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8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末考试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 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蛇悄(qiao)无声息地接近,而它的攻击目标毫无察觉。秘密的接近方式以及随后而来的缠 绕,让人想起和阴谋、危险、罪恶有关的东西 B现在在表面粘(nian)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 无论热涨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C.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 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 zhichu)着 D这时,我再也按捺(nai)不住,一面吩咐赶快备马,一面跑到池塘边去洗脸。池塘边柳丝 上纤细的树叶几乎全部落光,柳枝下的池水已变得清澈见底,冰冷贬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3题。(5分) 去年春节期间,一个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蓦然呈现在亿万家庭的电视屏幕 和手机上,“一夜蹿红”。【甲】节目的名称已点明了它的内容、主旨和方式:“经典”、“咏”(“咏” 亦“永”也)、“"流传”。几乎每一集都能勾起人们不可理喻的激动、回忆和遐想。无论是《定风 波》结句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是《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 留淸气满乾坤”,娓娓咏之、歌之,都在轻轻地叩打着观众的心扉,【乙】一似饱经风雨和麼 难的祖先在我们耳畔叮咛:莫忘来路,珍爱当下,奔向未来——这就是中华民族永不散逸的 古诗词,包括作者已标注为“行”吟”歌”以及“调寄某某”诗词的曲调绝大多数已经亡佚 于是重新谱曲,配以朗诵,以新的旋律演绎之,乃至超越时空地让受众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丙】“和诗以歌”,既需要有浅吟低唱,曼妙轻缓的佳作,也需要有“关西大汉,铜琵琶,铁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8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末考试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 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蛇悄.(qiǎo)无声息地接近,而它的攻击目标毫无察觉。秘密的接近方式以及随后而来的缠 绕,让人想起和阴谋、危险、罪恶有关的东西。 B.现在在表面粘.(niān)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 无论热涨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C.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 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zhíchú)着。 D.这时,我再也按捺.(nài)不住,一面吩咐赶快备马,一面跑到池塘边去洗脸。池塘边柳丝 上纤细的树叶几乎全部落光,柳枝下的池水已变得清澈见底,冰冷贬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3题。(5分) 去年春节期间,一个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蓦然..呈现在亿万家庭的电视屏幕 和手机上,“一夜蹿红”。【甲】节目的名称已点明了它的内容、主旨和方式:“经典”、“咏”(“咏” 亦“永”也)、“流传”。几乎每一集都能勾起人们不可理喻 ....的激动、回忆和遐想。无论是《定风 波》结句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是《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 留清气满乾坤”,娓娓咏之、歌之,都在轻轻地叩打着观众的心扉,【乙】一似饱经风雨和磨 难的祖先在我们耳畔叮咛:莫忘来路,珍爱当下,奔向未来——这就是中华民族永不散逸的 一股“清气”。 古诗词,包括作者已标注为“行”“吟”“歌”以及“调寄某某”诗词的曲调绝大多数已经亡佚, 于是重新谱曲,配以朗诵,以新的旋律演绎之,乃至..超越时空地让受众荡气回肠 ....,回味无穷。 【丙】“和诗以歌”,既需要有浅吟低唱,曼妙轻缓的佳作,也需要有“关西大汉,铜琵琶,铁
绰板,唱大江东去”的精品。让人感动的是,中华诗词中的这两种相融互补的美学风格,已经 不落痕迹地融入《经典咏流传》之中了。 (许嘉璐《和诗以歌,精神和鸣》)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蓦然 B.不可理喻 C.乃至 D.荡气回肠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舒婷采用了意象叠加手法,使不可感的主体情感,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东西, 激活了读者的想象 B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温州市容不仅变得更加整洁,更加美丽,而且市民也变得 更守规范,更讲文明 C据最新消息显示,浙江大学出版社近期对“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正式立项,今年将出版其 中10本。 D.《中国喜剧星》不同于《欢乐喜剧人》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让任何一个拥有才华和梦想 的人都可以展现天赋和潜能,从而实现梦想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北宋词人,字子瞻。辛弃疾,南宋词人,字易安。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 有意义上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等联系。 B.“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欧·亨 利的作品构思新颖,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具有“含泪的微笑”的创作风格。 C.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限一个宫调。《长亭送 别》出自“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王实甫的《西厢记》。 D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 王》是他著名的四大悲剧。 6阅读下面由某校团委学生会制定的“活动举办流程图”,回答问题。(5分)
绰板,唱大江东去”的精品。让人感动的是,中华诗词中的这两种相融互补的美学风格,已经 不落痕迹地融入《经典咏流传》之中了。 (许嘉璐《和诗以歌,精神和鸣》)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蓦然 B.不可理喻 C.乃至 D.荡气回肠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舒婷采用了意象叠加手法,使不可感的主体情感,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东西, 激活了读者的想象。 B.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温州市容不仅变得更加整洁,更加美丽,而且市民也变得 更守规范,更讲文明。 C.据最新消息显示,浙江大学出版社近期对“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正式立项,今年将出版其 中10本。 D.《中国喜剧星》不同于《欢乐喜剧人》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让任何一个拥有才华和梦想 的人都可以展现天赋和潜能,从而实现梦想。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北宋词人,字子瞻。辛弃疾,南宋词人,字易安。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 有意义上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等联系。 B.“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欧·亨 利的作品构思新颖,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具有“含泪的微笑”的创作风格。 C.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限一个宫调。《长亭送 别》出自“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王实甫的《西厢记》。 D.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 王》是他著名的四大悲剧。 6.阅读下面由某校团委学生会制定的“活动举办流程图”,回答问题。(5分)
