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 必修2遗传与进化 配人教版 续表 因型为 序号 类型 计算公式 答案(1)板叶紫叶抗病 只患乙病的概率 (2)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n-mn (3)花叶绿叶感病、花叶紫叶感病 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 72n (4)AaBbdd m十n一2mn或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解析(1)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 m(1-n)十n(1-m) 交,子代都表现为板叶紫叶抗病,说明板叶对花叶为显性、紫 不患病的概率 (1-m)(1-n) 叶对绿叶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患病的概率 m十n一m或1一不忠病的概率 (2)丙的表型为花叶绿叶感病,说明丙的基因型为 aabbdd。根据甲与丙杂交子代都是板叶紫叶抗病推断,甲的 ”情境体罗 基因型为AABBDD。乙(板叶绿叶抗病)与丁(花叶紫叶感 1.现有两种小麦,分别具有一种优良性状(如矮秆、抗病 病)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即2×2X2)种不同表 等),可采用下列育种程序进行作物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型,可以确定乙的基因型为AabbDd,丁的基因型为aaBbdd。 p杂交F,自交x (3)若丙(基因型为aabbdd)与丁(基因型为aaBbdd)杂 (1)如果培育的优良性状是隐性的,则图中X如何 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表型为花叶绿叶感 操作? 病、花叶紫叶感病。 提示选出具有所霄性状的个体即可留种。 (4)植株X与乙(基因型为AabbDd)杂交,统计子代个 (2)如果优良性状中有显性的,则图中X如何操作? 体性状。根据叶形的分离比为3:1,确定是Aa X Aa的结 果;根据叶色的分离比为1:1,确定是BbXbb的结果;根据 提示选出具有所雪性状的个体,使其连续自交直到不 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确定是ddXDd的结果。因 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2.人类多指(T)对正常指(t)为显性,皮肤正常(A)对白 此植株X的基因型为AaBbdd。. 化()为显性,两对基因可自由组合。一个家庭中,父亲多 学以致用 指,母亲正常,他们生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若 假定某植物体内的五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杂交组 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和患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合AaBBCcDDEeX AaBbCCddEe产生的后代中,两对等位 提示根据题意可知,父亲的基因型为TtAa,母亲的基 基因杂合、三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因型为tAa。用“分解法”可分析如下: A.1/2 手指正常的 皮肤正常的 B.1/4 Ttxtt- 概率:1/2 概率:3/4 +Aa×Aa C.1/16 多指的概率:12一白化的概率:1/4 D.1/64 故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1/4)十 答案B (1/2)×(3/4)=1/2,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2)×(1/4)= 解析本题的解题思路是把基因自由组合问题转换成 1/8。 基因分离问题。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分别计算,其中DDXdd 典例剖析 一定得到Dd。在剩下的4对基因组合中,出现杂合子和纯 合子的概率都是1/2。要满足题意,则需要除D、d之外的4 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 1 对基因组合中,有一对为杂合子,另外三对均为纯合子,其概 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 率是4×(1/2)×(1/2)×(1/2)×(1/2)=1/4[其中4是指 现有表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 “在4对基因组合(AaXAa,BbX BB,CeXCC,EeXEe)中, 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 有且只有一对出现杂合子的情况有4种”,每一次出现一对 交,子代表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 等位基因杂合、三对等位基因纯合的概率是(1/2)×(1/2)X 的8种不同表型。回答下列问题。 (1/2)×(1/2)].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 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中的异常分 性性状分别是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 商比 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重难归纳 和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型为 1.“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 0 9:3:3:1是独立遗传的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 位基因自由组合时出现的表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 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 件,则可能出现9:3:4,9:6:1,15:1,9:7等一系列的 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 特殊分离比。当后代的比例为9:3:3:1或其变式时, 26
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配人教版 续表 序号 类型 计算公式 4 只患乙病的概率 n-mn 5 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 mn 6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m+n-2mn或 m(1-n)+n(1-m) 7 不患病的概率 (1-m)(1-n) 8 患病的概率 m+n-mn或1-不患病的概率 1.现有两种小麦,分别具有一种优良性状(如矮秆、抗病 等),可采用下列育种程序进行作物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培育的优良性状是隐性的,则图中 X 如何 操作? 提示 选出具有所需性状的个体即可留种。 (2)如果优良性状中有显性的,则图中X如何操作? 提示 选出具有所需性状的个体,使其连续自交直到不 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2.人类多指(T)对正常指(t)为显性,皮肤正常(A)对白 化(a)为显性,两对基因可自由组合。一个家庭中,父亲多 指,母亲正常,他们生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若 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和患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提示 根据题意可知,父亲的基因型为 TtAa,母亲的基 因型为ttAa。用“分解法”可分析如下: 故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1/4)+ (1/2)×(3/4)=1/2,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2)×(1/4)= 1/8。 典例剖析 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 因分别用 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表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 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 交,子代表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 的8种不同表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 性性状分别是 、 、 。