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童子問 北宋·欧阳修 易童子問卷一 童子問曰:"乾,元、亨、利、貞,何謂也?〃曰:"架辭淆亂, 質諸聖。《彖》者,聖人之言也。″童子曰:"然則《乾》無四德,而 《文言》非聖人書乎?“曰:"是魯穆姜之言也,在襄公之九年。 童子問曰:"《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何謂也?“曰 其傳久矣,而世無疑焉,吾獨疑之也。蓋聖人取象所以明卦也,故 曰天行健,乾,而嫌其執於象也,則又以人事言之,故曰君子以自 強不息′。六十四卦皆然也。《易》之闕文多矣 童子問曰:"《乾》曰`用九,《坤》口用六’,何謂也?":"釋 所以不用七八也。《乾》爻七九則變,《坤》爻八六則變。《易》用 變以爲占,故以名其爻也。陽過乎亢則災,數至九而必變,故曰`見 群龍無首,吉′。物極則反,數窮則變,天道之常也,故曰`天德不可 爲首也′。陰柔之動,多入於邪,聖人因其變以戒之,故曰利永貞′。 童子問曰:"《屯》之《彖》、《象》與卦之義反,何謂也?〃 曰:"吾不知也。″童子曰:"《屯》之卦辭曰勿用有攸往’,《彖》曰
1 易童子問 北宋·欧阳修 易童子問卷一 童子問曰:“‘乾,元、亨、利、貞’,何謂也?”曰:“衆辭淆亂, 質諸聖。《彖》者,聖人之言也。”童子曰:“然則《乾》無四德,而 《文言》非聖人書乎?”曰:“是魯穆姜之言也,在襄公之九年。” 童子問曰:“《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何謂也?”曰: “其傳久矣,而世無疑焉,吾獨疑之也。蓋聖人取象所以明卦也,故 曰‘天行健,乾’,而嫌其執於象也,則又以人事言之,故曰‘君子以自 強不息’。六十四卦皆然也。《易》之闕文多矣。” 童子問曰:“《乾》曰‘用九’,《坤》曰‘用六’,何謂也?”曰:“釋 所以不用七八也。《乾》爻七九則變,《坤》爻八六則變。《易》用 變以爲占,故以名其爻也。陽過乎亢則災,數至九而必變,故曰‘見 群龍無首,吉’。物極則反,數窮則變,天道之常也,故曰‘天德不可 爲首也’。陰柔之動,多入於邪,聖人因其變以戒之,故曰‘利永貞’。” 童子問曰:“《屯》之《彖》、《象》與卦之義反,何謂也?” 曰:“吾不知也。”童子曰:“《屯》之卦辭曰‘勿用有攸往’,《彖》曰
動乎險中,大亨貞′,動而大亨,其不往乎?《象》曰`君子以經綸’, 不往而能經綸乎?“曰:"居《屯》之世者,勿用有攸往,聚人也,治 《屯》之時者,動乎險而經綸之,大人君子也,故曰`利建侯′。〃 童子問曰:"《象》口`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何謂也?〃 曰:"蒙者,未知所適之時也,處乎蒙者,果於自信其行以育德而已 蒙》有時而發也,患乎不果於自脩,以養其德而待也。〃 童子問曰:"《象》口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何謂也?〃 曰:"需,須也。事有期而時將至也。雲已在天,澤將施也。君子之 時將及矣,少待之焉。飲食以養其體,宴安和樂以養其志,有待之道 也 童子問曰:"師,貞丈人′,何謂也?"曰:"師正於丈人也。其《彖》 曰能以聚正,可以王矣′。"童子曰:"敢問可以王矣’,孰能當之?〃 曰:"湯、武是已。彼二王者,以臣伐主,其爲毒也甚矣。然其以本 於順民之欲而除其害,猶毒藥瞑眩以去疾也,故其《彖》又口行險 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童子曰:"然則湯、武之師正乎?〃 曰:"凡師必正於丈人者,文王之志也。以此毒天下而王者,湯、武 也。湯、武以應天順人爲心,故孟子曰有湯、武之心則可也′。‘童子 曰:"吉,無咎′,何謂也?“曰:"爲《易》之說者,謂無咎者本有咎 也,又曰善補過也。嗚呼!舉師之成功,莫大於王也,然不免毒天下, 而僅得補過、無咎,以此見兵非聖王之所務,而湯、武不足貴也 童子問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何謂也?〃 曰:"王氏之傳曰萬國以比建,諸侯以比親′,得之矣。蓋王者之於天
