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柴科失斯基在表现这类情绪时,却常常采用b小调、升f小调(参看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这就表明了调性的本身具有表情的含意,它对某些作家来说,能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和情绪。近关系转调具有较强的功能性,但缺乏色彩,这在古典的作品中常见。远关系转调具有鲜明的色彩,给人一新鲜感,这种色彩往往被近代作曲家所偏爱。所以,多在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的作品中常见。这种转调虽具有鲜明的色粉但功能性却减弱了。一般说来在创作中二者兼顾比较好一些。转调在创作中是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简单的情绪,单纯的乐曲都不用过多的转调(尤其是远关系转调),而许多内容复杂的大型的富有戏剧性的乐曲,往往通过许多频繁而疏远的转调来表达。每首乐曲不管是大小都有一个主要调性,一般用它来开始或结束一首乐曲。乐曲中不同的段落常常是通过不同的调性或调来对比。调性的转换不是随随便便,丽是具有严格的内在规律,一般说来调性功能在某种意义上讲与和声功能相近似,即“功能和声所形成的原则本身则是调性布局的基本原则。(详见第九章第八节展开部的调性布局)。(V)音区、音色1、音区、高音区清澈透明,低音区混厚沉重,中音区甜美园润。一般说来,两端音区(指高、低)特别有特色,富有特殊的表现力,比如说用高音区表现游流水(参看朱践耳“流水”),模仿鸟鸣(参看刘夫华的“空山鸟语”“苗岭的早晨”)。用低音区表现悲痛沉重的情绪(参看舒柏特的“未完成交响乐”引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12
主部的中间和楼台会,用小提琴的高音区比拟祝英台,用大提琴的混厚声比拟梁山伯。在主部中小提与大提的对答描绘梁祝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情景。在楼台会中又用小提琴与大提寒的对答奏出了沉痛而悲切的曲调,借以描绘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情的情景。而里姆斯基则在“天方夜潭中”用低音乐器刻画威严残暴的苏舟王。中音区甜润圆润,最富有歌唱性,所以运用极其广泛。2、音色。因发音物体的质不同而自然形成的不同特色,这种特色在音乐表现中各有着特殊表现力,总的讲音色分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两大类。在人声音色中又分男高、男中、男低,和女高、女中、女低音色。在歌剧中常用高音刻画青年,如歌剧“白毛女”中大春(男高)喜儿(女高),用低音刻画老人及壮年形象,如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男低)。中音的音色浑厚甜美,富有表现力深受听众喜爱。器乐的音色也具有不同的音色。铜管乐高亢有力富有战斗性,在描写战斗的或紧张而激烈的场面或具有号召性地,场面时小号的高音区能表现它所特有的威力。长号的低音区浑厚有力,并带有威胁性,在刻画反面形象时最为适宜,木管的音色圆润甜美,并具有田园风味,当描写大自然的景色时多半用这种音色。(参看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弦乐的音色接近于人声非常热情富有歌唱性,表现力也非常丰富,它最善于刻画和抒发人物的内心感情,普罗科菲也夫非常善于用音色,他用不同乐器的音色写了交响童话“彼佳与狼”成为我们今天学习的范例。(IV)织体写作织体的概念具体的说就是音乐组织形式,它是音乐结构13
编织物。通过许多作品的分析看,音乐织体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即主调织体,复调织体、综合织体三种。下面分别讲一讲:1,主调织体,旋律只有一个多半在外声部,其它均为伴奏。例6柴科夫斯基“谐谎圆舞曲”,作品7车-2、复调织体,复调织体可分为支生,对比,模仿三种。支生复调常常在民间乐曲中见到。对比复调在创作中可以在同时间内刻画两种不同形象,表达不同的思想情绪,比如“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就是很好的例子。普罗科菲也夫在大合唱亚力山大、湟夫斯基中,用两个不同调性的主题刻划两种敌对力量的冲突。例7普罗科菲也夫“亚力山大,湟夫斯基”群14
对比复调有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参看牧童短留)。对比复调有时采取对答式的,一呼一应,好像是对话。(参看“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主部,“白毛女”舞剧中的大春和喜儿相见时的音乐)。模仿复调织体是同一个主题在不同声部依次先后出现(可分严格模仿和自由模仿两种),它常常表现一种追逐的情绪,它是赋格曲的主要手法。在大型作品中常常有赋格段,在赋格段中用模仿的手法描写此起彼伏的群众场面。比如肖斯塔柯维奇“第十一交响乐”第二乐章赋段,是描写游行群众斗争的场面,气势磅,形像逼真。翟希贤的“红军根据地大合唱”第一乐章用模仿复调手法刻画了满山遍野的工农起来革命的宏伟场面。3,综合织体,这是一种复调与和声伴奏相结合的综合写法。它是大型作品中比较复杂的一种手法。如:例8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15
第三节·旋律、主题、及主题发展手法当讲完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之后,紧接着就应该讲一讲音乐表现的整体性手段。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说它所涉及的面比较大、范围比较广。具体的讲,音乐表现的整体性手段,即是:“指主题材料,主题发展的逻辑处理,为了准表达乐思,保证音乐作品形式上的完整,统一所必要的主题以及整个作品的曲式结构。”(摘自吴祖强曲式写作品分析)。比方说:旋律、主题及主题发展手法,以及音乐的组织结构和高潮布局等等,都属于音乐表现的整体性手段范围。这些手段与前面所讲的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不同,关键在于它主要是讲音乐材料的运用以及变化发展和组织方面的知识,正因为它所涉及的面很广,所以本节主要讲一讲:旋律、主题及主题发展手法。关于其它方面的问题,后面将专门讲述。I、旋律。音乐中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应该说是旋律。它是音乐的花冠,是一个声部为表现手段的乐思,它是单声部音乐的整体,也是多声部音乐的主要声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单声部还是多声部,主调音乐还是复调音乐,旋律都是音乐表现的主要声部,因为,它包括了多种基本音乐表现因素。比方说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音区、音色,识体等等。因以创作中对旋律的写作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但是,在某些年轻的作曲家往往忽视这一点而被一些外表现象,比如:臃肿的和声,噜杂的音响及华丽的色彩所迷惑,值得我们重视。关于这点过去有许多教科书在理论上都谈到了这些方面的问题,当然有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