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我们还需要进口四百万吨(八十亿斤)粮食。这 两年进口粮食,共需要外汇六亿六千万美元。这笔外汇, 可以购买相当于建设四十个洛阳拖拉机厂所需要的进口 设备,或者进口一千七百万吨化学肥料。同志们,像我 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是决不能依靠进口粮食过 日子的。把大量的外汇花在进口粮食方面,我们就不能 进口为国家建设特别是工业建设所必需的原料、材料和 设备。这种状况,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妨碍极大,必 须迅速改变过来。 中央认为,对于当前实际存在着的困难,应该有足 够的估计。不正视困难,因而不努力克服困难,当然是 不对的。困难从来吓不倒共产党人。共产党人在困难面 前的唯一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认真地研究困难产生的原因, 寻求克服困雉的办法,集中一切力量去战胜困难。 必须看到,我们完全有力量克服这些因难。我们具 备着许多有利的条件。全国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的 积极性,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最大的保证。十二年来,特 别是一九五八年以来,我们创造了相当强大的物质条件, 我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 领导下,在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各方面的工作正在 不断地改进。前面所说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大 部分已经改正,有些正在改正。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已经 渡过了。眼前的困难虽然还是严重的,但是正在逐步地 被克服。可以断言,只要认真吸取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我 们一定能够比较快地战胜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将 22
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的时期。 基本经验教圳 毛泽东同志曾经不止一次地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积累经验的重大意义。-九五七年初,他在《关于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演中指出:“经济建设我 们还缺乏经验,因为才进行七年,还需要积累经验。对 于革命我们开始也没有经验,翻过斤斗,取得了经验,然 后才有全国的胜利。我们要求在取得经济建设方面的经 验,比较取得革命经验的时间要缩短一些,同时不要花 费那么高的代价。代价总是需要的,就是希望不要有革 命时期所付的代价那么高。” 在最近几年建设作的某些方面,我们犯了错误,翻 了斤斗,付出了不少的代价。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力求少 犯错误,力求避免严重错误,但是,永远不犯错误,完 全不犯错误,这是不可设想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这 句话的意思是,成功往往是要经过许多挫折的,只要善 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就有可能得到成功。我们的建设 工作要得到成功,也不可能不犯错误,不可能不付出代 价。这种代价就是我们学会建设工作的学费。 我们能不能在取得建设工作的经验方面,比取得革 命经验少花费一些代价呢?应该说是能够的。问题在于 我们全党干部,特别是负责干部,要善于总结经验,善 于从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使自己的主观逐 步地比较符合客观,逐步地认识和掌握建设的客观规律。 23
在过去十二年中,特别是过去四年中,我们不但使 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力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且更 重要的是,我们全党干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都取得 了极其丰富的极其深刻的经验教训。我们在工作中取得 了伟大成就,得到了正面经验。我们在工作中犯了许多 错误,遭受了许多损失,得到了反面经验。我们应该很 好地总结这些正面经验和反面经验,使我们能够从两种 经验的比较中更深切地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事,什么 是不应该做的事,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样,就 能够增强我们的“免疫力”,使我们更快地学好建设的本 领。从这个意义上说,既有正面经验,又有反面经验,是 很可宝贵的, 应该说,经过了过去四年的工作,我们建设社会主 义的经验,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了。我们不是更弱,而 是更强了。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 从一九四九年以来的十二年中,特别是从一九五八 年以来的四年中,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上的基 本经验教训是什么呢?初步看来,这就是: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所提出的多、快、好、 省这几个方面,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大跃进的要 求是:既要多、快,又要好、省;既要数量,又要质量; 既要照顾需要,又要根据可能的条件;既要高速度,又 要按比例:既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又要有长远打算。正 确地处理这些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就是实事求 24
是。只有这样,才能鼓足于劲,力争上游。否则,“欲速 则不达”。 第二,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是我们 的…个根本方针。要有计划地、按比例地发展社会主义 经济,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实现大跃进,必须正确处 理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工业的发展规模,必须同农 业能够提供的农产品(包括粮食、工业原料)和能够腾 出的劳动力在·定程度上相适应。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 工业必须为农业服务。重工业必须尽可能为农业提供越 来越多的技术装备、化学肥料、燃料等等,来不断地提 高农业的芳动生产率。轻工业必须尽可能为农民提供越 来越多的日用品,同时·农业也必须支援业的发展,尽 可能为工业和城市提供越来越多的粮食、业原料和其 收 他农副产品。果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不协调,既不 能比较快地发展工业,也不能比较快地发展农业。 第三,社会主义的两种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 体所有制,是不能混淆的。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 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的逐步发展的过程、不 可能在-…个短时间内完成,前需要很长的时间,例如说, 几十年的时间。如果混淆了这两种所有制的界线,不顾 生产力发展水平,违反了客观可能的条件和农民的自愿, 要过早过急地把集体所有制改变为全民所有制,就会犯 夺农民的错误,就会损害以至破坏工农联盟。 第四,社会主义的伞民所有制,在我国现有的各种 所有制中居于领导地位。金民所有制就是财产属于全民, 25
属于整个社会,产品归国家支配。马克思列宁主义历来 反对所谓地方所有制和市所有制。决不能够把全民所有 制分割为部门所有制、地方所有制、市所有制、企业所 有制、小团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统一的整体,同时,是分级管理 的。各级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的制度和计划实行 管理。任何部门、地方或者企业,如果违反了国家统一 的制度和计則,自由地处理供、产、销的问题,就会使 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受到损害,使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 制受到损害。 第五,社会主义经济,要有统一的国家计划。计划 指标必须符合实际,并且适当地留有余地,保持必要的 后备力量。 做好计划工作,必须注意综合平衡,恰当地安排农 业、轻工业、重工业、运输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这 些部门内部的比例关系。例如,在农业内部粮食作物和 经济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重工业内部采掘工业和加工 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等等。在保持必要的比例关系的 前提下,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某些部门,以利于 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完全正确的。如果片面地 “突击”某一个部门,从而使各部门之间必要的比例关系 遭到破坏,不但这个部门将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并且 可能损害其他部】,因而是错误的。 在扩大再生产的问题上,还必须正确地处理积累和 消费的关系。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增加积累,但是,积累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