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 必修2遗传与进化 配人教版 A.0 B.1/9 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在已知显隐性的前提下才 C.1/3 D.1/16 能进行测交,A项错误。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 答案B 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其测交后 解析由题图可知,1号和2号的基因型一定为Aa和 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也为1/2,B项错误。豌豆的自交不 Aa。3号和4号为正常的异卵挛生兄弟,他们的基因型 需要进行去雄、套袋和人工授粉处理,而测交霄要,C项 为AA的概率都是1/3,所以都为AA的概率是(1/3)× 错误。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显性植株的基因 (1/3)=1/9。 型,如果测交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或自交 14.某生物体有性生殖时能形成四种生殖细胞,且Ab: 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此显性个体为杂合子,D项 aB:AB:ab=4:4:1:1,此生物自交得到的后代中, 正确。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出现的概率是( 18.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橘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 A.16/100 B.4/100 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橘 C.8/100 D.1/10 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橘红带黑斑,1/3为 答案C 野生型性状,即橄榄绿带黄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解析解析如下图: ( A.橘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 早配子 配子类型 为杂合子 +/10Ab 4/10aB 1/10AB 1/10ab B.突变形成的橘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4/100 4/10Ab C.自然繁育条件下,橘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AABb 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橘红带黑斑 4/10aB 品系 配子 4/100 答案D 1/10AB AABb 解析橘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 1/10ah 系均为杂合子,A项正确。由题千信息可知,橘红带黑斑 为显性性状,则突变形成的橘红带黑斑基因为显性基因, 15.两个黄色圆粒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得到的6000粒种子 杂合橘红带黑斑鱼(Aa)相互交配,子代表型比例为2: 均为黄色,但其中有1500粒为皱粒。假设控制豌豆种 1,可推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即橘红带黑斑基因 子颜色和形状的基因分别为Y、y和R、r,则两个亲本的 具有纯合致死效应,B项正确。由于橘红带黑斑基因具 基因型可能为( 有纯合致死效应,所以橘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C项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正确。橘红带黑斑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无论回交多少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i 次,所得橘红带黑斑品系均为杂合子,D项错误。 答案D 19.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用一有色籽粒 解析A、C两项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皱粒种子:B项后代 的植株X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 中有可能出现绿色种子。 例是1:3。下列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错误的是 (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 B.玉米籽粒有无颜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C.玉米籽粒有无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16.下列属于纯合子的是( D.测交后代中无色籽粒的基因型至少有四种 A.DDee B.DdEE 答案CD C.ddee D.DdEe 解析根据测交实验的结果为1:3(1:1:1:1的变 答案AC 式)可知,玉米籽粒有无颜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 解析DDee中两对基因都纯合,是纯合子。DdEE中一 控制,C项错误。假设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测交 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是杂合子。ddee中两对基因 后代中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也是双杂合的,与植株X相 都纯合,是纯合子。DdEe中两对基因都杂合,是杂合子。 同,都是AaBb,A项正确。玉米籽粒有无颜色由两对基 17.下列关于自交和测交的叙述,错误的是( 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项正 A.自交和测交都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确。测交后代中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即Aabb B.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高于其测交 aaBb和aabb,D项错误。 后代 20.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籽粒饱满对籽粒皱缩 C.豌豆的自交和测交都需要进行去雄、套袋、人工授粉 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让纯合的红花 处理 高茎籽粒皱缩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茎籽粒饱满植株杂 D.自交和测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显性植株的基因型 交,理论上F2中会出现的是( 答案ABC A.8种表型、27种基因型 解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以用来 B.纯合子占F2总数的1/8 36
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配人教版 A.0 B.1/9 C.1/3 D.1/16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1号和2号的基因型一定为 Aa和 Aa。3号和4号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弟,他们的基因型 为 AA的概率都是1/3,所以都为 AA的概率是(1/3)× (1/3)=1/9。 14.某生物体有性生殖时能形成四种生殖细胞,且 Ab∶ aB∶AB∶ab=4∶4∶1∶1,此生物自交得到的后代中, 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出现的概率是( ) A.16/100 B.4/100 C.8/100 D.1/10 答案 C 解析 解析如下图: 配子类型 ♀配子 4/10Ab 4/10aB 1/10AB 1/10ab ♂ 配子 4/10Ab — — 4/100 AABb — 4/10aB — — — — 1/10AB 4/100 AABb — — — 1/10ab — — — — 15.两个黄色圆粒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得到的6000粒种子 均为黄色,但其中有1500粒为皱粒。假设控制豌豆种 子颜色和形状的基因分别为 Y、y和 R、r,则两个亲本的 基因型可能为( ) A.YYRR和 YYRr B.YyRr和 YyRr C.YyRR和 YYRr D.YYRr和 YyRr 答案 D 解析 A、C两项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皱粒种子;B项后代 中有可能出现绿色种子。