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专题训练一写作 命题作文 【文题】 请以“情理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写作指导】 这道题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有不少学生把它与“情理之中”混为一谈了。让我 们重视审题,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情理之间”,强调的是情与理之间的关系。而“情理之中”似乎正好模糊了这 关系。这对我们高三作文的教学而言,又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或启发。那就是对 题目当中的每一个字,我们都要认真地咀嚼 情理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情理之间 常常让我们举棋难下,举足难行,让我们自相矛盾以至痛苦不堪。太多的事情, 合情,但不合理;又有太多的事情,它合理,但又不顺人情。于是乎,为情而身 陷囹圄者有之;为理而众叛亲离者也不少。学科网 另一方面,情与理又是统一的。它们可以相容,“合情合理”“有情有理”;可 以相生,大爱才成至理,而至理无不是经过真情的粹炼。情理之间,最高境界是 和谐统 本题与生活联系相当紧,因此学生在选材上有比较广阔的空间。师生情,同学情, 家庭伦常情理等都可入笔,也可把笔触伸向社会,“保钓”“小悦悦”“拆迁” 等热点题材不需回避;还可从历史长河中撷取浪花,就某一段某一人某一事,剖 情析理,生发自己不一样的思想 从写法而言,如果记叙,心理的描写是成功关键。情和理之间的较量常常是于无 声处听惊雷的。法理再髙,心中一点常情都能让它一触即溃。感情很深,但理性 的鸿沟常常又让你难以逾越。世相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往往都是心理的暗示, 也是我们文章的出彩之处。如果议论,当以对两者关系分析的深度取胜。这当中 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分析要有深度,要努力在“如何把握情与理的关系”上深入 思考,二是要学会说但是,即在思维的顺向发展的过程中,要学会逆向的思考, 透彻情与理的辩证关系。情和理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情与理又如何达到统 在统一的过程中,作为常人,我们应面对那些问题,越过心理上的障碍,表现你 笔下不一样的人生。高 【文题】 春桃娇艳,夏荷清丽,秋菊髙洁,冬梅傲雪。它们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自己的 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以“各有各的精彩”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次作文,符合江苏省高考作文样式:提示语、命题和要求。从考场作文构思角 度看,考生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考:对提示语的解读并突破,对文题内涵 外延的分解和定位。学科网 首先是解读和突破提示语。“提示语”部分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以并列的形式 展示一年四季的四种代表性景物: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及其这四种代表性 景物的代表性特征:娇艳、清丽、髙洁、傲雪。第二句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加以概 括,点出这四种景物在“不同季节”里各自的精彩之处。第三句是总结性的内涵 句,“物如此,人亦然”,万事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也如此,不同个性
2014 年高考专题训练--写作 命题作文 一.【文题】 请以“情理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70 分) 【写作指导】 这道题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有不少学生把它与“情理之中”混为一谈了。让我 们重视审题,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情理之间”,强调的是情与理之间的关系。而“情理之中”似乎正好模糊了这 一关系。这对我们高三作文的教学而言,又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或启发。那就是对 题目当中的每一个字,我们都要认真地咀嚼。 情理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情理之间 常常让我们举棋难下,举足难行,让我们自相矛盾以至痛苦不堪。太多的事情, 合情,但不合理;又有太多的事情,它合理,但又不顺人情。于是乎,为情而身 陷囹圄者有之;为理而众叛亲离者也不少。学科网 另一方面,情与理又是统一的。它们可以相容,“合情合理”“有情有理”;可 以相生,大爱才成至理,而至理无不是经过真情的粹炼。情理之间,最高境界是 和谐统一。 本题与生活联系相当紧,因此学生在选材上有比较广阔的空间。师生情,同学情, 家庭伦常情理等都可入笔,也可把笔触伸向社会,“保钓”“小悦悦”“拆迁” 等热点题材不需回避;还可从历史长河中撷取浪花,就某一段某一人某一事,剖 情析理,生发自己不一样的思想。 从写法而言,如果记叙,心理的描写是成功关键。