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2016-2020年广东省地方志事业主要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完成时间 、打造名志大省 会同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研室、省委党校、省发展改革委 编纂出版《广东省全面建设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民政厅、省民族宗教委、省港澳办、省卫生2018年 小康社会图志》 计生委、省扶贫办、省体育局、省统计局、省社科联等单位共同编写,以图志形式,全面 反映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重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等。 打造党政领导干部案头必备的权威性省情工具书,从上亿字规模的第一、二轮《广东 2编纂出版《广东省简志》省志》中精炼出最基本、最有价值的资料,按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分26年 篇,编纂约百万字的《广东省简志》,清晰明了反映广东省情 18
— 18 — 附件 2016—2020 年广东省地方志事业主要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完成时间 一、打造名志大省 1 编纂出版《广东省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图志》 会同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研室、省委党校、省发展改革委、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民政厅、省民族宗教委、省港澳办、省卫生 计生委、省扶贫办、省体育局、省统计局、省社科联等单位共同编写,以图志形式,全面 反映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重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等。 2018 年 2 编纂出版《广东省简志》 打造党政领导干部案头必备的权威性省情工具书,从上亿字规模的第一、二轮《广东 省志》中精炼出最基本、最有价值的资料,按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分 篇,编纂约百万字的《广东省简志》,清晰明了反映广东省情。 2016 年
全面记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做 好对口支援兄弟省(市、区)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果。会同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 3组织编纂《广东省对口支援志》厅、省委政研室、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20年 保障厅等多家省直单位及21个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共同编纂 组织编纂《惠能志》 充分挖掘现有研究成果,组织有关单位编纂《惠能志》 2020年 推动地方志向基层延伸,讲好广东故事。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指导编纂各类专业 5编出版专业志、乡镇志、村志|名镇基本开展志书,织实地好中国名镇志名村文化工程,指导编名镇志,名20年 村志60部以上 、建设年鉴强省 加强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管理,积极指导和推动专业年鉴、镇村年鉴编纂。 年鉴编纂 至20年,全省中心镇和历史文化名镇基本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全省年鉴编纂数量达到2年 400种以上,打造40部名鉴
— 19 — 3 组织编纂《广东省对口支援志》 全面记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做 好对口支援兄弟省(市、区)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果。会同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 厅、省委政研室、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厅等多家省直单位及 21 个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共同编纂。 2020 年 4 组织编纂《惠能志》 充分挖掘现有研究成果,组织有关单位编纂《惠能志》。 2020 年 5 编纂出版专业志、乡镇志、村志 推动地方志向基层延伸,讲好广东故事。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指导编纂各类专业 志约 100 部、乡镇志约 100 部、村志约 100 部,打造 50 部名志,全省中心镇和历史文化 名镇基本开展志书编纂。组织实施好中国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指导编纂名镇志、名 村志 60 部以上。 2020 年 二、建设年鉴强省 6 年鉴编纂 加强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管理,积极指导和推动专业年鉴、镇村年鉴编纂。 至 2020 年,全省中心镇和历史文化名镇基本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全省年鉴编纂数量达到 400 种以上,打造 40 部名鉴。 2020 年
