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隨,則君子向晦而入宴息。天下暗而思明,則君子出而臨架。商 紂之晦,周道之明也,因其晦發其明,故曰用晦而明′。〃童子曰:"然 則聖人貴之乎?“曰:"不貴也。聖人非武王而貴文王矣。 童子問曰:"家人,利女貞’,何謂也?其不利君子之正乎?“曰 是何言歟!《彖》不云乎: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也。"曰:"然 則何爲獨言利女正?“曰:家道主於內,故女正乎內,則一家正矣。 凡家人之禍,未有不始於女子者也,此所以戒也。嗚呼!事無不利於 正,未有不正而利者。聖人於卦,隨事以爲言,故於《坤》則利牝馬 之正,於《同人》則利君子正,於《明夷》則利艱正,於《家人》則 利女正。 童子問曰:"《睽》之《彖》與卦辭之義反,何謂也?曰:"吾 不知也。"童子曰:"《睽》之卦曰小事吉′,《彖》曰睽之時用大矣 哉′。"曰:"小事睽則吉,大事睽則凶也。凡睽於此者,必有合於彼 地睽其下而升,天睽其上而降,則上下交而爲泰,是謂小睽而大合。 使天地睽而上下不交,則否矣。聖人因其小睽而通其大利,故曰天 地睽而其事同,男女睽而其志通,萬物睽而其事類’,其《象》又曰`君 子以同而異′。 易童子問卷二 童子問曰:¨履險蹈難謂之《蹇》,解難濟險謂之《解》,二卦 之義相反而辭同,皆曰利西南'者,何謂也?“曰:聖人於斯二卦
6 得其隨,則君子向晦而入宴息。天下暗而思明,則君子出而臨衆。商 紂之晦,周道之明也,因其晦發其明,故曰‘用晦而明’。”童子曰:“然 則聖人貴之乎?”曰:“不貴也。聖人非武王而貴文王矣。” 童子問曰:“‘家人,利女貞’,何謂也?其不利君子之正乎?”曰: “是何言歟!《彖》不云乎:‘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也。’”曰:“然 則何爲獨言利女正?”曰:“家道主於內,故女正乎內,則一家正矣。 凡家人之禍,未有不始於女子者也,此所以戒也。嗚呼!事無不利於 正,未有不正而利者。聖人於卦,隨事以爲言,故於《坤》則利牝馬 之正,於《同人》則利君子正,於《明夷》則利艱正,於《家人》則 利女正。” 童子問曰:“《睽》之《彖》與卦辭之義反,何謂也?”曰:“吾 不知也。”童子曰:“《睽》之卦曰‘小事吉’,《彖》曰‘睽之時用大矣 哉’。”曰:“小事睽則吉,大事睽則凶也。凡睽於此者,必有合於彼。 地睽其下而升,天睽其上而降,則上下交而爲泰,是謂小睽而大合。 使天地睽而上下不交,則否矣。聖人因其小睽而通其大利,故曰‘天 地睽而其事同,男女睽而其志通,萬物睽而其事類’,其《象》又曰‘君 子以同而異’。” 易童子問卷二 童子問曰:“履險蹈難謂之《蹇》,解難濟險謂之《解》,二卦 之義相反而辭同,皆曰‘利西南’者,何謂也?”曰:“聖人於斯二卦
辭則同而義則異,各於其《彖》言之矣,《蹇》之《彖》口`往得中 也′,《解》之《彖》曰`往得聚也'者是已。西南,坤也,坤道主順。 凡居蹇難者,以順而後免於患。然順過乎柔,則入於邪。必順而不失 其正,故曰往得中也′。解難者必順人之所欲,故曰往得聚也′。〃 童子問曰:"損,損下益上,益,損上益下’,何謂也?“曰:"上 君而下民也。損民而益君,損矣;損君而益民,益矣。語口百姓足, 君孰與不足’,此之謂也。″童子又曰:"《損》之《象》曰君子以懲 忿室欲′,《益》之《象》曰`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何謂也?〃 曰:"嗚呼!君子者,天下繫焉,其一身之損益,天下之利害也。君 子之自損忿欲爾,自益者,遷善而改過爾。然而肆其忿欲者,豈止一 身之損哉?天下有被其害者矣。遷善而改過者,豈止一已之益哉?天 下有蒙其利者矣。″童子曰:"君子亦有過乎?“曰:"湯、孔子,聖人 也,皆有過矣。君子與架人同者,不免乎有過也。其異乎架人者,過 而能改也。湯、孔子不免有過,則《易》之所謂損、益者,豈止一身 之損益哉? 童子問曰:"央,不利即戎’,何謂也?"曰:"謂其已甚也,去小 人者不可盡。蓋君子者,養小人者也。小人之道長,斯害矣,不可以 不去也。小人之道已衰,君子之利及乎天下矣,則必使小人受其賜而 知君子之可尊也。故不可使小人而害君子,必以君子而養小人。《央》, 剛決柔之卦也。五陽而一陰,決之雖易,而聖人不欲其盡決也,故其 《彖》口所尚乃窮也′。小人盛則決之,衰則養之,使知君子之爲利, 故其《象》曰`君子以施祿及下′。小人已衰,君子已盛,物極而必反
7 辭則同而義則異,各於其《彖》言之矣,《蹇》之《彖》曰‘往得中 也’,《解》之《彖》曰‘往得衆也’者是已。西南,坤也,坤道主順。 凡居蹇難者,以順而後免於患。然順過乎柔,則入於邪。必順而不失 其正,故曰‘往得中也’。解難者必順人之所欲,故曰‘往得衆也’。” 童子問曰:“‘損,損下益上’,‘益,損上益下’,何謂也?”曰:“上 君而下民也。損民而益君,損矣;損君而益民,益矣。語曰‘百姓足, 君孰與不足’,此之謂也。”童子又曰:“《損》之《象》曰‘君子以懲 忿窒欲’,《益》之《象》曰‘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何謂也?” 曰:“嗚呼!君子者,天下繫焉,其一身之損益,天下之利害也。君 子之自損忿欲爾,自益者,遷善而改過爾。然而肆其忿欲者,豈止一 身之損哉?天下有被其害者矣。遷善而改過者,豈止一己之益哉?天 下有蒙其利者矣。”童子曰:“君子亦有過乎?”曰:“湯、孔子,聖人 也,皆有過矣。君子與衆人同者,不免乎有過也。其異乎衆人者,過 而能改也。湯、孔子不免有過,則《易》之所謂損、益者,豈止一身 之損益哉?” 童子問曰:“‘夬,不利即戎’,何謂也?”曰:“謂其已甚也,去小 人者不可盡。蓋君子者,養小人者也。小人之道長,斯害矣,不可以 不去也。小人之道已衰,君子之利及乎天下矣,則必使小人受其賜而 知君子之可尊也。故不可使小人而害君子,必以君子而養小人。《夬》, 剛決柔之卦也。五陽而一陰,決之雖易,而聖人不欲其盡決也,故其 《彖》曰‘所尚乃窮也’。小人盛則決之,衰則養之,使知君子之爲利, 故其《象》曰‘君子以施祿及下’。小人已衰,君子已盛,物極而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