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医学统计学的含义 1、医学统计学定义 医学统计学(statistics)作为一门学科的定义是:关于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 的普遍原理和方法。 2、医学统计学研究方法:通过大量重复观察,发现不确定的医学现象背后隐藏的统计学 规律。 3、医学统计推论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不确定的医学现象发生可能性,即概率。 第二节、统计学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资料的类型 1、计量资料(数值变量):对每一观察对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所得的资料。一 般有度量衡单位,每个对象之间有量的区别。 2、计数资料(分类变量):对观察对象按属性或类型分组计数所得的资料。每个对象之间没 有量的差异,只有质的不同。 3、等级资料(有序分类变量):对观察对象按属性或类型分组计数,但各属性或类型之间 又有程度的差别, 注意:不同类型的资料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同:三类资料类型可以相互转化。 二、总体 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的所有观察对象某项变量值的集合 一1、有限总体:只包括在确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有限个观察对象。 2、无限总体:没有时间、空间范围的限制,观察对象的数量是不确定的,无限的 三、样本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对象,其某项变量值的集合。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的日的是: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四、随机事件 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可以这样发生也可以那样发生的事件。亦称偶然事件 五、概率 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记作P,其取值范围0≤P≤1,一般用小数表示。 P=0,事件不可能发生必然事件(随机事件的特例):P=1,事件必然发生:P一0,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愈小:P一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愈大 六、小概率事件
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的含义 1、医学统计学定义 医学 统计学(statistics)作为一门学科的定义是:关于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 的普遍原理和方法。 2、医学统计学研究方法:通过大量重复观察,发现不确定的医学现象背后隐藏的统计学 规律。 3、医学统计推论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不确定的医学现象发生可能性,即概率。 第二节、 统计学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资料的类型 1、计量资料(数值变量):对每一观察对象用定量的方法, 测定某项指标所得的资料。一 般有度量衡单位,每个对象之间有量的区别。 2、计数资料(分类变量):对观察对象按属性或类型分组计数所得的资料。每个对象之间没 有量的差异,只有质的不同。 3、等级资料(有序分类变量):对观察对象按属性或类型分组计数, 但各属性或类型之间 又有程度的差别。 注意:不同类型的资料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同;三类资料类型可以相互转化。 二、总体 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的所有观察对象某项变量值的集合 1、有限总体:只包括在确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有限个观察对象。 2、无限总体:没有时间、空间范围的限制,观察对象的数量是不确定的,无限的 三、样本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对象,其某项变量值的集合。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的目的是: 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四、随机事件 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可以这样发生也可以那样发生的事件。亦称偶然事件。 五、概率 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记作P,其取值范围 0≤P≤1,一般用小数表示。 P=0,事件不可能发生 必然事件(随机事件的特例);P=1,事件必然发生;P→0,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愈小;P→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愈大 六、小概率事件
