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室、国际商务谈判室、商务会议室和语音实训室等。地球村各国家场馆具有 文化特色鲜明的装修风格和室内布局,展示了各国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图片、雕塑、 传统服饰、挂画、摆件等,为语言文化教学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实践情景,同时也 创造了语言学习与文化熏陶相辅相成的特色实践环境,在语言文化实践教学、第 二课堂活动、文化展示与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艺术传媒学院与青岛滨海传媒公司共建的大众传媒实践教学中心运行多年。 该实训中心以教学为核心,将生产、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新 渠道,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基地,目前下设14个实验室,覆盖艺术传 媒学院所有本科专业,为专业建设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校内大型综合实习实训基地一一世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为艺术传媒、酒店 管理、电子商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市场营销、学 前教育、旅游、语言与翻译、商学与经济、计算机与信息类等10多个专业提供 多方位、多层面、多功能的实习实训平台,也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同时是 全国和山东省的四星级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山东省高校内首家国家AA级旅游 景区,全国高校里面的最高级别景区,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和多维度的实习机会, 更加丰富了实习内容,同时也为青岛及周边地区的市民和大中小学生普及科学知 识、文化教育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生态与动物保护等提供了教育平台。 (二)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使用效益 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强学 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实验室的资源优势,提髙资源 使用效益,全校实验室在保障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实行全方位开放运行 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有效促进虚拟、 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有机结合。低年级学生主要训练其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 高年级学生重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形式包括课内实验加强与 拓展、学生参与科硏、学生科技活动、自选实验课题等。 学校实验室实行全面开放,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极大地助推了学生创新创造 能力和学术竞技能力的提升,依托开放实验室,2019年我校学生学科竞赛获省 部级及以上奖项287项,有15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立项, 有5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立项,有140个校级大学生创新
14 实训室、国际商务谈判室、商务会议室和语音实训室等。地球村各国家场馆具有 文化特色鲜明的装修风格和室内布局,展示了各国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图片、雕塑、 传统服饰、挂画、摆件等,为语言文化教学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实践情景,同时也 创造了语言学习与文化熏陶相辅相成的特色实践环境,在语言文化实践教学、第 二课堂活动、文化展示与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艺术传媒学院与青岛滨海传媒公司共建的大众传媒实践教学中心运行多年。 该实训中心以教学为核心,将生产、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新 渠道,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基地,目前下设 14 个实验室,覆盖艺术传 媒学院所有本科专业,为专业建设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校内大型综合实习实训基地――世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为艺术传媒、酒店 管理、电子商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市场营销、学 前教育、旅游、语言与翻译、商学与经济、计算机与信息类等 10 多个专业提供 多方位、多层面、多功能的实习实训平台,也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同时是 全国和山东省的四星级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山东省高校内首家国家 AAAA 级旅游 景区,全国高校里面的最高级别景区,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和多维度的实习机会, 更加丰富了实习内容,同时也为青岛及周边地区的市民和大中小学生普及科学知 识、文化教育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生态与动物保护等提供了教育平台。 (二)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使用效益 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强学 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实验室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 使用效益,全校实验室在保障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实行全方位开放运行。 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有效促进虚拟、 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有机结合。低年级学生主要训练其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 高年级学生重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形式包括课内实验加强与 拓展、学生参与科研、学生科技活动、自选实验课题等。 学校实验室实行全面开放,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极大地助推了学生创新创造 能力和学术竞技能力的提升,依托开放实验室,2019 年我校学生学科竞赛获省 部级及以上奖项 287 项,有 15 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立项, 有 51 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立项,有 140 个校级大学生创新
