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纯铜 工业纯铜的牌号及应用 纯铜含铜9990-9999%,加工铜国家标准有9个牌号:3个 纯铜牌号、3个无氧铜牌号、2个磷脱氧铜牌号、1个银铜牌号 高纯铜纯度可达9999%999999%,又称为4N、5N、6N 铜 工业纯铜的牌号用字母T加上序号表示,如T1,T2,T3等, 数字增加表示纯度降低。 无氧铜用“T和“U”加上序号表示,如TUl、TU2 用磷和锰脱氧的无氧铜,在TU后面加脱氧剂化学元素符号表 示,如TUP、TUMn
工业纯铜的牌号及应用 纯铜含铜 99.90-99.99%,加工铜国家标准有9个牌号:3个 纯铜牌号、3个无氧铜牌号、2个磷脱氧铜牌号、1个银铜牌号; 高纯铜纯度可达 99.99%—99.9999% ,又称为4N、5N、6N 铜。 工业纯铜的牌号用字母T加上序号表示,如T1,T2,T3等, 数字增加表示纯度降低。 无氧铜用 “T”和“U”加上序号表示,如TUl、TU2。 用磷和锰脱氧的无氧铜,在TU后面加脱氧剂化学元素符号表 示,如TUP、TUMn。 4.2 纯铜
42纯铜 纯铜的性能 导电导热性:高的导电、导热性,仅次于银而居第二位。 工业纯金属的导电、导热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银、铜、铝、 镁、锌、镉、钴、铁、铂,锡、铅、锑。 20°C时铜的电阻率为1613μ92m,热导率为402W/mK 银为1590μ2m,银为419W/mK 用途:各种导线、电缆、导电牌、电器开关等导电器材和各种 冷凝管、散热管、热交换器、真空电弧炉的结晶器等。导电器材 用量占铜材总量一半以上 所有杂质和加入元素,不同程度降低铜的导电、导热性能。固 汙铜的元素(除Ag、Cd外)对铜的导电、导热性降低较多,而呈 第二相析出的元素则对铜的导电、导热性降低较少。 Ti、P、Si、Fe、Co、As,Be、Mn、A强烈降低Cu导电性。 冷变形对铜的导电性能影响不大,与其它强化方法(如固溶强化) 相比冷加工后导电性的降低要小得多 A1203弥散强化可提高铜的强度而又不使其导电率明显下降
纯铜的性能 导电导热性:高的导电、导热性,仅次于银而居第二位。 工业纯金属的导电、导热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银、铜、铝、 镁、锌、镉、钴、铁、铂,锡、铅、锑。 20℃时铜的电阻率为1.613µΩ•cm,热导率为402W/m·K; 银为1.590µΩ•cm, 银为419W/m·K。 用途:各种导线、电缆、导电牌、电器开关等导电器材和各种 冷凝管、散热管、热交换器、真空电弧炉的结晶器等。导电器材 用量占铜材总量一半以上。 所有杂质和加入元素,不同程度降低铜的导电、导热性能。固 溶于铜的元素(除Ag、Cd外)对铜的导电、导热性降低较多,而呈 第二相析出的元素则对铜的导电、导热性降低较少。 Ti、P、Si、Fe、Co、As,Be、Mn、Al强烈降低Cu导电性。 冷变形对铜的导电性能影响不大,与其它强化方法(如固溶强化) 相比冷加工后导电性的降低要小得多 A1203弥散强化可提高铜的强度而又不使其导电率明显下降。 4.2 纯铜
42纯铜 耐蚀性:铜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345V,比氢高,在水溶液中 不能置换氢,因此,铜在许多介质中化学稳定性好。 铜在大气中耐蚀性良好,暴露在大气中的铜能在表面生成难溶 于水、并与基底紧密结合的碱性硫酸铜(即铜绿,CuSQ4·3Cu(OH)2) 或碱性碳酸铜(ucO3CuOH)薄膜,对铜有保护作用,可防止铜 继续腐蚀。铜在淡水及蒸汽中抗蚀性能也很好。所以野外架设的大 量导线、水管、冷凝管等,均可不另加保护 铜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不大,约为005mm/a;加入0.15~0.3 %As能显著提髙铜对海水的抗蚀性 铜在非氧化性的酸(如盐酸、碱、多种有机酸(如醋酸、柠檬酸、 脂肪酸、乳酸、草酸)中有良好的耐蚀性。但是,铜在氧化剂和氧化 性的酸(如硝酸)中不耐蚀。氨、氯化铵,氰化物,汞盐的水溶液和 湿润的卤素族元素等,均引起铜強烈的腐蚀。 铜在常温干燥空气中几乎不氧化,但当温度超过100℃时开始氧化, 并在其表面生成黑色的Cu薄膜。在高温下,铜的氧化速度大为增 加,并在表面上生成红色的Cu薄膜
