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祝祷(dao) 鞭笞(chi) 便利店(bin) 胜券在握(juan) B.扒手(pa)吱声(z1)和稀泥(huo) 步履蹒跚(pan) C.膏腴(yu) 劲敌(jn) 矢志不渝(yu) 斐然成章(fi) D.黏膜(nian)囊括(nang)笃信(du) 同仇敌忾(ka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周立波,在2009年掀起了一股“海派清口”的旋风,他在舞台上嘻笑怒骂社 会上各种人物,短短时间内就与郭德纲等著名笑星“排排坐”,演出门票甚至让 黄牛也赚翻。 B.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迭翠。听,山泉潺 潺,鸟鸣蜂昑。沏上一杯春分茶,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淸纯,去浊扬清。 C.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只有图书市场却没有文学界,这样的观点或许过于武断, 但面对着秘史、耍酷文学的喧嚣,厚重原创作品的凋零,文学式微的呼喊已然绵 亘多年。 D.在这过程中,很可能是“奥迪男”过于趾高气扬,激怒了老实本份的清洁工; 但也可能是清洁工看“奥迪男”不爽,因此不愿作出让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是口头检讨,又是书面检讨,还要登在媒体的头版上,这样的大“动作”,未 免有些用力过猛,更像是权力意志之下的一种刻意表演 B.在天灾面前,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恐怕是最正确而有效的措施,只是 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该采取的手段都应当毫不犹豫地采取 C.经过这一轮欧债危机的折腾,目前市场气氛低落,有的公司股价大幅下挫, 直接影响其融资能力,未来欧美公司的裁员潮将不绝如缕。 D.欧洲领导人达成的新的紧缩举措,将对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从而 使得2012年的经济前景变得更具挑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夜已深,月光如水般倾泻在柏油路上,洒在哪儿,哪儿就是一地的思念, 地的温暖 B.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 途径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C.唐人宋之问在近体诗的定型上有过重要的贡献,但其创作并未完全摆脱六朝 绮糜诗风。 D.在欧美一些国家,孩子们在教官的指挥下,顶着漫天冰雪进行裸跑,这种“鹰 爸”的教育方式在国外并不鲜见,日本甚至将训练的残酷当作学校一种常态教 育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玩古玩的人喜欢拣 ①什么是大漏,就是一个时代的审美倾向还在拘泥于某种教条、观念、主 义的时候,你超越之,看见一个时代普遍的审美价值看不见的东西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 2011-2012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1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祝祷(dǎo) 鞭笞(chī) 便利店(biàn) 胜券在握(juàn) B.扒手(pá) 吱声(zī) 和稀泥(huó) 步履蹒跚(pán) C.膏腴(yú) 劲敌(jìn) 矢志不渝(yú) 斐然成章(fěi) D.黏膜(nián) 囊括(náng) 笃信(dǔ) 同仇敌忾(kà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周立波,在 2009 年掀起了一股“海派清口”的旋风,他在舞台上嘻笑怒骂社 会上各种人物,短短时间内就与郭德纲等著名笑星“排排坐”,演出门票甚至让 黄牛也赚翻。 B.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迭翠。听,山泉潺 潺,鸟鸣蜂吟。沏上一杯春分茶,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清纯,去浊扬清。 C.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只有图书市场却没有文学界,这样的观点或许过于武断, 但面对着秘史、耍酷文学的喧嚣,厚重原创作品的凋零,文学式微的呼喊已然绵 亘多年。 D.在这过程中,很可能是“奥迪男”过于趾高气扬,激怒了老实本份的清洁工; 但也可能是清洁工看“奥迪男”不爽,因此不愿作出让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是口头检讨,又是书面检讨,还要登在媒体的头版上,这样的大“动作”,未 免有些用力过猛,更像是权力意志之下的一种刻意表演。 B.在天灾面前,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恐怕是最正确而有效的措施,只是 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该采取的手段都应当毫不犹豫地采取。 C.经过这一轮欧债危机的折腾,目前市场气氛低落,有的公司股价大幅下挫, 直接影响其融资能力,未来欧美公司的裁员潮将不绝如缕。 D.欧洲领导人达成的新的紧缩举措,将对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从而 使得 2012 年的经济前景变得更具挑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夜已深,月光如水般倾泻在柏油路上,洒在哪儿,哪儿就是一地的思念,一 地的温暖。 B.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 途径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C.唐人宋之问在近体诗的定型上有过重要的贡献,但其创作并未完全摆脱六朝 绮糜诗风。 D.在欧美一些国家,孩子们在教官的指挥下,顶着漫天冰雪进行裸跑,这种“鹰 爸”的教育方式在国外并不鲜见,日本甚至将训练的残酷当作学校一种常态教 育。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玩古玩的人喜欢拣 漏, 。 ① 什么是大漏,就是一个时代的审美倾向还在拘泥于某种教条、观念、主 义的时候,你超越之,看见一个时代普遍的审美价值看不见的东西
