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一) 石河乎大学师览学陕地理系自然地理课根姐
地理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一)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 自然 地 理 课程 组
《自然地理学(一)》教学大纲 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编号:0744620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本课程课内学时:48 学分:3 一、教学对象 地理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地球的字宙环境、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貌、土壤、生物群 落与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各要 素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提高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开展地理学研究的能力。并为学习区域 地理等后续课程服务。同时,也使学生具备从事地理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能力,培养既能学 握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三、教学要求 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自然地理学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教学中及时反映学科的最新成就,为 了配合理论内容的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观、资源观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全面而系统的人地关系思想,进而深入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第二章:地球 8学时 第一节:地球在字宙中的位置 1学时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学时
1 《自然地理学(一)》教学大纲 ( Physical geography ) 课程编号:0744620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本课程课内学时:48 学分:3 一、教学对象 地理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貌、土壤、生物群 落与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各要 素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提高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开展地理学研究的能力。并为学习区域 地理等后续课程服务。同时,也使学生具备从事地理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能力,培养既能掌 握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三、教学要求 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自然地理学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教学中及时反映学科的最新成就,为 了配合理论内容的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观、资源观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全面而系统的人地关系思想,进而深入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绪论 2 学时 第二章:地球 8 学时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学时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学时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2学时 第四节:地理坐标 1学时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1学时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学时 第三章:地壳 18学时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7学时 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4学时 第三节:大地构造学说 3学时 第四节:火山与地震 2学时 第五节:地壳的演变 2学时 第四章:地貌 20学时 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2学时 第二节: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4学时 第三节:流水地貌 2学时 第四节:喀斯特地貌 2学时 第五节:冰川与冰缘地貌 4学时 第六节: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4学时 第七节:海岸与海底地貌 2学时 五、教学重点难点 以下所述内容前标有符号“*”的表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任务、学科特点、与相邻学科间关系及发展 趋势,并掌握自然地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 第二节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2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2 学时 第四节:地理坐标 1 学时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1 学时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 学时 第三章:地壳 18 学时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7 学时 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4 学时 第三节:大地构造学说 3 学时 第四节:火山与地震 2 学时 第五节:地壳的演变 2 学时 第四章:地貌 20 学时 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2 学时 第二节: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4 学时 第三节:流水地貌 2 学时 第四节:喀斯特地貌 2 学时 第五节:冰川与冰缘地貌 4 学时 第六节: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4 学时 第七节:海岸与海底地貌 2 学时 五、教学重点难点 以下所述内容前标有符号“*”的表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任务、学科特点、与相邻学科间关系及发展 趋势,并掌握自然地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 第二节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第四节 自然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五节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与相邻学科间关系 3、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4、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地球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字宙中各类天体的特点,掌握太阳系的特点,认识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掌握地球 及其卫星的特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明、规律和地理效应。 认识岁差、章动和极移。 了解地球圈层分化,内外部的圈层构造,认识并掌握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球在字宙中的位置 (1)字宙和天体 (2)太阳和太阳系 (3)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2)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公转
3 (1)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第三节 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第四节 自然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五节 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与相邻学科间关系 3、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4、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地 球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宇宙中各类天体的特点,掌握太阳系的特点,认识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掌握地球 及其卫星的特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明、规律和地理效应。 认识岁差、章动和极移。 了解地球圈层分化,内外部的圈层构造,认识并掌握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宇宙和天体 (2) 太阳和太阳系 (3) 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2) 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2) 地球的公转
(3)岁差、章动和极移 第四节地理坐标 (1)纬线与纬度 (2)经线与经度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1)地球的圈层分化 (2)地球的内部构造 (3)地球的外部构造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1)海陆分布 (2)海陆起伏曲线 (3)岛屿 (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太阳系、地球及其卫星 2*、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3*、地球自转、公转的证明、规律和地理效应 4、地理坐标 5*、地球的圈层构造 6、海陆分布 7*、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地充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地壳的组成物质,掌握矿物的一般特征和肉眼鉴定方法。认识并掌握地质作用和三 大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定方法。 掌握新、老构造运动的证据,岩层的产状及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的方法和技能。掌握
4 (3) 岁差、章动和极移 第四节 地理坐标 (1) 纬线与纬度 (2) 经线与经度 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1) 地球的圈层分化 (2) 地球的内部构造 (3) 地球的外部构造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1) 海陆分布 (2) 海陆起伏曲线 (3) 岛屿 (4)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本章重点与难点 1、 太阳系、地球及其卫星 2*、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3*、地球自转、公转的证明、规律和地理效应 4、 地理坐标 5*、地球的圈层构造 6、 海陆分布 7*、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地 壳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地壳的组成物质,掌握矿物的一般特征和肉眼鉴定方法。认识并掌握地质作用和三 大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和鉴定方法。 掌握新、老构造运动的证据,岩层的产状及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的方法和技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