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西六校3月联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万安中学郭建平审题人:万安中学罗念亨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瞥(pie)见粗犷( guang 熨(yin)帖审时度(duo)势 B僭(jian)越跻(ji)身 瘦削(xue)风光旖(qi)旎 C内讧(hong) 酗(xu)酒 蛰(zhe)伏以飨( xiang)读者 D梦魇(yan) 诟(hou)病 羞赧(nan)暴戾恣(zi)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蓬松发轫返璞归真出奇致胜 B.坐落幅员入不敷出色厉内荏 磋商神洲器宇轩昂天干物燥 D.海涵双簧风波迭起浮想联篇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目前,在青少年中盛行网络语言,但这种语言终究不适宜正式使用 ②新版《红楼梦》的定妆照刚一出炉,即遭遇了“连环雷”,尤其是对金陵十二钗的 更是“雷”声阵阵 ③“执政为民”还要求我们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能为百姓提供便当的服务。 A、场合妆饰简捷 B、场所妆饰简洁 、场所装饰简洁 D、场合装饰简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沿河上百家企业的废水未经净化就直接排入河中,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今天这种两岸草 木枯萎、河中鱼虾灭绝的状况 B.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C.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我的问题 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央视在少投入多产出上做得简直登峰造极,不但保证了节目质量,明星阵容,而且带给 演员“一夜出名”的真实回报
2009 年江西六校 3 月联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万安中学 郭建平 审题人:万安中学 罗念亨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瞥.(piē)见 粗犷.(guǎng) 熨.(yùn)帖 审时度.(duó)势 B 僭.(jiàn)越 跻.(jī)身 瘦削.(xuē) 风光旖.(qí)旎 C 内讧.(hòng) 酗.(xù)酒 蛰.(zhé)伏 以飨.(xiǎng)读者 D 梦魇.(yǎn) 诟.(hòu)病 羞赧. (nǎn ) 暴戾恣.(zì)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蓬松 发轫 返璞归真 出奇致胜 B. 坐落 幅员 入不敷出 色厉内荏 C. 磋商 神洲 器宇轩昂 天干物燥 D. 海涵 双簧 风波迭起 浮想联篇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目前,在青少年中盛行网络语言,但这种语言终究不适宜正式 使用。 ②新版《红楼梦》的定妆照刚一出炉,即遭遇了“连环雷”,尤其是对金陵十二钗的 , 更是“雷”声阵阵。 ③“执政为民”还要求我们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能为百姓提供 便当的服务。 A、场合 妆饰 简捷 B、场所 妆饰 简洁 C、场所 装饰 简洁 D、场合 装饰 简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沿河上百家企业的废水未经净化就直接排入河中,长此以往 ....,就形成了今天这种两岸草 木枯萎、河中鱼虾灭绝的状况。 B.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 ....,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C.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我的问题 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 D.央视在少投入多产出上做得简直登峰造极 ....,不但保证了节目质量,明星阵容,而且带给 演员“一夜出名”的真实回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 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B.最近五年来,随着市民收入增加,银行开通的理财渠道非常多,除了传统的投资方式 外,股票、基金以及各种形式的理财方式越来越吸引市民。 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来刊登名为《日中战 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 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嬴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 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面临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锦绣的森林 13世纪中,教皇权势强盛,文化中心由罗马移向北欧,一种象征全盛的教权的教堂建筑 样式一一哥特式在那里产生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出现,使宗教艺术别开生面。其特色一言以蔽之,曰“高”。然而这与 现代商业大都市的高层建筑的高不同,前者向天,后者着地。教堂建筑高而尖,有向上超升 之妙;商业建筑高而平,有着地堆积之感。故百几十层的摩天阁虽然比哥特式的教堂髙得多, 但沉重地叠置在基地上并无崇高之美感。反之,哥特式的教堂形似一簇怒放的春花,仿佛拼 命地想从地上抽发岀来,向天空生长;又如一簇火焰,势将上冲霄汉:所谓“锦绣的森林” 是也。 形成这种样式崇高而秀丽特色的要素是柱头和尖头拱门。为求增加垂直的效果,哥特式 不用一根根的粗柱,改用一束束的细柱。又在屋顶上加尖高塔,使柱束上的许多垂直线因尖 高塔的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无尽之境。柱束之间,不用壁而用尖头拱门形的窗。壁有 板滞之感,足以减却向上之势,尖头窗则增加了秀丽与崇高。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尖头拱门 交互错综于上,仰望时似觉身在大森林中,而毫无屋顶压迫之感。总之,哥特式建筑全无墙 壁,只有细柱、尖窗和尖塔,几乎没有水平线,全体由垂直线构成。这种建筑形式萌芽后, 很快风行全欧,不但教堂建筑上用之,一般的建筑也都受这种样式的影响。 “锦绣的森林”般的哥特式教堂诞生,宗教建筑的发展就达于极点。这种式样的杰作, 多在北欧,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为哥特式中的典范。这教堂工程历六世纪之久,其工作之困难 概可想见。为了表现宗教的神秘相,建筑师把宗教的精神翻译成视觉的形态,用形体来表现 抽象的观念,于是否定了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哥特式冒险尝试而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 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B.最近五年来,随着市民收入增加,银行开通的理财渠道非常多,除了传统的 投资方式 外,股票、基金以及各种形式的理财方式越来越吸引市民。 C.11 月 26 日、27 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来刊登名为《日中战 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 D.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 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面临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锦绣的森林 13 世纪中,教皇权势强盛,文化中心由罗马移向北欧,一种象征全盛的教权的教堂建筑 样式——哥特式在那里产生。