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庆医科大学脑床学院裁来讲满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临床麻醉学 年级2006级 授课专业麻醉学系 教师闵苏 职称教授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2 愿目章节第三章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premedication) 教材名称 《临床麻醇学》 作者徐启明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第2版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提麻醉前准备的基本内容、方法:掌提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应用原则。 教学难 底醉前准各的内容和麻醉前用药的原则。特殊病人的底醉前准冬 教学重点 麻醉前病人各系统的评估、调控以及准备原则:讲授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选择, 处硬 熟练掌握相关常见英语单词:Hypovolemia:hypoxia:airway obstruction:aspiration, 讲授并采用多媒体、举例大量图片,加深感性认识。 《现代麻醉学》第3版 餐清 7第6版 同意 教学组长:闵苏 教研室主任:闵苏 2009年09月01日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1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1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 临床麻醉学 年级 2006 级 授课专业 麻醉学系 教 师 闵苏 职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 2 题目章节 第三章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premedication) 教材名称 《临床麻醉学》 作者 徐启明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第 2 版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掌握麻醉前准备的基本内容、方法;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应用原则。 教 学 难 点 麻醉前准备的内容和麻醉前用药的原则。特殊病人的麻醉前准备。 教 学 重 点 麻醉前病人各系统的评估、调控以及准备原则;讲授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选择。 外语 要求 熟练掌握相关常见英语单词:Hypovolemia;hypoxia;airway obstruction;aspiration.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授并采用多媒体、举例大量图片,加深感性认识。 参考 资料 1.《现代麻醉学》第 3 版 2.《Miller’s Anesthesia》第 6 版 3.《外科学》第 7 版 教研 室意 见 同意 教学组长: 闵苏 教研室主任:闵苏 2009 年 09 月 01 日
重庆医科大半临床半院载未讲满 教学内容 助F段 临床麻醉学总论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raiveprepartiopremdicatio) 10min 第一节 麻醉前准备 一、目的 1.调整病人的体格和精神处于最佳状态 2。增强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 3.保证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 4.降低麻醉并发症和死亡率 5.促进手术后恢复 二、体格方面的准备 (一)改普病人的营养状况 纠正贫血、纠正低蛋白血症、胃肠营养物质的补充 (二)纠正生理功能的素乱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素乱:纠正低血容量,维持循环功能稳定:调整凝血功能: 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积极改普肝肾功能。 三、精神方面的准备 建立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信任:消除顾忠、繁张、恐惧: 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四、胃肠道的准备 10min 1.目的 防止围术期返流和误吸:情绪激动、焦忠、疼痛胃排空时间显著延长:手术要求 2。胃肠道准备措施 (I)禁食禁饮(fasting) ·成人禁食618小时(清淡食物/脂餐) ·新生儿、小儿禁食416仙(母乳/固体) ·各年龄禁清饮2h 进食容量的意义超过食物的种类 (2)特殊情况 腹腔手术或大手术,术前晚灌肠 消化道梗阻一一胃肠减压 饱胃者术前放置粗胃管吸引减压(产妇、严重创伤、急腹症、脂餐者)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2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临床麻醉学总论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第三章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premedication) 第一节 麻醉前准备 一、目的 1. 调整病人的体格和精神处于最佳状态 2. 增强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 3. 保证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 4. 降低麻醉并发症和死亡率 5. 促进手术后恢复 二、体格方面的准备 (一)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纠正贫血、纠正低蛋白血症、胃肠营养物质的补充 (二)纠正生理功能的紊乱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纠正低血容量,维持循环功能稳定;调整凝血功能; 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积极改善肝肾功能。 三、精神方面的准备 建立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信任;消除顾虑、紧张、恐惧; 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四、胃肠道的准备 1. 目的 防止围术期返流和误吸;情绪激动、焦虑、疼痛胃排空时间显著延长;手术要求 2. 胃肠道准备措施 (1)禁食禁饮(fasting) • 成人禁食 6 / 8 小时(清淡食物/脂餐) • 新生儿、小儿禁食 4 / 6h(母乳/固体) • 各年龄禁清饮 2h 进食容量的意义超过食物的种类 (2)特殊情况 • 腹腔手术或大手术,术前晚灌肠 • 消化道梗阻――胃肠减压 • 饱胃者术前放置粗胃管吸引减压(产妇、严重创伤、急腹症、脂餐者) 多媒体 10min 10min
