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问题 研究设计与取样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得出结论 图1量的研究的逻辑结构
研究的问题 研究设计与取样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得出结论 图1 量的研究的逻辑结构
研究的问题 研究设计与取样 结果应用 资料分析 收集资料 图2质的研究的多重、循环特征
研究的问题 研究设计与取样 结果应用 资料分析 收集资料 图2 质的研究的多重、循环特征
表1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比较表 比较项目 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 研究的层面 宏观 微观 研究的问题 事先确定 在过程中产生 研究的设计 结构性的,事先确定的,比较 具体 灵活的,演变的,比较宽泛 研究的手段 数字,计算,统计分析 语言,图像,描述分析 研究工具 表,统计软件,问卷,计算 机 研究者本人,录音机 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样本较大 目的性抽样,样本较小 收集资料的方 封闭式问卷,统计表,实验, 法 结构性观察 开放式访谈,参与观察,实物分析 研究关系 相对分离,研究者,独立于研 密切接触,相互影响,变化,共情, 究对象 信任 描述性资料,实地笔记,当事人引言 资料的特点 量化的资料,可操作的变量, 统计数据 等
表1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比较表 比较项目 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 研究的层面 宏观 微观 研究的问题 事先确定 在过程中产生 研究的设计 结构性的,事先确定的,比较 具体 灵活的,演变的,比较宽泛 研究的手段 数字,计算,统计分析 语言,图像,描述分析 研究工具 量表,统计软件,问卷,计算 机 研究者本人,录音机 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样本较大 目的性抽样,样本较小 收集资料的方 法 封闭式问卷,统计表,实验, 结构性观察 开放式访谈,参与观察,实物分析 研究关系 相对分离,研究者,独立于研 究对象 密切接触,相互影响,变化,共情, 信任 资料的特点 量化的资料,可操作的变量, 统计数据 描述性资料,实地笔记, 当事人引言 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1890-1948)于1944年 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即研究课题来自 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 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 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为 目的。 50年代,行动研究开始进入教育领域 70年代,行动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90年代,行动研究被介绍到我国
• 行动研究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 1890-1948)于1944年 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即研究课题来自 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 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 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为 目的。 • 50年代,行动研究开始进入教育领域。 • 70年代,行动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 90年代,行动研究被介绍到我国。 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第一,研究主体是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 第二, 研究问题是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 问题。具有直接性:即问题必须来自教师 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的直接经历和感 受,而不是他人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特殊性:即问题仅限于本校或本校的某个 教学班;微观性:即研究问题是教育教学 实践中比较微观的问题 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 第一,研究主体是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 • 第二,研究问题是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 问题。具有直接性:即问题必须来自教师 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的直接经历和感 受,而不是他人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特殊性:即问题仅限于本校或本校的某个 教学班;微观性:即研究问题是教育教学 实践中比较微观的问题。 • 第三,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