的 污染物绝大部分来自工业废气。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 53.50 万吨,占总排放量的 95.6%,比上年增加 2.7%;工业烟尘排放 20.81 万吨,占总排放量的 90.4%,比上年减少 15.3%。火电工业排放的废气及其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分别占全省的总排放量的 33%、 42%、39%,对我省大气环境影响很大
(3)固体废物:1995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466.85万吨,基本与上年持平。工 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2.60万吨,比上年增19.3%,排放江河湖海的5.62万吨,历年累计堆 存量2.56亿吨,占地1820万平方米。 2、环境质量 (1)大气环境 全省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降尘、总悬浮颗粒物,珠江三角洲以降尘 和氮氧化物污染较为严重,广州氮氧化物污染已居首位。 全省有20个市开展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必测项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 浮颗粒物、降尘和降水5项。 二氧化硫:全省20个市(缺云浮)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28毫克/立方米,比上 年下降了0.001毫克/立方米,未超标(0.06毫克/立方米)。年日均值最高的城市是广州, 达0.057毫克/立方米,接近标准的限值:佛山、中山两市次之,分别达0.049、0.047毫克/ 立方米。这表明珠江三角洲二氧化硫污染仍不容忽视 氮氧化物:全省20个市(缺云浮)氮氧化物年日均值平均为0.045毫克/立方米,比上 年增加0.003毫克/立方米,未超标(0.10毫克/立方米)。广州达0.124毫克/立方米,超 过标准:佛山、中山、深圳也分别达0.081、0.075、0.073毫克/立方米。这表明珠江三角洲 大、中城市氮氧化物污染严重,呈上升趋势 总悬浮颗粒物:全省19个市(缺云浮、肇庆)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200毫克/立 方米,比上年下降0.006毫克/立方米,未超标(0.30毫克/立方米)。但清远、东莞、肇庆 略超过标准
(3)固体废物:1995 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466.85 万吨,基本与上年持平。工 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12.60 万吨,比上年增 19.3%,排放江河湖海的 5.62 万吨,历年累计堆 存量 2.56 亿吨,占地 1820 万平方米。 2、环境质量 (1)大气环境 全省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降尘、总悬浮颗粒物,珠江三角洲以降尘 和氮氧化物污染较为严重,广州氮氧化物污染已居首位。 全省有 20 个市开展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必测项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 浮颗粒物、降尘和降水 5 项。 二氧化硫:全省 20 个市(缺云浮)二氧化硫年日 均 值 为 0.028 毫克/立方米,比上 年下降了 0.001 毫克/立方米,未超标(0.06 毫克/立方米)。年日均值最高的城市是广州, 达 0.057 毫克/立方米,接近标准的限值;佛山、中山两市次之,分别达 0.049、0.047 毫克/ 立方米。这表明珠江三角洲二氧化硫污染仍不容忽视。 氮氧化物:全省 20 个市(缺云浮)氮氧化物年日均值平均为 0.045 毫克/立方米,比上 年增加 0.003 毫克/立方米,未超标(0.10 毫克/立方米)。广州达 0.124 毫克/立方米,超 过标准;佛山、中山、深圳也分别达 0.081、0.075、0.073 毫克/立方米。这表明珠江三角洲 大、中城市氮氧化物污染严重,呈上升趋势。 总悬浮颗粒物:全省 19 个市(缺云浮、肇庆)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为 0.200 毫克/立 方米,比上年下降 0.006 毫克/立方米,未超标(0.30 毫克/立方米)。但清远、东莞、肇庆 略超过标准
降尘:全省19个市(缺揭阳、云浮)年月均降尘量为8.09吨/平方公里,比上年 下降0.62吨/平方公里,略超过省推荐的(8.0吨/平方公里)标准。其中有8个市超标,茂 名、梅州、佛山较为严重,分别达16.39、11.47、11.03吨/平方公里。这说明我省城市降尘 污染严重。 降水:全省17个市(揭阳、云浮、惠州、汕尾缺测)统计:酸雨频率达45.8%,降水 PH值平均为4.89,分别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和上升0.04P单位,表明我省城市降水质 量较上年略为好转。佛山的酸雨频率达85.6%,为全省之最,潮州、江门、广州也高于 70%;小于全省降水PH年均值的有潮州、佛山、肇庆、广州、江门、韶关、清远,说明我省 酸雨污染依然严重。本年度河源、茂名没有出现酸雨。 (2)水环境 1995年,全省主要江河水质比上年有所改善,仍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超标污染物是氨 氮,其次是耗氧有机物。流经城市的中、小河流普遍严重缺氧,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普遍受到 污染,全省入海河口近岸海域水质6个市段均不达标 全省评价的33条主要江河,达标河段(水质优于Ⅲ类)有23条,占69.7%,比去年提 高15.2个百分点。其中:水质等级最高(Ⅰ类)的有西江肇庆段、北江清远段、东江河源 段、东江惠州段、西海水道。水质等级最差(劣于Ⅴ类)的是歧江河、东莞运河、深圳河, 分别占评价河段的15.2%和9.1%。三大水系中,珠江水系达标的占69.6%,粤西诸河水系 达标的占50%,韩江水系全部达标,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3.1和0、50个百分点 1995年,全省13个市对28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水质混浊度普遍 较高,细菌、有机物的污染较为严重,饮用水源仍受到沿岸城市污水及面污染源的严重影