2 ‘動乎險中,大亨貞’,動而大亨,其不往乎?《象》曰‘君子以經綸’, 不往而能經綸乎?”曰:“居《屯》之世者,勿用有攸往,衆人也,治 《屯》之時者,動乎險而經綸之,大人君子也,故曰‘利建侯’。” 童子問曰:“《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何謂也?” 曰:“蒙者,未知所適之時也,處乎蒙者,果於自信其行以育德而已。 《蒙》有時而發也,患乎不果於自脩,以養其德而待也。” 童子問曰:“《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何謂也?” 曰:“需,須也。事有期而時將至也。雲已在天,澤將施也。君子之 時將及矣,少待之焉。飲食以養其體,宴安和樂以養其志,有待之道 也。” 童子問曰:“‘師,貞丈人’,何謂也?”曰:“師正於丈人也。其《彖》 曰‘能以衆正,可以王矣’。”童子曰:“敢問‘可以王矣’,孰能當之?” 曰:“湯、武是已。彼二王者,以臣伐主,其爲毒也甚矣。然其以本 於順民之欲而除其害,猶毒藥瞑眩以去疾也,故其《彖》又曰‘行險 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童子曰:“然則湯、武之師正乎?” 曰:“凡師必正於丈人者,文王之志也。以此毒天下而王者,湯、武 也。湯、武以應天順人爲心,故孟子曰‘有湯、武之心則可也’。”童子 曰:“‘吉,無咎’,何謂也?”曰:“爲《易》之說者,謂無咎者本有咎 也,又曰善補過也。嗚呼!舉師之成功,莫大於王也,然不免毒天下, 而僅得補過、無咎,以此見兵非聖王之所務,而湯、武不足貴也。” 童子問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何謂也?” 曰:“王氏之傳曰‘萬國以比建,諸侯以比親’,得之矣。蓋王者之於天
下,不可以獨比也,故建爲萬國,君以諸侯,使其民各比其君,而萬 國之君共比於王,則視天下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矣 童子問曰:"《同人》之《彖》曰唯君子爲能通天下之志,《象》 又曰`君子以類族辨物′,何謂也?“曰:"通天下之志者,同人也;類 族辨物者,同物也。夫同天下者不可以一概,必使夫各得其同也。人 睽其類而同其欲,則志通;物安其族而同其生,則各從其類。故君子 於人則通其志,於物則類其族,使各得其同也。 童子問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 謙,人道惡盈而好謙′,何謂也?"曰:"聖人急於人事者也,天人之 際罕言焉,惟《謙》之《彖》略具其說矣。聖人,人也,知人而已。 天地鬼神不可知,故推其迹;人可知者,故直言其情。以人之情而推 天地鬼神之迹,無以異也。然則脩吾人事而已,人事脩,則與天地鬼 神合矣。 童子問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 配祖考′,何謂也?"曰:"於此見聖人之用心矣。聖人憂以天下,樂 以天下。其樂也,薦之上帝祖考而已,其身不與焉。聚人之豫,豫其 身耳。聖人以天下爲心者也,是故以天下之憂爲己憂,以天下之樂爲 己樂。″ 童子問曰:"《觀》之《象》口丶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何謂也? 聖人處乎人上而下觀於民,各因其方、順其俗而教之。民知各 安其生而不知聖人所以順之者,此所謂神道設教也。童子曰:"順民, 先王之所難歟?“曰:"後王之不戾民者鮮矣
3 下,不可以獨比也,故建爲萬國,君以諸侯,使其民各比其君,而萬 國之君共比於王,則視天下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矣。” 童子問曰:“《同人》之《彖》曰‘唯君子爲能通天下之志’,《象》 又曰‘君子以類族辨物’,何謂也?”曰:“通天下之志者,同人也;類 族辨物者,同物也。夫同天下者不可以一概,必使夫各得其同也。人 睽其類而同其欲,則志通;物安其族而同其生,則各從其類。故君子 於人則通其志,於物則類其族,使各得其同也。” 童子問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 謙,人道惡盈而好謙’,何謂也?”曰:“聖人急於人事者也,天人之 際罕言焉,惟《謙》之《彖》略具其說矣。聖人,人也,知人而已。 天地鬼神不可知,故推其迹;人可知者,故直言其情。以人之情而推 天地鬼神之迹,無以異也。