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VI诺卡氏科(Nocardiaceae).1005 减诺卡氏菌属(W0 cardia).l006 闻II假话卡氏随属(Pseud0n0 cardia》.*.+.l03 科Vl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l037 .1038 藏Il链轮丝荣属(Streploverlicillium) 属IIl鱼孢菌属(Sporichthya) 44118 园[V小美孢的属(ficroel10b08p07ia)*.*.11 科VI!小单孢菌科(Micromonosporaccae) 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118 属JI高温放线傲展(Term5 actinomyce,. .1200 属1V高沿单胞满居(Th纪T阳20n0Sp0Ta).+*.1202 小双孢菌属(ficrobipora) 4.120 展VT小多孢菌属(Micropoly8pora) .1207 第十八部分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siales) ,4401228 科1 立次氏体得(Rickettsiaceae). .122 立克次氏体族(Rickettsieac) 属1 立克次氏体属(Rickellsia) ” .1230 属IⅡ罗卡利马氏体菌网(Rochalimaea). +.1252 属Ⅲ 考克斯氏体属(Coziella) .123 族Ⅱ埃里希氏体族(Ehrlichieae) .21 展IV埃里希氏体凤(hrlichia) 考德里氏体属(Cowdria) .1245 凤V1】新立克次氏体属(Neorickeltsia).1246 族 沃尔巴克氏体族(Wolbachicae) ,44+44127 凤VTI获尔巴克氏体履(Wolbachi). 属V]I共生小属(Symbiotes) ,44444.1251 属X 镰螂杆状体(Blattabacterium)》 .1252 屈X 立克次氏小体属(Rickettsiella) 科n 巴尔通氏体科(Bartonellaceac) .1255 屈I 口尔通氏体属(Bart0 nella)**+. 4+*125 格拉汉氏体属(Grakamella) 科1I 无形体科(Anaplasmataceae) 1259 无形体属(nf《a). 类无形体属(Paranaplacr加a) 44441263 属I亚埃及小体属(Aegyptianella) .12e5 g时
黑V意体属(ryMr0z00n)4.-1268 目Ⅱ农原体目(Chlamydjales) **1271 科I农原体科(Chlamydiaceae).127 衣原体属(Chlamydia) 1272 第十九部分枝原体(雷形作)小.123 柔膜体纲(Mollicutes).1283 日I技原体目(Mycoplasmatales) 4**4*1284 科I枝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l284 .1284 科无期淄原体科(Acholeplasmataceae)1313 属1无原体属(Acholeplasma).1313 归网未定的属. .1318 热原体属(Thermopla:8ma). 44*.1318 螺原体属(Spiroplasma) 植物中的类枝瓜体. 附录 .132 葡孙保裁机构目录.1.1323 .132 鉴定手册中所列有机体属的位置的检表. .1341 参考文献. 中名素引 153 拉丁名素引. **.1553 (洪俊华译喻大线阁避初校)
导 苔 关于怎样使用手册 R.E.Buchanan N.E.Gibbens 这本手册的目的是帮助鉴定细,不是为了象以前各版那样提供一个完整的分类体 系,因为要提出一个完整而有意义的分类体系是不可能的。因此,本手册根据少数容易测 定的特征,提出了十九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有俗名,有的就是分类单位的名森。所有被承认的属都放在看起来是最 合适的部分内,但有些属的分配也存在著一些困准,例如,第一部分(光能自莽细菌)包括 三个芽生的细菌属,但芽生细蕾属大部分都在第四部分,而无机化能营养菌硝化细蓝属 (Nitrobacter)(第士二部分)也是生芽的, 在第一、五、十一、十三、十四和十八部分中,所承认的属都放在科中(也可能有偶然例 外,放在补渣中),在第三和第四部分没有指出科。