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08-2009学年髙三第一学期期初联考 08.8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45分) 一、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症结/症状哄闹/一哄而散成见/图穷匕见 B、剽窃/缥缈胼胝/民脂民膏岱庙/严惩不贷 C、恪守/联络谄媚/陷害忠良拮据/诘屈聱牙 D、评判/频率琢磨/卓有成效契约/锲而不舍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遒劲 敲竹杠 沸反盈天 来而不往非理也 B、丰腴 打圆场 煊赫一时 识时务者为俊杰 C、撕打 跑龙套 有条不紊言必信,行必果 D、接洽挂幌子德艺双罄牵一发而动全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作为我国计算机汉字照排系统发明人,王选以一项发明_了一家企业的基业, 更波及一个时代,使中国印刷业划时代地“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产生了天翻地 覆般的变化。 ②甲A联赛最后两轮的各场比赛,足协全部延聘外国裁判员,尽管这是一个 好办法,但为了杜绝假球,也只能选此下策 ③在近代科学论中,是在经验论派在唯理论派那里,我们都常常碰到这 种看法:人类经验的原始材料是处在一种无秩序的状态之中的 A.造就未尝无论以及B.成就未尝不管还是 C.造就未必无论以及D.成就未必不管还是 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 8 页) 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08-2009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联考 08.8 语 文 试 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 I 卷(共 45 分) 一、基础题(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症.结/症.状 哄.闹/一哄.而散 成见./图穷匕见. B、剽.窃/缥.缈 胼胝./民脂.民膏 岱.庙/严惩不贷. C、恪.守/联络. 谄.媚/陷.害忠良 拮.据/诘.屈聱牙 D、评.判/频.率 琢.磨/卓.有成效 契.约/锲.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遒劲 敲竹杠 沸反盈天 来而不往非理也 B、丰腴 打圆场 煊赫一时 识时务者为俊杰 C、撕打 跑龙套 有条不紊 言必信,行必果 D、接洽 挂幌子 德艺双罄 牵一发而动全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作为我国计算机汉字照排系统发明人,王选以一项发明 了一家企业的基业, 更波及一个时代,使中国印刷业划时代地“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产生了天翻地 覆般的变化。 ②甲 A 联赛最后两轮的各场比赛,足协全部延聘外国裁判员,尽管这 是一个 好办法,但为了杜绝假球,也只能选此下策。 ③在近代科学论中, 是在经验论派 在唯理论派那里,我们都常常碰到这 种看法:人类经验的原始材料是处在一种无秩序的状态之中的。 A.造就 未尝 无论 以及 B.成就 未尝 不管 还是 C.造就 未必 无论 以及 D.成就 未必 不管 还是
4、下列各句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极大恐慌的“禽流感”疫情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各国政府必 须加强合作,才能寻求到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 B.“十运会”开幕之夜,灯火阑珊的奥体中心上演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令 所有现场观众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C.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在设计上大量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充分展 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D.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内涵,也折射出中 华民族新时期的道德追求,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 这一标准的有效落实。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人们生活衣食无忧。但 我们不能忘了那些舍身求法的先辈,没有他们,难有我们的今天。 B.今年暑期,四川、重庆都遭遇了长时间的高温天气,走在大街上犹如置身蒸笼 于是,人们纷纷涌进开着空调的商场,去享受那如坐春风的感觉。 C.现代社会中,官员腐败成了社会的一大顽疾,不法官员为了一己私利,前仆后 继地侵吞国有资产,如不重刑惩处,国将不国 D.我向来不喜欢体育活动,各种体育项目我都素不相能,可老师却偏要叫我当体 育委员,让我哭笑不得,真是强人所难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雨果是法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B.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童 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长篇小说《母亲》。 C.海因里希·伯尔,法国小说家,我们曾学过他的小说《流浪人,你若来斯巴……》 其早期作品基调较为灰暗沉郁,后期作品对社会的罪恶表现出强烈的愤懑情绪。 D.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 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的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人诞生后,各种细菌便相 继光顾到人体内,成为人体的终生伴侣 须知,人体自身的细胞有百万亿个,而携带的微生物细胞是人体细胞的10倍。不 要认为外来的生物是“异己”,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常微生物群与免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 8 页) 4、下列各句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极大恐慌的“禽流感”疫情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各国政府必 须加强合作,才能寻求到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 B.“十运会”开幕之夜,灯火阑珊的奥体中心上演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令 所有现场观众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C.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在设计上大量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充分展 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D.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内涵,也折射出中 华民族新时期的道德追求,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 这一标准的有效落实。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人们生活衣食无忧。但 我们不能忘了那些舍身求法 ....的先辈,没有他们,难有我们的今天。 B.今年暑期,四川、重庆都遭遇了长时间的高温天气,走在大街上犹如置身蒸笼。 于是,人们纷纷涌进开着空调的商场,去享受那如坐春风 ....的感觉。 C.现代社会中,官员腐败成了社会的一大顽疾,不法官员为了一己私利,前仆后 ... 继.地侵吞国有资产,如不重刑惩处,国将不国。 D.我向来不喜欢体育活动,各种体育项目我都素不相能 ....,可老师却偏要叫我当体 育委员,让我哭笑不得,真是强人所难。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果是法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B.高尔基(1868―1936 年),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童 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长篇小说《母亲》。 C.海因里希·伯尔,法国小说家,我们曾学过他的小说《流浪人,你若来斯巴……》。 其早期作品基调较为灰暗沉郁,后期作品对社会的罪恶表现出强烈的愤懑情绪。 D.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 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人是生物,要想健康的活着,必须保持体内的菌态平衡。人诞生后,各种细菌便相 继光顾到人体内,成为人体的终生伴侣。 须知,人体自身的细胞有百万亿个,而携带的微生物细胞是人体细胞的 10 倍。不 要认为外来的生物是“异己”,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常微生物群与免
疫和代谢在人体内遗传基因控制下,构成了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它们参与人体的生理、 生化、病理、药理、组胚、解剖及其它各个方面的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及衰退的过 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集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结构。一为化学屏障。正常 菌群代谢的产物乙酸、丙酸、乳酸活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抗拒致 病菌入侵及伤害。二是生物屏障。生活在粘膜或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可形成一个个体特异 性的生物膜样结构,菌群之间互相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皮肤粘膜免疫系统,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过路菌或共生菌定植、占位、生长繁殖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是不能离开细菌的。然而,令人忧心的是,诸多不良因素或多或少地 影响到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导致微生态失调。人们滥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 剂等,不合理地是用现代化的检査,这些都会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机健康。