降尘:全省 19 个市(缺揭阳、云浮)年 月 均 降 尘 量 为 8.09 吨/平方公里,比上年 下降 0.62 吨/平方公里,略超过省推荐的(8.0 吨/平方公里)标准。其中有 8 个市超标,茂 名、梅州、佛山较为严重,分别达 16.39、11.47、11.03 吨/平方公里。这说明我省城市降尘 污染严重。 降水:全省 17 个市(揭阳、云浮、惠州、汕尾缺测)统计:酸雨频率达 45.8%,降水 PH 值平均为 4.89,分别比上年下降 0.7 个百分点和上升 0.04PH 单位,表明我省城市降水质 量较上年略为好转。佛山的酸雨频率达 85.6%,为全省之最,潮州、江门、广州也高于 70%;小于全省降水 PH 年均值的有潮州、佛山、肇庆、广州、江门、韶关、清远,说明我省 酸雨污染依然严重。本年度河源、茂名没有出现酸雨。 (2)水环境 1995 年,全省主要江河水质比上年有所改善,仍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超标污染物是氨 氮,其次是耗氧有机物。流经城市的中、小河流普遍严重缺氧,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普遍受到 污染,全省入海河口近岸海域水质 6 个市段均不达标。 全省评价的 33 条主要江河,达标河段(水质优于Ⅲ类)有 23 条,占 69.7%,比去年提 高 15.2 个百分点。其中:水质等级最高(Ⅰ类)的有西江肇庆段、北江清远段、东江河源 段、东江惠州段、西海水道。水质等级最差(劣于Ⅴ类)的是歧江河、东莞运河、深圳河, 分别占评价河段的 15.2%和 9.1%。三大水系中,珠江水系达标的占 69.6%,粤西诸河水系 达标的占 50%,韩江水系全部达标,分别比上年提高了 13.1 和 0、50 个百分点。 1995 年,全省 13 个市对 28 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水质混浊度普遍 较高,细菌、有机物的污染较为严重,饮用水源仍受到沿岸城市污水及面污染源的严重影
响。与上年相比:韶关略有改善,广州和清远水质污染明显加重,深圳、惠州、梅州略有加 重,其余各市基本稳定。 1995年,我省近海水域无机氮污染严重,門H值的超标情况十分严重,磷酸盐污染在珠江 口水域较突出。入海河口近海水域例行监测的6个市段均不符合海水二类标准,各市段年平 均值分别有1-5项超标。与上年相比,汕头段综合水质持平,其余各市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 1995年,全省参与水质评价的湖库6个,除珠海诸水库及湛江赤坎水库的总磷年均值超 标外,其余均未出现超标,水质比上年有好转。 (3)城市声学环境 1995年,开展监测的6个市功能区等效声级年平均值总超标率56.8%,其中4类区(道 路交通干线两侧)百分之百超标,3类区(工业)40%超标,2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 杂)70%超标,1类区(居住、文教机关为主)33.3%超标,与上年相比,总超标率下降 12.2个百分点: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72.1分贝,比上年下降1.4分 贝,在19个开展监测的城市中,77.7%的监测路段超标:全省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 58.5分贝,比上年下降0.1分贝。 全省城市声学环境质量仍很不理想,但比上年稍有改善。影响城市声学环境质量的噪声 源主要来自生活和交通,声强较大的是交通、施工和工业。 3、污染事故 1995年,全省共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125起,比上年减少106起。其中,特大事故 起,重大事故10起,较大事故37起,一般事故74起;按污染类型分,水污染87起,大
响。与上年相比:韶关略有改善,广州和清远水质污染明显加重,深圳、惠州、梅州略有加 重,其余各市基本稳定。 1995 年,我省近海水域无机氮污染严重,PH 值的超标情况十分严重,磷酸盐污染在珠江 口水域较突出。入海河口近海水域例行监测的 6 个市段均不符合海水二类标准,各市段年平 均值分别有 1-5 项超标。与上年相比,汕头段综合水质持平,其余各市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 善。 1995 年,全省参与水质评价的湖库 6 个,除珠海诸水库及湛江赤坎水库的总磷年均值超 标外,其余均未出现超标,水质比上年有好转。 (3)城市声学环境 1995 年,开展监测的 6 个市功能区等效声级年平均值总超标率 56.8%,其中 4 类区(道 路交通干线两侧)百分之百超标,3 类区(工业)40%超标,2 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 杂)70%超标,1 类区(居住、文教机关为主)33.3%超标,与上年相比,总超标率下降 12.2 个百分点;全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72.1 分贝,比上年下降 1.4 分 贝,在 19 个开展监测的城市中,77.7%的监测路段超标;全省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 58.5 分贝,比上年下降 0.1 分贝。 全省城市声学环境质量仍很不理想,但比上年稍有改善。影响城市声学环境质量的噪声 源主要来自生活和交通,声强较大的是交通、施工和工业。 3、污染事故 1995 年,全省共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125 起,比上年减少 106 起。其中,特大事故 4 起,重大事故 10 起,较大事故 37 起,一般事故 74 起;按污染类型分,水污染 87 起,大
