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二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24)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栖(q)息 尸骸(hai) 倜傥( ti tang)强( qiang)颜欢笑 B.不惮(dan) 徘徊(hui)纤(xian)手 更(geng)相为命 C.慰藉(jie)吞噬(shi) 盘桓(huan) 呱呱(gugu)而泣 D.汲(j)取 愠(wen)色 会稽( kuaiji)莞(wan)尔而笑 2.下列各句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晦朔 蛊惑 委曲求全 食不裹腹 B.繁衍 跋涉 伏法受诛 不径而走 C.琐屑 俯瞰 莽莽沧沧 引人注目 D.震撼 磨砺 流觞曲水 皇天后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最近,国家海洋局审议批准了第25次南极 总体方案,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 有序展开,建设南极内陆站是这次科考活动的核心任务 (2)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信息被 被错用又怎么办? (3)据说这是祖辈 的秘方,相当灵验。 A.考察滥用留传 B.考查滥用流传 C.考察乱用留传 D.考查乱用流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美之词 C.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开展合法正当的海洋活动无可厚非,日方 应正视历史和现实,与中方一道为维护东海和平稳定作出努力。 D.二次革命失败,很多同志殉义武昌。我是一个书呆子,既非军人,又非政客,更无直接 参加革命的资格,只好弄弄长笔,长歌当哭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学生们走出教室,跳出题海,走进广阔的社会自然天地,才能挖掘到取之不尽的鲜 活素材,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 B.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也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 2 分,总分 24)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栖.(qī)息 尸骸(hái) 倜傥..(tìtǎng) 强.(qiáng)颜欢笑 B.不惮.(dàn) 徘徊.(huí) 纤.(xiān)手 更.(gēng)相为命 C.慰藉.(jiè) 吞噬.(shì) 盘桓.(huán) 呱呱..(gūgū)而泣 D.汲.(jí)取 愠(wèn) 色 会稽..(kuàijī) 莞.(wǎn)尔而笑 2.下列各句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晦朔 蛊惑 委曲求全 食不裹腹 B. 繁衍 跋涉 伏法受诛 不径而走 C. 琐屑 俯瞰 莽莽沧沧 引人注目 D. 震撼 磨砺 流觞曲水 皇天后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最近,国家海洋局审议批准了第 25 次南极 总体方案,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 有序展开,建设南极内陆站是这次科考活动的核心任务。 (2)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信息被 或 被错用又怎么办? (3)据说这是祖辈 的秘方,相当灵验。 A. 考察 滥用 留传 B. 考查 滥用 流传 C. 考察 乱用 留传 D. 考查 乱用 流传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 ....的精神,令人敬佩。 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美之词 ....。 C.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 中国开展合法正当的海洋活动无可..厚非.., 日方 应正视历史和现实, 与中方一道为维护东海和平稳定作出努力。 D.二次革命失败,很多同志殉义武昌。我是一个书呆子,既非军人,又非政客,更无直接 参加革命的资格,只好弄弄长笔,长歌当哭 ....。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只有学生们走出教室,跳出题海,走进广阔的社会自然天地,才能挖掘到取之不尽的鲜 活素材,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 B. 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也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C.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开滦,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产量增加了两倍,使一个开滦变成 了三个开滦 D.如何才能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 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本由曲、白、科三部分构成,角色有旦 末、净等 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 的赠言。 C.屈原开创新诗体——“楚辞”,以《离骚》为代表,被后人称为“骚体”。《离骚》和《诗 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D.莎 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 王》、《麦克白》。 7.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彼且萎适也 A.莫之天阏者 B.屈原既放 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8.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意气勤勤恳恳 B.余久卧病无聊 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9.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1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哲学的追问是指向神秘的,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人生,哲学都欲追根究底,这就是所谓终 极关怀。在这一点上 然而,哲学却不肯满足于不容置疑的信仰,而要求对问题 做出理由充足的回答。在这一点上, 灵魂的提问,而让头脑来解答,这是哲学本 身所包含的矛盾和困难。 。正是这一点结合了两种对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为比宗 教和科学更加伟大的东西 ①哲学与宗教相似②哲学与科学相似 ③哲学又和科学一样④哲学和宗教一样 ⑤哲学面对科学,敢思宗教之不思,又立足宗教,敢疑科学之不疑 ⑥哲学面对宗教,敢思科学之不思,又立足科学,敢疑宗教之不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C.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开滦,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产量增加了两倍,使一个开滦变成 了三个开滦。 D. 如何才能富起来呢? 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 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本由曲、白、科三部分构成,角色有旦、 末、净等。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 的赠言。 C.屈原开创新诗体——“楚辞”,以《离骚》为代表,被后人称为“骚体”。《离骚》和《诗 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D.莎 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 王》、《麦克白》。 9.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10.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哲学的追问是指向神秘的,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人生,哲学都欲追根究底,这就是所谓终 极关怀。在这一点上, 。然而,哲学却不肯满足于不容置疑的信仰,而要求对问题 做出理由充足的回答。在这一点上, 。灵魂的提问,而让头脑来解答,这是哲学本 身所包含的矛盾和困难。 。正是这一点结合了两种对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为比宗 教和科学更加伟大的东西。 ①哲学与宗教相似 ②哲学与科学相似 ③哲学又和科学一样 ④哲学和宗教一样 ⑤哲学面对科学,敢思宗教之不思,又立足宗教,敢疑科学之不疑 ⑥哲学面对宗教,敢思科学之不思,又立足科学,敢疑宗教之不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两个能与之构成排比的分句。(4分) 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自然的。_譬如在冰天雪地里行走,蓦然见到一株灿烂怒 放的梅花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其中选择题2分,共9分)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 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 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 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 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 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 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竞能 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 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 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 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2.下面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 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 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 3.“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 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一句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其中“大量的木材” 与“一小块”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
