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民自治 21 引起強烈反响,村民决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1999年3月25日,在新任镇领导支持下,通过召开村民选举会 议,选出新一届村委会。与东莞遥遥相望的中山市东区沙岗村, 有与其他村一样的优越条件,但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存在着明显 的财务黑点,村主任职务为少数人所控制。1999年5月,由于 村委会拖延阻碍民主理财的工作,村民们忍无可忍,按照法律程 序,以村民大会投票表决的方式,罢免了村委会主任。或许罢免 村主仁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而且是几个罢免个案集中在一起, 以至于好几家传播媒介在报道罢免村主任事件时,都用了“国内 首例”或“中国第一起”的字眼儿。 民主选举不仅在于形式上的热烈,更重要的是结果的满意。 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下,1998年以来的村委会选举 在总体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一大批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 为群众办事的人当选为村领导。以往我们通常说,应该相信群 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由于没有一套明确 严格的民主程序作为保证,实际选人过程还是少数人说了算。事 实上,“村官”与村民利益的关联最直接。只有做到真正依法民 主选举,才能使大批思想好、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施展白己的 才于。1998年以来村委会选举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当选者为 村民服务意识普遍增强,因为没有为民服务的意识,就难以获得 村民的选票;二是当选者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因为没有文化, 就无法带领村民科技兴农和科技致富;三是当选者本人的致富能 力和本领是能否当选的重要条件。广东省已进行村委会选举 的6400个村中,有25%新当选的村主任是种养专业户和经济能 一干部的责任心和开拓意识大大增强。权力的行使与权力 的授予紧密相连。在严格的法律程序基础上产生的村领导,对自
22 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 已手中权力的来源有更充分的认识,从而大大增强了其贵任感。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官帽”是村民给的,只有切实为村民服务, 才对得起村民的一份信任。特别是那些经济发展和村务管理较为 落后的村,新当选的村干部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河南省邬 庙村有13位候选人参与竞争,在发表治村演说时,个自提出了 自己一套明确的治村思路,表达了自己为村民服务的决心。该省 郾城县赛子村村主任候选人在发表治村演说提出了五项目标,并 交了1万元押金,表示“任期内完不成目标任务,所交押金不 要,报酬分文不领,接受工资的5一10倍罚款。”广东省东莞市 王屋村新的村委会主任当选后表示:“新班子将以前任村官为前 鉴,真正做到村务公开,把玉屋村的土地问题彻底查清。”河南 省漯河市对全市新一任民选“村官”进行了专门的追踪回访,发 现新一届村委在“三夏”和抗灾抢险工作中普遍表现突出,受到 村民的赞扬。 一使干部群众受到深刻的自我教育。由于长期历史造成的 原因,农民的民主素质较低,必须经过长时间学习和训练,而最 好的课堂则是民主实践。 1998年以来的民主选举,由于由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村 民得以参与和了解选举的各个环节,在亲身体验中切实感受到民 主的可靠性,逐渐理解民主的科学含义,受到生动其体的自我教 育。河南省安阳一个村在选举投票时,当地一指导村委会选举的 干部想看一女性村民的选票是否填写正确,却被该村以秘密划票 的理由加以阻止。山东省莱西市柴岚村有一对夫妇在参加投票 时,丈夫对妻子说:“你跟我得保持一致,我代你写票好了。”妻 子却答:“俺跟中央保持一致,选谁不选谁,你做不了俺的主。” 按民主程序选举产生的干部,也容易形成按民主程序办事的习 惯,从而改变过去基层干部习惯子独断专行的行为模式。许多地 方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后十分注重村委会的民主议事和村务公开制
一、村民自治 23 度的建立,将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作为治村基本 规则。 -强化了法律的尊严。由于上下重视和传播媒介的广泛宣 传,特别是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实践,《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前 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深人到村民中,使广大村民充分认识到,只 有切实掌握和运用法律才能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而广大基层干部也从中受到深刻的法律教育,法律意识得 到强化。