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是重要的。这里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和要求:1鲜明的民族风格,我认为这是基础,它决定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有出息的作曲家必须立足于民间,做一个民族学派。象历史上有名的作曲家巴尔托克、柴科夫斯基等人都是这样的。2,一个作品的形式不管有多大,细说起来也是由许多小部分组成。因此首先要求在旋律上下功夫,力图把旋律写好写精,达到百听不厌才能进行创作,在主题展开时也要注意旋律的流畅,说直接一点就是照顾到人们的听觉习惯,这样便于使人接受。3、鲜明的音乐形象,这在创作中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仅管音乐作品中的形象比较抽象,但也并不是十分神密或者说是不可理解的东西。它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形象一定的背景来发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达到音乐的最终自的。下面我想从两点出发,谈一谈有关旋律的写作问题:第一点节奏,作曲家必须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提炼节奏。这就需要作者有高度的概括能力,通过在生活中提炼和规纳出的有代表性的节奏音型进行创作构思,才能使旋律富有形象意境(参看贝多芬的“第三”、“第五交响曲”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第二点旋律曲调,音乐作品主要通过旋律表达感情,然而,旋律是通过长短不一的音高序列,此起彼伏的旋律进行来完成的,作者必须根据内容的需要,从民间吸取营养,抓住两个方面再在力度、速度、和声、复调以及调式等因素的配合之下,创作出优美而动听的并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参看17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交响诗”)。Ⅱ、主题。音乐作品中最初陈述的,最小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段落叫做主题。主题不同于动机关键在于它的完整性。但它又不同于旋律,关键却在于:乐曲中的旋律并不一定都是主题,而主题必定是旋律,或者说至少是主调织体中的一个主要声部。主题通常是由乐句构成,在曲式中单独的乐句结构不能表达思想,但主题却是乐曲中的主要部分,创作中整个乐的构思和发展,都要建立在主题材料上,绝不能偏离主题,因此主题就成为乐曲发展的主要基础,故创作中,首先写好主题乃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说开始的主题都写不好,或者说主题写的不能令人满意的话,那么你的创作肯定是不会成功的。既是写也是白写。现在我再谈一谈动机,所谓动机即是:曲式中最小的单位,至少包含两个以上的音所构成的音群,并有一个重音,这叫做动机。它是音乐形象的集中而典型的体现,在节奏和音调上具有鲜明的个性,本身不能表达独立的音乐思想,只有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完成这一任务。主导动机的运用这在西欧的作品中常见,近代中国的作品也有,它对音乐的发展和统一起着极积的作用。(参看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正、主题发展的基本手法。在创作中,当构成音乐作品的主题完成之后,这仅仅是创作的开始,当然在音乐作品中,一首歌曲有时只是一个乐段,在民歌中这种情况极为常见,但在器乐作品中,却很少见,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只能是作为乐曲的原始陈述,然而这种原始陈述往往却是主要18
的,以后一系列的发展都将以此为基础,它像是源泉一样,但有时则根据内容的需要还经常引进新的材料,同时有的乐曲是建筑在一个材料上,所以说大的乐曲就是按着这个原则发展而成的。音乐究竟有哪些发展手法?当然是很多的,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儿种,现在讲一讲音乐主题的基本发展手法。(一)重复法。将原主题材料中的部分重要乐思,甚至是主题,作一次有变化的或无变化的反复,这叫做重复法。这种手法常常表现为乐句、乐段、或是主题的再现。重复法是制作中最简单、最朴实、最常用的一种发展手法。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为了使自已的意思让对方听清楚,往往把自已说的话再重复一遍,这样能够引起对方的注意,起到加深印像的作用,并能促使音乐的统一。这种手法多用于乐曲的开始,或再现。器乐作品的开始作原样重复特别重要。但是,毫无变化的多次重复,会使人感到烦,这是要注意的一点。1、完全重复。将最初陈述的主题材料作原样重复一次或数次。在这种情形下一般不写谱,用反复记号表示。(见例茅源的小提琴独奏曲“新春乐”)2、变化重复。将最初陈述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重复一次或数次叫做变化重复如:19
例9沙汉昆的小提琴曲“牧歌”一最初行好丽数汤)鞋一鞋二室通过许多作品的分析看,主题材料在重复时变化的情形是很多的,有的变化稍大些,但有时变化的较小或者只移低八度,移高八度(参看“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主部,见例106)。有的是在配器手法上(音色的变化)参看“嘎达梅林交响诗”主部主题,最初陈述时用双簧管演奏,第二次又用黑管毫无变化的重复一次,获得配器色彩变化。有的是在伴奏织体上求得变化等等,总之很多,不胜枚举。(二)模进。将原主题材料中的部分重要乐思(其中某一动机、乐节、或乐句)在新的音程度数上或在新的调性上作不断的重复,叫做模进。模进可分自然模进和严格模进两种。所谓自然模进即模20
进是在自然调式之内进行,而严格模进却恰恰相反,所以又叫做转调模进。模进是音乐发展中最常用的一种富有动力的发展手法,这与前面讲的重复法有点近似。所不同之处,它不只是在作简单的重复,而是将主题中的主要乐思不断的在不同调式高度上变换移动,因而促成音乐中调式调性的发展变化,给人一新鲜感。当它与压缩等其它手法结合起来用时,其富有动力的特点就更加突出显著。所以这种手法往往在乐曲的中部,连接部或大型乐曲的展开部中被广泛的采用,它对发展旋律促成高潮、染气氨上发挥着突出的作用。1、模进常用于乐曲的中部作为旋律发展的手段。如:例10茅源小提琴独奏“新春乐”擦进环节一般低度致一三车产车车产车车海C一吸进一格R泛技t上例很好,它好在是把模进的手法巧妙地与民族旋律特点相结合,既运用了模进的手法,又没损伤民族的风格特点,值得研究。2、模进多用于连接部或连接句,作为示部到展开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