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石饵子大学 SHIHEZ☑UNIVERSITY 石河子大学 全日制本科课程教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学(一) 课程性质 必修课 适用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开课单位 理学院 授课教师 葛本伟 地理系制 二0一二年八月
石河子大学 全日制本科课程教 案 (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学(一) 课程性质 必修课 适用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开课单位 理学院 授课教师 葛本伟 地理系 制 二 0 一二年八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学(一) 授课班级 资环2012级1班 授课教师 葛本伟 职称 副教授 总学时56 使用散材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等著,高等教有出版社,2008,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地球的字宙环境、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 教学目的 貌、土壤、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 技能,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提高了解自 然、认识自然和开展地理学研究的能力。并为学习区域地理等后续课程服 务。同时,也使学生具备从事地理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能力,培养既能掌 握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 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章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地球 8 第三章 地壳 18 学 第四章 地貌 20 $ 第五章 课内实践 海 分 配 以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及多媒体技 术来讲述本门课程。在每节课程内容讲授之前,安排学习预习,并在课后 势 布置相应的思考题。 课内实践则在自然地理实验室中完成
1 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学(一) 授课班级 资环 2012 级 1 班 授课教师 葛本伟 职称 副教授 总学时 56 使用教材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 貌、土壤、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 技能,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提高了解自 然、认识自然和开展地理学研究的能力。并为学习区域地理等后续课程服 务。同时,也使学生具备从事地理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能力,培养既能掌 握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 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教 学 内 容 分 配 章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地球 8 第三章 地壳 18 第四章 地貌 20 第五章 课内实践 8 教学 方法 以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及多媒体技 术来讲述本门课程。在每节课程内容讲授之前,安排学习预习,并在课后 布置相应的思考题。 课内实践则在自然地理实验室中完成
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学(一)教师葛本伟职称副教授 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级授课方式理论学时2 授课章节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了解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以及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认识了解自然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任务:3.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 科的关系:4.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趋势:(1)理论、方法的发展:(2)应用研究的发 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任务: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授课方法,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 结合的教学手段,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 课后思考趣: 教学效果课后自评:
2 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学(一) 教 师 葛本伟 职 称 副教授 班 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 级 授课方式 理论 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了解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以及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认识了解自然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2.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任务;3.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 科的关系;4. 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趋势:(1)理论、方法的发展;(2)应用研究的发 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任务;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授课方法,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 结合的教学手段,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 课后思考题: 教学效果课后自评:
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学(一)教师葛本伟职称救授 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级授课方式理论学时2 授课章节第二章地球:地球在字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地球在字宙天体中的位置 2.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内容: 1.宇宙和天体:2.太阳和太阳系:3.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4.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5.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太阳系、地球及其卫星 [难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授课方法,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 结合的教学手段,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 课后思考趣: 教学效果课后自评:
3 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学(一) 教 师 葛本伟 职 称 副教授 班 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 级 授课方式 理论 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二章 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地球在宇宙天体中的位置 2.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内容: 1. 宇宙和天体;2. 太阳和太阳系;3. 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4.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5.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太阳系、地球及其卫星 [难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授课方法,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 结合的教学手段,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 课后思考题: 教学效果课后自评:
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学(一) 教师葛本伟职称副教授 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级授课方式理论学时2 授课章节第二章地球: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地球的运动如何被发现的 2.掌握和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教学内容: 1地球自转的证明和地球自转规律:2.地球公转的证明和地球公转规律:3.地球自 转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4.岁差、章动和极移:5.时间:(1)恒星时、真太阳时: (2)平太阳时、地方时和区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意义 [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证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授课方法,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 结合的教学手段,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 课后思考趣: 教学效果课后自评:
4 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学(一) 教 师 葛本伟 职 称 副教授 班 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 级 授课方式 理论 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二章 地球: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地球的运动如何被发现的 2. 掌握和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教学内容: 1. 地球自转的证明和地球自转规律;2. 地球公转的证明和地球公转规律;3. 地球自 转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4. 岁差、章动和极移;5. 时间;(1)恒星时、真太阳时; (2)平太阳时、地方时和区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意义 [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证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授课方法,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 结合的教学手段,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 课后思考题: 教学效果课后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