在其他的部分中,科的后面是隶属关系 不背定的属,这些属都属于所规定的部分,但还设有归入任何一科中,同时根据现有的资 料它们也不可能组成科。其他一些“孤立”的或“孤独”的属也放在这一部分中,这些属同 另外的任何一个属或几个属都不相符。编委会很清楚,这里所使用的分群方法不可能被 所有的人都接受。许多人会发现个别的系统分类途径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希望这些 不同的意见以及手册中那些没有肯定下来的东西,将促进细菌分类及分类学各个方面的 工作。但这并不意味者,要把手册中已经背定的类群看成是不可更政的, 可以通过几种方法达到使用手册的目的,有人将喜欢使用Skcrman教授提供的全 面的检紫表:有人喜欢研究各部分的标题,这些标题可以看成是一个初步但不完善的检拳 表也有人喜欢使用在6页上所提供的短的检素表。在查提不熟悉的分类单位的位量,以 及丁解用某一特定分类单位所做的工作时,查素引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某些近来使用的名称,已经降为同义名。许多名称已按移到位置不定的种的附录中, 通常并指出了这样做的趣由。许多描述都是以对该群中所有可以得到菌株的最新资料, 甚至是正在进行的工作为依据的。对于这样一些类群的菌的著者时常把不能用来进行研 一些已定名的菌株,在附录内。著者还在“评注”一栏讨论了各种各样的向题。这种 评注也可能应用于一个种、一个属或一个科。一些棘手的问题不时在“编辑评注”一栏中 提出。 在描述和索引中已被承认的名称都用黑体字,定名人的后面是原始定名和描述的年 代及文献的页数。搂着是同义名,有客观和主观的,前者是命名学家感兴趣的,后者是细 菌学家感兴趣的,同义名可能总是不完全的,因为一些著者到,早期的同义名已充分的 包括在“伯杰素引”中。在“伯杰素引”中出现的错误在手册之中都得到纠正。 如以前各版,这一版也提供了词源一节。尽管有些人感到这部分情报价值很小。假如 在原始文献中没有提供详细的资料,那么要决定一个名称是如何选择的或用意的轻嫩楚 ·1 养
别,时常是困难的。凡是定新名的人都必须指出正确的拉丁或希腊派生字,而不能像通常 那样只泛泛地谈到由于菌落的形状、颜色或来源不同,某菌才那样命名的。希腊字是按 音译为希型或相应的拉丁字。 在这一版中描述的介绍与以前几版完全不同。它使用了一种电报式的叙述方法,并 引证的资料只限于目前还能收集到的并尽可能以一定的顺序介绍:(1)结构性状,如形 状,大小,特殊特征、运动形式、静止阶段的性质,苹兰氏染色反应以及宏观生长外貌:(2) 生化和背养特征 对一些化合物的利用和作用,通常是碳水化合物(按字母顺序出现 蛋白陈和其他化合物,以及形成的终产物,继而是关于细胞成份和代谢物的其他生化资 科,(3)生理学特征,与氧气、温度和H值的关系以及对抗南物盾的反应:《4)生态燮禁 征(5)遗传学资料,(6)模式菌株和参考菌株以及获得它们的地点。在一些分类单位 中,资料收集很全,而在另一些中收集的却很少。 属的描述,尽量使其充分,并包括属内全部种的共同特征。除了个别属以外,在所有 的属的描述中,大多数重要的鉴别特征都加若重点。在种的描述中没有重复这些共同牌 征:在表格中已介绍的材料在书中的描述也没有再重复的必要。因此要得到一个种的完 整概念,不仅应该阅读种和属的横述,同时也要参考包括脚注在内的表格。 有些著者使用了检素表,有些使用了表格,也有些使用检索表和表格。检崇表(特别 是Skerman全面的检索表),要弄懂它不需要什么符号,有些读者认为,它们易于使用,我 们深信,这一版中的检素表比以前几版的检素表更为实用。 表格所提供的特征或者几个,或者许多个,前者可能用于区分下一个较低的分类单位, 后者可能成为描述本身的一部分。例如,表示某些类群对碳水化合物作用的大表,这些表使 用起来比较方便,同时又占有较少页数,因为如果对碳水化合物有无作用进行描述,其篇 幅将很长, 般说来,在表格中并不包括所有单位的共同性状,这部分特征写在脚注中 在一般情况下,表格中使用了一套标准符号(见13页),但有些春者认为,这些符号对 他们的材料是不适宜的。关于符号的意义(包括标准符号及由此产生的某些变化)在整个 手册的脚注中都有各自的说明 有些作者根据模式株描述种,种的概念会发生变化(见11页),但由于模式株是一个命 名实你在可能的地方它们都被列举出来了,所谈到的菌种保机关的地址列在附录中。 手册中增加了小词典一项,它仅包括那些至少对于一个编辑是逢于理解的术语。它不 包括那些在Webster's词典的普通阪本所具有的词汇,以及在专业词典中所见到的更为 专业性的术语 除了著者引证的有关有机体名称的参考资料外,有关一些特殊的资料来源及有争议 的地方也提供了参考文献。