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二、复三部曲式的基本类型(160)三、复三部曲式各部分的反复.(160)四、复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160)五、复三部曲式的应用(160)六、复三部曲式的复杂化(161)七、介于单三部曲式与复三部曲式之间的中间型曲式(163)第六章复二部曲式(177)第七章回旋曲式(177)一、概述+(177)二、回旋曲式的基本类型(207)三、回旋曲式的从属部分(207)四、回旋典式的应用(208)五、回旋曲式的变体(210)第八章变赛曲式(210)一、概述(210)二、变奏曲式的类型(237)三、变奏曲式的主题(238)四、变奏曲式的总结构(238)五、变奏曲式的从属部分(238)六、变奏曲式的应用七、二重变奏曲式与倒装变奏曲式(238)第九章妻鸣曲式·(240)(240)一、概述(240)二、奏鸣曲式的呈示部(242)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四、奏鸣曲式的再现部(245)五、奏鸣曲式的结尾和引子(246)六、奏鸣曲式的应用(246)-第十章 回旋爽鸣曲式·(315)一、回旋奏鸣曲式的呈示部(317)(317)二、回旋奏鸣曲式的中央插部三、回旋奏鸣曲式的再现部(318)四、回旋奏鸣曲式的结尾(318)五、回旋奏鸣曲式的应用(318):.2
绪论内容必须通过形式来表达,音乐艺术亦不例外。所谓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用来具体表现艺术作品内容的、某种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段的综合。音乐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表现手段一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另类是整体性表现手段。基本表现手段通常分为:①曲调的音高关系;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调式、调性;③速度:④力度(音强);音区;音色;演唱(演奏)法;@织体等10个方面。整体性表现手法主要有:主题、主题及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曲式、曲式结构原则和组织规律等。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已在乐理、和声等课程中讲述,这里不再复叙(以后分析具体作品时还会涉及到),下面对整体性表现手法中有关曲式的一些重要知识进行拒要论述。一、曲式的概念一首乐曲是由旋律、和声、节奏、织体等要素构成的。当这些要素按照符合人们审美心理活动规律方式分布并有机地结合起来时,便构成了能被人们接受、理解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合乎一定逻辑的结构形式便是“曲式”。音乐是时间艺术,“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变动性,但却没有空间性”。(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的形式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展开、发展并形成的过程结束,曲式体现。由于每部音乐作品发展过程中展现的音乐事件不会和另--部作品完全相同,所以在细部结构上也就不会有任何两首作品样,但在整体和大框架结构上,大量音乐作品之间有许多共性因素,将这些共性因素进行归纳、分类和总结后,便形成了一些经典性的曲式结构模式。这些模式是音乐结构的有效形式,但不是音乐结构必须遵循的法则,所以“越离正规"的作品并不少见。由此可见,虽然可用这一模式结构理论考察音乐作品整体和大段落结构框架,但不能忽视对细部结构的分析和评价。二、主题的概念主题是体现乐曲或乐曲中相对完整段落性格面貌的具有比较独立结构形式的乐思。它们常常在开头的音调基础上发展而成,如下例::1: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sf这里开头的音调像是发展成主题的“种子”,可以称为“主题核心”主题多位于乐曲和乐曲基本部分段落的开始处。一首乐曲可能有一个或几个主题。乐曲包含有儿个主题时,会因其所处位置的不同(曲首或中间部分)、出现次数的多少(再现与否)被区分成主要主题和次要主题。主要主题一般代表乐曲的基本形象或主要形象。主题在结构规模上没有严格的限定,多相当于一个乐句或一个乐段,但在广义的涵义下,可能规模更大。如变奏曲的主题大于乐段结构时(例如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它自身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主题。主题可由单一素材发展而成,构成所谓的单一材料主题,如上例;也可能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格的素材构成,形成以对比材料并置为基础的主题,如下例:贝多芬第十八钢琴鸣曲》第一乐章b车十乐曲是以主题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主题无论以单声部或多声部方式陈述,乐思都主要由音调来体现。在音乐发展过程中,主题和伴随主题的要素,如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织体等或多或少总会发生变化,但我们仍可以通过主题或主题具有特性的片断(音调)的重现对其进行辨认,从而把握音乐的发展脉络。三、曲式结构原则曲式的构成,受制于人们的审美心理。在长期音乐实践中,逐渐积淀形成了一些能与人们审美