②一流的藏家拣的是大漏 ③但许多大漏就在古玩店里摆着,便宜得惊人 ④大漏其实是相当便宜的 ⑤但普遍拣的都是小漏 ⑥现在,青花瓷的价值举世都知道了,拣漏如骆驼过针眼 A、②①⑥③④⑤ B、 ⑤②①⑥③④ C、⑤④①②③⑥ D、⑥⑤②①④③ 6.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友谊”为话题,另写一段话。(3分) 知识是云,落下霏霏细雨:知识是雨,聚成浩瀚的海;知识是海,托起梦想之船。 答 7.下面的材料对相声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 段文字,不超过50个字。(3分) 相声是一种曲艺,由传统口技发展而成。它吸取了民间讲故事、说 笑话的手法和戏曲中的喜剧因素,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具有 幽默风趣的特点。内容多为讽刺,也有用来歌颂新人新事的。根据表演人数的多 相 少,可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三种,以对口相声为基本形式 二、阅读题(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18分) 金翅雀 葡萄牙]米·托尔加 家三口人正在不声不晌地吃饭,孩子突然开口说: “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母亲抬起头,瞪大了黑黑的眼睛。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连听也没有听到。 也许是为了回答母亲询问的目光,也许是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孩子又重复了 句 “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也开始聚精会神地听儿子说话
②一流的藏家拣的是大漏 ③但 许多大漏就在古玩店里摆着,便宜得惊人 ④大漏其实是相当便宜的 ⑤但普遍拣的都是小漏 ⑥现在,青花瓷的价值举世都知道了,拣漏如骆驼过针眼 A、②①⑥③④⑤ B、 ⑤②①⑥③④ C、⑤④①②③⑥ D、⑥⑤②①④③ 6.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友谊”为话题,另写一段话。(3 分) 知识是云,落下霏霏细雨;知识是雨,聚成浩瀚的海;知识是海,托起梦想之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下面的材料对相声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 一段文字,不超过 50 个字。(3 分) 相声是一种曲艺,由传统口技发展而成。它吸取了民间讲故事、说 笑话的手法和戏曲中的喜剧因素,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具有 幽默风趣的特点。内容多为讽刺,也有用来歌颂新人新事的。根据表演人数的多 少,可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三种,以对口相声为基本形式。 二、阅读题(4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2 题。(18 分) 金翅雀 [葡 萄牙]米·托尔加 一家三口人正在不声不晌地吃饭,孩子突然开口说: “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母亲抬起头,瞪大了黑黑的眼睛。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连听也没有听到。 也许是为了回答母亲询问的目光,也许是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孩子又重复了一 句: “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也开始聚精会神地听儿子说话。 相 声 是
孩子高兴了,指手画脚地讲起来。他说,今天下午赶着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 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树冠里飞出来。他看呀,看呀,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终 于在高处一根树权上发现有一团黑黑的东西 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灵魂吻着可爱的宝贝。父亲则又开始吃 饭了 孩子没有在意,接着讲下去。他说,把羊拴在一棵金雀枝上,开始往松树上爬。 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 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那纤细的身子紧紧贴在树皮上,慢慢 往上挪动。每一步都要分两次进行。先用胳膊抱住,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蜷,最 后才停下来,四肢牢牢抓住坚硬的树皮。用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中间不得不在 结实的树权上休息三次。现在只能靠手,因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 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 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用两只天真的眼睛看到鸟蛋—一窝里仅有一个鸟蛋。 听到这里,父母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完全忘记了儿子在什么地方,似乎还在高 髙的树巅,紧挨着天际,完全忘记了他脚踏在地上,无须两只胳膊小心翼翼地攀 附树枝。①突然,两个人看见孩子身子一斜,从髙处、从松树顶上栽下来,掉在 硬邦邦的地上,看来是必死无疑 但是,孩子无意中表明,他站在树巅,完全不曾意识到飘在空中、面临深渊的可 怕,并且也没有掉下来。倒是发生了另外一件事。②他拿起鸟蛋以后非常高兴, 情不自禁地吻了它一下。蛋壳得到了孩子嘴唇上的这点热气,突然从中间裂开了, 里面露出一个还没有长羽毛的金翅雀。 说这件怪事的时候,孩子的表情天真无邪,如同复述从邻居那里听来的《出埃及 记》的故事一样。 随后,他满怀怜爱地把小鸟放到毛茸茸的鸟巢里,从树上下来了。现在,他心境 坦然,非常高兴一一发现了一个鸟窝 晚饭吃完了,屋里气氛严肃,谁也没有开口。后来,一家人回到暖烘烘的壁炉旁 边,看着里边燃烧的橄榄木时,父亲和母亲才交谈了几句。他们的话说得晦涩难 懂,孩子没有猜透。何必要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呢?他只想把那只还没有长出羽 毛的小鸟的形象深深保存在记忆之中 8.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9.孩子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父亲的神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这样写?(3分) 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4分)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手法上的特点。(4分)
