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 头人。这一提议得到党员和群众的拥护。过了几天,孖开全村户 主会议。要160多户每户派一人参加。主持会议的老党员介绍会 议目的,通过会议选举产生社会治安带头人,并代表部分老党员 提出蒙光新和蒙成顺为候选人。因为蒙光新年轻,有文化,蒙成 顺敢于制止乱砍滥伐的行为。随后宣布实行无名投票。每人发 一张白纸,同意的就写,不同意的就不写。选举结果几乎没有写 其他人的 蒙光新和蒙成顺当选为治安带头人后,不负众望,想办法搞 好社会治安。为此召开了数次老党员会议,决定订立村规民约, 组织治安联防,村内自我约束,村外搞好防范。1980年元月20 日召开全村会议,16岁以上的人都参如,共510多人。在会上 宣读事先起草的村规民约,并进行讨论。其主要内容为:有外来 人来本村需要过夜的,户主必须找治安带头人报告(如果有外来 人住宿,治安不好,要找户主);山林水田纠纷一家一户解决不 了的,汇报给治安带头人;对乱砍滥伐要教育处罚。本村人也不 能到村外乱砍滥伐,否则会败坏本村的名声;组织村民架桥补 路,整修挑水码头:集资购买低压线路设备,解决照明问题等 讨论后,每户出一个代表在村规民约上按手印,以便人人负责, 自我约束。可惜的是,几年后政府部门要去了这份村规民约的原 始材料,并未能保存下来。 订立村规民约后,治安带头人又联络邻村搞治安联防,一村 有事,共同协力。1980年2月的一个深夜,邻村有一个外来人 偷走一头黄牛。凌晨6时得到消息,2小时后联防小组近分工把 守路口。其中一个治安小组一直跟踪到邻近的柳江县,第二天便 将牛追了回来。 村昆从这件事认识到有治安带头人带头管事,有村规民约进 行相互约束的好处,便要求将这一组织固定下来。但是这一组织 是群众自发地建立的,对组织的名称和治安带头人的称呼各有不
一、村民自治 同。有的将治安带头人称为主任,有的称为片长。 与果地村相比,邻近的果作村在建立自己的组织时就规范 些。果作自然村原有6个生产队。该村的村民是在人心惶惶中渡 过1980年新年的。按以往的习惯,春节前后本是总结过去,安 排新年生产计划的时间,但原来的生产队长们认为现在摘生产责 任制,没有生产队长了,没有人抓。从前任生产队长的韦焕能 (果作村以韦姓为主)主动站了出来说,这样下去不行,要把大 家组织起来。于是他把其他几个生产队的千部都叫到一起,商量 以自然村为基础建立新的组织,大家都表示同意。韦焕能提出新 的组织不是生产队,不需要太多干部。由五个人组成,队长一正 两副,一个会计,一个出纳。后来考虑到原有6个生产队,就增 加了1个人。而新领导人怎样产生呢?过去的生产队长由上级任 命,新的组织没有人任命,也不能自已宜布自已为领导,村民也 不会承认。经讨论,决定由群众自己选举村领导。 1980年2月5日,根据事先的商定,径开全村大会选举村 领导。在五人合抱的大樟树下,坐满了村民。全村85户,一家 一人代表。当时的生产大队长蒙光捷来主持会议。他说,根据各 队队长的意见叫我来,我也愿意来。选村里的领导要选好。同意 群众意见,不用搞候选人,搞无记名投票。谁的票多谁就当。大 队长讲话后,由群众议论。当时担心没有人愿当干部,就说选上 淮谁就得当,谁的票多谁就当领导。因为当时社会治安很乱,没 有人愿当。同时,“四清”和“文革”把干部整苦了。原来的大 队党支部书记在“文革”中被打死,干部心有余悸。但是群众又 怕乱,强烈要求组织起来。于是提出,选了谁就必须当,不能推 辞。随后,每个人发了一张用信纸裁开的纸条。一张纸条上可写 6个人,多的作废。经过投票计票,大队长当场宜布选举结果 韦焕能得了满票,6人中最少的也有62票。 新的村干部选出来后,却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名称。选举之
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 前,只是讲选举村领导。选举后,村领导要分工。需要有一个组 织名称。大家纷纷议论。有人说原来公社和大队有管委会,生产 队有队委会,我们在大队以下,但义不是生产队,就叫村委会。 有人说,公社和大队的领导机构叫革委会(即革命委员会),我 们就叫村委会。还有人说,城里有居委会,我们是农村,应该叫 村委会。也有人说,我们村历史上就叫村。解放后成立了行政 村,才改称为屯,还是叫村委会好。总之,大家都比较赞成村委 会的说法,村委会也因此成为正式的组织名称。由于当地的村民 还是更习惯于叫村民委,认为村民委是村民选举出来的,不同于 原来的管委会和队委会。直到现在,人们大多还是叫村民委。 与果地村相同,果作村选举村领导是为了满足农民分田后要 求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紧迫需要。因此,村领导当选后做的第一 件大事,就是领导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利管理章程。1980年7月 14日,召开全村大会,讨论并通过事先起草好的村规民约利封 山公约。村规民约的主要内容为: 1.必须提高思想觉悟,认真体会安定团结的重要意义。 2,严禁赌博,不准在私宅、村里开设赌场,违者罚款 10元. 3.为了保苗夺丰收,严禁放猪,违者罚款5角,并给 予赔偿损失处理。 4.维护正常的娱乐活动,不准在村内、村附近对唱野 山歌,违者罚款每人10元。 5.不准在路边、田边、井边挖鸭虫,受损失的罚工修 补。 6.不准盗窃,违者按件加倍赔偿并罚款5元,情节严 重者,呈报上级处理。 7.捡拾东西,拿回交给村委,归还原主