情和理之间的较量常常是于无 声处听惊雷的。法理再高,心中一点常情都能让它一触即溃。感情很深,但理性 的鸿沟常常又让你难以逾越。世相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往往都是心理的暗示, 也是我们文章的出彩之处。如果议论,当以对两者关系分析的深度取胜。这当中 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分析要有深度,要努力在“如何把握情与理的关系”上深入 思考,二是要学会说但是,即在思维的顺向发展的过程中,要学会逆向的思考, 透彻情与理的辩证关系。情和理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情与理又如何达到统一, 在统一的过程中,作为常人,我们应面对那些问题,越过心理上的障碍,表现你 笔下不一样的人生。高二 二.【文题】 春桃娇艳,夏荷清丽,秋菊高洁,冬梅傲雪。它们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自己的 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以“各有各的精彩”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这次作文,符合江苏省高考作文样式:提示语、命题和要求。从考场作文构思角 度看,考生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考:对提示语的解读并突破,对文题内涵 外延的分解和定位。学科网 首先是解读和突破提示语。“提示语”部分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以并列的形式 展示一年四季的四种代表性景物: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及其这四种代表性 景物的代表性特征:娇艳、清丽、高洁、傲雪。第二句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加以概 括,点出这四种景物在“不同季节”里各自的精彩之处。第三句是总结性的内涵 句,“物如此,人亦然”,万事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也如此,不同个性
的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所以,在写作中,写物的精彩和人的精彩都可,或 者由物及人亦可,只不过从立意深浅来看,最后一种显得更高远。 第二,分解和定位文题的内涵外延。“各有各的精彩”是一个偏正性短语,偏正 短语的中心语“精彩”是文题题眼,这是写作的重点,所以在行文中要明确物或 人的“精彩”内涵所在。而“各有各的”是中心语的修饰语,其中“各”由提示 语的提示得知可写物也可写人,通过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或人来体现出“各 有各的”这一限定性要求,它决定了文章的取材乃至思路。文题两个部分“各有 各的”和“精彩”缺一不可。做到以上两点再进行立意、选材,文章会更加精彩 三.【文题】 枭(猫头鹰)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 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 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你同意鸠的意见吗?人是应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还是应该改变环境来成全自 己,或者采取其他办法呢?请以“改变自己与改变环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 得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首先,在行文之前,学生要弄懂这段文言文材料的意思和寓意 枭遇到鸠,鸠说:“你要去哪里?”枭说:“家乡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声,所以 我要向东迁徙。”鸠说:“你(若是)能够改变自己的鸣叫声,还可以;如果不 能改变鸣叫声,向东迁徙,(那里的人)仍然会讨厌你的鸣叫声。 这段文言文材料寓意丰富。在此处,我们取用的寓意是:如果在生活中,你无法 改变周围的环境,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那么“改变自己来适应环 境”,是我们在审题过程中发现的第一个角度和论点 接着我们再看题干,“还是应该改变环境来成全自己”,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确 第二个角度“改变环境来成全自己”。接下来“或者采取其他办法呢”,这里就 需要我们打开思路,好好儿构思一下,有哪些非常规的角度,有哪些能让老师眼 前一亮的角度。在这里举一两例,譬如“要想改变环境,首先要改变自己”“能 够改变自己的人,才有可能改变环境”“改变环境还是改变自己,要看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只有明确的论点还不够,行文时,语言要有分寸、要严密,道理要说得清楚、透 彻、辩证,要能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论据要典型,叙述和分析论据要扣题。在 阅卷中,我们从学生作文中发现的普遍问题有:论据不切合题意,“改变自己要 勤奋”,于是举例大谈勤奋;偷换概念,把“改变环境”(更换生活环境)写成 了改造自然环境、环境保护,甚至写成不安于现状:把“改变自己”写成提高个 人修养,等等。 