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审定意见: 同黄 专家成员签名:邓克身4片树 2023年8月30日 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意见: 教华工作指号小组组长, 、 2023年9月7日
32 专家组审定意见: 专家组成员签名: 2023 年 8 月 30 日 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意见: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组长: 2023 年 9 月 7 日
三明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代码 0612330210 课程类型 口通识课☑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 授课教师 谢培庆 口专业方向口专业任选口其他 修读方式 ☑必修 口洗修 学分 3学分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总学时48 其中实我学时 8 混合式 非必填,根据实际填写 课程网址 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金工实习、机械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 先修及后续 课程 《机械制造基础》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具有较品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将来解 决制造中的技术向题打基础,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本课君 B 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 课程描述 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 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的基本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倒 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 程和有目的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在机械类 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知识 1.理解科学精神、人文修养、工程职业素养、社会贵任感及国情社情民情 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归纳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 问题及应用。 (二)能力 课程目标 3.分析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国家发展、社会效益等是否 为最优化。 4.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文化的影响。 (三)素养 5.重视科学家有国界的意识教有和工匠精神的传承 6,养成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履行责任的素养和自主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 【注】课程思政元素一定要在课程目标中体现
33 三明学院 车辆工程 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代码 0612330210 课程类型 通识课 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 专业方向 专业任选 其他 授课教师 谢培庆 修读方式 必修 选修 学 分 3学分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总学时 48 其中实践学时 8 混合式 课程网址 非必填,根据实际填写 A 先修及后续 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金工实习、机械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 B 课程描述 《机械制造基础》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将来解 决制造中的技术问题打基础,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本课程 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 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 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的基本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践 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 程和有目的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在机械类专 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C 课程目标 (一)知识 1.理解科学精神、人文修养、工程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及国情社情民情 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归纳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 问题及应用。 (二)能力 3.分析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国家发展、社会效益等是否 为最优化。 4.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文化的影响。 (三)素养 5.重视科学家有国界的意识教育和工匠精神的传承。 6.养成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履行责任的素养和自主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 【注】课程思政元素一定要在课程目标中体现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 2.工程知识 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2 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D 课程目标与 业要求的 对应关系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 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 3.问题分析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车辆工程卧,4 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刘 能够设计针对车辆工程领域复 杂工积间颜的解决方案,设计出 足特定需 求的系统 单元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5,6 怀节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 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 境等因素。 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 理论实践合计 第一章机械加工方法 6 6 教学内容 第二章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6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 6 6 第四章机床夹具原理与设计 8
34 D 课程目标与 毕业要求的 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2.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 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 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 3.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 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车辆工程 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 结论。 3,4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车辆工程领域复 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 足特定需 求的系统,单元(部 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 环节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 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 境等因素。 1,5,6 E 教学内容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合计 第一章 机械加工方法 6 6 第二章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6 4 10 第三章 金属切削机床 6 6 第四章 机床夹具原理与设计 8 4 12
第五章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6 6 第六章工艺规程设计 8 合计 40848 ☑课堂讲授 口讨论座谈 口问题导向学习 口分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式 口专题学习 口实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 口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口其他 课程思政融入 授课 教学内容 支撑课程 (根据实际情况至少填写 教学方式 次别 目标 次 与手段 思政元素思政目标 论: 第一 2,4 结合我国在坚定正确的 堂讲授 机械加工方法 机械制造领域取政治方向,热 得的巨大成就进爱祖国,热爱 机械加工方法 课堂讲授 机械加工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章 具的结构 2 厅具材 5 削过程及其物理 1、2 教学安排 现象 6 切削力与切削功 率:切削热与切制、2 课堂讲授 7 实验 指导 指导 实验 三音 、2 专题学习 切削机床概述 金 属切削机床部住
35 第五章 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6 6 第六章 工艺规程设计 8 8 合 计 40 8 48 F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讨论座谈 问题导向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 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 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其他 G 教学安排 授课 次别 教学内容 支撑课程 目标 课程思政融入 (根据实际情况至少填写 3 次) 教学方式 与手段 思政元素 思政目标 1 绪论; 第一章 机械加工方法 2,4 结合我国在 机械制造领域取 得的巨大成就进 行讲解,激发学 生爱国热情和学 习激情。 坚定正确的 政治方向,热 爱祖国,热爱 人民,拥护中 国共产党的 领导。 课堂讲授 2 机械加工方法 2 课堂讲授 3 机械加工方法 2 课堂讲授 4 第二章 刀 具的结构 1、2 5 刀具材料;金属切 削过程及其物理 现象 1、2 6 切削力与切削功 率;切削热与切削 温度 1、2 课堂讲授 7 实验 3,4 指导 8 实验 3,4 指导 9 金 第三章 金属 切削机床概述;金 属切削机床部件 1、2 专题学习
10 、2 棵堂讲授 常见金属切削 机床 11 1、2 课堂讲授 常见金属切青 机床 篮心查 12 机床夹具原理与 果堂讲授 13 定位误差分析3,4 慄堂讲授 14 3.4 课堂讲授 定位误差分析 15 工件在夹具中的 3.4 慄堂讲授 夹紧 实验 3,4 指导 7 实验 3,4 指导 18 第五意机城加 上,、、6通过加工精度控养成科学利果堂讲授 制的学习,培养神、人文衡 精度的基 严的作风及职养、工程职业 影响加工精度 因素及其分析 业素养教育。 素养、社会责 任感和积极 向上的人生 态度。 19 3、4 课堂讲授 居影的加工结度的 因素及其分析 20 加工误差的综合1、3 课堂讲授 分析 36
36 10 见 常见金属切削 机床 1、2 课堂讲授 11 见 常见金属切削 机床 1、2 课堂讲授 12 第四章 机床夹具原理与 设计概述;定位 3,4 课堂讲授 13 定位误差分析 3,4 课堂讲授 14 定位误差分析 3,4 课堂讲授 15 工件在夹具中的 夹紧 3,4 课堂讲授 16 实验 3,4 指导 17 实验 3,4 指导 18 第五章 机械加工 精度的基本概念; 影响加工精度的 因素及其分析 2、3、5、6 通过加工精度控 制的学习,培养 严谨的作风及职 业素养教育。 养 成 科 学 精 神 、 人 文 修 养、工程职业 素养、社会责 任 感 和 积 极 向 上 的 人 生 态度。 课堂讲授 19 影响加工精度的 因素及其分析 3、4 课堂讲授 20 加工误差的综合 分析 1、3 课堂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