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 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 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列属于纯合子的是( ) A.DDee B.DdEE C.ddee D.DdEe 答案 AC 解析 DDee中两对基因都纯合,是纯合子。DdEE中一 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是杂合子。ddee中两对基因 都纯合,是纯合子。DdEe中两对基因都杂合,是杂合子。 17.下列关于自交和测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交和测交都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B.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高于其测交 后代 C.豌豆的自交和测交都需要进行去雄、套袋、人工授粉 处理 D.自交和测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显性植株的基因型 答案 ABC 解析 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以用来 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在已知显隐性的前提下才 能进行测交,A项错误。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 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其测交后 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也为1/2,B项错误。豌豆的自交不 需要进行去雄、套袋和人工授粉处理,而测交需要,C项 错误。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显性植株的基因 型,如果测交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或自交 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此显性个体为杂合子,D 项 正确。 18.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橘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 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橘 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橘红带黑斑,1/3为 野生型性状,即橄榄绿带黄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橘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 为杂合子 B.突变形成的橘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自然繁育条件下,橘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橘红带黑斑 品系 答案 D 解析 橘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 系均为杂合子,A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橘红带黑斑 为显性性状,则突变形成的橘红带黑斑基因为显性基因, 杂合橘红带黑斑鱼(Aa)相互交配,子代表型比例为2∶ 1,可推得基因型为 AA的个体死亡,即橘红带黑斑基因 具有纯合致死效应,B项正确。由于橘红带黑斑基因具 有纯合致死效应,所以橘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C项 正确。橘红带黑斑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无论回交多少 次,所得橘红带黑斑品系均为杂合子,D项错误。 19.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用一有色籽粒 的植株X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 例是1∶3。下列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错误的是 ( )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籽粒有无颜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籽粒有无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中无色籽粒的基因型至少有四种 答案 CD 解析 根据测交实验的结果为1∶3(1∶1∶1∶1的变 式)可知,玉米籽粒有无颜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 控制,C项错误。假设相关基因用 A、a,B、b表示,测交 后代中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也是双杂合的,与植株 X 相 同,都是 AaBb,A项正确。玉米籽粒有无颜色由两对基 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项正 确。测交后代中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即 Aabb、 aaBb和aabb,D项错误。 20.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籽粒饱满对籽粒皱缩 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让纯合的红花 高茎籽粒皱缩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茎籽粒饱满植株杂 交,理论上F2 中会出现的是( ) A.8种表型、27种基因型 B.纯合子占F2 总数的1/8 36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C.高茎籽粒皱缩:白花籽粒饱满=1:1 P 粉花植株甲×粉花植株乙 D.红花籽粒饱满:白花高茎=9:1 答案ABC F 红花植株 解析假设用A/a、B/b、C/c来表示三对等位基因,则纯 1⑧ 合红花高茎籽粒皱缩的基因型为AABBcc,纯合白花矮 红花植株粉花植株 白花植株 茎籽粒饱满的基因型为aabbC℃,F,的基因型为 比例 9 6 :1 AaBbCc。则F,的表型有2X2X2=8(种),基因型为 3X3X3=27(种)。F2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2)X (1)控制花色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 (1/2)×(1/2)=1/8。高茎籽粒皱缩(_Bcc):白花籽 定律。 粒饱满(aa_C_)=[1×(3/4)×(1/4)]:[(1/4)×1× (2)F1红花植株产生的配子有 种,分别 (3/4)]=1:1。红花籽粒饱满(A_-C_):白花高茎 是 (aaB_--)=[(3/4)×1×(3/4)]:[(1/4)×(3/4)× (3)F,中纯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F2中杂合 1]=3:1。 粉花的基因型为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4)若使F2的粉花植株随机传粉,子代的表型有 21.(8分)玉米是遗传学实 种,粉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花序 验经常用到的材料,在 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2)4AB、Ab、aB、ab 自然状态下,其花粉既 (3)AABB Aabb aaBb (4)3 2/3 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 ♀花月 解析(1)控制花色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 头上,也可以落到其他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由题图可知,F,的基因型为 植株的柱头上(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Aa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可以产生AB、Ab,aB、ab (1)请列举玉米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 这4种配子。(3)由遗传图解可知,红花植株:粉花植 株:白花植株=9:6:1,该比例属于9:3:3:1比例 的变形,因此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粉花植株的基 因型为A_bb、aaB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红 (答出两条)。 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杂合粉花的基因型为Aabb、 (2)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性学 aaBb。