4.2 纯铜 耐蚀性:铜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345V,比氢高,在水溶液中 不能置换氢,因此,铜在许多介质中化学稳定性好。 铜在大气中耐蚀性良好,暴露在大气中的铜能在表面生成难溶 于水、并与基底紧密结合的碱性硫酸铜(即铜绿,CuS04·3Cu(OH)2 ) 或碱性碳酸铜(CuCO3·Cu(OH)2 )薄膜,对铜有保护作用,可防止铜 继续腐蚀。铜在淡水及蒸汽中抗蚀性能也很好。所以野外架设的大 量导线、水管、冷凝管等,均可不另加保护。 铜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不大,约为0.05mm/a;加入0.15~0.3 %As能显著提高铜对海水的抗蚀性。 铜在非氧化性的酸(如盐酸)、碱、多种有机酸(如醋酸、柠檬酸、 脂肪酸、乳酸、草酸)中有良好的耐蚀性。但是,铜在氧化剂和氧化 性的酸(如硝酸)中不耐蚀。氨、氯化铵,氰化物,汞盐的水溶液和 湿润的卤素族元素等,均引起铜强烈的腐蚀。 铜在常温干燥空气中几乎不氧化,但当温度超过100℃时开始氧化, 并在其表面生成黑色的CuO薄膜。在高温下,铜的氧化速度大为增 加,并在表面上生成红色的Cu20薄膜
42纯铜 磁性:为逆磁性物质,磁化率为-0.085×106,常用来制造不受磁 场干扰的磁学仪器,如罗盘、航空仪器。铁磁性杂质(Fe、Co、Ni 在铜中呈不溶状态时,即显铁磁性。用Ⅳ或Ⅳ铜来作磁性仪表的 结构材料。Fe是危害最大的杂质,应严格限制在0.01%以下。 铜的机械性能 软态铜:σ=200~240MPa,35~45HB,δ≈50%,V达75%。硬 态铜:σ3≥350~400MPa,110~130HB,延伸率δ6% 铜为面心立方晶格,滑移系多,变形易,退火态铜不经中间 退火可压缩85~95%而不产生裂纹。纯铜在500~600℃呈现“中 温脆性″,热加工需在高于脆性区温度下进行。 中温脆性是低熔点金属Pb、B与cu生成低熔点共晶、分布在 晶界上造成,因在中温区它以液体状态存在于晶界,造成热脆, 而在较高温度时,由于Pb、Bi在αu中的固溶度増大,微量Pb、Bi 又固溶于铜的晶粒内,不造成危害,从而使塑性又升高
4.2 纯铜 磁性:为逆磁性物质,磁化率为-0.085×10-6,常用来制造不受磁 场干扰的磁学仪器,如罗盘、航空仪器。铁磁性杂质(Fe、Co、Ni) 在铜中呈不溶状态时,即显铁磁性。用T1或T2铜来作磁性仪表的 结构材料。Fe是危害最大的杂质,应严格限制在0.01%以下。 铜的机械性能 软态铜:σb=200~240MPa, 35~ 45HB,δ≈50%,ψ达75%。硬 态铜:σb≥350~400MPa, 110 ~ 130 HB,延伸率δ=6 %。 铜为面心立方晶格,滑移系多,变形易,退火态铜不经中间 退火可压缩85~95%而不产生裂纹。纯铜在500~600℃呈现“中 温脆性” ,热加工需在高于脆性区温度下进行。 中温脆性是低熔点金属Pb、Bi与Cu生成低熔点共晶、分布在 晶界上造成,因在中温区它以液体状态存在于晶界,造成热脆, 而在较高温度时,由于Pb、Bi在Cu中的固溶度增大,微量Pb、Bi 又固溶于铜的晶粒内,不造成危害,从而使塑性又升高
42纯铜 杂质及微量元素对铜压力加工性能的影响 纯铜中的杂质分为三类 (1)固溶于铜的杂质及微量元素; (2)很少固溶于铜,并与铜形成易熔共晶的杂质及微量元素; (3几乎不固溶于铜,并与铜形成熔点较髙的脆性化合物的杂质及 微量元素。 杂质元素对铜塑性的影响,取决于铜与元素的相互作用。当 杂质元素固溶于铜时,影响不大;若杂质元素与铜形成低熔点共 晶时,则会产生“热脆”。若杂质元素与铜形成脆性化合物分布 于晶界时,则产生“冷脆 磷:固溶亍铜的杂质磷熔点44℃,πσ0℃时磷在铜中的溶解度为 175%,而200℃时则只溶解0.4%,温度下降磷在铜中的溶解度也 下降。磷显著降低铜的导电、导热性,但对铜的机械性能特别是 对焊接性能有益。磷常作为铜的脱氧剂使用,并提高铜液的流动 性。过量的磷会生成Cu3P脆性化合物,造成“冷脆”,所以过量 的磷有害
4.2 纯铜 杂质及微量元素对铜压力加工性能的影响 纯铜中的杂质分为三类: ⑴固溶于铜的杂质及微量元素; ⑵很少固溶于铜,并与铜形成易熔共晶的杂质及微量元素; ⑶几乎不固溶于铜,并与铜形成熔点较高的脆性化合物的杂质及 微量元素。 杂质元素对铜塑性的影响,取决于铜与元素的相互作用。当 杂质元素固溶于铜时,影响不大;若杂质元素与铜形成低熔点共 晶时,则会产生“热脆”。若杂质元素与铜形成脆性化合物分布 于晶界时,则产生“冷脆”。 磷:固溶于铜的杂质磷熔点44℃,700℃时磷在铜中的溶解度为 1.75%,而200℃时则只溶解0.4%,温度下降磷在铜中的溶解度也 下降。磷显著降低铜的导电、导热性,但对铜的机械性能特别是 对焊接性能有益。磷常作为铜的脱氧剂使用,并提高铜液的流动 性。过量的磷会生成Cu3P脆性化合物,造成“冷脆”,所以过量 的磷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