孩子高兴了,指手画脚地讲起来。他说,今天下午赶着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 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树冠里飞出来。他看呀,看呀,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终 于在高处一根树权上发现有一团黑黑的东西。 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灵魂吻着可爱的宝贝。父亲则又开始吃 饭了。 孩子没有在意,接着讲下去。他说,把羊拴在一棵金雀枝上,开始往松树上爬。 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 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那纤细的身子紧紧贴在树皮上,慢慢 往上挪动。每一步都要分两次进行。先用胳膊抱住,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蜷,最 后才停下来,四肢牢牢抓住坚硬的树皮。用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中间不得不在 结实的树权上休息三次。现在只能靠手,因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 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 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用两只天真的眼睛看到鸟蛋——窝里仅有一个鸟蛋。 听到这里,父母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完全忘记了儿子在什么地方,似乎还在高 高的树巅,紧挨着天际,完全忘记了他脚踏在地上,无须两只胳膊小心翼翼地攀 附树枝。①突然,两个人看见孩子身子一斜,从高处、从松树顶上栽下来,掉在 硬邦邦的地上,看来是必死无疑了。 但是,孩子无意中表明,他站在树巅,完全不曾意识到飘在空中、面临深渊的可 怕,并且也没有掉下来。倒是发生了另外一件事。②他拿起鸟蛋以后非常高兴, 情不自禁地吻了它一下。蛋壳得到了孩子嘴唇上的这点热气,突然从中间裂开了, 里面露出一个还没有长羽毛的金翅雀。 说这件怪事的时候,孩子的表情天真无邪,如同复述从邻居那里听来的《出埃及 记》的故事一样。 随后,他满怀怜爱地把小鸟放到毛茸茸的鸟巢里,从树上下来了。现在,他心境 坦然,非常高兴——发现了一个鸟窝! 晚饭吃完了,屋里气氛严肃,谁也没有开口。后来,一家人回到暖烘烘的壁炉旁 边,看着里边燃烧的橄榄木时,父亲和母亲才交谈了几句。他们的话说得晦涩难 懂,孩子没有猜透。何必要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呢?他只想把那只还没有长出羽 毛的小鸟的形象深深保存在记忆之中。 8.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9.孩子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父亲的神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这样写?(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0.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手法上的特点。(4 分)
12.结合小说的主题,设想文末父母说了些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 李斯论(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 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 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 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 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 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 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 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 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噸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 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 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 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 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易》曰:“眇能 视,跛能履;履虎民,晊人凶。”其能视且履者幸也,而卒于凶者,益其自取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 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 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 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 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 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 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教孝公燔《诗》、《书》 燔:焚烧 B.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 逆探:揣度 试探 C.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中:以……为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2.结合小说的主题,设想文末父母说了些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7 题。