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出现,使宗教艺术别开生面。其特色一言以蔽之,曰“高”。然而这与 现代商业大都市的高层建筑的高不同,前者向天,后者着地。教堂建筑高而尖,有向上超升 之妙;商业建筑高而平,有着地堆积之感。故百几十层的摩天阁虽然比哥特式的教堂高得多, 但沉重地叠置在基地上并无崇高之美感。反之,哥特式的教堂形似一簇怒放的春花,仿佛拼 命地想从地上抽发出来,向天空生长;又如一簇火焰,势将上冲霄汉:所谓“锦绣的森林” 是也。 形成这种样式崇高而秀丽特色的要素是柱头和尖头拱门。为求增加垂直的效果,哥特式 不用一根根的粗柱,改用一束束的细柱。又在屋顶上加尖高塔,使柱束上的许多垂直线因尖 高塔的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无尽之境。柱束之间,不用壁而用尖头拱门形的窗。壁有 板滞之感,足以减却向上之势,尖头窗则增加了秀丽与崇高。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尖头拱门 交互错综于上,仰望时似觉身在大森林中,而毫无屋顶压迫之感。总之,哥特式建筑全无墙 壁,只有细柱、尖窗和尖塔,几乎没有水平线,全体由垂直线构成。这种建筑形式萌芽后, 很快风行全欧,不但教堂建筑上用之,一般的建筑也都受这种样式的影响。 “锦绣的森林”般的哥特式教堂诞生,宗教建筑的发展就达于极点。这种式样的杰作, 多在北欧,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为哥特式中的典范。这教堂工程历六世纪之久,其工作之困难 概可想见。为了表现宗教的神秘相,建筑师把宗教的精神翻译成视觉的形态,用形体来表现 抽象的观念,于是否定了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哥特式冒险尝试而成
功的另一例是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这教堂的形式,虽与科隆大教堂大同小异,但是北欧的 大势与意大利的传统的合并式样,可为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这教堂全部用白色大 理石为材料,据说,是意大利人欲与北方的阿尔卑斯山争高而建造的 16世纪,哥特式建筑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一味冒险求高,终于陷入自灭的命运。此时基 督教势力也由于极度地扩张,达到了衰沉的时期。世间一切文化相关联,政治、宗教、艺术, 互相牵制而展进着,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中世纪的封建制和教会权同时没落不正说明了 这一点吗? (选自《丰子恺谈建筑》,有删改) 6.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教皇权势强盛,欧洲文化中心北移,使宗教建筑艺术发展到极点,别开生面的哥特式教 堂应运而生。 B.哥特式教堂屋顶的尖高塔,使柱束的垂直线得以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切合了向 上超升的宗教观念。 C.否定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最终哥特式建筑在一味冒险求高中获 得成功。 D.据说,为与阿尔卑斯山争高,意大利人兼容并蓄建造的米兰大教堂,成了建筑史上的 件特殊的纪念物 7.对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与基督教势力同时达到衰沉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B.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促使教堂建筑一味求髙,是哥特式建筑自灭的外因。 C.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违背客观规律,是哥特式建筑走向衰亡的自身原因。 D.世间一切文化相互关联,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教权的同兴同衰就是明证。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被誉为“锦绣的森林”的哥特式教堂,即使不是基督徒,也会赞叹其秀美与崇髙 B.普通的民用建筑受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影响,窗户往往采用尖头拱门的形式。 C.商业建筑大量采用板滞的墙壁,减却向上之势,即使高可摩天,也不能给人崇高的美感。 D.哥特式教堂的建筑样式,不仅影响了民用建筑,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他的艺术形式。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功的另一例是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这教堂的形式,虽与科隆大教堂大同小异,但是北欧的 大势与意大利的传统的合并式样,可为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这教堂全部用白色大 理石为材料,据说,是意大利人欲与北方的阿尔卑斯山争高而建造的。 16 世纪,哥特式建筑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一味冒险求高,终于陷入自灭的命运。此时基 督教势力也由于极度地扩张,达到了衰沉的时期。世间一切文化相关联,政治、宗教、艺术, 互相牵制而展进着,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中世纪的封建制和教会权同时没落不正说明了 这一点吗? (选自《丰子恺谈建筑》,有删改) 6.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教皇权势强盛,欧洲文化中心北移,使宗教建筑艺术发展到极点,别开生面的哥特式教 堂应运而生。 B.哥特式教堂屋顶的尖高塔,使柱束的垂直线得以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切合了向 上超升的宗教观念。 C.否定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最终哥特式建筑在一味冒险求高中获 得成功。 D.据说,为与阿尔卑斯山争高,意大利人兼容并蓄建造的米兰大教堂,成了建筑史上的一 件特殊的纪念物。 7.对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与基督教势力同时达到衰沉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B.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促使教堂建筑一味求高,是哥特式建筑自灭的外因。 C.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违背客观规律,是哥特式建筑走向衰亡的自身原因。 D.世间一切文化相互关联,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教权的同兴同衰就是明证。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被誉为“锦绣的森林”的哥特式教堂,即使不是基督徒,也会赞叹其秀美与崇高。 B.普通的民用建筑受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影响,窗户往往采用尖头拱门的形式。 C.商业建筑大量采用板滞的墙壁,减却向上之势,即使高可摩天,也不能给人崇高的美感。 D.哥特式教堂的建筑样式,不仅影响了民用建筑,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他的艺术形式。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象祠记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宜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 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日:“毁之乎,其新之也?”日:“新之。”