1998年,在辽宁省普兰店巾矿洞村村民委员会选举中 出现了由村支部书记一人包办,第二村民小组1人代替48位选 民划票投票,秘密点票和不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的违法违规现象。 该村村民认为自已的民主权利受到严重侵犯,两天内有四百多名 村民向政府反映情况。在村民的监督和督促下,乡政府撒销了此 次选举结果,重新组织选举。但乡政府在没有弄清基本选举程序 的情况下,又匆匆举行村民代表选举,再次引起村民不满。在市 主管部门的干预下,该村的村委会选举才得以顺利进行。黑龙江 省集乐村村民提出罢免村主任动议后,遇到不少阻力,有的村民 准备到省政府请愿,而另一些村民则强调必须按程序走。特别是 新的镇委书记积极引导村民运用法律手段,使村民得以通过法律 程序罢免了原村主任。 三、跨越中的艰难:来自村民的呼声 任何历史的跨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的 意义不仅在于能够使农民选好自已的当家人,更重要的是它是新 的授权机制和权力有序更迭的规则程序,并直接涉及权力更迭背 后的利益关系。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与包产到户相比,村民 自治的推进更为艰难。首先,包产到户是基于共同利益的选择, 村民自治是在由于分户经营而带来的利益分化基础上进行的,特
24 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 别是村民委员会选举强调竞争,必然会产生意向的不同,甚至尖 锐的冲突。其次,包产到户可以以按手印、拉绳子,甚至抓阄等 十分简单的方法操作,而村民自治体现着现代民主和法治精神, 特别是村民委员会选举有一套严格的法律程序,农民对这些外部 输人的程序相当陌生,需要较长时间掌握和运用。第三,村民自 治涉及整个农村管理体制的变革,特别是村民委员会选举涉及权 力授予和运行方式的改变和原有政治关系的再调整,会引发一些 深层次的矛盾。 1998年以来,中国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与此同时,村民的不满情绪也格外强烈,选举中出现的问题不 少。群众上访信访,特别是集体上访和联名信访明显增多。怎样 看待这一似乎十分矛盾的现象?笔者认为这既反映了历史跨越的 艰难性,同时也是一种历史进步的表现。因为在1998年以前, 许多现象被视之为自然的,甚至是不容置疑的,即使群众有意见 也很难公开表达或向上级机关反映。而进人1998年后,随着党 和国家对村民自治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加强立法和立法宣传,群 众掌握了政策和法律武器,一些本不正常的现象的神圣性受到质 疑和挑战,上访上告因此增多。笔者通过对一部分群众上访上告 信件及新闻煤介披露的情况的分析,基本都是反映村民委员会选 举过程中的违法现象。这些直接来自村民的呼声主要分为以下类 型: 一领导部门依法办事的观念不强。村民自治,特别是村委 会选举是一项政策性十分强的工作,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而这 一领导又必须建立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基础上。但一些领导部门人 员的法律意识淡薄,不能依法领导村委会选举工作,1998年下 半年,湖南省长沙市部分地方违反《湖南省村委会选举办法》, 不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擅自提前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在选举 过程中又不依法办事,引发多起村民集体上访,严重影响基层民
一、村民自治 25 主和基层稳定。省领导得知此事后,做了大量工作,才使村民的 情绪稳定下来。福建省某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从1997年8月开始 到1998年5月,进行了四次选举,但镇政府和村民的意见不 致,致使选举结果得不到承认,报纸多次披露和主管部门提出意 见后也未能解决,村民只得向更高层部门反映意见。内蒙古某村 选举过程中,当地政府竞然动用暴力工具监督和控制选举,从而 造成1400多人联名上告。这种动用暴力工具强制选举的方式最 容易引起村民的反感。在数封类似的上告信中,基本上都附有数 十、数百,甚至上于人的签名。 一基层政府部们沿袭传统的管理方式,将村委会作为自己 的下级机构对待,任命、指选、派选村领导,直接侵犯和剥夺村 民的民主选举权利。这种情况在群众上访上告中所占比例最大。 在国家某主管部门1998年收到的反映村委会选举问题12封来信 中,有9封属于此类,占75%。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城村以 往的村委会选举基本上是由乡领导任命,即使选举也是按上级意 志“走过场”,村民意见较大。1998年3月,因村里负债日趋严 重,村民联名向乡政府提出罢免村委会的要求,但没有回应。该 村因此成了一个没有村委会的村庄,延长土地承包期的工作只好 搁浅。河南省泌阳县冢子村自1994年以来,便是由所在乡的领 导任命村干部。1999年,针对政府委派干部不理村务,村委班 子长期瘫痪的状况,村民向乡政府强烈要求按《村民委员会组织 法》选举村干部。该乡乡长竞回答:“你们想自己选村干部,那 是胡闹!”内蒙古某村选举不合法,引起村民的不满,镇派出所 竟然传讯两位有意见者,结果引起53名村民联名写信上告。浙 江省某村村委会主任任职期间侵占集体财产和村民合法权益,引 起村民强烈不满。1998年9月18日,该村村民忍无可忍,依法 罢免村委会主任职务。但此举得不到镇领导的支持和引导,从而 致使该村村民代表在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不久向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