心理活动规律相符的组织并发展音乐材料的整体性结构规律,这就是曲式结构原则。曲式结构原则大体上可归纳为下面几种:1:单一原则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它主要是基素材的呈示。基于这一原则的只有最小的曲式一一部曲式,而一部曲式(乐段)是所有曲式的基础。前面已经提到,主题的素材可以是单一的,也可能以对比并置材料为基础,所以一部曲式在突出、集中地表现形象主要特征的同时,内部亦可能包含素材的对比、发展和再现因素。如肖邦的C大调前奏曲Op.28No.1,表现单-的澎湃、向前奋进情绪,内部无素材对比;充满浪漫气息的升c小调前奏曲Op.28No.10,犹如即兴曲或琶音练习曲,每个乐句前半部分宛若珠落玉盘、玲珑剔透,后半部分则具有舞曲特性,内部素材有显著对比。2.并置对比原则并置对比原则就是指曲式结构中不仅有基本素材(主题)的呈示,而且有基本素材和不同素材(新主题)或基本素材和它的发展造成的并置型对比。其结构模式图示如下:A+BA+B+CA+B+C+D+...并置对比能满足审美主体求异心理需求,但随着并列部分增多,曲式离心力不断增大,审美主体心理能量蓄集越来越多,心理张力释放期望越来越高,失衡感也就不断增强,所以并置对比原则常和再现原则结构在一起,以维护结构内聚力,协调心理平衡感。3.再现原则再现原则就是指在曲式结构的最后再现最初的结构部分,它是通过音乐材料回归获取心理平衡的有效手段。再现原则广泛应用于各类曲式中,其中A+B+A'三部性结构形式是并置对比原则和再现原则相结合产生的最重要形式。此外有再现的二部曲式,有再现的多部并列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也无不结合进了再现原则。4.回旋(循环)原则回旋(循环原则就是指曲式结构中的基本素材多次间隔出现,中间插人各不相同的与其构成对比的新素材。其结构模式图示如下:A+B+A+C+A+D+...+A在上述结构中,多个对比满足了审美主体求异性需要,多次主题回归(再现)又及时释放了心理运动能量,所以曲式构成部分虽然较多,但仍能维持结构的统一性和平衡性。5.变奏原则变奏原则是以原始主题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引出一系列变体结构曲式。其结构模式图示如下:A+A'+A?+A"+...变奏对原始主题而言,既是它的延续又与其形成对比,所以主题和变奏之间显现松散的并置对比关系。当一系列变奏作横向积累时,结构势必缺乏内聚力,因而变奏原则总是结合其他原则结构曲式。6.奏鸣原则奏鸣原则就是指结构中两个在调性和素材上对比的主题的呈示、对比的发展和再现中两者调:3
性实现在主调上的统一。其结构模式图示如下:再现发展x+呈示7117厂厂AB展开BA主调主调主调副调整体是平衡结构,但呈示部中对比主题已引发审美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发展部进一步将心理体验推向动荡不安之中,心理张力在结构展现过程中持续蓄积,它的强度超过了其他原则构成的曲式。曲式结构原则和曲式是两个概念,一一首作品的曲式可能建立在一种结构原则上,也可能基于几种结构原则上,如A+B+A结合并置对比与再现两种原则,回旋奏鸣曲式则是在奏鸣原则和回旋原则上构架起来的。分析作品时研究它的结构原则,有助于明确它的曲式结构。四、曲式结构中的段落功能和音乐陈述类型1.曲式结构中的段落功能一首乐曲由大大小小段落组成,各组成部分由于所处地位及所起作用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曲式功能,担负乐思呈示及其发展以及再现的段落是曲式的主要段落,即曲式的基本部分,它们有呈示、巩固、发展一展开或对比、结束等曲式主要功能。呈示:曲式中主题的陈述。巩固:主题原样或变化重复。再现也是巩固功能的体现。主题呈示后接着重复是为了加深印象。在结构发展或对比后主题再现不仅进一步强调了主题,而且确立其主要乐思地位。发展一展开或对比:展开是对主题的发展,在揭示乐思上有重大意义;对比是“对比的呈示”,即出现与原主题对比的新主题,虽有对比功能,也是主题的陈述。结束:结束曲式基本部分的段落应具结束功能,它标志曲式基本部分的终结。上述功能不仅体现在曲式各大段落之间,也体现在曲式结构大段落(如乐段)内部。曲式中除主要段落外,有时还有依附于主要段落的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从属段落,它们真有引导、过渡、对结束部分加固等次要功能。2.音乐陈述类型由于音乐作品中处于不同部位的段落担负不同功能,所以在陈述方式(也称为音乐写法)上有不同特征,形成了皇示型、结束型、展开型和过渡型等陈述类型。呈示型陈述用于主题皇示段落,具有陈述清晰、性质稳定的基本特点,表现为:主题曲调完整;2②调性与和声较为单纯,如明确的和声序进和终止,内部即使有离调、转调也多为近关系调;③结构较为规整、匀称。见例0102。结束型陈述用于补充(结尾)段落:①曲调虽具片断性、常常是已陈述过的主题的一部分的变化,但不作发展,多进行重复;②调性稳定,和声是终止式的反复,或延续、重复主和弦,或出现主持续音;③结构作片断的重复或逐渐分解是常见现象。见例0133。展开型陈述用于乐曲的发展性段落,具有不稳定性和动力性特点,标志是:①主题曲调片断化、零碎化;②和声与调性呈不稳定倾向;③结构不规整,细碎性和分裂性是其典型特征。见例0304。过渡型陈述用于连接段落,基本特性与展开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