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当我将中国问题认识清楚,并将它的前途想通了的时候,让我不能不 叹息佩服许多过去的和现在的有识之士,他们没有多少凭藉而见事那样的 确,真是聪明!随举眼前遇到的来说罢。那日看《世界日报》(二十六年一 月某日)有《中日关系的透视》一文,其中引用素日研究中国社会的斯密斯 博士(Arther Smith)说:“中国如无外面力量而欲进行改革,正如要在大 海中造船一样。”这是多么罕譬而喻呢!后一两千年的中国文化入于盘旋不 进的状态,其自身永无从发生革命,完全从这句话给点透了。往日又曾见曾 刚先生(纪泽)答友人书有云:“世界日辟,其机自外国运之,其局当于中 土结之,其效即不在今日,亦当见诸千百年后。”横的东西两世界,纵的千 百年历史变化,一语论定无遗。距今五十年前能说这话,又是何等的远识卓 见!像这一类的高明识见,我从各处遇着的还有,不过一时举不出来许多。 高明有识之士,是见到了;一般人还是见不到。像斯密斯的话,多 数中国人大概都不懂得。像曾公的话,多数中国人更相信不及。天下事 明白的人自是明白,不明白的人总是不明白,这又不能不让我长叹息! 在这里或者就用得着我这不算聪明也不算笨的人了吗?我没有将复杂问 题一眼看透彻的聪明,但我有抓住问题不放手的研索力,就会有被我弄 通了的一天。从这困勉工夫也能将高明人见到的而我也见到了。这本书, 就是困勉研索的结果,正好给高明人的话作注解,给不明白的人作桥梁, 3
乡村建设理论 前些日又见美国名著作家不斐(Natheniel Peffer)到沪,在太平洋联 会席上演讲“远东问题之局外观”,对中国前途似示惋惜又怀疑问。他说: 欧西人士,今日已深感到陷入旋涡,无法自拔之苦:而远东方面不 引为前车之戒,反思效尤,其结果岂不将同出一辙乎?日本早已从乎欧西 之后,今日更无选择之自由。乃中国年来所果取之途径,概括言之,也不 过锐意发展物质建设与提倡民族主义两者。此殆由某种环境之影响,中国 人士或认为非采此途径不可;然循此途径以往,将来所生之结果如何,实 为一极端耐人寻思之问题也!(见二十六年一月十三日《申报》) 我于此有两层感想。一是像不斐先生所惋惜而怀疑的,大概多数中国人(尤 其是所谓有知识的人)都不能了解:他们在今日除了发展物质建设和提倡民 族主义外,真是没有第二个念头。他们或者要反问不斐:你不赞成我们这样 干,你叫我们怎样干呢?又一感想是可惜不斐先生没有读到我这本书,他读 到也许疑闷之情为之豁然吧!丕斐先生的心境倒不是我很关切的事,我所关 切的是怎样让多数中国人能了解不斐先生对中国前途的惋惜之意。假令这意 思得到多数中国人了解的话,那么,我的主张也将不难获得同情了。 这里面的见地和主张,萌芽于民国十一年,大半决定于十五年冬 而成熟于十七年,曾讲于广东地方警卫队编练委员会(题为乡治十讲) 自十八年春欲将全盘意思写定成书,中间屡作屡辍,至今七八年未成。 今天这本书,前一小部分是自己写定稿,后边大部分只是同学听讲笔录 的一种删订,所以称“讲演录”。不过在政治问题、经济建设各段中颇有 自己动笔之处,所以又不像讲时口气了。希望将来能通体写过一遍。今 只为外间总不明白我的意思,先杂凑出版,以求教于各方,其中自己不 惬意处是很多的。 二十六年二月十三日漱溟记。 总计在邹平六年间,前后讲此稿不下五次,末后在济宁也讲过一点 大意;其时为余任笔录者有李激、侯思恭、张汝钦、郝心静、王静如、 李鼐、吕公器诸子。今附志于此,示不忘诸子之劳。 漱滨又记。 4
引言 今天我们开始讲乡村建设理论。乡村建设理论在我一名《中国民族 之前途》。因为这是我从对中国问题的烦闷而找出来的答案。民国十八年 我由广东回到北方时,即开始写《中国民族之前途》一书,如大家所看见 的《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中的第二、第三、第四等篇都是。其 后因到河南办村治学院,没有写完。到山东以后,在本院第一届研究部 讲过一遍,其次序大致如下: 先拿别人所企望于中国的出路,指明他是走不通,一先批评别人, 痛切的指明中国此刻政治上、经济上都没有路走,第二步来分析中国问 题,确实认识了中国到底是什么问题,然后提出我们的正面主张于第三 步。在提出我们的主张时,又分三小段来讲:第一段是说如何解决中国 眼前大局问题。大局问题指什么说?即指政权分裂或军阀问题。在这 段话里,说出如何才可以造成我们所需要的而又为我们所可能的政治环 境。第二段是说我们所需要的政治环境造成后,如何来利用政权以推进 中国的经济建设。在这一段里要紧的地方即如何促兴农业以引发工业。 第三段是讲乡村组织问题。 我们所以定为这样的次序,是因为我们顶注意的在从乡村组织一个 小小的端倪,慢慢萌芽生长而开展为一个大的社会组织。(在自述中曾 5
乡村建设理论 说:我们旧日的社会已崩遗到最深处,故必从头作起。由此开展出来的 社会,是一个全新的组织,为人类以前所无。)但这个生长开展,是要有 待于事实:换言之,须有待于实际生活的进步开展,—其主要的是经 济上有进步。所以第三段乡村组织的培养,须有赖于第二段所说的经济 问题之解决,而如何使经济进步,则又必靠第一段所说的有其适宜的政 治环境。因此,第一段即讲解决大局问题,第二段讲促兴农业,第三段 讲乡村组织。这是在研究部讲时的次序。后来在训练部所讲次序,又略 有变更,与上次不同。现在讲的,大体上先分甲乙两部: 甲部认识问题 乙部解决问题 于乙部中分四段:先讲乡村组织,次讲政治问题,又次讲经济建设 末后讲我们所可成功的社会。 6
甲部 认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