君庆医科大学临床半院表来讲满 五、麻醉设备、用具和药品的准备 ·麻醉机及其配件的准备和检查 ·急救用品的准备 ·各种药品的准备 六、几种特殊病人的麻醉前准备 围手术期风险包括麻醉因素+手术因素+病人外科疾病与并存疾病 10min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1. 高血压病人的术前准备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所导致的重要器官损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防治处于“高发病、高致残、高死亡”和“低知晓、低治疗、低控制” 1级高血压 手术经过平顺 2级高血压未经治疗者 围术期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为14.2% 3级高血压未经治疗者 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为30% (1)围术期高血压风险 疼痛、焦感、紧张、麻醉、手术—交感肾上腺素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一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绞痛、AM、急性心衰; 一血压升高、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出血。 (2)术前准备 高血压病史、类型、合并症(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 有无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和抗高血压治疗情况。 迨立:抗高血压药服用至手术当日,择期手术应在高血压控制后进行,以保证术中 血压平稳,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术前访视: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防止血压刷烈波动 2. 冠心病病人的术前准备 5min ·术前访视 术前应准确评估其心脏受损程度 有无心绞浦发作史 ·有无M史,距本次手术时间 ·目前心功能状况 ·有无并发症 再次心梗发生率 距本次手术时间 再次心梗(%) <3个月 27-37 <6个月 11-18 >6个月 4-5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3 五、麻醉设备、用具和药品的准备 • 麻醉机及其配件的准备和检查 • 急救用品的准备 • 各种药品的准备 六、几种特殊病人的麻醉前准备 围手术期风险包括 麻醉因素+手术因素+病人外科疾病与并存疾病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1. 高血压病人的术前准备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所导致的重要器官损害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防治处于“高发病、高致残、高死亡”和“低知晓、低治疗、低控制” 1 级高血压 手术经过平顺 2 级高血压未经治疗者 围术期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为 14.2% 3 级高血压未经治疗者 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为 30% (1)围术期高血压风险 疼痛、焦虑、紧张、麻醉、手术——交感肾上腺素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绞痛、AMI、急性心衰; ——血压升高、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出血。 (2)术前准备 高血压病史、类型、合并症(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 有无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和抗高血压治疗情况。 治疗:抗高血压药服用至手术当日,择期手术应在高血压控制后进行,以保证术中 血压平稳,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术前访视: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防止血压剧烈波动 2. 冠心病病人的术前准备 • 术前访视 • 术前应准确评估其心脏受损程度 • 有无心绞痛发作史 • 有无 MI 史,距本次手术时间 • 目前心功能状况 • 有无并发症 再次心梗发生率 距本次手术时间 再次心梗(%) <3 个月 <6 个月 >6 个月 27-37 11-18 4-5 10min 5min
置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载未讲满 (1)有心梗史者,择期手术应推迟到6个月以后进行,避免围术期再次发生心梗。 心梗在30天以内者为最高危时期,应根据病情、心梗范围和治疗情况而定。 (2)术前准备 女调整心肌氧供/氧耗平衡是基本原则 ☆控制高血压和心率(降低氧耗) 女扩冠药(增加心肌氧供) 女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和焦虑(降低氧耗) (二)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准备 10min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特别是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常伴有呼吸功能减退,麻醉 和手术的创伤可进一步影响肺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积极的术前准备非常重要。 1.麻醉前评估 病史、体检、肺部X线、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 年龄 随年龄递增,肺活量减少;70岁时肺活量约减少40% 吸烟史 20支/日,>10年者即可合慢支炎 肺氧摄取率降低25% 术后肺部并发症增加6倍 过度肥胖 限制胸廊扩张,通气量下降,术后易发生并发症 2。麻醉前准备 原则改善肺的通气和弥散功能,增加氧储备 (1)控制呼吸道感染一一抗生素 (2)术前呼吸训练 (3)解痉、排痰、吸氧 (4)戒烟 减少对气道刺激,降低血中碳氧Hb浓度,增加氧最取 (三)糖尿病病人的麻醉前准备 1.麻醉前评估 Smin (1)病史、病程、糖尿病类型 (2)并发症:常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损害以及 自主神经功能素乱。严重者可发生心衰、肾衰、猝死) (3)心血管并发症是DM病人的首位死亡原因:是围手术期重要危险因素:麻醉风险 非DM的心血管病患者。 (4) DM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是手术禁忌,死亡率高 (5)血糖控制情况高血糖未控制者图术期危险性大。 2。麻醉前准备 <8.9mmoL,围手术期不能仅重视单纯血糖控制,更重要 的是纠正心脑血管并发症,改善心、肾功能,提高对麻醉手术的耐受能力·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4 (1)有心梗史者,择期手术应推迟到 6 个月以后进行,避免围术期再次发生心梗。 