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课程发展历史沿革与改革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从分子、细胞、器官和系统水平上介绍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是生命 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承担着培养中学生物教学、普及人体科学知识、提高人类健康保健意 识、提高人民整体素质的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6-1994年,为本课程初建阶段。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和《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两 门课程单独开设。此阶段是生命科学学院前身生物系,系只设1个专业即生物教育专科,当时只有 2名专科留校的教师经过短期进修学习后讲授《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由1 名讲师,1名助教讲授。除了教科书几乎没有多少参考资料,教师的作用顶多只是“二传手”。在实 践教学方面,组织学观察主要依靠单目日光显微镜,生理学实验依靠电文鼓。 第二阶段:1995-2006年,为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阶段。此阶段是生物系组建为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教师队伍中有2名副教授,2名主讲组成,教师的学历层次也有所提高,硕士学位2名,学士 学位1名;教学参考资料日益丰富;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该阶段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和《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教授主要对象为本科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 组织学观察主要依靠双目电源式显微镜,生理学实验依靠二道仪 第三阶段:2006年至今,是本课程快速发展和提高阶段。为了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改革的 发展形势,《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和《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生理学》,通过对二 学科教学内容的优化、融合、重组形成的一门独立的、重要的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程。该阶段本课 程在孙志宏教授领导和带领下,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学科建设,使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学位点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均取得了突破性进 展,整体学术水平和综合教学、科研实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高,其标志性的变化和成果主要有以 下内容 1.2006年,《人体解剖生理学》成为延安大学精品课程立项建设项目,2008年通过验收并被授 予延安大学精品课程,2011年成为陕西省精品课程立项建设项目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培养和引进白占涛、刘霞、周衍衡等博士,通过国内培养和国 外深造相结合的方式使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学术水平都有了显 著提高,在师资队伍中博士学位占50%。 3.人体解剖生理学网络课程获Σ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 4.在实践教学方面,组织学观察主要依靠数码互动实验室,生理学实验依靠升级版四道仪 5.孙志宏、李延清教授主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内γ干扰素表达研究”2005年获得延安市科 学技术奖一等奖 6.李延清教授2007年获得了“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延安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7.白占涛教授2010年获得了“第七届陕西青年科技奖”。 8.目前,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初等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也开设该课程 课程的建设目标: 1.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高学历、高水平、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计 划到2015年底,我室教师人数达到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以上,在省内相关领域
5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课程发展历史沿革与改革: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从分子、细胞、器官和系统水平上介绍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是生命 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承担着培养中学生物教学、普及人体科学知识、提高人类健康保健意 识、提高人民整体素质的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6-1994 年,为本课程初建阶段。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和《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两 门课程单独开设。此阶段是生命科学学院前身生物系,系只设 1 个专业即生物教育专科,当时只有 2 名专科留校的教师经过短期进修学习后讲授《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由 1 名讲师,1 名助教讲授。除了教科书几乎没有多少参考资料,教师的作用顶多只是“二传手”。在实 践教学方面,组织学观察主要依靠单目日光显微镜,生理学实验依靠电文鼓。 第二阶段:1995-2006 年,为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阶段。此阶段是生物系组建为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教师队伍中有 2 名副教授,2 名主讲组成,教师的学历层次也有所提高,硕士学位 2 名,学士 学位 1 名;教学参考资料日益丰富;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该阶段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和《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教授主要对象为本科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 组织学观察主要依靠双目电源式显微镜,生理学实验依靠二道仪。 第三阶段:2006 年至今,是本课程快速发展和提高阶段。为了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改革的 发展形势,《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和《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生理学》, 通过对二 学科教学内容的优化、融合、重组形成的一门独立的、重要的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程。该阶段本课 程在孙志宏教授领导和带领下,积极开展课程建设、 实验室建设和学科建设,使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学位点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均取得了突破性进 展,整体学术水平和综合教学、科研实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高,其标志性的变化和成果主要有以 下内容: 1.2006 年,《人体解剖生理学》成为延安大学精品课程立项建设项目,2008 年通过验收并被授 予延安大学精品课程,2011 年成为陕西省精品课程立项建设项目。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培养和引进白占涛、刘霞、周衍衡等博士,通过国内培养和国 外深造相结合的方式使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学术水平都有了显 著提高,在师资队伍中博士学位占 50%。 3.人体解剖生理学网络课程获 2011 年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 4.在实践教学方面,组织学观察主要依靠数码互动实验室,生理学实验依靠升级版四道仪。 5.孙志宏、李延清教授主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内 γ-干扰素表达研究”2005 年获得延安市科 学技术奖一等奖。 6. 李延清教授 2007 年获得了“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 延安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7. 白占涛教授 2010 年获得了“第七届陕西青年科技奖”。 8. 目前,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初等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也开设该课程。 课程的建设目标: 1.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高学历、高水平、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计 划到 2015 年底,我室教师人数达到 9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 50%以上,在省内相关领域
