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羡一恭幽晉 瓣静放伽身旁 寻找美句 什么是关键句 1.能表明作者观点的 2.能给我们以启迪的 3.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4.文中的中心句
什么是关键句 1. 能表明作者观点的 2. 能给我们以启迪的 3.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4. 文中的中心句 寻找关键句
关键句 1.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 且要像木匠爱斧锔、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2.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 的 3.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 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 为书面语。 4.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更应该强调 准确化,规范化。 5.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 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 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 6.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 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7.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1. 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 且要像木匠爱斧锔、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2. 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 的。 3. 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 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 为书面语。 4.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更应该强调 准确化,规范化。 5. 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 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 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 6. 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 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7.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关键句
理清本文的结构,拟一份简易的提纲 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2段:文章脱离口语,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 第3、4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5段:朱自清早期的文章做作,不如后期朴实的好。 第三部分(6-12):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6、7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10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12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理清本文的结构,拟一份简易的提纲。 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2段:文章脱离口语,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 第3、4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5段:朱自清早期的文章做作,不如后期朴实的好。 第三部分(6-12):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6、7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10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12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