四.【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待人、事、物,有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 会有不同的心态,会有各异的结果。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必仰视,也无须俯视 平视现实,平视他人,平视自己,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请以“平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的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所以,在写作中,写物的精彩和人的精彩都可,或 者由物及人亦可,只不过从立意深浅来看,最后一种显得更高远。 第二,分解和定位文题的内涵外延。“各有各的精彩”是一个偏正性短语,偏正 短语的中心语“精彩”是文题题眼,这是写作的重点,所以在行文中要明确物或 人的“精彩”内涵所在。而“各有各的”是中心语的修饰语,其中“各”由提示 语的提示得知可写物也可写人,通过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或人来体现出“各 有各的”这一限定性要求,它决定了文章的取材乃至思路。文题两个部分“各有 各的”和“精彩”缺一不可。做到以上两点再进行立意、选材,文章会更加精彩。 三.【文题】 枭(猫头鹰)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 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 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你同意鸠的意见吗?人是应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还是应该改变环境来成全自 己,或者采取其他办法呢?请以“改变自己与改变环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 得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首先,在行文之前,学生要弄懂这段文言文材料的意思和寓意。 枭遇到鸠,鸠说:“你要去哪里?”枭说:“家乡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声,所以 我要向东迁徙。”鸠说:“你(若是)能够改变自己的鸣叫声,还可以;如果不 能改变鸣叫声,向东迁徙,(那里的人)仍然会讨厌你的鸣叫声。” 这段文言文材料寓意丰富。在此处,我们取用的寓意是:如果在生活中,你无法 改变周围的环境,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那么“改变自己来适应环 境”,是我们在审题过程中发现的第一个角度和论点。 接着我们再看题干,“还是应该改变环境来成全自己”,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确 第二个角度“改变环境来成全自己”。接下来“或者采取其他办法呢”,这里就 需要我们打开思路,好好儿构思一下,有哪些非常规的角度,有哪些能让老师眼 前一亮的角度。在这里举一两例,譬如“要想改变环境,首先要改变自己”“能 够改变自己的人,才有可能改变环境”“改变环境还是改变自己,要看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只有明确的论点还不够,行文时,语言要有分寸、要严密,道理要说得清楚、透 彻、辩证,要能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论据要典型,叙述和分析论据要扣题。在 阅卷中,我们从学生作文中发现的普遍问题有:论据不切合题意,“改变自己要 勤奋”,于是举例大谈勤奋;偷换概念,把“改变环境”(更换生活环境)写成 了改造自然环境、环境保护,甚至写成不安于现状;把“改变自己”写成提高个 人修养,等等。 四.【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待人、事、物,有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 会有不同的心态,会有各异的结果。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必仰视,也无须俯视; 平视现实,平视他人,平视自己,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请以“平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作文题目“平视”是一个词,意思是“两眼平着向前看”。首先,可用拆解题目 的方法审题,“平”是平常、平和、平静、平定,平等、平衡,公平、公正,平 缓;“视”是看待、对待,观察、观赏。接下来,我们可以采取追问的方式,进 步探讨“平视”内涵。学科网 追问 平视”是什么?鉴于此,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1.平视是一种真诚、 纯洁的人生态度。2.平视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具体体现。3.平视是自 我的需要,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追问二:为什么要平视?对此,我们可以做如下思考:1.不平视,若仰视,就会 髙看,就会自卑,就会谄媚;2.不平视,若俯视,就会傲视,就会自大;3.