然則脩吾人事而已,人事脩,則與天地鬼 神合矣。” 童子問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 配祖考’,何謂也?”曰:“於此見聖人之用心矣。聖人憂以天下,樂 以天下。其樂也,薦之上帝祖考而已,其身不與焉。衆人之豫,豫其 身耳。聖人以天下爲心者也,是故以天下之憂爲己憂,以天下之樂爲 己樂。” 童子問曰:“《觀》之《象》曰‘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何謂也?” 曰:“聖人處乎人上而下觀於民,各因其方、順其俗而教之。民知各 安其生而不知聖人所以順之者,此所謂神道設教也。”童子曰:“順民, 先王之所難歟?”曰:“後王之不戾民者鮮矣
童子問曰:"剝,不利有攸往。《彖》口順而止之,觀象也 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者,何謂也?"曰:"《剝》,陰剝陽也, 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時也,故曰不利有攸往′。君子於此時而止, 與《屯》之勿往'異矣。《屯》之世,聚人宜勿往,而君子動以經綸 之時也。剝者,君子止而不往之時也。剝盡則復,否極則泰,消必有 息,盈必有虚,天道也,是以君子尚之,故順其時而止,亦有時而進 也 童子問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者,何謂也?“曰:"天地之 心見乎動,《復》也,一陽初動於下矣。天地所以生育萬物者本於此, 故曰`天地之心′也。天地以生物爲心者也,其《彖》曰剛反動而以順 行'是矣。"童子曰:"然則《象》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 不省方’,豈非靜乎?"曰:"至日者,陰陽初復之際也,其來甚微。 聖人安靜以順其微,至其盛然後有所爲也,不亦宜哉?〃 童子問曰:"《大過》之卦辭曰利有攸往,亨’,其《象》曰君 子以獨立不懼,遜世無悶′者,其往乎?其遜乎?"曰:"《易》非 體之書,而卦不爲一人設也。《大過》者,撓敗之世可以大有爲矣。 當物極則反易爲之力之時,是以往而必亨也,然有不以爲利而不爲者 矣,故居是時也,往者利而亨,遜者獨立而無悶 童子問曰:"《坎》之卦曰`習坎′,其《彖》曰`習坎,重險也者, 何謂也?曰:"《坎》因重險之象,以戒人之慎習也。習高山者可以 追猿猱,習深淵者至能泅泳出沒以爲樂。夫險可習,則天下之事無不 可爲也。是以聖人於此戒人之習惡而不自知,誘人於習善而不倦,故
4 童子問曰:“‘剝,不利有攸往’。《彖》曰‘順而止之,觀象也。 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者,何謂也?”曰:“《剝》,陰剝陽也, 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時也,故曰‘不利有攸往’。君子於此時而止, 與《屯》之‘勿往’異矣。《屯》之世,衆人宜勿往,而君子動以經綸 之時也。剝者,君子止而不往之時也。剝盡則復,否極則泰,消必有 息,盈必有虛,天道也,是以君子尚之,故順其時而止,亦有時而進 也。” 童子問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者,何謂也?”曰:“天地之 心見乎動,《復》也,一陽初動於下矣。天地所以生育萬物者本於此, 故曰‘天地之心’也。天地以生物爲心者也,其《彖》曰‘剛反動而以順 行’是矣。”童子曰:“然則《象》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 不省方’,豈非靜乎?”曰:“至日者,陰陽初復之際也,其來甚微。 聖人安靜以順其微,至其盛然後有所爲也,不亦宜哉?” 童子問曰:“《大過》之卦辭曰‘利有攸往,亨’,其《象》曰‘君 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者,其往乎?其遯乎?”曰:“《易》非一 體之書,而卦不爲一人設也。《大過》者,撓敗之世可以大有爲矣。 當物極則反易爲之力之時,是以往而必亨也,然有不以爲利而不爲者 矣,故居是時也,往者利而亨,遯者獨立而無悶。” 童子問曰:“《坎》之卦曰‘習坎’,其《彖》曰‘習坎,重險也’者, 何謂也?”曰:“《坎》因重險之象,以戒人之慎習也。習高山者可以 追猿猱,習深淵者至能泅泳出沒以爲樂。夫險可習,則天下之事無不 可爲也。是以聖人於此戒人之習惡而不自知,誘人於習善而不倦,故