心梗在 30 天以内者为最高危时期,应根据病情、心梗范围和治疗情况而定。 (2)术前准备 ☆ 调整心肌氧供/氧耗平衡是基本原则 ☆ 控制高血压和心率(降低氧耗) ☆ 扩冠药(增加心肌氧供) ☆ 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和焦虑(降低氧耗) (二)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准备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特别是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常伴有呼吸功能减退,麻醉 和手术的创伤可进一步影响肺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积极的术前准备非常重要。 1. 麻醉前评估 病史、体检、肺部 X 线、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 年龄 随年龄递增,肺活量减少;70 岁时肺活量约减少 40% 吸烟史 20 支/日,>10 年者即可合慢支炎 肺氧摄取率降低 25% 术后肺部并发症增加 6 倍 过度肥胖 限制胸廊扩张,通气量下降,术后易发生并发症 2. 麻醉前准备 原则 改善肺的通气和弥散功能,增加氧储备 (1) 控制呼吸道感染――抗生素 (2)术前呼吸训练 (3)解痉、排痰、吸氧 (4)戒烟 减少对气道刺激,降低血中碳氧 Hb 浓度,增加氧摄取 (三) 糖尿病病人的麻醉前准备 1.麻醉前评估 (1)病史、病程、糖尿病类型 (2)并发症:常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损害以及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者可发生心衰、肾衰、猝死) (3)心血管并发症是 DM 病人的首位死亡原因;是围手术期重要危险因素;麻醉风险> 非 DM 的心血管病患者。 (4) DM 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是手术禁忌,死亡率高。 (5) 血糖控制情况 高血糖未控制者围术期危险性大。 2. 麻醉前准备 围手术期控制血糖<8.9mmol/L,围手术期不能仅重视单纯血糖控制,更重要 的是纠正心脑血管并发症,改善心、肾功能,提高对麻醉手术的耐受能力。 10min 5min
重庆医科大学脑床学院藏来讲满 第二节麻醉前用药(premedication) 一、目的 10min 1.安定、合作—减轻焦虑和恐惧 2。减少麻醉药的副作用,增强麻醉效果(诚少呼吸道的分泌,气道通畅) 3.消除或减弱不良自主神经反射(迷走神经反射) 4.缓解术前疼痛 二、常用术前药 (一)镇静安定药((sedatives) L.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 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中枢性肌松驰作用,并具有良好的遗忘作用 有一定的预防或减轻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作用 增强麻醉性镇痛药的效果 常用药:地西泮(diaz心pam,安定人咪达唑仑(midazolam,咪唑安定)、 氟硝安定(们unitrazepam,.氟硝西泮) 2.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s) 具有较强的镇静、安定、抗焦忠和止吐作用。有轻度α-受体阻滞作用,可出现锥 体外系征。 常用药:氯哌利多、氟芬合剂(innovar,英诺佛)与芬太尼按50:1的比例混合 3.吩壁嗪类(phenothiazines) 较强的镇静、抗吐和抗组胺作用 常用药:异丙嗪、常与哌替啶合用—一度非合剂 (仁)催眠药(hypnotics) 10min 主要为巴比妥类药,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对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有一定预 防作用。 (三)麻醉性镇痛药(narotics) 常用药:吗啡、哌替啶和芬太尼类 副作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Oi括约肌痉李、组织胺释放,喘病人禁用 四)抗胆碱药(anticholinergics) 阻断M胆碱受体,抑制腺体分泌,抑制迷走神经反射,解除平滑肌痉李。 常用药:东莨菪碱、阿托品及长托宁 副作用:口干、出汗减少、发热、IOP↑(睫状肌麻痹扩瞳)、甲亢、心动过速、青光 眼禁用。 (五)H2-组胺受体拮抗药(Hz-receptor antagonist) 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液PH值,减少胃液量,主要用于返流、误吸危险的病人。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5 第二节 麻醉前用药(premedication) 一、目的 1. 安定、合作——减轻焦虑和恐惧 2. 减少麻醉药的副作用,增强麻醉效果(减少呼吸道的分泌,气道通畅) 3. 消除或减弱不良自主神经反射(迷走神经反射) 4. 缓解术前疼痛 二、常用术前药 (一) 镇静安定药(sedatives) 1.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 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中枢性肌松驰作用,并具有良好的遗忘作用 有一定的预防或减轻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作用 增强麻醉性镇痛药的效果 常用药:地西泮 (diazepam,安定)、咪达唑仑 (midazolam,咪唑安定)、 氟硝安定 (flunitrazepam,氟硝西泮) 2.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s) 具有较强的镇静、安定、抗焦虑和止吐作用。有轻度α-受体阻滞作用,可出现锥 体外系征。 常用药:氟哌利多、氟芬合剂 (Innovar,英诺佛)与芬太尼按 50:1 的比例混合 3.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s) 较强的镇静、抗吐和抗组胺作用 常用药:异丙嗪、常与哌替啶合用——度非合剂 (二) 催眠药(hypnotics) 主要为巴比妥类药,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对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有一定预 防作用。 (三)麻醉性镇痛药(narcotics) 常用药:吗啡、哌替啶和芬太尼类 副作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Oddi 括约肌痉挛、组织胺释放,哮喘病人禁用 (四)抗胆碱药(anticholinergics) 阻断 M 胆碱受体,抑制腺体分泌,抑制迷走神经反射,解除平滑肌痉挛。 常用药:东莨菪碱、阿托品及长托宁 副作用:口干、出汗减少、发热、IOP↑(睫状肌麻痹扩瞳)、甲亢、心动过速、青光 眼禁用。 (五) H2-组胺受体拮抗药 (H2-receptor antagonist) 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液 PH 值,减少胃液量,主要用于返流、误吸危险的病人。 10min 1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