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立项。 (三)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及应用 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万兆,校园网办公和学生机房用出口带宽2.4G,学生 生活区域出口带宽7G,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12159个,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23000 个。共享资源实现WAN楼内全覆盖及主要室外公共场所的覆盖。 学校完成了正方教务管理系统、正方学生管理系统和正方收费管理系统的升 级改造,运行情况良好,有效保障了学校学分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升级完成了 backboard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助推学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建设了基 于云技术的云计算、云存储基础平台,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虚拟服务器集群,实现 服务器资源的优化整合。不断推进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和BB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的深度融合。 学校数据中心项目完成了一个数据库、三个平台的建设。一个数据库是“达 梦数据库”,发挥着数据仓库的作用,现有业务系统中有用的数据会被抽取到数 据仓库中保存。三个平台分别是数据交换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单点登录平 台)、数据中心业务平台,包含综合分析、业务报表、数据挖掘、数据上报、个 人信息展示五个模块。 数据中心项目能实现数据仓库、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单点登录、上网实名 认证、业务数据报表定制、数据挖掘分析等七种功能,能以各种统计报表、分析 图表的形式实现针对学院及各管理部门做全方位分析展示,实现对数据质量控 制,能够全面、直观、真实、科学地反映各部门工作状态;通过分析变化情况 对比历史数据,反映教学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评价考核各业务部门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冋时对学生选课、考勤、成绩、消费、奖惩等情况,对教师教 学、考勤、消费、科硏等情况以及对学校物资使用、采购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 预警,为领导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四)图书资源及应用 学校现有图书馆3座,馆舍面积达46385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5252个。 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截止目前拥有馆藏纸质文献238.9万册,电子图书140 余万种,电子期刊30余万册,当年新增纸质图书28.34万余册。 馆内资源实行藏、借、阅、研为一体的全方位开放管理模式,各种信息资源
15 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立项。 (三)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及应用 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万兆,校园网办公和学生机房用出口带宽 2.4G,学生 生活区域出口带宽7G,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12159个,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23000 个。共享资源实现 WLAN 楼内全覆盖及主要室外公共场所的覆盖。 学校完成了正方教务管理系统、正方学生管理系统和正方收费管理系统的升 级改造,运行情况良好,有效保障了学校学分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升级完成了 Blackboard 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助推学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建设了基 于云技术的云计算、云存储基础平台,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虚拟服务器集群,实现 服务器资源的优化整合。不断推进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和 BB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的深度融合。 学校数据中心项目完成了一个数据库、三个平台的建设。一个数据库是“达 梦数据库”,发挥着数据仓库的作用,现有业务系统中有用的数据会被抽取到数 据仓库中保存。三个平台分别是数据交换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单点登录平 台)、数据中心业务平台,包含综合分析、业务报表、数据挖掘、数据上报、个 人信息展示五个模块。 数据中心项目能实现数据仓库、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单点登录、上网实名 认证、业务数据报表定制、数据挖掘分析等七种功能,能以各种统计报表、分析 图表的形式实现针对学院及各管理部门做全方位分析展示,实现对数据质量控 制,能够全面、直观、真实、科学地反映各部门工作状态;通过分析变化情况、 对比历史数据,反映教学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评价考核各业务部门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学生选课、考勤、成绩、消费、奖惩等情况,对教师教 学、考勤、消费、科研等情况以及对学校物资使用、采购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 预警,为领导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四)图书资源及应用 学校现有图书馆 3 座,馆舍面积达 46385 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 5252 个。 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截止目前拥有馆藏纸质文献 238.9 万册,电子图书 140 余万种,电子期刊 30 余万册,当年新增纸质图书 28.34 万余册。 馆内资源实行藏、借、阅、研为一体的全方位开放管理模式,各种信息资源
的开放率达到100%。可为读者提供外借、阅览、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定题服 务、读者教育、读者荐购、学生考硏、馆际互借、文献复制、文献传递等多类型 多层次的服务形式。另外,为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图书馆在全校范围内实行 嵌入式学科服务制度。针对全校12个教学院部,图书馆分别打造了学科服务团 队,为师生的教、学、研提供针对性的信息资源服务。 图书馆周开馆7×13.5小时,各类数字资源7×24小时连续服务。年图书流 通量29.9万册次,年数字资源访问量328.8万人次,实现了馆藏文献资源的有 效利用。 第四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 、专业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实施重 点学科、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形成学科及专业优势,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协 调发展,注重发挥学校的专业资源优势,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关注新工科、 新文科、新医科发展。贯彻品牌带动发展战略,精心培养专业特色,打造我校的 重点专业群。目前,学校有省一流专业4个,省级及以上特色专业9个,市级特 色专业5个,校级特色专业12个,4星级及以上专业18个。 (一)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对接 学校确立了“专业发展要与山东省、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紧密对 接”的思路。定期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深入青岛及周边企业和行业协 会、驻青髙校,组织开展专业调研活动。通过调研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要求、职业面向和就业岗位,清楚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使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二)突出重点,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 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预测,依据我校办学定位 和办学思路、学科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和“十三 五”发展规划,参照山东省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对我校本科专业进行了综合评估
