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奶农为何“倒奶卖牛”? 1、案例呈现: 日前记者到鹿泉市大宋楼村奶牛养殖场采访,得知这里的奶农早晨8点刚倒了300公斤的牛 奶,这已经是他们连续第三天倒奶了。养殖场经理张振华告诉我们。“头一天明业公司拾 说是蛋白低, 我们在那等了 ,中午奶己经坏了没办法倒掉了,第二天又是这个情况 这次人家不 只好拉回去倒,实 天去了 公司就坚决不收这奶了 天倒 将近900公斤奶,直接损失就是1000多块钱。”记者在石家庄周遍的鹿泉、行唐、灵寿、栾 城等地调查还发现,从今年5月份以来,类似的倒奶现象在各地都很普遍,大宋楼养殖场的 送奶司机说,他每天送奶时都看到有倒奶的,没办法,人家公司说你的奶不合格,不收你的 你不倒掉怎么办呢?行唐县西王庄奶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这也发生过倒奶的事, 罐5吨多,但像他这样还算好的, 他们邻村的 奶站,在6月份的时候,连续几天 交奶都不合格, 天倒十几儿吨,可赔惨了。 据记者调查,倒奶大多发生在散养户和部分奶站身上。奶贱伤农,频频发生的倒奶事件直接 影响者当地奶农的家庭收入。行唐县上碑镇的高永强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我这牛一天 吃25斤料,20块钱,最多的时候出40斤奶,交奶保价时候8毛1斤,一天静12块钱,牛 三个月的旺奶期一过,就出30来斤奶,这就不挣钱了。何况现在交奶不保价,还不见得能 交上去 行唐县南翟营村村民单三妮今年50多岁,家里养着6头奶牛,是一家人全部的生活来源, 他说,这几头牛一天能产一百五六十斤奶,今年奶的质量比往年都好,本以为能卖个好价钱 准知从今年5月份以来,这几头奶生不但没给他带来经济收入,每产一斤奶他还要璃上几手 多钱,再加上现在经常倒奶、奶款不能及时结算等原因,现在他不得不借款养牛,背上四五 千块钱的外债了 据有关部门数字显示,到2003年,石家庄奶牛存栏数达32万头,其中像单三妮这样的散】 占三分之一强。这些农户都把奶牛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家人一年到头就围者这几头 牛转,不想今年料贵奶贱,大多数奶农感到难以为维,有些奶农已开始打算卖牛 经调待,牛奶都是因为乳业公司检验质量达不到标准被倒掉的。据奶农们介绍,那些被倒摇 的牛奶,有的不排除确有质量问题, 但绝对 不是全部的牛奶都不合格。行唐县上碑镇上碑奶 站负责人说,“同样的奶,这个人取样合格,下个人取样就不合格, 有什么办法,难都闹 清怎么回事。就说这口感吧,我这次尝通过了,下次你尝就可能通不过。厂家的检测标准让 我们心里越来越没底,真不知道什么样的奶才合格!”奶农们普遍反映,以前交奶的时候确 实做过手脚,但现在都知道奶不好交,谁还敢搀假?奶肯定都是好奶,现在之所以出现这个 问题,主要是阜阳假奶粉事件以后,乳业公司压缩生 造成的。它们为减少鲜奶收购量,提 高了检测标准,于是,石家 主周边地区 不合格鲜奶 大量出现,倒奶事件频繁发生。行忠 县翟营村村民单三妮这样看待这件事,“关键是奶多了公司收不清,他说不合格你老百姓谁 知道合格不合格呀,奶源不够的时候,乳业公司什么样的奶也要。 三鹿乳业集团也承认,卓阳假奶粉事件对三鹿造成了巨大损失,三鹿集团副总经理张振岭说, 阜阳事件可以说对三鹿影响很大,在全国一些省份 三鹿被清出市场、商场、商店。他们公 司原本预计今年奶粉的销量能够增 长20 ,但由于受到该事件的影响,从年初至今,奶 销量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滑了,实际生产中所需要的鲜奶自然有所减少。鹿泉三鹿乳业 有限公司副经理王小元说,以前来他们这交奶的散户有300多户,当时由于设备简陋,对这 些散户交来的奶不检或实行抽检。卓阳事件以后,他们投巨资购置了先进的牛奶检测设备
案例 20:奶农为何“倒奶卖牛”? 1、案例呈现: 日前记者到鹿泉市大宋楼村奶牛养殖场采访,得知这里的奶农早晨 8 点刚倒了 300 公斤的牛 奶,这已经是他们连续第三天倒奶了。养殖场经理张振华告诉我们,“头一天乳业公司检测 说是蛋白低,我们在那等了一上午,中午奶已经坏了没办法倒掉了,第二天又是这个情况, 这次人家不让在那倒了,只好拉回去倒,第三天去了,公司就坚决不收这奶了。这三天倒了 将近 900 公斤奶,直接损失就是 1000 多块钱。”记者在石家庄周遍的鹿泉、行唐、灵寿、栾 城等地调查还发现,从今年 5 月份以来,类似的倒奶现象在各地都很普遍,大宋楼养殖场的 送奶司机说,他每天送奶时都看到有倒奶的,没办法,人家公司说你的奶不合格,不收你的, 你不倒掉怎么办呢?行唐县西王庄奶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这也发生过倒奶的事,一倒 就是一罐 5 吨多,但像他这样还算好的,他们邻村的一个奶站,在 6 月份的时候,连续几天 交奶都不合格,一天倒十几吨,可赔惨了。 据记者调查,倒奶大多发生在散养户和部分奶站身上。奶贱伤农,频频发生的倒奶事件直接 影响着当地奶农的家庭收入。行唐县上碑镇的高永强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我这牛一天 吃 25 斤料,20 块钱,最多的时候出 40 斤奶,交奶保价时候 8 毛 1 斤,一天挣 12 块钱,牛 三个月的旺奶期一过,就出 30 来斤奶,这就不挣钱了。何况现在交奶不保价,还不见得能 交上去。” 