若平 视,则看得真、看得清、看得远;4.若平视,则公平、公正;5.平视是一种最好 的视觉方式,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 追问三:怎样平视?这一问题,是对如何做的思考:1.平视,需要心的端庄与正 直;2.平视,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3.平视,需要识的广博和深邃;4.平视,需 要度的准确与合理。可以任取一点立意,言之成理即可 通过上述对于“平视”内涵的解读,考生在为文时,思路、眼界开阔了,好的文 章也随之“出炉”。一考生在写《平视》时,采用的是记叙文的文体,写的是爷 爷平视土地的事情。在“我”很小时,爷爷就喜爱在自己开垦的土地上挥洒汗水, 他既不鄙视劳动,也从不觉得自己伟大,只是平凡地、自在地在土地上耕耘;可 有一天,在爷爷曾经开垦的土地上响起了“轰轰”的机器声,曾与爷爷共沐风雨 的土地,被践踏得面目全非。那时那刻,爷爷哭了,土地也哭了。结尾发出平视 土地,珍惜生态家园的呼声,显得水到渠成。另一考生则采取议论文这一文体,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平视他人,提升自我”的观点,然后结合篮球明星科比·布 莱恩特平视对手、尊重他人的事例,并由此及彼,联系社会生活,谈及生活中存 在着的一些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如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开宝马打人事件,这些富 代、官二代就是自视甚高,俯视别人。最后,再次强调“平视他人、提升自我 的见解,照应开头,升华主题 五.【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 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 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选文 体,不少于800个字 【写作指导】 近几年高考作文的走向清晰地告诉人们:要切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 活”,即要求考生的作文要体现出“时代性、社会性、思辨性、哲理性”的特点 本次作文题,考査的是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价值判断、精神追求的能力,就是要 把学生的思考引向体现“时代性、社会性、思辨性、哲理性”这一层次,这种导 向可以让学生的心智更加健全,思想更加成熟。 题目由提示语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先以梭罗的话语引出“放下”这 个主题词,然后列出两类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是直接认同(肯定)“放下”说法 的,另一方面则是从反面,以认同“不放下”的说法来对应“放下”的观点。 实际上也为考生提供了不同的立意角度,考生写作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 需要,直接从梭罗的话中思考“放下”与“富有”间的逻辑关系,也可以从两种
作文题目“平视”是一个词,意思是“两眼平着向前看”。首先,可用拆解题目 的方法审题,“平”是平常、平和、平静、平定,平等、平衡,公平、公正,平 缓;“视”是看待、对待,观察、观赏。接下来,我们可以采取追问的方式,进 一步探讨“平视”内涵。学科网 追问一:“平视”是什么?鉴于此,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1.平视是一种真诚、 纯洁的人生态度。2.平视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具体体现。3.平视是自 我的需要,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追问二:为什么要平视?对此,我们可以做如下思考:1.不平视,若仰视,就会 高看,就会自卑,就会谄媚;2.不平视,若俯视,就会傲视,就会自大;3.若平 视,则看得真、看得清、看得远;4.若平视,则公平、公正;5.平视是一种最好 的视觉方式,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 追问三:怎样平视?这一问题,是对如何做的思考:1.平视,需要心的端庄与正 直;2.平视,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3.平视,需要识的广博和深邃;4.平视,需 要度的准确与合理。可以任取一点立意,言之成理即可。 通过上述对于“平视”内涵的解读,考生在为文时,思路、眼界开阔了,好的文 章也随之“出炉”。一考生在写《平视》时,采用的是记叙文的文体,写的是爷 爷平视土地的事情。在“我”很小时,爷爷就喜爱在自己开垦的土地上挥洒汗水, 他既不鄙视劳动,也从不觉得自己伟大,只是平凡地、自在地在土地上耕耘;可 有一天,在爷爷曾经开垦的土地上响起了“轰轰”的机器声,曾与爷爷共沐风雨 的土地,被践踏得面目全非。那时那刻,爷爷哭了,土地也哭了。结尾发出平视 土地,珍惜生态家园的呼声,显得水到渠成。另一考生则采取议论文这一文体,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平视他人,提升自我”的观点,然后结合篮球明星科比·布 莱恩特平视对手、尊重他人的事例,并由此及彼,联系社会生活,谈及生活中存 在着的一些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如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开宝马打人事件,这些富二 代、官二代就是自视甚高,俯视别人。