(4)F2的粉花植株中有1/6AAbb、1/3Aabb、 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 l/3aaBb、1/6aaBB,因此可以产生的配子为1/3Ab 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1/3aB、l/3ab。这些粉花个体之间随机传粉,因此可以产 ①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 生红花、粉花和白花三种表型,其中粉花(A_bb、aaB_)所 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的性状:若子 占的比例为(1/3)×(1/3)+(1/3)×(1/3)+2×(1/3)× 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 性状:若子一 (1/3)+2×(1/3)×(1/3)=2/3。 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 23.(12分)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睑 性状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 总和整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人)。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②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 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帮助预测实验结 组别 双亲全为 双亲中只有 双亲全为 果及得出相应结论。 双眼皮 个为双眼皮 单眼皮 双眼 120 120 子 皮人数 无 答案(1)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 果更准确:雄蕊花序顶生,雌蕊果穗着生在中部,便于操 代 单眼 子代均为 112 作: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皮人数 个x 单眼皮 (2)显性分别从子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 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 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若后代只表现一种 (1)根据表中第 组,可判断眼脸性状中属于 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 隐性性状的是 有常态叶又有皱叶,且数量相当,则不能作出显隐性判断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 22.(14分)某植物可以自由传粉,花色有粉色(甲和乙)、红 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的婚配组 色和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这两对 合的基因型。 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两纯种粉花植株杂交,结果如 第一组: 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组: 第三组: 37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C.高茎籽粒皱缩∶白花籽粒饱满=1∶1 D.红花籽粒饱满∶白花高茎=9∶1 答案 ABC 解析 假设用 A/a、B/b、C/c来表示三对等位基因,则纯 合红花高茎籽粒皱缩的基因型为 AABBcc,纯合白花矮 茎 籽 粒 饱 满 的 基 因 型 为 aabbCC,F1 的 基 因 型 为 AaBbCc。则F2 的表型有2×2×2=8(种),基因型为 3×3×3=27(种)。F2 中 纯 合 子 的 比 例 为 (1/2)× (1/2)×(1/2)=1/8。高茎籽粒皱缩(_ _B_cc)∶白花籽 粒饱满(aa_ _C_)=[1×(3/4)×(1/4)]∶[(1/4)×1× (3/4)]=1∶1。红花籽粒饱满(A_ _ _C_)∶白花高茎 (aaB_ _ _)=[(3/4)×1×(3/4)]∶[(1/4)×(3/4)× 1]=3∶1。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8分)玉米是遗传学实 验经常用到的材料,在 自然状态下,其花粉既 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 头上,也可以落到其他 植株的柱头上(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列举玉米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 (答出两条)。 (2)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性学 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 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①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 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的性状;若子 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 性状;若子一 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 。 ②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 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帮助预测实验结 果及得出相应结论。 。 答案 (1)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 果更准确;雄蕊花序顶生,雌蕊果穗着生在中部,便于操 作;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2)显性 分别从子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 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 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 若后代只表现一种 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 有常态叶又有皱叶,且数量相当,则不能作出显隐性判断 22.(14分)某植物可以自由传粉,花色有粉色(甲和乙)、红 色和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 A、a和B、b控制,且这两对 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两纯种粉花植株杂交,结果如 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控制花色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 定律。 (2)F1 红花植株产生的配子有 种,分别 是 。 (3)F2 中纯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F2 中杂合 粉花的基因型为 。 (4)若使 F2 的粉花植株随机传粉,子代的表型有 种,粉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答案 (1)(基因的)自由组合 (2)4 AB、Ab、aB、ab (3)AABB Aabb、aaBb (4)3 2/3 解析 (1)控制花色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由题图可知,F1 的基因型为 Aa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可以产生 AB、Ab、aB、ab 这4种配子。(3)由遗传图解可知,红花植株∶粉花植 株∶白花植株=9∶6∶1,该比例属于9∶3∶3∶1比例 的变形,因此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_B_,粉花植株的基 因型为 A_bb、aaB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红 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杂合粉花的基因型为 Aabb、 aaBb。(4)F2 的 粉 花 植 株 中 有 1/6AAbb、1/3Aabb、 1/3aaBb、1/6aaBB,因 此 可 以 产 生 的 配 子 为 1/3Ab、 1/3aB、1/3ab。这些粉花个体之间随机传粉,因此可以产 生红花、粉花和白花三种表型,其中粉花(A_bb、aaB_)所 占的比例为(1/3)×(1/3)+(1/3)×(1/3)+2×(1/3)× (1/3)+2×(1/3)×(1/3)=2/3。 23.(12分)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睑 性状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 总和整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人)。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全为 双眼皮 双亲中只有 一个为双眼皮 双亲全为 单眼皮 子 代 双眼 皮人数 120 120 无 单眼 皮人数 74 112 子代均为 单眼皮 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第 组,可判断眼睑性状中属于 隐性性状的是 。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 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 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的婚配组 合的基因型。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37