特别是抗 生素的狂轰滥炸,看来细菌杀死了,旧病未除,新病又起,令医生头痛,患者遭殃。为 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吃菌之说,研制了微生态调节剂—一益生素 生病后,让细菌治疗,这是当今的崭新疗法。“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活菌时代, 也即是益生素的时代。”这是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魏曦教授1981年说的名言。 7.“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句中“它们”指代的是 A.人体自身的细胞 B.人体中的各种细胞 C.微生物细胞 D.正常微生物群 8.“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集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结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常菌群代谢的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 B.化学屏障抗拒细菌入侵及伤害,是机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的第一道防线。 C.菌群之间,只有相互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皮肤粘膜免疫系统, 才能发挥生物屏障的作用。 D.生物屏障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机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的第二道防线 9.后一段引用魏曦教授的名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内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是人保持健康的前提。 人体离不开微生物细胞,它参与人体各方面功能和结构的整个过程。 C.人们使用抗生素、激素和现代化的检查,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健康。 D.人们要转变观念,生病后要从主要依赖于抗生素治疗转变为主要依赖益生素治疗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是正常微生物群、免疫和代谢。 B.各种细菌在人体内的是人体的终生“伴侣”,人体菌态失衡,意味着生命的消亡 C.滥用抗生素,既杀死病菌,也会杀死其它有益的细菌 D.抗生素之后的时代是活菌时代,而具有微生态调节作用的益生素,能起到防病疗 病的效果。 高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高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 8 页) 疫和代谢在人体内遗传基因控制下,构成了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它们参与人体的生理、 生化、病理、药理、组胚、解剖及其它各个方面的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及衰退的过 程。 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集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结构。一为化学屏障。正常 菌群代谢的产物乙酸、丙酸、乳酸活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抗拒致 病菌入侵及伤害。二是生物屏障。生活在粘膜或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可形成一个个体特异 性的生物膜样结构,菌群之间互相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皮肤粘膜免疫系统,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过路菌或共生菌定植、占位、生长繁殖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是不能离开细菌的。然而,令人忧心的是,诸多不良因素或多或少地 影响到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导致微生态失调。人们滥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 剂等,不合理地是用现代化的检查,这些都会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机健康。特别是抗 生素的狂轰滥炸,看来细菌杀死了,旧病未除,新病又起,令医生头痛,患者遭殃。为 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吃菌之说,研制了微生态调节剂——益生素。 生病后,让细菌治疗,这是当今的崭新疗法。“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活菌时代, 也即是益生素的时代。”这是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魏曦教授 1981 年说的名言。 7.“它们可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句中“它们”指代的是 A.人体自身的细胞 B.人体中的各种细胞 C.微生物细胞 D.正常微生物群 8.“正常微生物群直接参与集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结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常菌群代谢的活性物质,形成酸罩等化学屏障。 B.化学屏障抗拒细菌入侵及伤害,是机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的第一道防线。 C.菌群之间,只有相互作用,彼此协调,相生相克,刺激皮肤粘膜免疫系统, 才能发挥生物屏障的作用。 D.生物屏障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机体的生物防御屏障的第二道防线。 9.后一段引用魏曦教授的名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内微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是人保持健康的前提。 B.人体离不开微生物细胞,它参与人体各方面功能和结构的整个过程。 C.人们使用抗生素、激素和现代化的检查,引起人体菌态失衡,危及健康。 D.人们要转变观念,生病后要从主要依赖于抗生素治疗转变为主要依赖益生素治疗。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生命存在的三大支柱是正常微生物群、免疫和代谢。 B.各种细菌在人体内的是人体的终生“伴侣”,人体菌态失衡,意味着生命的消亡。 C.滥用抗生素,既杀死病菌,也会杀死其它有益的细菌。 D.抗生素之后的时代是活菌时代,而具有微生态调节作用的益生素,能起到防病疗 病的效果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每小题3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李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日:“求,无乃 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 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日:“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 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千戈于 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1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1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将有事于颛臾:采取军事行动B、先王以为东蒙主:让……做 C、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D、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动词 1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4.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违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张的行为是() A.相夫子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D.谋动干戈于邦内 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 8 页)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15 分,每小题 3 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 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 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 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 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1.找出加点词 ...用法不同..的项( ) 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12.对下列加点词 ...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将有事..于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B、先王以为..东蒙主:让……做 C、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D、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动词 1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4.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违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张的行为是 ( ) A.相夫子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D.谋动干戈于邦内
15.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高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高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 8 页) 15.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 20 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