习惯上将P≤0.05或P≤0.01的随机事件称小概率事件。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七、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一般用希腊字母表示 统计量: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一般用拉丁字母表示 八、学习医学统计学的方法 1、重点掌握“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重视统计方法在实际中应用,重视实习和综合训练:注意学习每种统计方法的应用范围、 应用条件,大多数公式只要求了解其意义和使用方法,不用记忆和探究数理推导 第三节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统计设计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分析资料 一、统计设计 1、调查设计 2、实验设计 (详见第十三章)》 二、收集资料 资料来源 (1)统计报表 (2)日常医疗工作原始记录和报告卡 (3)专题调查 三、整理资料 1.目的将收集的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计算和分析 2.整理分组方式 (1)性质分组 (2)数量分组 三、分析资料 1、统计描述 2、统计推断 第四节统计图表 一、统计表 1、统计表的作用
习惯上将P≤0.05 或P≤0.01 的随机事件称小概率事件。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七、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一般用希腊字母表示 统计量: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一般用拉丁字母表示 八、学习医学统计学的方法 1、重点掌握“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重视统计方法在实际中应用,重视实习和综合训练;注意学习每种统计方法的应用范围、 应用条件,大多数公式只要求了解其意义和使用方法,不用记忆和探究数理推导。 第三节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统计设计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分析资料 一、统计设计 1、调查设计 2、实验设计 (详见第十三章) 二、收集资料 资料来源 (1)统计报表 (2)日常医疗工作原始记录和报告卡 (3)专题调查 三、整理资料 1.目的 将收集的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计算和分析 2.整理分组方式 (1)性质分组 (2)数量分组 三、分析资料 1、统计描述 2、统计推断 第四节 统计图表 一、统计表 1、统计表的作用
代替冗长的文字叙述,便于计算、分析和对比。 2、统计表的结构 1)标题 2)标目 横标目(主语):说明表各横行数字的涵义,通常列在表的左侧 纵标目(谓语):说明表各纵栏数字的涵义 主语和谓语连贯起来能读成一句完整而通顺的话 3、统计表的种类: 1)简单表:只按单一变量分组 2)组合表:按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分组 某地1980年男、女HBsAg阳性率 性别调查数阳性数阳性率%) 男4234303 7.16 女4530 181 4.00 合计8764484 5.52 4、列表原则: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分明 5、统计表的基本要求: 1)标题:概括地说明表的内容,必要时注明资料的时间和地点,写在表上方。常见的缺 点:过于简略,甚至不写标题:或过于繁琐:或标题不确切。 2)标目:文字简明扼要,有单位的标目要注明单位。常见的缺点:标目过多,层次不清 3)线条:不宜过多,除上面的顶线,下面的底线,纵标目与合计之间的横线外,其余线 条一般均省去。表的左上角不宜有斜线。 4)数字: A、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B、同一指标的小数位数应一致,位次对齐 C、表内不宜留空格,暂缺或未记录,用“…”表示,无数字,用“一”表示,数字为0, 填写0
代替冗长的文字叙述,便于计算、分析和对比。 2、统计表的结构 1)标题 2)标目 横标目(主语):说明表各横行数字的涵义,通常列在表的左侧 纵标目(谓语):说明表各纵栏数字的涵义 主语和谓语连贯起来能读成一句完整而通顺的话 3、统计表的种类: 1)简单表:只按单一变量分组 2)组合表:按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分组 某地 1980 年男、女 HBsAg 阳性率 ━━━━━━━━━━━━━━━━ 性别 调查数 阳性数 阳性率(%) ──────────────── 男 4234 303 7.16 女 4530 181 4.00 ────────────── 合计 8764 484 5.52 ━━━━━━━━━━━━━━━━ 4、列表原则: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分明 5、统计表的基本要求: 1)标题:概括地说明表的内容,必要时注明资料的时间和地点,写在表上方。常见的缺 点:过于简略,甚至不写标题;或过于繁琐;或标题不确切。 2)标目:文字简明扼要,有单位的标目要注明单位。常见的缺点:标目过多,层次不清 3)线条:不宜过多,除上面的顶线,下面的底线,纵标目与合计之间的横线 外,其余线 条一般均省去。表的左上角不宜有斜线。 4)数字: A、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B、同一指标的小数位数应一致,位次对齐 C、表内不宜留空格,暂缺或未记录,用“…”表示,无数字,用“—”表示,数字为 0, 填写 0