16 的开放率达到 100%。可为读者提供外借、阅览、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定题服 务、读者教育、读者荐购、学生考研、馆际互借、文献复制、文献传递等多类型、 多层次的服务形式。另外,为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图书馆在全校范围内实行 嵌入式学科服务制度。针对全校 12 个教学院部,图书馆分别打造了学科服务团 队,为师生的教、学、研提供针对性的信息资源服务。 图书馆周开馆 7×13.5 小时,各类数字资源 7×24 小时连续服务。年图书流 通量 29.9 万册次,年数字资源访问量 328.8 万人次,实现了馆藏文献资源的有 效利用。 第四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实施重 点学科、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形成学科及专业优势,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协 调发展,注重发挥学校的专业资源优势,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关注新工科、 新文科、新医科发展。贯彻品牌带动发展战略,精心培养专业特色,打造我校的 重点专业群。目前,学校有省一流专业 4 个,省级及以上特色专业 9 个,市级特 色专业 5 个,校级特色专业 12 个,4 星级及以上专业 18 个。 (一)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对接 学校确立了“专业发展要与山东省、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紧密对 接”的思路。定期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深入青岛及周边企业和行业协 会、驻青高校,组织开展专业调研活动。通过调研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要求、职业面向和就业岗位,清楚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使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二)突出重点,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 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预测,依据我校办学定位 和办学思路、学科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和“十三 五”发展规划,参照山东省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对我校本科专业进行了综合评估
将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 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酒店管理、朝鲜语 日语等专业作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各重点专业制订了专业建设方案,并邀请政 府、企业和相关教育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了全面论证和科学优化,同时,学校给 予重点投入和支持。 青岛滨海学院优势特色专业一览表 序号专业名称 层次 专业特色 依托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校企联合育人,重点培 山东省一流专业:养应用型现场工程师。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 机械设计制造及 其自动化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本功,并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 技开发,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解决工程领 域中的技术难题 山东省一流专业 以工程训练为基,科技创新为翼,校企协同育人。 2电气工程及其自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专业优势为强电为主、强弱电结合、电工与电子 动化 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 业:青岛市现代学毕业生系统观念强,基础知识宽厚,有较强的工 徒制试点专业 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日语语言+专业方向,特色实践,校企联合,学用 山东省一流专业 合一。实行特有的日语“语伴”合作学习模式, 日语 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国际贸易和对日软件服务外 山东省特色专业包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用外语进行交际、做 事的能力突出 山东省一流专业:依托独特的“浸泡式”准自然语言环境,采用留 学生“语伴”合作学习模式,毕业生具有较强的 4朝鲜语 “山东特色名校 重点建设专业 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语言服务能力,用外语进行 交际、做事的能力突出。 教育部“本科教学 工程”地方高校第 批本科专业综合 改革试点项目 拥有教授领衔、博士为骨干的教学团队,先进的 山东省特色专业 实验设施,高水平科研支撑,创新引领,高考研 5金属材料工程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率和高就业率。毕业生能在传统金属材料生产、 材料先进制造及材料表面工程领域胜任生产加 工、质量分析与控制、工艺设计、材料研发及经 山东省卓越工程师 营管理等工作 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 点学科 6|国际经济与贸易山东省优势特色专具有国际化视野,定位中型外贸企业,以海外背
17 将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 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酒店管理、朝鲜语、 日语等专业作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各重点专业制订了专业建设方案,并邀请政 府、企业和相关教育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了全面论证和科学优化,同时,学校给 予重点投入和支持。 青岛滨海学院优势特色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层次 专业特色 1 机械设计制造及 其自动化 山东省一流专业;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 业 依托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校企联合育人,重点培 养应用型现场工程师。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 本功,并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 技术交叉学科知识为地方工业进行设计制造和科 技开发,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解决工程领 域中的技术难题。 2 电气工程及其自 动化 山东省一流专业;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 业;青岛市现代学 徒制试点专业 以工程训练为基,科技创新为翼,校企协同育人。 专业优势为强电为主、强弱电结合、电工与电子 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 毕业生系统观念强,基础知识宽厚,有较强的工 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3 日语 山东省一流专业; 山东省特色专业 日语语言+专业方向,特色实践,校企联合,学用 合一。实行特有的日语“语伴”合作学习模式, 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国际贸易和对日软件服务外 包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用外语进行交际、做 事的能力突出。 4 朝鲜语 山东省一流专业; “山东特色名校” 重点建设专业 依托独特的“浸泡式”准自然语言环境,采用留 学生“语伴”合作学习模式,毕业生具有较强的 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语言服务能力,用外语进行 交际、做事的能力突出。 5 金属材料工程 教育部“本科教学 工程”地方高校第 一批本科专业综合 改革试点项目 拥有教授领衔、博士为骨干的教学团队,先进的 实验设施,高水平科研支撑,创新引领,高考研 率和高就业率。毕业生能在传统金属材料生产、 材料先进制造及材料表面工程领域胜任生产加 工、质量分析与控制、工艺设计、材料研发及经 营管理等工作。 山东省特色专业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 业 山东省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青岛市市校共建重 点学科 6 国际经济与贸易 山东省优势特色专 具有国际化视野,定位中型外贸企业,以海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