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民自治
伟大的创造从这里起步 一探访中国最早的村委会的诞生地 中国的许多历史性创造往往产生于不经意之中。谁也没有 意料到,20年前产生的村民委员会这一村民自治的组织载体, 竞在中国得到普遍推行,并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江泽民总书记 在视察安徽农村的讲话中对村民自治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包 产到户、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亿万农民 的伟大创造。 那么,村民自治这一伟大创造是怎样发生的呢?人们对包产 到户的发源地一安徽小岗村已十分熟悉,而对村民自治的发源 地尚很陌生。值村委会产生20周年之际,我们对中国第一个村 委会的发源地一广西宜州市合寨村进行了实地探访。 一、伟大的创造源于包产到户之急需 或许是人们当初没有意识到村民自治的历史意义,正式文献 中有关村委会发源地的记载很少,一般只是提到在广西宜山(现 宜州市)、罗城一带。从我们在宜州、罗城一带的考察了解到, 我国最单产生的村委会不是只有一个或数个,而是有多个分布在 这一带。但有比较完整的历史记录,并经过多方考察后确认的中 国第一个村委会是宜州市的合寨村。 宜州市位于广西西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新中国建立后
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 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人民公社体制的限制,长期历史 延续下来的贫困面貌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1979年农民人均收 人仅63元。位于宜州市边远地区的合寨村的生产更为落后。饱 尝饥饿之苦的农民迫切需要改变现状。1979年,当风闻外地兴 起“分田到户”时,合寨村的农民自发地将田分到农户,生产的 积极性迅速高涨。 然而,获得了自由的农民很快又面临着新的问题。最为突出 的是社会治安恶化,杜会矛盾增多。合寨有11个自然村,41个 生产队,规模较大,难于管理,特捌是位于三县交界之处,历史 上社会治安状况就不好。在人民公社时期,尽管不断强化思想政 治教育和发动政治运动,社会秩序较为稳定,但由于贫困,小偷 小摸等现象从未断绝。特别是在1970年代后期,人民公社体制 的约束力越来越弱,偷盗现象趋于严重。面随着分田到户的兴 起,人民公社组织的凝聚力迅速弱化,原有的社会秩序受到强烈 冲击。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社会治安急剧恶化,偷盗成 风,难博成风。每天少则三五十人,多则两三百人参与赌博。赌 输了就偷,偷了又去赌,形成恶性循环。处于“几不管”地带的 合寨村深受其害。特别是耕牛大量被盗,严重影响着正常的农业 生产。为了防盗,村民只好将牛拉到自己的住房里与人同住。分 田到户后,因争水争地,社会纠纷也大大增多。农民将当时的生 活描述为“吃得饱,睡不好”。 包产到户打破了原有的农村利益格局,社会秩序激烈动荡 但新的秩序又难以依靠支撑原有秩序的组织和干部建立起来。主 要是当时的农村干部面对新的形势,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束手无 策,要么无能为力。当初,分田到户是农民自发地、在偷偷摸摸 状态下兴起来的。由于中央的精神仍然是不许包产到户,当时的 个别省委主要领导表示不能搞责任制,否则要抓人。宜山县委领 导只得采取强制措施加以阻止,并限制分田到户之风的蔓延。县
一、村民自治 委书记在全县干部会上针对衣民的分田要求,对干部说:我是管 总闸的,你们是管分闸的,我这个闸没有开,你们也不要开。但 是,由于农民的强烈要求,分田到户已成不可阻挡之势。面对这 一情况,刚刚经历过“四清”和“文革”的基层干部只得放任不 管,特别是许多生产队干部干脆躺倒不干,以免博遭批判。合寨 村也因此一度陷人“无人管事”的境地。事实上,就是干部想 管,也没有很好的办法管。因为,以往干部工作主要是听从上级 安排,所熟悉的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指挥生产。分田到户后,对 农民由于新的需求带来的新任务,他们不熟悉,也难以用新的办 法处理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分田到户后,获得了自由的农民迫切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 秩序,当原有的体制难以满足这一紧迫需要时,农民只得自己来 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二、村民委员会:农民的自我创造 合寨村原为合寨生产大队,是由10多个自然村(当地称之 为屯)组成的。自然村的村民居住集中,百多户村民形成为相对 独立的村落。面对社会治安状况恶化,又无人管事的困境,果地 和果作两个自然村的村民率先组织起来,寻求摆脱困境的出路。 果地村虽然由8个生产队组成,但村民居住十分集中,农户 住房一家连一家。村民中以蒙姓为主。该村1978年以来连续发 生多起耕牛被盗的事件,乱砍滥伐严重,多年封山育林的成果有 可能毁于一旦,村民们优心钟钟。1979年底的一个晚上,村里 的老支书蒙宝亮、老党员蒙正昌、蒙正奉到曾任民办教师的蒙光 新的家。表示要吸取旧社会和“文化大革命”无政府状态的教 训,在责任田分到户后,要搞好杜会治安。要有人牵头,将村民 组织起来。为此,他们提出方案,通过党员、群众推选出治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