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术委员会的基本职能与政策建议 崔发周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299) 摘要:学术委员会是教授行使学术权力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 高职院校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 职院校学术权力缺失、决策科学性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不显著 等问题,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建设学术委员会的必要性,并 提出了依靠学术委员会增强内部“造血机能”、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顶层设计、提升依法自主办学能力的观点;最后提出了建设高职院 校学术委员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术委员会;教授治学;学术权力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43X(2016)02-0070-04 Function of Academic Board and Policy Suggestions CUI Fazhou (Ta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Tangshan 063299, China) Abstract: Academic board is the main organization form for professors to perform academic authority and the crucial part of the highest academic authority institution as well as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Focusing on the issues of lacking of academic authority, out of scientific decision undesirability in student cultivation mode, we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academic board building and proposed the design iewpoint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professor governing scholarism; academic authority 学术委员会是教授行使学术权力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高校最高 学术权力机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发 展历史较短,教授数量不足且分散,目前学术权力作用很小,主要采 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合一的治理方式,导致决策科学性差、执行成 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明确学术委员会的基本职能
高职院校学术委员会的基本职能与政策建议 崔发周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摘 要:学术委员会是教授行使学术权力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 高职院校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 职院校学术权力缺失、决策科学性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不显著 等问题,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建设学术委员会的必要性,并 提出了依靠学术委员会增强内部“造血机能”、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顶层设计、提升依法自主办学能力的观点;最后提出了建设高职院 校学术委员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术委员会;教授治学;学术权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3X(2016)02-0070-04 Function of Academic Board and Policy Suggestions CUI Fazhou (Ta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Tangshan 063299, China) Abstract:Academic Board is the main organization form for professors to perform academic authority and the crucial part of the highest academic authority institution as well as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Focusing on the issues of lacking of academic authority,out of scientific decision, undesirability in student cultivation mode, we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academic board building and proposed the design, viewpoint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professor governing scholarism; academic authority 学术委员会是教授行使学术权力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高校最高 学术权力机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发 展历史较短,教授数量不足且分散,目前学术权力作用很小,主要采 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合一的治理方式,导致决策科学性差、执行成 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1]。明确学术委员会的基本职能
创造性地发挥教授的治学主体作用,是促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完 善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的探索, 对中等职校也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1建立学术委员会的必要性 多数高职院校学术权力机构建设是从零起步的,而且要与学校理 事会同步建设,其难度远高于普通高校。认清学术委员会的性质和意 义,有利于凝聚共识,突破难点 1)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需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 民主管理,社会参与”是高职院校构建内部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削 弱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降低整体治理水平。政治权力是办学方向的根 本保证和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基本保障,行政权力是维持办学活动 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学术权力则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有效支撑。教 授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也是评价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效力的重 要指标。发挥教师的办学主体作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学校的具体体 现,教授作为教师群体中学术水平最高的部分,对提高办学水平和行 政效率具有基础性作用。由于学术权力机构的缺位,目前多数高职院 校教务处和系部负责人权力过大,决定着专业和课程的取舍,使专业 结构和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为了弥补学术权 力的真空,一些职业院校频繁聘请专家进行“指导”,许多民办职业 学校还大量聘用高校离退休人员担任行政职务,这对于教学管理的科 学化有一定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力量薄弱、严重“贫血”的教学系 部和管理部门具有较大帮助,但对于高水平的职业院校而言,此举将 会导致管理人员依赖性增强,削弱内部“造血”功能,不利于建设具 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不能适应“中国制造2025”和“互 联网+”时代人才培养模式迅速变革的要求。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学以 致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不例外。我国的职教改革一直致力于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消除专业与产业脱 节、课程与岗位脱节的现象。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內“教学工 厂”的成功经验,建设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少职业院校还实行