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2人 2.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视对国内外著名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逐 步使教学内容达到既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又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 技成果,同时要注意与各个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充分发挥本门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在教学内容安排 上,要将授课、讨论、作业、实验、实践、考核、教材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并利用 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形成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3.对于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通过多媒体和网络使教与学互动,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给 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4.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在内容上多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在教学形式上,利用现 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拟制作虚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并将科研最新成果融入教学中。积极承担各级科研课题,联合攻关,形成合力。 6.涵盖除生物科学专业外的其他授课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如大纲、课件、作业、试题 视频、互动学习系统等。 实施步骤 程建设由孙志宏教授负责,充分吸收全室人员的意见后,进行总体规划和分配任务,并督 促全体人员完成自己的工作。此外,具体负责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制度的制定 和执行情况的检查等。 2.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围绕课程教学改革的上述指导思想和主要规划,制订自己的教学方案。建 立课程负责人定期听课、教师定期互相听课的制度,课程负责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次,教师不少 于3次,以利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组织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调查,并组织专家评估:调查或评估意见将及时反馈给任 课教师 4.利用本课程组教师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的优势,将若干较成熟的硏究成果融入课堂教 学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并增强创新意识 加强人体解剖生理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第一年:教学课件、教案进一步完善;部分授课录像上网;网上教学答疑。 2.第二、三年: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开通在线考试和人体解剖生理学论坛 3.第四年:开通教学资源,知识拓展,并进一步完善已建成的内容 4.第五年:全面总结网上资源,不断创新,突出特色
6 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2 人。 2. 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视对国内外著名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逐 步使教学内容达到既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又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 技成果,同时要注意与各个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充分发挥本门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在教学内容安排 上,要将授课、讨论、作业、实验、实践、考核、教材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并利用 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形成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3. 对于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通过多媒体和网络使教与学互动,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给 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效果。 4. 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在内容上多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在教学形式上,利用现 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拟制作虚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并将科研最新成果融入教学中。积极承担各级科研课题,联合攻关,形成合力。 6. 涵盖除生物科学专业外的其他授课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如大纲、课件、作业、试题、 视频、互动学习系统等。 实施步骤: 1. 课程建设由孙志宏教授负责,充分吸收全室人员的意见后,进行总体规划和分配任务,并督 促全体人员完成自己的工作。此外,具体负责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制度的制定 和执行情况的检查等。 2. 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围绕课程教学改革的上述指导思想和主要规划,制订自己的教学方案。建 立课程负责人定期听课、教师定期互相听课的制度,课程负责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5 次,教师不少 于 3 次,以利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组织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调查,并组织专家评估;调查或评估意见将及时反馈给任 课教师。 4. 利用本课程组教师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的优势,将若干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 学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并增强创新意识。 5. 加强人体解剖生理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 第一年:教学课件、教案进一步完善;部分授课录像上网;网上教学答疑。 2. 第二、三年: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开通在线考试和人体解剖生理学论坛。 3. 第四年:开通教学资源,知识拓展,并进一步完善已建成的内容。 4. 第五年:全面总结网上资源,不断创新,突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