(共 18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李斯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 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 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 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 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 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 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 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 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 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 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 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 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易》曰:“眇能 视,跛能履;履虎民,咥人凶。”其能视且履者幸也,而卒于凶者,益其自取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 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 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 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 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 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 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教孝公燔《诗》、《书》 燔:焚烧 B.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 逆探:揣度 试探 C.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中:以……为中 心
D.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崇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塞源而欲流长也 C.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 北虽貌敬,实则愤 D.秦之乱天下之法 谨庠序之教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旨是论封建的为臣为君之道。文章一开头就针对“苏子瞻谓李斯以荀 卿之学乱天下”这一观点,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B.第二段中,作者指出秦国的“富强数世”,是因为孝公“得商鞅而任之”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国仍施行严刑峻法,那是习以为常的事,虽致天下大乱,并 非“李斯以荀卿之学”而乱天下的。 C.作者认为李斯是一个“趋时”者,他在秦未亡之前就已遭夷灭三族之祸,“卒 于凶者” 在作者看来,那是咎由自取,是“小人之仕”的必然结果。 D.本文主旨鲜明,立论新颖,对历史上已有定论的政治家李斯敢于提出自己 的不同看法,逐层深入,是一篇“有物”“有序”、意蕴深厚、发人深省的力作。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 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 宴然无与者矣 17.把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3 分) (2)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8、19题。(7分)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18.第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简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19.全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简要分析是如何表现的。(4分)
D.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崇 尚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塞源而欲流长也 C.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 北虽貌敬,实则愤 怒 D.秦之乱天下之法 谨庠序之教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旨是论封建的为臣为君之道。文章一开头就针对“苏子瞻谓李斯以荀 卿之学乱天下”这一观点,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B.第二段中,作者指出秦国的“富强数世”,是因为孝公“得商鞅而任之”;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国仍施行严刑峻法,那是习以为常的事,虽致天下大乱,并 非“李斯以荀卿之学”而乱天下的。 C.作者认为李斯是一个“趋时”者,他在秦未亡之前就已遭夷灭三族之祸,“卒 于凶者”, 在作者看来,那是咎由自取,是“小人之仕”的必然结果。 D.本文主旨鲜明,立论新颖,对历史上已有定论的政治家李斯敢于提出自己 的不同看法,逐层深入,是一篇“有物”“有序”、意蕴深厚、发人深省的力作。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且 夫 小 人 虽 明 知 世 之 将 乱 而 终 不 以 易 目 前 之 富 贵 而 以 富 贵 之 谋 贻 天 下 之 乱 固有 终 身 安 享 荣 乐 祸 遗 后 人 而 彼 宴 然 无 与 者 矣 17.把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 18、19 题。(7 分) 送人之松江 [宋]俞 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18.第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简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3 分) 19.全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简要分析是如何表现的。(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