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二)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自然地理课程组
地理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二)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 自 然地 理 课 程组
《自然地理学(二)》教学大纲 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编号:0744620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本课程课内学时:48 学分:3 一、教学对象 地理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地球的字宙环境、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气候、海洋水和陆地 水、地貌、士壤、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认识 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提高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开展地理学研 究的能力。并为学习区域地理等后续课程服务。同时,也使学生具备从事地理教学和开展课 外活动能力,培养既能掌握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三、教学要求 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自然地理学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教学中及时反映学科的最新成就,为 了配合理论内容的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观、资源观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全面而系统的人地关系思想,进而深入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大气和气候 10学时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2学时 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 2学时
1 《自然地理学(二)》教学大纲 ( Physical geography ) 课程编号:0744620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本课程课内学时:48 学分:3 一、教学对象 地理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气候、海洋水和陆地 水、地貌、土壤、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认识 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提高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开展地理学研 究的能力。并为学习区域地理等后续课程服务。同时,也使学生具备从事地理教学和开展课 外活动能力,培养既能掌握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三、教学要求 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自然地理学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教学中及时反映学科的最新成就,为 了配合理论内容的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观、资源观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全面而系统的人地关系思想,进而深入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 大气和气候 10 学时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2 学时 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 2 学时
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2学时 第四节:气候的形成 2学时 第五节:气候变化 2学时 第二章海洋和陆地水 10学时 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1学时 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 1学时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1学时 第四节:海平面变化 0.5学时 第五节: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0.5学时 第六节:河流 2学时 第七节:湖泊与沼泽 1学时 第八节:地下水 1学时 第九节:冰川 2学时 第三章土壤圈 10学时 第一节: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2学时 第二节: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2学时 第三节: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2学时 第四节:土壤类型特征 2学时 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学时 第四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2学时 第一节:地球上的生物界 2学时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 2学时 第三节: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2学时 第四节:生态系统 2学时 第五节:陆地与水域生态系统 1学时 第六节: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1学时 第七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学时 第五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6学时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休性 1学时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学时
2 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2 学时 第四节:气候的形成 2 学时 第五节:气候变化 2 学时 第二章 海洋和陆地水 10 学时 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1 学时 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 1 学时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1 学时 第四节:海平面变化 0.5 学时 第五节: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0.5 学时 第六节:河流 2 学时 第七节:湖泊与沼泽 1 学时 第八节:地下水 1 学时 第九节:冰川 2 学时 第三章 土壤圈 10 学时 第一节: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2 学时 第二节: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2 学时 第三节: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2 学时 第四节:土壤类型特征 2 学时 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 学时 第四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2 学时 第一节:地球上的生物界 2 学时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 2 学时 第三节: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2 学时 第四节:生态系统 2 学时 第五节:陆地与水域生态系统 1 学时 第六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1 学时 第七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 学时 第五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6 学时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学时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 学时
第三节:自然区划 1学时 第四节:土地类型研究 】学时 第五节:人地关系研究 1学时 五、教学重点难点 以下所述内容前标有符号“*”的表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第一章大气和气候 散学基本要求 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大气的垂直结构,熟悉掌握对流层的特点、大气水分及其相变。 掌握气温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大气湿度、蒸发和凝结,降水的时间变化及地理分布。 掌握大气获得能量的途径及地一气系统的辐射平衡,降水的形成过程及类型,影响气候 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的原因: 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弄清气压带、行星风系、三圈环流、西风带、季风环流以及局地 环流形成的机制。掌握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 了解并掌握全球的气候带,气候变化的历史及认识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1)大气的成分 (2)大气的结构 (3)大气的热能 (4)气温 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 (1)大气湿度 (2)蒸发和凝结 (3)水汽的凝结现象 (4)大气降水 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1)大气的水平运动
3 第三节:自然区划 1 学时 第四节:土地类型研究 1 学时 第五节:人地关系研究 1 学时 五、教学重点难点 以下所述内容前标有符号“*”的表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第一章 大气和气候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大气的垂直结构,熟悉掌握对流层的特点、大气水分及其相变。 掌握气温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大气湿度、蒸发和凝结,降水的时间变化及地理分布。 掌握大气获得能量的途径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降水的形成过程及类型,影响气候 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的原因; 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弄清气压带、行星风系、三圈环流、西风带、季风环流以及局地 环流形成的机制。掌握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 了解并掌握全球的气候带,气候变化的历史及认识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1) 大气的成分 (2) 大气的结构 (3) 大气的热能 (4) 气温 第二节 大气水分和降水 (1) 大气湿度 (2) 蒸发和凝结 (3) 水汽的凝结现象 (4) 大气降水 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1) 大气的水平运动
(2)大气环流 (3)主要天气系统 第四节气候的形成 (1)气候和气候系统 (2)气候的形成 (3)气候带和气候型 第五节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简 (2)气候变化的原因 (3)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大气的结构和热能 2、大气湿度和大气降水 3、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 4、主要天气系统 5、海陆分布与气候、厄尔尼诺现象、南方涛动现象 6、气候带和气候型 7*、气候变化的原因 第二章海洋和陆地水 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水循环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水量平衡原理:了解洋流的模式 和主要洋流:认识海洋的起源,海水的理化性质,潮汐、波浪、洋流及大洋水团,了解历年 来海平面变化情况:了解河流的水情要素,认识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掌握河流补给的形 式及特点,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流域的水量平衡:湖泊的分类,沼泽的形成过程,湖泊 和沼泽的水文特征: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和分类,冰川的形成及类型,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冰川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1)地球上水的分布
4 (2) 大气环流 (3) 主要天气系统 第四节 气候的形成 (1) 气候和气候系统 (2) 气候的形成 (3) 气候带和气候型 第五节 气候变化 (1) 气候变化简 (2) 气候变化的原因 (3) 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 本章重点与难点 1、 大气的结构和热能 2、 大气湿度和大气降水 3*、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 4*、主要天气系统 5*、海陆分布与气候、厄尔尼诺现象、南方涛动现象 6*、气候带和气候型 7*、气候变化的原因 第二章 海洋和陆地水 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水循环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水量平衡原理;了解洋流的模式 和主要洋流;认识海洋的起源,海水的理化性质,潮汐、波浪、洋流及大洋水团,了解历年 来海平面变化情况;了解河流的水情要素,认识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掌握河流补给的形 式及特点,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流域的水量平衡;湖泊的分类,沼泽的形成过程,湖泊 和沼泽的水文特征;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和分类,冰川的形成及类型,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冰川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1) 地球上水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