“新之也何居 乎?”日:“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 而上,皆尊奉而裡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 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 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 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 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 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 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日:“天 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 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兔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 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 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 今之诸苗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始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 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 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③瞽瞍( gu sou):舜父名。 ④底:通“抵”,到
象祠记 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宜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 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 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 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 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 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 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 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 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 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 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 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 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 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 今之诸苗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始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 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 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③瞽瞍(gǔ sǒu):舜父名。 ④底:通“抵”,到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其祠屋 新:把……修整如新 B.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 恶:厌恶 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意:猜测 D.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弟:同“悌”,敬爱兄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毁之乎,其新之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君子之爱若人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苗区的象祠留存到明代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裡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②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③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 ④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 ⑤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⑥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品德不好的象却受到苗民立祠祭祀,作者认为可能是象后来被舜的品德感化了 B.宣尉使顺应民心,重新修整象祠,同时请作者作记,以彰显民意。 C.作者认为周天子任命诸侯的卿的制度是仿效了舜封象的办法。 D.本文的主旨是宣扬“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具有鼓励人改过从善的积极意义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其祠屋 新:把……修整如新 B.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 恶:厌恶 C.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意:猜测 D.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弟:同“悌”,敬爱兄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毁之乎,其.新之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君子之爱若.人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苗区的象祠留存到明代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②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③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 ④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 ⑤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⑥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品德不好的象却受到苗民立祠祭祀,作者认为可能是象后来被舜的品德感化了。 B.宣尉使顺应民心,重新修整象祠,同时请作者作记,以彰显民意。 C.作者认为周天子任命诸侯的卿的制度是仿效了舜封象的办法。 D.本文的主旨是宣扬“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具有鼓励人改过从善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