最后,再次强调“平视他人、提升自我” 的见解,照应开头,升华主题。 五.【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 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 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选文 体,不少于 800 个字。 【写作指导】 近几年高考作文的走向清晰地告诉人们:要切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 活”,即要求考生的作文要体现出“时代性、社会性、思辨性、哲理性”的特点。 本次作文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价值判断、精神追求的能力,就是要 把学生的思考引向体现“时代性、社会性、思辨性、哲理性”这一层次,这种导 向可以让学生的心智更加健全,思想更加成熟。 题目由提示语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先以梭罗的话语引出“放下”这 个主题词,然后列出两类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是直接认同(肯定)“放下”说法 的,另一方面则是从反面,以认同“不放下”的说法来对应“放下”的观点。这 实际上也为考生提供了不同的立意角度,考生写作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 需要,直接从梭罗的话中思考“放下”与“富有”间的逻辑关系,也可以从两种
不同的人的看法中任选一立意角度或思考“放下”与“不放下”的辩证关系,所 写内容在“放下”或“不放下”的标题指引下即可。学科网 可以正面立意:如选择“放下”,可以有如下立意:放下功名利禄,不失为一种 急流勇退、审时度势的智慧;放下心中的懦弱,不失为一种面对缺憾、面对人生 的勇气;放下巨人眼光的困扰,不失为一种面对困境、面对挫折的从容和潇洒。 放下贪胜之心,是一种实践成功学的博弈智慧;放下浮躁之心,是一种净化、安 定灵魂的境界;放下批判之心,是一种迎接光明庄重意识。选择“不放下”时, 可以有如下立意:不放下是对生活的坚定态度,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是对人生 的顽强拼搏;不放下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一传统文化。 也可以从反面立意: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把本不该放下的东西放下了,比如贪 官放下正义、奸商放下了诚信、知识分子放下了尊严、普通人放下了良知……该 放下的却没有放下,比如对名利的热衷、对权力的迷恋、对金钱的贪婪、对眼前 既得利益的不舍 亦可正反结合辩证论述。放下的同时亦隐含着什么是不该放弃的;不放下的同时 亦隐含着什么是必须放下的,如此方可更好地诠释为什么要放下或不放下。有辩 证的分析,立意就高远了,文章也就深刻多了。比如放下个人的名利,不放下对 事业的追求;放下眼前的荣耀,不放下对正义的执著……也可以是一种策略上的 选择(先与后)。 话题作文 .【话题材料】 台阶,是登高的途径,是向上的凭借:台阶,是生活之路的展现,是人生之 路的昭示。一步一台阶,能从跬步到达千里;一步一台阶,能从山脚登上颠峰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沿着台阶上,有人顺着台阶下… 请以“一步一台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除诗歌 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题意。中心语“台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是本义。当然,台阶还有 其特定的比喻义:①比喻具有阶段意义的新的水平,或某个特有的阶段;②比喻 避免因僵持而受窘的途径或机会。此外,台阶还跟脚下之路有联系。因此,提示 语更侧重于台阶的比喻义的呈现 选材。可以写生活之路、人生之路上的登攀。可以写出情感之路、心灵之路 包括理想之路上的历程。可以是正面的激励,也可以是反面的教训,或许是幽默 智慧的故事等。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只要符合题意的皆可作为文章内容 而充分发挥。 技法。应该做到“实题虚写”,要化实为虚,进而做到虚实结合;在作文中 要明晰地落实每一“步”、每一级“台阶”的具体内涵。此外,“一步一台阶 还有着扎实前进、循序推进,甚至在坚实基础上跨越式向前的意味,但反对盲目 而不切实际的冒进。 【思路点拨:】 要写好这篇文章,需要注意题目要求中的关键之处一一抓出“台阶”的特性。从 台阶每个人都会想到很多,但想到的不一定都能抓住台阶的特性,那台阶的特性 又是什么呢?其实材料也给了我们暗示。我们可以引申出如下立意:踏实地走, 一步一台阶: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困难,沿着台阶上,登上人生的高峰等等