11. 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两个能与之构成排比的分句。(4 分) 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自然的。 譬如在冰天雪地里行走,蓦然见到一株灿烂怒 放的梅花 ; , ; , 。 二、现代文阅读(2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一 14 题。(其中选择题 2 分,共 9 分)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 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 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 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 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 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 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 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 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 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 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2.下面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 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 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 13.“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 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一句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其中“大量的木材” 与“一小块”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请说 出你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1分) 怀念一种声音 聂鑫荣 ①画家的梦似乎与一种声音有关。这种声音叫做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 断地传来,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疏疏密密。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气和雨声, 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②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谙 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 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③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一—”这两个字在无数次的重复后,他 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 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髙音阶;射到木晒楼上的雨点, 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重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 雨声,沉着而充满一种力度。雨点越下越大,越下越密。他听见潺潺的流水声了,那声音来 自高高低低的屋檐边的木笕中,木笕节节相连,一直把水导到天井边:溜筒(打通的大楠竹) 竖着与木笕相接,水便畅快地流入地下的阴沟。老屋的地下水道纵横交错,水声急促犹如金 鼓轰鸣 ④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 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么?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 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 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⑤雨声中,他长大了,考上美术学院了;雨声中,他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 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 ⑥突然有一天,他怅然携家人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那个地方建 起了一条商业街,广告牌和霓虹灯,点缀着白天和黑夜。只有季节不会变,下雨的日子依旧 存在。但他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 ⑦从画室走到露台的檐下:从露台的檐下走到画室,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 给朋友打个电话吧,该说些什么?什么也不想说。 ⑧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木屋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 望找回那种声音。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
1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请说 出你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11 分) 怀念一种声音 聂鑫荣 ①画家的梦似乎与一种声音有关。这种声音叫做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 断地传来,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疏疏密密。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气和雨声, 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②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谙 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 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③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的重复后,他 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 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射到木晒楼上的雨点, 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重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 雨声,沉着而充满一种力度。雨点越下越大,越下越密。他听见潺潺的流水声了,那声音来 自高高低低的屋檐边的木笕中,木笕节节相连,一直把水导到天井边;溜筒(打通的大楠竹) 竖着与木笕相接,水便畅快地流入地下的阴沟。老屋的地下水道纵横交错,水声急促犹如金 鼓轰鸣。 ④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 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么?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 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 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⑤雨声中,他长大了,考上美术学院了;雨声中,他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 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 ⑥突然有一天,他怅然携家人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那个地方建 起了一条商业街,广告牌和霓虹灯,点缀着白天和黑夜。只有季节不会变,下雨的日子依旧 存在。但他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 ⑦从画室走到露台的檐下;从露台的檐下走到画室,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 给朋友打个电话吧,该说些什么?什么也不想说。 ⑧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木屋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 望找回那种声音。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
水的青陶提粱壶。 ⑨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坐下来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他 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 都垂下厚厚的窗帘,害怕有人窥探自家的隐私:外墙挂满了空调的外机,像一个个难看的肿 瘤……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雨声! ⑩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了。他蓦地离开露台,急 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宽长的画案上:砚池里墨汁盈盈:调好色的瓷碟一字排开;宣纸早 早铺好了,四角用瓷镇纸压着。他拎起一支大斗笔,刷刷地画起来。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 片久远的雨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5.请赏析第③段中“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 乱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这句话。(3分) 16.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 17.文章主体部分是写雨声,而标题是“怀念一种声音”,请探究“怀念”的深刻意蕴。(4 分)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3题。(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甲】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 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 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 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①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 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水的青陶提粱壶。 ⑨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坐下来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他 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 都垂下厚厚的窗帘,害怕有人窥探自家的隐私;外墙挂满了空调的外机,像一个个难看的肿 瘤……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雨声! ⑩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了。他蓦地离开露台,急 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宽长的画案上:砚池里墨汁盈盈;调好色的瓷碟一字排开;宣纸早 早铺好了,四角用瓷镇纸压着。他拎起一支大斗笔,刷刷地画起来。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 一片久远的雨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5.请赏析第③段中“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 乱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这句话。(3 分) 16.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 分) 17.文章主体部分是写雨声,而标题是“怀念一种声音”,请探究“怀念”的深刻意蕴。(4 分) 三、古诗文阅读(2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3 题。(共 1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甲】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 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 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 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①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 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