其《象》曰`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也。〃 童子問曰:"咸,取女吉,何謂也?“曰:"咸,感也。其卦以剛 下柔,故其《彖》口男下女′,是以`取女吉“也。“童子又曰:"然則男 女同類歟?〃曰:"男女睽而其志通,謂各睽其類也。凡柔與柔爲類, 剛與剛爲類。謂感必同類,則以柔應柔,以剛應剛,可以爲咸乎?故 必二氣交感,然後爲咸也。夫物類同者自同也,何所感哉?惟異類而 合,然後見其感也。鐵石,無情之物也,而以磁石引針,則雖隔物而 應。《彖》曰`觀其所感,而萬物之情可見者,謂此類也。″童子又曰 "然則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是果異類乎?"曰:"天下之廣,蠻夷 戎狄、四海九州之類,不勝其異也。而能一以感之,此王者所以爲大, 聖人所以爲能 童子問曰:"`恒,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何謂也?‘:"恒之 爲言久也,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也。丶久於其道者′,知變之 謂也。天地升降而不息,故曰天地之道久而不已也′。日月往來,與 天偕行而不息,故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代謝,循環而不息, 故曰`四時變化而久成。聖人者,尚消息盈虛,而知進退存亡者也, 故曰聖人久於其道而化成′。 童子問曰:"遜,亨,小利貞′,何謂也?"曰:"《遜》,陰進而 陽遜也。遜者,見之先也。陰進至于否,則不正利矣。《遜》者陰浸 而未盛,陽能先見而遜,猶得小利其正焉 童子問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架,用晦而明’,何謂也?〃 曰:"日,君象也,而下入於地,君道晦而天下暗矣。大哉!萬物各
5 其《象》曰‘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也。” 童子問曰:“‘咸,取女吉’,何謂也?”曰:“咸,感也。其卦以剛 下柔,故其《彖》曰‘男下女’,是以‘取女吉’也。”童子又曰:“然則男 女同類歟?”曰:“男女睽而其志通,謂各睽其類也。凡柔與柔爲類, 剛與剛爲類。謂感必同類,則以柔應柔,以剛應剛,可以爲咸乎?故 必二氣交感,然後爲咸也。夫物類同者自同也,何所感哉?惟異類而 合,然後見其感也。鐵石,無情之物也,而以磁石引針,則雖隔物而 應。《彖》曰‘觀其所感,而萬物之情可見’者,謂此類也。”童子又曰: “然則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是果異類乎?”曰:“天下之廣,蠻夷 戎狄、四海九州之類,不勝其異也。而能一以感之,此王者所以爲大, 聖人所以爲能。” 童子問曰:“‘恒,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何謂也?”曰:“恒之 爲言久也,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也。‘久於其道者’,知變之 謂也。天地升降而不息,故曰‘天地之道久而不已也’。日月往來,與 天偕行而不息,故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代謝,循環而不息, 故曰‘四時變化而久成’。聖人者,尚消息盈虛,而知進退存亡者也, 故曰‘聖人久於其道而化成’。” 童子問曰:“‘遯,亨,小利貞’,何謂也?”曰:“《遯》,陰進而 陽遯也。遯者,見之先也。陰進至于否,則不正利矣。《遯》者陰浸 而未盛,陽能先見而遯,猶得小利其正焉。” 童子問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衆,用晦而明’,何謂也?” 曰:“日,君象也,而下入於地,君道晦而天下暗矣。大哉!萬物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