行唐县南翟营村村民单三妮今年 50 多岁,家里养着 6 头奶牛,是一家人全部的生活来源。 他说,这几头牛一天能产一百五六十斤奶,今年奶的质量比往年都好,本以为能卖个好价钱, 谁知从今年 5 月份以来,这几头奶牛不但没给他带来经济收入,每产一斤奶他还要赔上几毛 多钱,再加上现在经常倒奶、奶款不能及时结算等原因,现在他不得不借款养牛,背上四五 千块钱的外债了。 据有关部门数字显示,到 2003 年,石家庄奶牛存栏数达 32 万头,其中像单三妮这样的散户 占三分之一强。这些农户都把奶牛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家人一年到头就围着这几头 牛转,不想今年料贵奶贱,大多数奶农感到难以为继,有些奶农已开始打算卖牛。 经调查,牛奶都是因为乳业公司检验质量达不到标准被倒掉的。据奶农们介绍,那些被倒掉 的牛奶,有的不排除确有质量问题,但绝对不是全部的牛奶都不合格。行唐县上碑镇上碑奶 站负责人说,“同样的奶,这个人取样合格,下个人取样就不合格,有什么办法,谁都闹不 清怎么回事。就说这口感吧,我这次尝通过了,下次你尝就可能通不过。厂家的检测标准让 我们心里越来越没底,真不知道什么样的奶才合格!”奶农们普遍反映,以前交奶的时候确 实做过手脚,但现在都知道奶不好交,谁还敢搀假?奶肯定都是好奶,现在之所以出现这个 问题,主要是阜阳假奶粉事件以后,乳业公司压缩生产造成的。它们为减少鲜奶收购量,提 高了检测标准,于是,石家庄周边地区“不合格鲜奶”大量出现,倒奶事件频繁发生。行唐 县翟营村村民单三妮这样看待这件事,“关键是奶多了公司收不清,他说不合格你老百姓谁 知道合格不合格呀,奶源不够的时候,乳业公司什么样的奶也要。” 三鹿乳业集团也承认,阜阳假奶粉事件对三鹿造成了巨大损失,三鹿集团副总经理张振岭说, 阜阳事件可以说对三鹿影响很大,在全国一些省份,三鹿被清出市场、商场、商店。他们公 司原本预计今年奶粉的销量能够增长 20%,但由于受到该事件的影响,从年初至今,奶粉 销量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滑了,实际生产中所需要的鲜奶自然有所减少。 鹿泉三鹿乳业 有限公司副经理王小元说,以前来他们这交奶的散户有 300 多户,当时由于设备简陋,对这 些散户交来的奶不检或实行抽检。阜阳事件以后,他们投巨资购置了先进的牛奶检测设备
严格了鲜奶的收购标准,增加了检测指标。现在来他们这交奶的散户还剩200多户,并且基 本上都能批批检测 采访中记者了解,由于农业部“全国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把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冀中奶 带”确定为全国重点发展的十大奶牛基地之 ,日前,石家庄市政府制定了《石家庄市奶业 发展规划》,把奶业作为农村经济的第一特色主导产业。而河北省政府也正在制定《河北省 发展千万吨奶业实施规划》,这一规划也把奶业作为河北农村增收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15 年河北省的奶牛存栏要增加到280万头,奶类总产量力争实现1000万吨。 近年来,石家庄 周围县市在农业结构调 中积极鼓励 农民发展 牛养殖,并纷纷出台针对奶农的具体优惠指 施,这些措在各县市生了 一批小规模养殖奶农,使当地的奶牛存栏数量急剧增加。而且 大多数奶牛正在进入产奶高峰期,鲜奶供应量以每年25%至30%的速度增加,从而加剧了 供需矛居 由此看来,目前石家庄市的奶牛产业处于一种性尬的培地,一边是石家庄市周边地风频繁出 现奶农“倒奶卖牛”事件 边是石家庄市奶业跨越式发展规划,河北省发改委推出的是“千 万吨奶业工程 那么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呢 (根据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闫月巧赵朝采写报道改写2004年7月) 2、案例讨论: (1)石家庄牛奶市场由热变冷说明了什么? (2)企业、农民和政府应如何携手破解中国“三农”难盟? 3、案例点评 (1)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变化是市场参与主体和各种经济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 农民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构成了市场变化的原动力,政府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者导向作用。 市场的变化有自身的规律性。 (2)企业、农民和政府在破解“二农”难顾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市场的弯化不新调 产业结构。首先,在整个“倒奶事件”中, 人们看到的是鲜奶检测标准的“不确定性”。市 场行情变化导致企业加工量减,但鲜奶这一原材料的供应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所以企业为 了减少收购量,不惜严格收购标准。检测标准的不固定,成为企业把风险转嫁给奶农的最好 理由和借口。但对于一个有长远发展眼光的企业来讲,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应该讲究诚信, 勇于承担责任。