加强对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规范化工作的检查督促,对未能达到规范出版要 年鉴规范化建设 求的综合年鉴进行通报,力争2016年起县级以上综合年鉴基本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200年 版、当年岀版”目标。推动专业年鉴、镇村年鉴规范化编纂 三、全面开展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 在开展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全面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辑出版《广 编纂出版《广东省自然村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约6亿字72万张图片,由省统一出版,在省普查领导小 组领导下,以镇为普查主体,完成普查工作。在省地方志办组织下,以县(市、区)地方2020年 历史人文调查》 志工作机构为编纂主体,地级以上市地方志工作机构为审查、出版主体,做好编纂出版工 作 在开展南粤古驿道沿线自然村落专题调查,挖掘历代方志中记载的古驿道史料基础 编纂出版《驿道乡情》上,组织编写出版《驿道乡情》,图文并茂展现南粤古驿道历史人文风貌 2017年 10 南粤古驿道专题展览 举办南粤古驿道专题展览,全面展示南粤古驿道调查新发现、新成果。 2016年
— 20 — 7 年鉴规范化建设 加强对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规范化工作的检查督促,对未能达到规范出版要 求的综合年鉴进行通报,力争 2016 年起县级以上综合年鉴基本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 版、当年出版”目标。推动专业年鉴、镇村年鉴规范化编纂。 2020 年 三、全面开展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 8 编纂出版《广东省自然村落 历史人文调查》 在开展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全面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辑出版《广 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约 6 亿字 72 万张图片,由省统一出版。在省普查领导小 组领导下,以镇为普查主体,完成普查工作。在省地方志办组织下,以县(市、区)地方 志工作机构为编纂主体,地级以上市地方志工作机构为审查、出版主体,做好编纂出版工 作。 2020 年 9 编纂出版《驿道乡情》 在开展南粤古驿道沿线自然村落专题调查,挖掘历代方志中记载的古驿道史料基础 上,组织编写出版《驿道乡情》,图文并茂展现南粤古驿道历史人文风貌。 2017 年 10 南粤古驿道专题展览 举办南粤古驿道专题展览,全面展示南粤古驿道调查新发现、新成果。 2016 年
四、推动地方史编研 整理编纂《抗日战争广东 组织全省地方志系统,全面搜集抗战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省、市、县 lI 地方志史料选编》 级地方志书有关抗战方面的史料。 启动编纂《广东抗日战争 组织全省地方志系统和动员各界力量搜集抗战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省 2020年 人物传》 市、县三级地方志书有关抗战人物方面的史料,组织编辑人物传记 运用通史、专题史、口述史、史话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岭南历史文化资源,组织省 13 编纂地方史丛书 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编纂出版一批地方史丛书,打造10部名史 2020年 五、构建新一代地方志信息化高地 将广东方志馆丰富的省情资源,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向政府、社会提供快速 便捷的数字化产品和虚拟场景服务。包括: 1.广东方志馆图书管理查询系统。全面开展馆藏书籍的录入和管理,对馆内文献资 源(图书、期刊等)、读者查询、借阅、归还、统计信息等进行综合管理 2.地方文献数据中心。由广东方志馆收藏书籍目录数据库、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和 向第三方购买的各类大型资料文献数据库组成。通过数字化加工处理,分类建立数据库 3.网上虚拟3D方志馆。主要为网上读者提供虚拟方志馆服务,如虚拟图书借阅、虚 广东数字方志馆 拟地方文献研究论坛、虛拟讲座等。 2020年 4.网上虚拟3D展厅。主要为网上用户提供省情展厅及临时展厅的全景虚拟化场景 包括展品展示、参观导航、语音介绍等 5.开发地情文献数据库的全文检索系统、地情资源智能检索系统、地情资源数据挖掘 和预测决策分析系统,为馆内用户使用数字化地情资源提供服务 6.开发地情文献数据发布与管理平台,满足地情文献数据发布、子站管理、全文检索 系统管理、地情资源智能检索系统及地情资源欻掘挖掘预测决策分杬系统管理、笫三方资 源数据库管理等需求
