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0150113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与设计 英文名称: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城市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管理学公共管理学 二、课程简介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于专业领域课程(核心课程),学生经过相关基础课程 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之后,进入本课程的研习。课程内容可分为基础理论、实践调研 与规划设计三个部分。2014年2月,习近平考察古都北京,第一站选择在北京市规划 展览馆。在他看来,考察一个城市首先要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 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规划先行的理念一直贯穿于总书记的思 路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让群众过得更幸福。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 奥会筹办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 度来衡量。要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 涨、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 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为此,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理念
1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0150113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与设计 英文名称: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 城市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二、课程简介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于专业领域课程(核心课程),学生经过相关基础课程 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之后,进入本课程的研习。课程内容可分为基础理论、实践调研 与规划设计三个部分。2014 年 2 月,习近平考察古都北京,第一站选择在北京市规划 展览馆。在他看来,考察一个城市首先要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 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规划先行的理念一直贯穿于总书记的思 路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让群众过得更幸福。2017 年 2 月 24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 奥会筹办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 度来衡量。要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 涨、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 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为此,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理念
融入本课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的内涵,增强城市规划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本课程注重从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出发,了解影响城市规划的关键 要素,学会如何开展城市或者乡村的基础调研和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为 城乡规划提出科学理性可操作性的蓝图,成为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且有战略规划 意识的新时代新人。 本课程开设实验教学环节,包括典型案例现场踏勘、城市规划地类认知、城市发 展现状图和规划图初步作图等内容。通过调查和作图结合,使得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 核心要义和实用性。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全面了解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 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 过得更幸福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城市规划学?什么是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的 研究对象是什么?城乡规划的学科方向有哪些?城乡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习近 平总书记认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 基于此,引导学生认识城市规划的价值和意义。为此,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城市规划学的内涵 2,城乡规划学的内涵 3,城乡规划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 4.城乡规划的时代价值
2 融入本课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的内涵,增强城市规划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本课程注重从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出发,了解影响城市规划的关键 要素,学会如何开展城市或者乡村的基础调研和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为 城乡规划提出科学理性可操作性的蓝图,成为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且有战略规划 意识的新时代新人。 本课程开设实验教学环节,包括典型案例现场踏勘、城市规划地类认知、城市发 展现状图和规划图初步作图等内容。通过调查和作图结合,使得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 核心要义和实用性。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全面了解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 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 过得更幸福。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城市规划学?什么是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的 研究对象是什么?城乡规划的学科方向有哪些?城乡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习近 平总书记认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 基于此,引导学生认识城市规划的价值和意义。为此,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城市规划学的内涵 2.城乡规划学的内涵 3.城乡规划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 4.城乡规划的时代价值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科介绍 (一)什么是城市规划学 (二)什么是城乡规划学 (三)城乡规划的理论基础 (四)城乡规划的方法论 第二节学科评价 (一)学习城乡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城乡规划的需求 (三)城乡规划的就业前景 第三节书目推荐 (一)城乡规划相关的书目推荐 (二)城市管理相关的书目推荐 (三)思考与实践 1评价自己家乡所在地级市的变化 (1)记忆之初所在城市的情况? (2)当前所在城市的情况? 2.黑龙江鹤岗、双鸭山和七台河等城市的房价为什么处于“白菜价”水平?分析 城市发展的阶段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城市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 工业社会不同阶段有什么样的特征?城镇化的表现特征和动力机制是什么?新中国 成立后,中国的城镇化历程和发展趋势?为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 3
3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科介绍 (一)什么是城市规划学 (二)什么是城乡规划学 (三)城乡规划的理论基础 (四)城乡规划的方法论 第二节 学科评价 (一)学习城乡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城乡规划的需求 (三)城乡规划的就业前景 第三节 书目推荐 (一)城乡规划相关的书目推荐 (二)城市管理相关的书目推荐 (三)思考与实践 1.评价自己家乡所在地级市的变化 (1)记忆之初所在城市的情况? (2)当前所在城市的情况? 2.黑龙江鹤岗、双鸭山和七台河等城市的房价为什么处于“白菜价”水平?分析 城市发展的阶段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 城市与城镇化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城市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 工业社会不同阶段有什么样的特征?城镇化的表现特征和动力机制是什么?新中国 成立后,中国的城镇化历程和发展趋势?为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农 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 展方式,提升城市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水平,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城市在历史不同阶段所取得的进展和布局特征。 2.理解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 3.掌握城市化现象的一般概念和表现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 (一)城市产生的动力 (二)城市的起源地 (三)城镇与城市的界定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因 (二)城市发展阶段的划分 (三)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城市化 (一)城镇化定义 (二)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三)城镇化的测度 (四)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五)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 (六)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 (七)中国城镇化道路 (八)中国城镇化的现状特征 (九)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十)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三)思考与实践
4 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农 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 展方式,提升城市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水平,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城市在历史不同阶段所取得的进展和布局特征。 2.理解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 3.掌握城市化现象的一般概念和表现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 (一)城市产生的动力 (二)城市的起源地 (三)城镇与城市的界定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因 (二)城市发展阶段的划分 (三)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镇化定义 (二)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三)城镇化的测度 (四)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五)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 (六)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 (七)中国城镇化道路 (八)中国城镇化的现状特征 (九)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十)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三)思考与实践
1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2城市起源地有哪些? 3.谈谈你眼中的城市化? 4.为什么要进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有哪些重要影响的城市规划的思想?近现代有哪 些重要的城市规划理论?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有哪些?2013年12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两千多年前,管子就提 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有的城市规划专家说, 要本着同土地谈恋爱的立场来做好规划。这都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的理念。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劈山填海,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 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为此,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2理解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3.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夏 (二)商 (三)周 (四)春秋战国 (五)秦汉
5 1.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2.城市起源地有哪些? 3.谈谈你眼中的城市化? 4. 为什么要进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有哪些重要影响的城市规划的思想?近现代有哪 些重要的城市规划理论?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有哪些?2013 年 12 月 12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两千多年前,管子就提 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有的城市规划专家说, 要本着同土地谈恋爱的立场来做好规划。这都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的理念。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劈山填海,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 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为此,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2.理解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3.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夏 (二)商 (三)周 (四)春秋战国 (五)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