一、村民自治 9 8.不准在泉边、河边大便,不准在上游洗衣、洗头梳 发,晾晒蚊帐、床单等污染东西。 9.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班,自觉做到码头经常冲 洗,保护清洁。 封山公约的主要内容为: 一、严禁毁林开荒,违者每平方尺罚款5角。 二、不准在封山内欧柴、挖树根、割草皮、打石头,违 者每百斤到款10元。 三、村里的风景树不准折枝乱欧,违者罚款15元。 四、不准盗窃林木,违者每百斤罚款15元 五、实行护林有功者奖、毁林者罚的办法,对维护林木 有功者奖5%的资金。 六、不准在育林区放牛羊群,每头罚款1元,外村罚2 元。 以下署名:果作村委会,再以下是韦焕能等85户村民的手 印或签名盖章。这一份村民自我管理的章程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 韦焕能手中,成为历史的有力见证。 村委会和村规民约很快见到了实效。一度盛行的赌博风被刹 住了,偷盗事件大为减少。成立村委会后的两年时间里,只发生 过两起外地人到当地偷窃的案件,而且在村委会的组织下得到及 时的处理。村民又过上了安宁的生话。 村委会成立后,还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因为是想群众之所 想,急群众之所急,要办的事得到了群众的踊跃响应和积极支 持。1980年,其他村乱砍滥伐日益严重,果作村却开展了造林 大会战。接下来修建码头、机耕路。在解决村民照明用电问题
10 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 时,村里没有足够的资金,感觉为难,于是与群众商量。村民说 有钱,但要村领导和组织集资。村领导根据群众意见,按人口集 资,人均12元钱,解决了资金紧张问题,村民终于用上了盼望 已久的电。由于资金款来自于村民,村干部用钱时十分谨慎,会 计出纳账目清楚,定期向村民张榜公布,从而取得了村民的充分 信任。村于部更加注意有事与群众商量,干群关系十分融治。 果作村委会是迄今发现的全国第一个有正式记录为依据的村 委会。这一组织一开始就体现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的群众自治组织的性质,体现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的原则精神。一种适应家庭经营新的生产形式的 新的组织,一种新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就这样在一个偏僻的小 山村里诞生了。 三、党对农民创造的积极支持和引导 尊重实践,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这是共产党成为 人民利益代表的源泉所在;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支持和引导 人民的创造,这是党作为领导力量的根基所在。中国第一个村委 会的产生并得以扩展到全国,生动具体地证明了这一点。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基层于部正为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 困扰时,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村委会等新的组织,不仅在解决社会 治安问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通过村委会组织群众举办公益 事业,办成了许多过去干部群众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当了解 到果地和果作等村因建立起群众组织使治安好转,公共事务有人 管的情况后,大队和公社干部都很高兴。随之,合寨所有的自然 村都建立了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其他地方的农民也自发建立 了自己的组织。因为是群众自发建立的组织,最初各种叫法都 有。有的叫治安联防队,有的叫村主,有的叫村管委会,有的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