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5.减低噪音,美化大地。 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二)淡水水域生物的生念作用 淡水水域生物的主要生念作用是,浮游植物能吸收水中各种矿质养分,保持水体一定的洁净 程度,增加水体的溶氧量,对水质理化特性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同时形成水域尘念系统的初级生 产力 (三)草地生物的生念效应 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能改良土壤。牧草还能增加植被覆盖度,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固 定流沙。 (四)农用生物的生态效应 1.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2.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3.对农用小气候的影响。 4.对净化环境的作用 第二节种群 种群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的有机体的总称,或者说一个种群 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体。 生态学水平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一.种群结构 (一)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种群大小是指一定面积或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例,某个鱼塘中草鱼的总数。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每公顷水稻的侏数。 种群的密度可以分为粗密度(crude density)和生念密度(ecological density)· 1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粗密度(又称天然密度)是指单位空间某个种的实际个体数量(或尘物量) 生态密度是指单位栖息空间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或生物量)。 (二)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龄级比:若一个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年龄,则可按一定的年龄分组,统计各个年龄 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级的个体数在种群中的分布情况,它是种群的一个重要特征, 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 年龄锥体:自下而上地按龄级山小到大的顺序将各龄级个体数或百分比用图形表示(图 2.2)。 (1)增长型 (2)稳定型 (3)衰退型 图之2年龄能体的基本类型 ()增长型种群:其年龄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形,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和极少的老年个体,种群的出生率大 于死亡率。 (2)稳定型种群:每一龄级的个体死亡数接近于进入该龄级的新个体数,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3)衰退型种群: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大,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趋于衰退甚全消失。 性比(sex ratio)是指一个雌雄异体的种群所有个体或某个龄级的个体中雄性对雌性的比率。 性比是种群结构的一个要素,它反映了种群产生后代的潜力。 (三)种群的出生率(natality)和死亡率(mortality) 1.出生率: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最大出生力(潜在出生力):不受任何生态因子限制,种群处于理想状态时产生新个体的最大 能力。反映了该生物的特性。 实际出生力(生念出生力):种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新个体的能力。反映了环境 对该种群的影响。 2.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种群死亡的个体数。 最低死亡率:种群处于理想状态时的死亡率。 12
佛山科学拉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多 实际死亡率:种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的死亡率。又称生念死亡率,不仪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 月受种群大小和年龄组成的影响。 (四)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量 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它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 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也称生物潜能(biotic potential)或尘殖潜能(reproductive potential)。 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观测到的种群实际增长率之差可以看作环境阻力的度量(Odum,1971)。 环境阻力:就是防碍种群内禀增长率实现的环境限制因素的总和。 (五)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 山于自然环境(栖境)的多样性,以及种内种间个体之间的竞争,每一个种群都呈现特定的 分布形式。种群的分布有三种基本类型: (1) 随机的(random): (2) 均匀的(uniform): (3) 成丛的(clumped)(或聚集的) 第二节种群 一。种群结构 二.种群的动念 (一)尘命表(life table)和生命曲线(survivorship curve) 生命表又称寿命表或死亡率表,它可用来综合评定种群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寿命,预测某 一年龄组的个体能活多少年,还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比例情况。只要掌握了种群各年龄组 的个体数目()和各年龄组的死亡个体数(dx)后,就可编制生命表。 依据取得和d方法的不同,生命表可以分为动念生命表和静态尘命表。 动念生命表的,和d是通过追踪观测同一时期出生的种群随着时间变化得到的,适用于寿命较 短的物种。 静态生命表是通过观测某一时段种群所有个同年龄组的个体状况获得和d,适用于寿命 较长的物种。现以康内尔(Conell,.1970)对藤壶(Balanus glandula)的调查资料为例,说明动 念生命表的编制方法(表2.2)。 1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旱荣) 年龄(年) 各年龄开始 各年龄死 各年龄开始存 各年龄死 各年龄期平均 各年龄期及其 平均寿命期 存活数nx 亡个体数 活分数1x 亡qx 存活数Lx 以上存活的年 望值ex d欧 总数Tx 0 142 80 1.000 0.563 102 224 1.58 1 62 28 0.437 0.452 48 122 1.97 2 34 14 0.239 0.412 27 74 2.18 20 4.5 0.141 0.225 17.75 47 2.35 15.5 4.5 0.109 0.290 13.25 29.25 1.89 11 4.5 0.077 0.409 8.75 16 1.45 6.5 4.5 0.046 0.692 4.25 7.25 1.12 7 2 0 0.014 0.000 2.0 3 1.50 2 0.014 1.0 1.0 1 0.50 9 0 0 0.0 0 表2.2藤壶的尘命表* *对1959年固着的种群进行逐年观察,到1968年全部死亡。资料根据Conell((1970)(引自 Krebs,1978) 计算尘命期望要求出每年龄期的平均存活数目求出所有L值列入表中,然后山表底向上逐 渐累计Lx值,得到Tx值,最后用T,值除以nx,就得到平均期望寿命(©x),即 Tx=ELi ex=Tx/nx i=00 依据尘命表可以绘制存活曲线(图2.3)。存活曲线是反映种群在每个年龄级生存的数目。 存活曲线以时间间隔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存活个体数或存活率为纵坐标在平面内绘制而成。通常 纵坐标是取存活数目的对数,这样使图形史加直观些。存活曲线通常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4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A型:凸型的存活线。表示种群在接近尘理寿命前, 1000 死亡率一直很低,直到生命木期死亡率才升高。许多大 型动物包括人类属于或接近这种类型。 存 A •B型:呈对角线的存活曲线。即种群下降的速率从开活 始到生命后期都是相等的,表明在各个时期的死亡率是 100 B 相等的。典型的B2型曲线在自然界是不多的。B1为数 阶梯型曲线,表明在生活史各个时期的存活率变化激 烈,差别很大,在生活史的中存在若干非常危险的时期, B 完全变念的昆虫属于这一类。B3曲线为S型,它 10 表示在幼体的死亡率较高,但到成年期死亡率降低,直 到达到较为稳定的状态。 ·C型: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以 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属于这种类型的有鱼类、两栖类、 海产无脊椎动物和寄尘虫等。 年龄(平均受命) (二)种群的增长型 (a) 1.指数增长(J型增长) ·种群在无食物和生 dN 存空间限制的条件下 =r.N 种群大小 1时的的 呈指数式增长,种群 dt 线的切线 个体的平均增长率 不随时间变化。(如 即:N:=Noe 右图) 2.逻辑斯谛增长(S型增长) ·在自然条件下,环 (6)N 境、资源条件总是有 限的,当种群数量达 到一定量时,增长速 度开始下降,种群数 dN r.NG K-N K 量越多,竞争越制烈, 辞 增长速度也越小,直 dt 到种群数量达到环境 容纳量(K)并维持下 去。增长呈S型。( 时间 右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