部门策划活动 部门划书 长审间可行 对应分管部门负责人审核 淘汰 主常团宙阅 不可行 淘汰 对应邮门部长与分管负责 人共同技团委书记 活动举办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份活动流程图,不超过80字。(3分) (2)从确保活动质量角度,概括这份活动流程图的两个特点。(2分) 7阅读下面语段,选择两个妙用量词的句子加以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句式不作要求。(4 分)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揣 摩表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比如_“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墨汁,手起刀落, 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音犹在耳畔。 比如 再比如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材料 科学的历史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有起有伏,科学的地域分布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 先进,有的国家落后。关于世界科学中心,根据一些学者的统计分析,有世界科学单中心说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份活动流程图,不超过80字。(3分) (2)从确保活动质量角度,概括这份活动流程图的两个特点。(2分) 7.阅读下面语段,选择两个..妙用量词的句子加以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句式不作要求。(4 分)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揣 摩表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 比如一“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墨汁,手起刀落, 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音犹在耳畔。 比如 。 再比如 。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材料一: 科学的历史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有起有伏,科学的地域分布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 先进,有的国家落后。关于世界科学中心,根据一些学者的统计分析,有世界科学单中心说
科学多中心说、科学主中心与副中心说。技术发展也是有起有伏,地域分布也不平衡,也有 世界技术中心转移说。实际上某一学科、某些学科群也有世界中心,以往对此缺乏统计分析。 借鉴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的研究发现,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了16-20世 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 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该国成果超过25%所持续的时间,称之为科学兴隆期 表1世界科学单中心转移 世界科学 依据 中心汤浅光朝:平凡社年表赵红州: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意大利1540-1610年 1540-1620年 英国16601730年 1660-1750年 国1770-1830年 1760-1840年 德国1810-1920年 1840-1910年 美国1920年至今 1910年至今 按照汤浅光朝关于科学活动中心的定义,根据不同的科学史年表可以得出世界科学中心 转移的特征,尽管具体时间节点不完全相同,但表1中的5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依次顺序及 主要时期基本一致。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大致是意大利(1540-1610年)一英国 (1660-1730年)一法国(1770-1830年)一德国(1810-1920年)一美国(1920年至今)。 每个国家的科学兴隆期平均为80年左右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世界科学中心形成?根据研究,我们认为影响世界科学中心形成和 转移主要取决于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文化思想、教育人才和科学技术五个方面。为此,我 们提出了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五要素钻石模型”(图2),经济繁荣、思想解放、教育兴盛、 政府有力支持等4个社会因素和1个科技革命(科学技术成果涌现期)因素对科学中心形成必 不可少
科学多中心说、科学主中心与副中心说。技术发展也是有起有伏,地域分布也不平衡,也有 世界技术中心转移说。实际上某一学科、某些学科群也有世界中心,以往对此缺乏统计分析。 借鉴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的研究发现,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了16-20世 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 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该国成果超过25%所持续的时间,称之为科学兴隆期。 按照汤浅光朝关于科学活动中心的定义,根据不同的科学史年表可以得出世界科学中心 转移的特征,尽管具体时间节点不完全相同,但表1中的5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依次顺序及 主要时期基本一致。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大致是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 (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年至今)。 每个国家的科学兴隆期平均为80年左右。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世界科学中心形成?根据研究,我们认为影响世界科学中心形成和 转移主要取决于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文化思想、教育人才和科学技术五个方面。为此,我 们提出了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五要素钻石模型”(图2),经济繁荣、思想解放、教育兴盛、 政府有力支持等4个社会因素和1个科技革命(科学技术成果涌现期)因素对科学中心形成必 不可少
人才·教腾 经济社 或所·改 图2: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主要影响因素的“五要素钻石模型” (摘编自潘教峰《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钻石模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德国的衰落和美国的振 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迅速从德国转移到美 国,使得美国很快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大国。世界科技、经济、政治 文化中心又一次沿着顺时针方向由西方欧洲大陆转移到北美大陆。使得整个大西洋区域在各 方面处于繁荣状态。由于“冷战时代”的结束及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以及世界科 技、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还将沿着顺时 针方向再次进行转移,即从北美大陆及大西洋区域转向东方亚洲大陆及太平洋区域。随着未 来一场更大规模的“东方文化复兴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中国将随之崛起再度成为未来世界 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将遵循 这一古老法则。“分”则是世界科技、文化、政治、经济中心转移之时,“合”就是世界科技、文 化、经济、政治中心形成之日,世界文明中心又一次面临转移,未来将属于热爱和平的中国。 (摘自沈律《论现代科技革命与世界文明中心之转移(摘要)》) 材料三: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科学中心话语权还执掌在欧美国家之中。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科 学理论不可能穷尽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真理,科学中心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一个国家
(摘编自潘教峰《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钻石模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德国的衰落和美国的振 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迅速从德国转移到美 国,使得美国很快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大国。世界科技、经济、政治、 文化中心又一次沿着顺时针方向由西方欧洲大陆转移到北美大陆。使得整个大西洋区域在各 方面处于繁荣状态。由于“冷战时代”的结束及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以及世界科 技、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还将沿着顺时 针方向再次进行转移,即从北美大陆及大西洋区域转向东方亚洲大陆及太平洋区域。随着未 来一场更大规模的“东方文化复兴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中国将随之崛起再度成为未来世界 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将遵循 这一古老法则。“分”则是世界科技、文化、政治、经济中心转移之时,“合”就是世界科技、文 化、经济、政治中心形成之日,世界文明中心又一次面临转移,未来将属于热爱和平的中国。 (摘自沈律《论现代科技革命与世界文明中心之转移(摘要)》) 材料三: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科学中心话语权还执掌在欧美国家之中。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科 学理论不可能穷尽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真理,科学中心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