不同的人的看法中任选一立意角度或思考“放下”与“不放下”的辩证关系,所 写内容在“放下”或“不放下”的标题指引下即可。学科网 可以正面立意:如选择“放下”,可以有如下立意:放下功名利禄,不失为一种 急流勇退、审时度势的智慧;放下心中的懦弱,不失为一种面对缺憾、面对人生 的勇气;放下巨人眼光的困扰,不失为一种面对困境、面对挫折的从容和潇洒。 放下贪胜之心,是一种实践成功学的博弈智慧;放下浮躁之心,是一种净化、安 定灵魂的境界;放下批判之心,是一种迎接光明庄重意识。选择“不放下”时, 可以有如下立意:不放下是对生活的坚定态度,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是对人生 的顽强拼搏;不放下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传统文化。 也可以从反面立意: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把本不该放下的东西放下了,比如贪 官放下正义、奸商放下了诚信、知识分子放下了尊严、普通人放下了良知……该 放下的却没有放下,比如对名利的热衷、对权力的迷恋、对金钱的贪婪、对眼前 既得利益的不舍…… 亦可正反结合辩证论述。放下的同时亦隐含着什么是不该放弃的;不放下的同时 亦隐含着什么是必须放下的,如此方可更好地诠释为什么要放下或不放下。有辩 证的分析,立意就高远了,文章也就深刻多了。比如放下个人的名利,不放下对 事业的追求;放下眼前的荣耀,不放下对正义的执著……也可以是一种策略上的 选择(先与后)。 话题作文 一.【话题材料】 台阶,是登高的途径,是向上的凭借;台阶,是生活之路的展现,是人生之 路的昭示。一步一台阶,能从跬步到达千里;一步一台阶,能从山脚登上颠峰。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沿着台阶上,有人顺着台阶下…… 请以“一步一台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自定立意,除诗歌 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题意。中心语“台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是本义。当然,台阶还有 其特定的比喻义:①比喻具有阶段意义的新的水平,或某个特有的阶段;②比喻 避免因僵持而受窘的途径或机会。此外,台阶还跟脚下之路有联系。因此,提示 语更侧重于台阶的比喻义的呈现。 选材。可以写生活之路、人生之路上的登攀。可以写出情感之路、心灵之路 包括理想之路上的历程。可以是正面的激励,也可以是反面的教训,或许是幽默 智慧的故事等。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只要符合题意的皆可作为文章内容 而充分发挥。 技法。应该做到“实题虚写”,要化实为虚,进而做到虚实结合;在作文中 要明晰地落实每一“步”、每一级“台阶”的具体内涵。此外,“一步一台阶” 还有着扎实前进、循序推进,甚至在坚实基础上跨越式向前的意味,但反对盲目 而不切实际的冒进。 【思路点拨:】 要写好这篇文章,需要注意题目要求中的关键之处——抓出“台阶”的特性。从 台阶每个人都会想到很多,但想到的不一定都能抓住台阶的特性,那台阶的特性 又是什么呢?其实材料也给了我们暗示。我们可以引申出如下立意:踏实地走, 一步一台阶;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困难,沿着台阶上,登上人生的高峰等等
有了这些立意,再以生活中的实事、真情为素材,加上适当点题,就会是一篇佳 作。 【话题材料】 生命是什么颜色?晨曦告诉我,生命是火红的;明月告诉我,生命是银白的;大 海告诉我,生命是湛蓝的;草木告诉我,生命是葱绿的:;快乐告诉我,生命是金 黄的;忧伤告诉我,生命是黝黑的……生命有颜色吗?如果有,该是什么颜色? 请你以“生命的颜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话题材料是一段寓含哲理的文字,读了这段文字,应该悟出这样的道理:生命是 有“颜色”的,且是五彩缤纷的;颜色更是主观世界的产物—一除了表层的颜色 每个生命的载体,都牢牢地打上了其思想的铬印。故而,写作时的立意,既要顾 及生命表层的颜色,更要“透视”其深层次的颜色。 “生命的颜色”属于“半开放”的话题,中心词“颜色”亦实亦虚,更侧重于虚 修饰语“生命”对话题内容的范围作了限定;就是在这样的范围内,写作的空间 仍是广阔得很。写作时,要尽量展开想象的翅膀,探寻生命的存在并描绘其富有 个性的颜色。 三.【话题材料】 有人买了一只八哥,把八哥和他原来养着的阳雀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一天到晚 唱个不停。过些天,主人又买回了一只夜莺,又把夜莺和阳雀、八哥养在一起。 爱唱的八哥同样一天到晚唱个不停。鸟笼对八哥说道:“在阳雀面前,你确实算 得个歌唱家;可在夜莺面前,你不知道你那声音难听得跟乌鸦叫一样,还成天唱 些什么?”八哥回答说:“我在阳雀面前唱,可不是为了想表现自己;在夜莺面 前,我也不因为自己声音难听而把心中要唱的歌咽到肚里。” 以上是一则动物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 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 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别人的评价和 自己的表现”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话题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性,需认真揣摩寓言思考其所包含的晢理。寓言所描述的 八哥是典型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代表。以此意思展开作文当然符 合题意。