企业只追求自身效益,不顾奶农的利益,投机取巧地把市场风险转嫁给农民 最终将会造成奶源严重流失,这样做是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其次,奶农要想最大限度地 保护自身的利益,他们就需要组织起来,需要建立自己的联合体形成合力, 与企业建立一种 平等的、有相互约束力的、健康的合作机制。同时要提高自身素质,以科料学的手段参与市场 竞争。最后,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不能拍拍脑袋就言目扩大某个环节的生产规模, 这样难免会出现供求矛盾,扰乱市场的经济秩序。一定要若眼于长远的发展规划,搞好市场 调查,要注意协调产业链条中不同领域、不同环节的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保持一个积极的、 清醒的、冷静的、科学的头脑
严格了鲜奶的收购标准,增加了检测指标。现在来他们这交奶的散户还剩 200 多户,并且基 本上都能批批检测。 采访中记者了解,由于农业部“全国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把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冀中奶牛 带”确定为全国重点发展的十大奶牛基地之一,日前,石家庄市政府制定了《石家庄市奶业 发展规划》,把奶业作为农村经济的第一特色主导产业。而河北省政府也正在制定《河北省 发展千万吨奶业实施规划》,这一规划也把奶业作为河北农村增收的支柱产业,预计到 2015 年河北省的奶牛存栏要增加到 280 万头,奶类总产量力争实现 1000 万吨。 近年来,石家庄 周围县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积极鼓励农民发展奶牛养殖,并纷纷出台针对奶农的具体优惠措 施,这些措施在各县市催生了一批小规模养殖奶农,使当地的奶牛存栏数量急剧增加。而且 大多数奶牛正在进入产奶高峰期,鲜奶供应量以每年 25%至 30%的速度增加,从而加剧了 供需矛盾。 由此看来,目前石家庄市的奶牛产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边是石家庄市周边地区频繁出 现奶农“倒奶卖牛”事件,一边是石家庄市奶业跨越式发展规划,河北省发改委推出的是“千 万吨奶业工程”。那么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呢? (根据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闫月巧赵朝采写报道改写 2004 年 7 月) 2、案例讨论: (1)石家庄牛奶市场由热变冷说明了什么? (2)企业、农民和政府应如何携手破解中国“三农”难题? 3、案例点评: (1)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变化是市场参与主体和各种经济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 农民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构成了市场变化的原动力,政府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导向作用。 市场的变化有自身的规律性。 (2)企业、农民和政府在破解“三农”难题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 产业结构。首先,在整个“倒奶事件”中,人们看到的是鲜奶检测标准的“不确定性"。市 场行情变化导致企业加工量减,但鲜奶这一原材料的供应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所以企业为 了减少收购量,不惜严格收购标准。检测标准的不固定,成为企业把风险转嫁给奶农的最好 理由和借口。但对于一个有长远发展眼光的企业来讲,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应该讲究诚信, 勇于承担责任。企业只追求自身效益,不顾奶农的利益,投机取巧地把市场风险转嫁给农民, 最终将会造成奶源严重流失,这样做是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其次,奶农要想最大限度地 保护自身的利益,他们就需要组织起来,需要建立自己的联合体形成合力,与企业建立一种 平等的、有相互约束力的、健康的合作机制。同时要提高自身素质,以科学的手段参与市场 竞争。最后,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不能拍拍脑袋就盲目扩大某个环节的生产规模, 这样难免会出现供求矛盾,扰乱市场的经济秩序。一定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规划,搞好市场 调查,要注意协调产业链条中不同领域、不同环节的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保持一个积极的、 清醒的、冷静的、科学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