有关命名的参考文献标有页鸟,这是很容易区分的。其他参 考文献只给出了年份,由相同著者在同一年中发表的许多文章并未一一区分。关于参考 资料很少会造成什么困难。 有关鉴定的建议见“鉴定机制”。 欢迎对现在的版本进行评论,井将评论意见寄给伯杰手册蓝事会(The Bergey Ma nual Board of Trustees,C/O The Williams and Wilkins Co.,428 East Preston St., Baltimore,Md.21202,U.S.A.) (洪俊华译大皱阁逊初校) 42
细菌在生物界的地位 R.G.E.Murray 伯杰手册从前各版的编辑理事们感到最大的困难之一,是为细菌作为一个分类单位 提供可理解和可识别的捕述,并且将它们尽可能合理地置于生物领城之中。自从Ferdi- nand cohn以来,最富于恩考的细菌学家-分类学家在直觉基础和狭隘的形态证据上,无 疑地确信细菌是有几分独特的,即使无论在最高分类等级作何种安排,细随[裂殖菌纲 (Schizomycetes)门和蓝藻[蓝藻纲(Cyanophyceae或Scnizophyceae)门之间也确实有-定 是度的形态相似性。如众所周知的在生物界各种分类的许多见解中都认可将这两个分类 单位一件作为植物界(The Plant Kingdom)内的原生植物门(Protophyta)中同等的钢 由于形态上的密切联系,连同蓝藻与植物所进行的光合作川,在生理学上有明显的相似 性,于是就继续最守植物学的条文进行播述。在第七版中,尽管怀着一些疑虑,裂殖菌钢 (Schizomycetes)的定义还是根据这种长期造成的偏见拟定的(见第七版,第9页)。主要 的有效叙述是,细菌是“典型单纽胞植物”,然而,根据典型的或理想化的植物细胞的描述, 这一叙述当时就不是,现在肯定也不是可辨护得了的。细菌学家凭直观感觉实标.上认 这种观点,但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来支持他那腾躇的改革步骤,这正如在接受脱禽谊物学 命名法规而独立的细菌学命名法规并不断加以精练提高方面所表现出的情形那样。当微 生物·旦据细胞组织结构来作描述时,就可能摆脱这种困境了。 我们对细菌本质的看法达到充分表达的进程是缓慢的。须应用三套试验一一观案接 近微生物世界,特别是细菌:(1)比细胞学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经典染色法以描述含 DNA的核部分的形状和动态,(2)为将比较细胞学扩展到超结构水平,发展适当的电子 鼠微技术:(3)将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观禀扩展到细胞组织独具特征的定义中去 研究原生生物的细胞学家愁识到他们正确推测为核之等同物的细胞染色质,当与其 他原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细胞核和染色体担分比较时,在分离过程中的外观和动态都显著 不同。这足以使某些人去进行新的尝试,来规定一个包括细菌在内的最高分类水平的分 离单位。其中有Copeland(1938)、Stanier和Van Niel(1941)以及Whittak>r(1959)等 人的建议。实质上,这些建议(部分来自使Haeckel原生物概念合理化的尝试)把细菌置 于与具有真核的生物相对立的无核生物界内。Stanier和van Niel(1941)借助于另外两 个阴性特征一据说是没有有性繁殖和质体:然而,很快就确定,光合细菌具有来自原生 质膜的载色体,并且细曹的基因组能够进行重组过程。在所有这些特征中最有意义的是 早期细胞切片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显示细菌和蓝绿藻的基因我体是由核质组成的,但不 像在真菌、原生动物、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所见到的,有核膜把核质和原生质隔开。结构与生 化的进一步研究确定了细菌知胞所独有的新特征群,密切构成细胞壁的杂合物和组成 分子(见Saltan,l964)。面对这一认识水平,指名为枝素生物界(Mychota)(Enderlein, 1925)或单胞生物界(Monera)(Copc:hi,1938)不适合它们的定义了。然而,Cha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