创造性地发挥教授的治学主体作用,是促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完 善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的探索, 对中等职校也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1 建立学术委员会的必要性 多数高职院校学术权力机构建设是从零起步的,而且要与学校理 事会同步建设,其难度远高于普通高校。认清学术委员会的性质和意 义,有利于凝聚共识,突破难点。 1)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需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 民主管理,社会参与”是高职院校构建内部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削 弱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降低整体治理水平。政治权力是办学方向的根 本保证和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基本保障,行政权力是维持办学活动 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学术权力则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有效支撑。教 授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也是评价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效力的重 要指标。发挥教师的办学主体作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学校的具体体 现,教授作为教师群体中学术水平最高的部分,对提高办学水平和行 政效率具有基础性作用。由于学术权力机构的缺位,目前多数高职院 校教务处和系部负责人权力过大,决定着专业和课程的取舍,使专业 结构和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为了弥补学术权 力的真空,一些职业院校频繁聘请专家进行“指导”,许多民办职业 学校还大量聘用高校离退休人员担任行政职务,这对于教学管理的科 学化有一定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力量薄弱、严重“贫血”的教学系 部和管理部门具有较大帮助,但对于高水平的职业院校而言,此举将 会导致管理人员依赖性增强,削弱内部“造血”功能,不利于建设具 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不能适应“中国制造 2025”和“互 联网+”时代人才培养模式迅速变革的要求。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学以 致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不例外。我国的职教改革一直致力于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消除专业与产业脱 节、课程与岗位脱节的现象。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内“教学工 厂”的成功经验,建设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少职业院校还实行
了“引企入校”;在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以专业教师为 主体开发出了一批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和教材;为了在实训基地实施基 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 并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这些改革的总特征, 就是试图在企业的帮助下,在职业院校内部实现工学结合,特别是人 设部门管理的技工院校,明确地提出了“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教师、 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学”的目标。然而,这种内向性的改革尽管取 得了一定效果,但产教分离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许多专业无 法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包括受自然资源条件约束(如煤炭开采、 油气开发、船舶驾驶)、设备投入过高(如炼铁高炉、连轧连铸设备)、 技术条件很难达到(如高速动车组、核电站)、无法重复训练(如建 筑施工)等情况,即使耗费巨资建设了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更新速 度也很难跟上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而且实际运行成本和管理难度往 往令职业院校望而却步。凹由此导致职业院校开发的项目课程多数不 能实施,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职业院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学术特征 和自身规律,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未经学术机构进行科 学论证,盲从了企业技术人员“过去时”的经验,没有对未来的技术 发展进行准确把握,尤其是没有充分考虑网络信息技术对现代职业教 育的支撑作用。通过学术委员会的建立,增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科 学性,完善顶层设计,实现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科学化、程序化、 标准化,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的当务之急。 3)依法自主办学的需要。在传统的办学模式下,政府部门对高 职院校管的过多过细,不仅掌握学校办学资源的配置权,对学校内部 的机构设置、人员调配和权力配置都具有决定权。政府部门通过人才 培养工作评估、示范校建设、骨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项目, 将评估和建设标准转化为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要求,因此, 职业院校的改革与建设工作实质上是“落实政策”。政府行政干预的 结果,弱化了职业院校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淡化了各项改革方案的学 术要求,导致严重的办学同质化现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行政管 理人员,已经异化为机械执行命令的机器。更为严重的是,在“行政
了“引企入校”;在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以专业教师为 主体开发出了一批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和教材;为了在实训基地实施基 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 并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这些改革的总特征, 就是试图在企业的帮助下,在职业院校内部实现工学结合,特别是人 设部门管理的技工院校,明确地提出了“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教师、 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学”的目标。然而,这种内向性的改革尽管取 得了一定效果,但产教分离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许多专业无 法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包括受自然资源条件约束(如煤炭开采、 油气开发、船舶驾驶)、设备投入过高(如炼铁高炉、连轧连铸设备)、 技术条件很难达到(如高速动车组、核电站)、无法重复训练(如建 筑施工)等情况,即使耗费巨资建设了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更新速 度也很难跟上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而且实际运行成本和管理难度往 往令职业院校望而却步。[2]由此导致职业院校开发的项目课程多数不 能实施,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职业院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学术特征 和自身规律,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未经学术机构进行科 学论证,盲从了企业技术人员“过去时”的经验,没有对未来的技术 发展进行准确把握,尤其是没有充分考虑网络信息技术对现代职业教 育的支撑作用。通过学术委员会的建立,增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科 学性,完善顶层设计,实现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科学化、程序化、 标准化,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的当务之急。 3)依法自主办学的需要。在传统的办学模式下,政府部门对高 职院校管的过多过细,不仅掌握学校办学资源的配置权,对学校内部 的机构设置、人员调配和权力配置都具有决定权。政府部门通过人才 培养工作评估、示范校建设、骨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项目, 将评估和建设标准转化为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要求,因此, 职业院校的改革与建设工作实质上是“落实政策”。政府行政干预的 结果,弱化了职业院校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淡化了各项改革方案的学 术要求,导致严重的办学同质化现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行政管 理人员,已经异化为机械执行命令的机器。更为严重的是,在“行政
化”的办学模式下,如果遵循了“文件要求”,即使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出现较大失误,学校内部也会无人负责;如果背离了政策要求,即 使出现小的失误,改革者也会遭到非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务 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体现岀:“完善现代职业 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 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职业院校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 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在实行“管、 办、评”分离、扩大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条件下,高职院校逐步成为真 正的办学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学术权力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总而言之,建立和完善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高职院校办 学活力的重要措施。高职教育要提高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就必须充 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2学术委员会的基本职能 2016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一)审议学科建 设、专业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二)评定教学、科学研 究成果;(三)调査、处理学术纠纷;(四)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五)按照章程审议、决定有关学术发展、学术评价、学术规范的其 他事项”。教育部“在2016年年底前,要组织开展对高等学校学 术委员会及评价制度建设与运行情况的全面评估,督促高等学校依法 办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⑤。这就决定了学术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 实现“教授治学”,主要内容是学术范围事务的审议、咨询、评定 监督。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应该在学校章程中规定学术委员会 的如下职能,并随着改革的深化不断进行完善 2.1发挥“智库”作用 从整体来看,学术委员会以专业知识方面的权威性发挥作用,是 党委和校长的“智囊团”和“参谋部”。对于学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 学校党委和校长办公会在作出决策前,应该将方案交由学术委员会审 议,或者向学术委员会提出咨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当多数学术委 员提出异议时,一般不能直接作出决策