气污染38起。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7.7万元,赔款397.3万元,罚款 36.8万元。农作物受害面积220.16万平方米,污染鱼塘面积118.55万平方米 监测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的运行,没有造成可察觉的环境影响 (二)生态环境状况 1、森林与绿地 1995年,我省造林绿化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02万亩,5000万亩生态 公益林体系已启动建设,森林资源继续保持年生长量超过年消耗量的良性循环,森林复盖率 达55.9%,比上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 1995年,我省共发生山林火灾304次,这是继1991年以来的第二个高峰期,受害森林 面积3158.8公顷,受害率0.356%,比上年增加近四倍。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21.27万公 顷,比上年减少12.06万公顷,发生率为2.5%;防治面积16.67万公顷,防治率93.8%。 城市绿化面积有所增加,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约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8.6平方米。但有的城市绿地被蚕食,规划绿地被挤占。广州白云山等人为的生态破坏致使 该市的绿化覆盖率仅有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到5平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自然保护区 1995年11月,我省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地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全省已建自然保护区3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总面积50.3万公顷(含水 产资源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陆地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2.3%,比上年略有增加 3、土地
气污染 38 起。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407.7 万元,赔款 397.3 万元,罚款 36.8 万元。农作物受 害 面 积 220.16 万平方米,污染鱼塘面积 118.55 万平方米。 监测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的运行,没有造成可察觉的环境影响。 (二)生态环境状况 1、森林与绿地 1995 年,我省造林绿化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31.02 万亩,5000 万亩生态 公益林体系已启动建设,森林资源继续保持年生长量超过年消耗量的良性循环,森林复盖率 达 55.9%,比上年增长了 1.2 个百分点。 1995 年,我省共发生山林火灾 304 次,这是继 1991 年以来的第二个高峰期,受害森林 面积 3158.8 公顷,受害率 0.356%,比上年增加近四倍。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 21.27 万公 顷,比上年减少 12.06 万公顷,发生率为 2.5%;防治面积 16.67 万公顷,防治率 93.8%。 城市绿化面积有所增加,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约 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8.6 平方米。但有的城市绿地被蚕食,规划绿地被挤占。广州白云山等人为的生态破坏致使 该市的绿化覆盖率仅有 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到 5 平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自然保护区 1995 年 11 月,我省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地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全省已建自然保护区 32 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 个),总面积 50.3 万公顷(含水 产资源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陆地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 2.3%,比上年略有增加。 3、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