话题提示“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 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 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其实告知我们“别 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这个话题还包括其他观点,如要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来 调整提高自我,如“唐太宗以魏徴为镜”;不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容易闭目塞听 如“周厉王在执政时期为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知名成语,一个是‘道路以目’, 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听取别人的错误评价容易误人误国,如“唐 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偏听杨国忠”;对别人的错误评价不必太在意等等。在构思 时一定要考虑“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两个方面来作文。可写富有文采和哲 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四.【话题材料】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 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有了这些立意,再以生活中的实事、真情为素材,加上适当点题,就会是一篇佳 作。 二. 【话题材料】 生命是什么颜色?晨曦告诉我,生命是火红的;明月告诉我,生命是银白的;大 海告诉我,生命是湛蓝的;草木告诉我,生命是葱绿的;快乐告诉我,生命是金 黄的;忧伤告诉我,生命是黝黑的……生命有颜色吗?如果有,该是什么颜色? 请你以“生命的颜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话题材料是一段寓含哲理的文字,读了这段文字,应该悟出这样的道理:生命是 有“颜色”的,且是五彩缤纷的;颜色更是主观世界的产物——除了表层的颜色, 每个生命的载体,都牢牢地打上了其思想的铬印。故而,写作时的立意,既要顾 及生命表层的颜色,更要“透视”其深层次的颜色。 “生命的颜色”属于“半开放”的话题,中心词“颜色”亦实亦虚,更侧重于虚; 修饰语“生命”对话题内容的范围作了限定;就是在这样的范围内,写作的空间 仍是广阔得很。写作时,要尽量展开想象的翅膀,探寻生命的存在并描绘其富有 个性的颜色。 三.【话题材料】 有人买了一只八哥,把八哥和他原来养着的阳雀养在一起。爱唱的八哥一天到晚 唱个不停。过些天,主人又买回了一只夜莺,又把夜莺和阳雀、八哥养在一起。 爱唱的八哥同样一天到晚唱个不停。鸟笼对八哥说道:“在阳雀面前,你确实算 得个歌唱家;可在夜莺面前,你不知道你那声音难听得跟乌鸦叫一样,还成天唱 些什么?”八哥回答说:“我在阳雀面前唱,可不是为了想表现自己;在夜莺面 前,我也不因为自己声音难听而把心中要唱的歌咽到肚里。” 以上是一则动物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 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 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别人的评价和 自己的表现”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话题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性,需认真揣摩寓言思考其所包含的哲理。寓言所描述的 八哥是典型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代表。以此意思展开作文当然符 合题意。话题提示“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 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 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其实告知我们“别 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这个话题还包括其他观点,如要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来 调整提高自我,如“唐太宗以魏徵为镜”;不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容易闭目塞听, 如“周厉王在执政时期为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知名成语,一个是‘道路以目’, 一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听取别人的错误评价容易误人误国,如“唐 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偏听杨国忠”;对别人的错误评价不必太在意等等。在构思 时一定要考虑“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表现”两个方面来作文。可写富有文采和哲 理的议论文,也可以编故事来体现哲理。 四.【话题材料】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 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