生物学 必修2遗传与进化 配人教版 (3)某同学(5号个体)所在家庭眼脸遗传系谱如下图所 试解释原因: 示,试推测3号与4号生一个双眼皮男孩的概率为 答案(1)白色 A ■男性双眼皮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女性双眼皮 (3)2:1 ○女性单眼皮 (4)紫茎D、E (5)绿茎:紫茎=3:1 (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 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答案(1)一单眼皮 25.(13分)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 (2)AAXAA、AAXAa、AaXAa AAXaa、AaXaa 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 aaXaa 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 (3)1/3 果如下。 解析(1)题表中第一组的双亲全为双眼皮,但其后代中 实验1:圆甲×圆乙,F为扁盘,F2中扁盘形:圆形:长 有单眼皮个体,这说明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因此,可判 形=9:6:1 断眼睑性状中属于隐性性状的是单眼皮。(2)双眼皮个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为扁盘形:圆形:长 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单眼皮个体的基因型为 形=9:6:1 aa。由于第一组的双亲全为双眼皮,因此可能的婚配组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杂交组合的 合的基因型有AAXAA、AAXAa,AaXAa:第二组的双 F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形:圆形:长形均约等于 亲中只有一个是双眼皮,因此可能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 1:2:1。 有AAXaa、AaXaa;第三组的双亲中全为单眼皮,因此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婚配组合的基因型只能是aaX aa。(3)由于4号个体的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 基因型为aa,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2/3Aa,所以3 遵循 定律。 号与4号生一个双眼皮男孩的概率为(1/3)×(1/2)+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 (2/3)×(1/2)×(1/2)=1/3. 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 24.(8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 基因型应为 ,扁盘的基因型 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 为 ,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株的 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 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 紫茎的植株各1株 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 杂交组合 F表型 杂交组合 F1表型 系F,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 的株系F。果 A:30对红花X 红花:白 D:绿茎X 绿茎:紫茎 形的表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 亲本 红花 花=36:1 紫茎 =1;1 的株系F,果形的表型及其数量比为 B:30对 红花X 红花:白 E:紫茎 亲本 全为紫茎 白花 花=5:1 自交 答案(1)两自由组合 C:30对 白花× F:绿茎 由于虫害, (2)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 全为白花 亲本 白花 自交 植株死亡 AaBb、AABb aabb (3)4/94/9扁盘:圆:长=1:2:1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的隐性性状 解析(1)实验1的F2中局盘形:图形:长形=9:6: 为 ,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 组。 1,实际是9:3:3:1的变形,由此可知,南瓜果形的遗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 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实验1,局盘形为双显性 代表型的情况是 性状,其基因型为A_B_;圆形为“一显一隐”性状,其基 因型为Abb和aaB_:长形为双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 aabb。(3)根据实验1、2,F2的扁盘形个体的基因型为 比例约为 1/9AABB、2/9AABb、2/9AaBB、4/9AaBb。若用长形品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 种的花粉对上述植株授粉,则AABB株系(占1/9)上全 ,判断依据的是 组。 为扁盘形:AABb和AaBB株系(共占4/9)上扁盘形:圆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F,表型的情况 形=1:1:AaBb株系(占4/9)上扁盘形:圆形:长形= 是 1:2:1。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 38
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配人教版 (3)某同学(5号个体)所在家庭眼睑遗传系谱如下图所 示,试推测3号与4号生一个双眼皮男孩的概率为 。 答案 (1)一 单眼皮 (2)AA×AA、AA×Aa、Aa×Aa AA×aa、Aa×aa aa×aa (3)1/3 解析 (1)题表中第一组的双亲全为双眼皮,但其后代中 有单眼皮个体,这说明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因此,可判 断眼睑性状中属于隐性性状的是单眼皮。(2)双眼皮个 体的基因型有 AA 和 Aa两种,单眼皮个体的基因型为 aa。由于第一组的双亲全为双眼皮,因此可能的婚配组 合的基因型有 AA×AA、AA×Aa、Aa×Aa;第二组的双 亲中只有一个是双眼皮,因此可能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 有 AA×aa、Aa×aa;第三组的双亲中全为单眼皮,因此 婚配组合的基因型只能是aa×aa。(3)由于4号个体的 基因型为aa,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2/3Aa,所以3 号与4号生一个双眼皮男孩的概率为(1/3)×(1/2)+ (2/3)×(1/2)×(1/2)=1/3。 24.(8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 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 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株的 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 紫茎的植株各1株 — 杂交组合 F1 表型 杂交组合 F1 表型 A:30对 亲本 红花× 红花 红花∶白 花=36∶1 D:绿茎× 紫茎 绿茎∶紫茎 =1∶1 B:30对 亲本 红花× 白花 红花∶白 花=5∶1 E:紫茎 自交 全为紫茎 C:30对 亲本 白花× 白花 全为白花 F:绿茎 自交 由于虫害, 植株死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的隐性性状 为 ,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 组。