D、绝对数太小而无法计算指标,则用“”代替。 5)备注:一般不列入表内,必要时可用“率”号标出,写在表的下面。 二、统计图 1、统计图作用: 通过点、线、面等形式表达统计资料,直观地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但需注意,由于统计 图对数量的表达较粗糙,不便于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一般需附相应的统计表。 2、常见统计图种类 条图、百分条图,圆图,线图,半对数线图,直方图,敢点图 3、制图的基本要求: 1)按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用适合的图形 2)要有标题,扼要说明资料的内容,必要时注明时间、地点,一般写在图的下面, 3)横轴尺度从左到右,纵轴尺度从下而上,数量一律由小到大。横轴与纵轴坐标长度比例 般为5:7 4)比较不同事物,用不同线条或颜色表示,并附上图例说明。 4、常见统计图适用范围及其绘制要点 1)条图: (1)适用范围:相互独立的资料,常用形式:单式和复式 (2)绘制要点: A.用等宽的直条的长短反映各指标的数量大小。 B.纵轴的尺度必须从0开始。 C.各直条之间的间隙应相等,一般将比较的指标按大小顺序排列。 2)百分条图: (1)适用范围:构成比资料 (2)绘制要点: A.将长条全长为100%, B.将各百分构成比在长条上分制若干段, C.各段按大小顺序排列。 3)圆图 ()适用范围:构成比资料 (2)绘制要点:
D、绝对数太小而无法计算指标,则用“…”代替。 5)备注:一般不列入表内,必要时可用“*”号标出,写在表的下面。 二、 统计图 1、统计图作用: 通过点、线、面等形式表达统计资料,直观地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但需注意,由于统计 图对数量的表达较粗糙,不便于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一般需附相应的统计表。 2、常见统计图种类: 条图、百分条图,圆图,线图,半对数线图,直方图,散点图 3、制图的基本要求: 1)按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用适合的图形 2)要有标题,扼要说明资料的内容,必要时注明时间、地点,一般写在图的下面。 3)横轴尺度从左到右,纵轴尺度从下而上,数量一律由小到大。横轴与纵轴坐标长度比例一 般为 5:7 4)比较不同事物,用不同线条或颜色表示,并附上图例说明。 4、常见统计图适用范围及其绘制要点 1)条图: (1) 适用范围:相互独立的资料,常用形式:单式和复式 (2)绘制要点: A.用等宽的直条的长短反映各指标的数量大小。 B.纵轴的尺度必须从 0 开始。 C.各直条之间的间隙应相等,一般将比较的指标按大小顺序排列。 2)百分条图: (1)适用范围:构成比资料 (2)绘制要点: A.将长条全长为 100%, B.将各百分构成比在长条上分割若干段, C.各段按大小顺序排列。 3)圆图 (1)适用范围:构成比资料 (2)绘制要点:
A.将圆面积为100%, B.将各百分构成比乘以36度,变为圆心角度数, C.在圆上绘出各扇型面积 D.各扇型面积按大小顺序排列 4)普通线图 (1)适用范围:连续性资料 (2)绘制要点: A。纵横轴均用算术尺度 B.纵横轴尺度比一般为5:7 C.相邻两点用直线连接。 (3)意义: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5)半对数线图 (1)适用范围:连续性资料 (2)绘制要点: A.横轴用算术尺度,纵轴用对数尺度 B.纵横轴尺度比一般为5:7 C.相邻两点用直线连接。 (3)意义:反映事物的变化速度。 6)直方图 (1)适用范围:计量的频数表资料 (2)绘制要点: A.横轴表示观察事物,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 B。用等宽的矩形面积表示各组段的频数或频率 7)散点图: (1)适用范围:双变量资料 (2)分析目的:用点的密度程度和趋势表示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A.将圆面积为 100%, B.将各百分构成比乘以 3.6 度,变为圆心角度数, C.在圆上绘出各扇型面积 D.各扇型面积按大小顺序排列。 4)普通线图 (1)适用范围:连续性资料 (2)绘制要点: A.纵横轴均用算术尺度, B.纵横轴尺度比一般为 5:7 C.相邻两点用直线连接。 (3)意义: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5)半对数线图 (1)适用范围:连续性资料 (2)绘制要点: A.横轴用算术尺度,纵轴用对数尺度, B.纵横轴尺度比一般为 5:7 C.相邻两点用直线连接。 (3)意义:反映事物的变化速度。 6)直方图 (1)适用范围:计量的频数表资料 (2)绘制要点: A.横轴表示被观察事物,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 B.用等宽的矩形面积表示各组段的频数或频率 7)散点图: (1)适用范围:双变量资料 (2)分析目的:用点的密度程度和趋势表示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