化”的办学模式下,如果遵循了“文件要求”,即使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出现较大失误,学校内部也会无人负责;如果背离了政策要求,即 使出现小的失误,改革者也会遭到非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务 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体现出:“完善现代职业 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 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职业院校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 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3] 。在实行“管、 办、评”分离、扩大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条件下,高职院校逐步成为真 正的办学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学术权力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总而言之,建立和完善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高职院校办 学活力的重要措施。高职教育要提高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就必须充 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2 学术委员会的基本职能 2016 年 6 月 1 日开始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一)审议学科建 设、专业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二)评定教学、科学研 究成果;(三)调查、处理学术纠纷;(四)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五)按照章程审议、决定有关学术发展、学术评价、学术规范的其 他事项”[4] 。教育部“在 2016 年年底前,要组织开展对高等学校学 术委员会及评价制度建设与运行情况的全面评估,督促高等学校依法 办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5]。这就决定了学术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 实现“教授治学”,主要内容是学术范围事务的审议、咨询、评定、 监督。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应该在学校章程中规定学术委员会 的如下职能,并随着改革的深化不断进行完善。 2.1 发挥“智库”作用 从整体来看,学术委员会以专业知识方面的权威性发挥作用,是 党委和校长的“智囊团”和“参谋部”。对于学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 学校党委和校长办公会在作出决策前,应该将方案交由学术委员会审 议,或者向学术委员会提出咨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当多数学术委 员提出异议时,一般不能直接作出决策
需要提交学术委员会审议的主要事项包括 1)专业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这些规划是学校中长期 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由校长组织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制订规划方 案,经学术委员会和学校理事会审议,并由行政部门进行反复修改后, 最终由党委会作出决定。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标准)。一般是由教务处发布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规定基本原则和相关要求,由专 业教研室等教学机构完成制订工作。对作为顶层设计的“指导意见” 和各专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根据社会利益最大化和可行性原 则,由学术委员会提出科学性审议意见,防止出现单纯依据内部教学 条件和单纯满足企业短期需要的现象 3)重点课程建设方案。根据教务处或教学机构的请求,对一些 重要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改革方案进行审议或提出咨询,主要解决课程 性质与目标、课程内容及其组织方式、信息化教学、教学资源科建设 等问题。列入审议的课程可以是专业核心课程,也可以是各专业共用 的通识课程。 4)协同创新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方案。大幅度提升高职院 校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协 同创新中心建设既要与区域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又要与校内专业教 学相结合,具有高职院校的显著特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由学校 科技管理行政部门组织筹建机构或已建机构制订,由学术委员会审议 后由校长办公会或党委会做出决定。 5)教师职称评定及职务聘任的学术标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 深化,高职院校在职称评聘方面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学术水平是职称 评聘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职称评聘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评聘模 式中,学术水平的认定主要依靠考核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类别,导 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通过制定职称评聘的学术标准,综合考评教师 的学术水平,是高职院校学术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能。 6)新进教师的学术水平考核标准和办法。新教师的聘用影响着 学校的长远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人事工作。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行 政人员很难对新教师的学术水平做出准确判断。对于新教师聘用标准
需要提交学术委员会审议的主要事项包括: 1)专业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这些规划是学校中长期 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由校长组织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制订规划方 案,经学术委员会和学校理事会审议,并由行政部门进行反复修改后, 最终由党委会作出决定。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标准)。一般是由教务处发布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规定基本原则和相关要求,由专 业教研室等教学机构完成制订工作。对作为顶层设计的“指导意见” 和各专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根据社会利益最大化和可行性原 则,由学术委员会提出科学性审议意见,防止出现单纯依据内部教学 条件和单纯满足企业短期需要的现象。 3)重点课程建设方案。根据教务处或教学机构的请求,对一些 重要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改革方案进行审议或提出咨询,主要解决课程 性质与目标、课程内容及其组织方式、信息化教学、教学资源科建设 等问题。列入审议的课程可以是专业核心课程,也可以是各专业共用 的通识课程。 4)协同创新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方案。大幅度提升高职院 校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协 同创新中心建设既要与区域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又要与校内专业教 学相结合,具有高职院校的显著特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由学校 科技管理行政部门组织筹建机构或已建机构制订,由学术委员会审议 后由校长办公会或党委会做出决定。 5)教师职称评定及职务聘任的学术标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 深化,高职院校在职称评聘方面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学术水平是职称 评聘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职称评聘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评聘模 式中,学术水平的认定主要依靠考核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类别,导 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通过制定职称评聘的学术标准,综合考评教师 的学术水平,是高职院校学术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能。 6)新进教师的学术水平考核标准和办法。新教师的聘用影响着 学校的长远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人事工作。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行 政人员很难对新教师的学术水平做出准确判断。对于新教师聘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