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 代表型的情况是 。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 比例约为 。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 ,判断依据的是 组。 (5)如果 F 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 F1 表型的情况 是 。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 试解释原因: 。 答案 (1)白色 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2∶1 (4)紫茎 D、E (5)绿茎∶紫茎=3∶1 (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 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25.(13分)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 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 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 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 为扁盘,F2 中扁盘形∶圆形∶长 形=9∶6∶1 实验2:扁盘×长,F1 为扁盘,F2 为扁盘形∶圆形∶长 形=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杂交组合的 F1 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形∶圆形∶长形均约等于 1∶2∶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 遵循 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A、a表示,若由两对 等位基因控制用 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 基因型应为 ,扁盘的基因型 为 ,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 实验1得到的F2 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 中扁盘果实的 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 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 系F3 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 的株系F3 果 形的表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 的株系F3 果形的表型及其数量比为 。 答案 (1)两 自由组合 (2)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 (3)4/9 4/9 扁盘∶圆∶长=1∶2∶1 解析 (1)实验1的F2 中扁盘形∶圆形∶长形=9∶6∶ 1,实际是9∶3∶3∶1的变形,由此可知,南瓜果形的遗 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实验1,扁盘形为双显性 性状,其基因型为 A_B_;圆形为“一显一隐”性状,其基 因型为 A_bb和aaB_;长形为双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 aabb。(3)根据实验1、2,F2 的扁盘形个体的基因型为 1/9AABB、2/9AABb、2/9AaBB、4/9AaBb。若用长形品 种的花粉对上述植株授粉,则 AABB株系(占1/9)上全 为扁盘形;AABb和AaBB株系(共占4/9)上扁盘形∶圆 形=1∶1;AaBb株系(占4/9)上扁盘形∶圆形∶长形= 1∶2∶1。 38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减数分裂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概念 精子的形成过程 1.通过列表法比较减数分裂I与减数分裂Ⅱ的 减数分裂 异同、精子形成过程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 特点日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同,培养比较与归纳的能力。 过程 2.通过识图、绘图法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 中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的变化特征,形成 间期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Ⅱ 结构与功能观。 3.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前期 中期一后期一末期 课前·基础认知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续表 1场所及细胞名称的变化 时期 图像 主要特征 (1)场所:条丸。 (2)细胞名称的变化 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 精染色体 前期 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复制「 减数分裂 可能发生互换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细 胞 精子变形 精细胞 减数分裂Ⅱ 中期 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 中央的赤道板两侧 2.染色体的变化 减数 时期 图像 主要特征 分裂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 后期 间期 解 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 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结果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 末期 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 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子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39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减数分裂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通过列表法比较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的 异同、精子形成过程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 同,培养比较与归纳的能力。 2.通过识图、绘图法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 中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的变化特征,形成 结构与功能观。 3.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课前·基础认知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1.场所及细胞名称的变化 (1)场所:睾丸。 (2)细胞名称的变化 2.染色体的变化 时期 图像 主要特征 间期 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 结果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续表 时期 图像 主要特征 减数 分裂 Ⅰ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 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可能发生互换 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 中央的赤道板两侧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 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 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 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子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39