— 21 — 四、推动地方史编研 11 整理编纂《抗日战争广东 地方志史料选编》 组织全省地方志系统,全面搜集抗战时期(1937 年 7 月至 1945 年 9 月)省、市、县 三级地方志书有关抗战方面的史料。 2020 年 12 启动编纂《广东抗日战争 人物传》 组织全省地方志系统和动员各界力量搜集抗战时期(1937 年 7 月至 1945 年 9 月)省、 市、县三级地方志书有关抗战人物方面的史料,组织编辑人物传记。 2020 年 13 编纂地方史丛书 运用通史、专题史、口述史、史话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岭南历史文化资源,组织省、 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编纂出版一批地方史丛书,打造 10 部名史。 2020 年 五、构建新一代地方志信息化高地 14 广东数字方志馆 将广东方志馆丰富的省情资源,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向政府、社会提供快速、 便捷的数字化产品和虚拟场景服务。包括: 1.广东方志馆图书管理查询系统。全面开展馆藏书籍的录入和管理,对馆内文献资 源(图书、期刊等)、读者查询、借阅、归还、统计信息等进行综合管理。 2.地方文献数据中心。由广东方志馆收藏书籍目录数据库、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和 向第三方购买的各类大型资料文献数据库组成。通过数字化加工处理,分类建立数据库。 3.网上虚拟 3D 方志馆。主要为网上读者提供虚拟方志馆服务,如虚拟图书借阅、虚 拟地方文献研究论坛、虚拟讲座等。 4.网上虚拟 3D 展厅。主要为网上用户提供省情展厅及临时展厅的全景虚拟化场景, 包括展品展示、参观导航、语音介绍等。 5. 开发地情文献数据库的全文检索系统、地情资源智能检索系统、地情资源数据挖掘 和预测决策分析系统,为馆内用户使用数字化地情资源提供服务。 6. 开发地情文献数据发布与管理平台,满足地情文献数据发布、子站管理、全文检索 系统管理、地情资源智能检索系统及地情资源数据挖掘预测决策分析系统管理、第三方资 源数据库管理等需求。 2020 年
按照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部署,广东是国家地方志大数据中心在全国分区域设立若 干个数据服务中心和节点的省份之一。省地方志办将依托广东省电子政务云平台,建立国 15国家地方志数据华南服务中心/家地方志数据华南服务中心,为本区域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提供数据上传、管理、维护、 2017年 技术服务和镜像备份,为用户的分布式检索提供最优的访问路径,进一步推动全国地方志 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区域范围内的省(区)共同使用。 有效整合以原始地情资源数据收集为主要内容的广东省情源数据中心、以面向互联网 广东省情大数据中心 提供地方志成果服务的广东省地方志数据中心、以面向广东方志馆内部读者浏览查阅的地2017年 方文献数据中心,建成广东省情大数据中心。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共同使用 广东省村落历史人文数据网络 将已建立的“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平合”和“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 数据库”,按照行政村地情信息收集的特点,升级改造为“广东省村落历史人文数据网络2019年 报送平台和数据库 报送平台”和成长型数据库“广东村情数据库”。全省行政村信息报送员共同使用 地方志资料年报报送工作的网络平台和“年报数据库”,是广东省地方志资料年报信 18东省地方志资料年报数据息化工作平台,平台以广东省情源数据中心为依托,供省、市、县(区)约2万个报送单 网络报送平台和数据库 位共同使用。各机构通过年报数据报送功能进行资料采编管理,分级审核,最后汇总保存2017年 在省情源数据中心的广东省地方志资料年报数据库中。 开发和建立谱牒网上在线编修平台和非结构化数据库,为社会大众编修家谱提供规范 19谱牒网上在线编修平台和数据库性、广泛性和便捷性的工具服务,加强谱牒数据收集、历史资料保存 2020年
— 22 — 15 国家地方志数据华南服务中心 按照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部署,广东是国家地方志大数据中心在全国分区域设立若 干个数据服务中心和节点的省份之一。省地方志办将依托广东省电子政务云平台,建立国 家地方志数据华南服务中心,为本区域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提供数据上传、管理、维护、 技术服务和镜像备份,为用户的分布式检索提供最优的访问路径,进一步推动全国地方志 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区域范围内的省(区)共同使用。 2017 年 16 广东省情大数据中心 有效整合以原始地情资源数据收集为主要内容的广东省情源数据中心、以面向互联网 提供地方志成果服务的广东省地方志数据中心、以面向广东方志馆内部读者浏览查阅的地 方文献数据中心,建成广东省情大数据中心。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共同使用。 2017 年 17 广东省村落历史人文数据网络 报送平台和数据库 将已建立的“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平台”和“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 数据库”,按照行政村地情信息收集的特点,升级改造为“广东省村落历史人文数据网络 报送平台”和成长型数据库“广东村情数据库”。全省行政村信息报送员共同使用。 2019 年 18 广东省地方志资料年报数据 网络报送平台和数据库 地方志资料年报报送工作的网络平台和“年报数据库”,是广东省地方志资料年报信 息化工作平台,平台以广东省情源数据中心为依托,供省、市、县(区)约 2 万个报送单 位共同使用。各机构通过年报数据报送功能进行资料采编管理,分级审核,最后汇总保存 在省情源数据中心的广东省地方志资料年报数据库中。 2017 年 19 谱牒网上在线编修平台和数据库 开发和建立谱牒网上在线编修平台和非结构化数据库,为社会大众编修家谱提供规范 性、广泛性和便捷性的工具服务,加强谱牒数据收集、历史资料保存。 202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