生物学 必修2遗传与进化 配人教版 续表 (3)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时期 图像 主要特征 (4)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 四分体。( (5)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 前期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 答案(1)×(2)×(3)√(4)√(5)√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卵巢。 2.形成过程 减数 分裂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 减数分裂I 减数分裂Ⅱ 中央的赤道板上 !①卵原 细胞联会 ⑤极体 ③极体 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 后期 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②初级卵母细胞 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⑥卵细胞 ④次级卵母细胞 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 形成精 3.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 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细胞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胞,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 三、减数分裂 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成熟 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形成精子 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子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微思考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和染色体 分 特点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 数目暂时加倍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 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 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I结束时,染色 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体数目暂时加倍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 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微判斯11.基于精子的形成过程,判断下列表述是 ·微判断2基于对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减数分裂概 否正确。 念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大肠杆菌能进行减数分裂。() (1)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I形成一个次级卵 (2)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增殖并形成精子。() 母细胞和一个极体。() (3)高等动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生殖器官内。 (2)经减数分裂I形成的极体经过减数分裂Ⅱ形成一大 ( 小两个极体。() (4)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都是不均等分裂,而精子的形成 ( 过程都是均等分裂。() (5)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 (4)卵细胞和极体中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5)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 答案(1)×(2)×(3)√(4)×(5)√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2.基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 (6)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是否正确。 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1)所有的细胞分裂都存在四分体。() 答案(1)√(2)×(3)×(4)√(5)×(6)× (2)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40
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配人教版 续表 时期 图像 主要特征 减数 分裂 Ⅱ 前期 中期 后期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 中央的赤道板上 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 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形成精 细胞 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 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形成精子 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成熟 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子 微思考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和染色体 数目暂时加倍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 提示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结束时,染色 体数目暂时加倍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 微判断 1 1.基于精子的形成过程,判断下列表述是 否正确。 (1)大肠杆菌能进行减数分裂。( ) (2)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增殖并形成精子。( ) (3)高等动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生殖器官内。 ( ) (4)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 ) (5)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 ( ) 答案 (1)× (2)× (3)√ (4)× (5)√ 2.基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 是否正确。 (1)所有的细胞分裂都存在四分体。( ) (2)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 (3)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 (4)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 四分体。( ) (5)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 ) 答案 (1)× (2)× (3)√ (4)√ (5)√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卵巢。 2.形成过程 3.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 胞,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 三、减数分裂 微判断 2 基于对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减数分裂概 念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形成一个次级卵 母细胞和一个极体。( ) (2)经减数分裂Ⅰ形成的极体经过减数分裂Ⅱ形成一大 一小两个极体。( )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都是不均等分裂,而精子的形成 过程都是均等分裂。( ) (4)卵细胞和极体中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 (5)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 (6)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 答案 (1)√ (2)× (3)× (4)√ (5)× (6)×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