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 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 、 和 。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型为 。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 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 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 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 X的基 因型为 。 答案 (1)板叶 紫叶 抗病 (2)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3)花叶绿叶感病、花叶紫叶感病 (4)AaBbdd 解析 (1)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 交,子代都表现为板叶紫叶抗病,说明板叶对花叶为显性、紫 叶对绿叶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2)丙的表型为花叶绿叶感病,说明丙的基因型为 aabbdd。根据甲与丙杂交子代都是板叶紫叶抗病推断,甲的 基因型为 AABBDD。乙(板叶绿叶抗病)与丁(花叶紫叶感 病)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即2×2×2)种不同表 型,可以确定乙的基因型为 AabbDd,丁的基因型为aaBbdd。 (3)若丙(基因型为aabbdd)与丁(基因型为aaBbdd)杂 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表型为花叶绿叶感 病、花叶紫叶感病。 (4)植株X与乙(基因型为 AabbDd)杂交,统计子代个 体性状。根据叶形的分离比为3∶1,确定是 Aa×Aa的结 果;根据叶色的分离比为1∶1,确定是Bb×bb的结果;根据 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确定是dd×Dd的结果。因 此植株X的基因型为 AaBbdd。 学以致用 假定某植物体内的五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杂交组 合 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后代中,两对等位 基因杂合、三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A.1/2 B.1/4 C.1/16 D.1/64 答案 B 解析 本题的解题思路是把基因自由组合问题转换成 基因分离问题。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分别计算,其中 DD×dd 一定得到Dd。在剩下的4对基因组合中,出现杂合子和纯 合子的概率都是1/2。要满足题意,则需要除 D、d之外的4 对基因组合中,有一对为杂合子,另外三对均为纯合子,其概 率是4×(1/2)×(1/2)×(1/2)×(1/2)=1/4[其中4是指 “在4对基因组合(Aa×Aa,Bb×BB,Cc×CC,Ee×Ee)中, 有且只有一对出现杂合子的情况有4种”,每一次出现一对 等位基因杂合、三对等位基因纯合的概率是(1/2)×(1/2)× (1/2)×(1/2)]。 三 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中的异常分 离比 重难归纳 1.“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 9∶3∶3∶1是独立遗传的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时出现的表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 件,则可能出现9∶3∶4,9∶6∶1,15∶1,9∶7等一系列的 特殊分离比。当后代的比例为9∶3∶3∶1或其变式时, 26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侧亲本必为双显性性状,且亲本必为双杂合子,这是解答此 单隐性致死(aa或bb):F1自交后代中,A_B_: 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Abb=9:3或AB:aaB=9:3。 自交后代的 测交后代的 条件 ?情境体羽 性状分离比 性状分离比 等位基因A、a和B、b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让显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 9:6:1 1:2:1 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 (A或B)时表现为 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则F2可能 同一种性状,其余 的表型比例有哪些? 正常表现 即基因型为Abb和aaB的个体表型相同 提示F(AaBb)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正常情况下应 只存在一种显性基 13:3 3:1 为1:1:1:1,而现在是1:3,说明ABb、aaBb、Aabb、 因(A或B)表现为 即基因型为AB、Abb、aabb的个体 aabb中,有一种基因型表现为某一种性状,其他三种基因 一种性状,其余表 表型相同或基因型为A_B,aaB_,aabb 型表现为另一种性状。所以,F自交后原本9:3:3:1 现为另一种性状 的个体表型相同 的表型比例,有可能是9:7,13:3或15:1。 A,B同时存在时表 9:7 1:3 现为一种性状,其余 们典例剖析. 即基因型为Abb、aaB_、aabb的个体表 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3种瓜形由2对等位基因 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型相同 控制(A、a和B,b),这2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 a(或b)成对存在 9:3:4 1:1:2 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获 时表现为双隐性 得137株扁盘形南瓜、89株圆形南瓜、15株长圆形南瓜。据 即基因型为A_bb和aabb的个体表型 性状,其余正常 相同或基因型为aaB和aabb的个体表 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表现 型相同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只要存在显性基 15:1 3:1 C.AAbb和aaBB 因(A或B)就表现 D.AABB和aabb 为同一种性状,其 即基因型为AB、Abb和aaB的个体 余正常表现 答案C 表型相同 解析本题可由“℉2获得137株扁盘形南瓜、89株圆形 2.“和”为16的显性基因累加效应导致的特殊分离比 南瓜、15株长圆形南瓜”切入。137:89:15与9:6:1相 (1)表现 近,而9:6:1可看作9:3:3:1的变形,则F,的基因型 自交5种表型,比例为1:4:6:4:1 为ABb,即扁盘形南瓜的基因型为AB_,圆形南瓜的基因 F (AaBb) 测交3种表型,比例为1:2:1 型为aaB_或A_bb,长圆形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亲代 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应为AAbb和aaBB。 (2)原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 学以致用 效果越强。 3.“和”小于16的由基因致死导致的特殊分离比 1.某种鼠中,黄色卷尾个体杂交,子代中6/12为黄色卷 (1)显性纯合致死 尾,2/12为黄色正常尾,3/12为鼠色卷尾,1/12为鼠色正常 F,自交后代:AaBb:Aabb:aaBh:aabb= 尾。出现上述异常分离比的主要原因是() AA和BB 4:2:2:1,其余基因型致死 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均致死 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l: 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1:1:1 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F1自交后代:(2AaBB+4AaBb):aaB_: 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Aabb:aabb=6:3:2:1或(2AABb十 答案B AA(或BB) 4AaBb):A bb aaBb aabb=6 3: 解析由题意可知,黄色卷尾个体杂交,子代中黄 致死 2:1 色:鼠色=8:4=2:1,对于毛色来说,性状发生了分离,说 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l: 明该黄色卷尾鼠体内控制毛色的基因是杂合的,且黄色是显 1:1:1 性性状。卷尾:正常尾=3:1,说明该黄色卷尾鼠体内控制 (2)隐性纯合致死 尾形的基因是杂合的,且卷尾是显性性状。子代中黄色:鼠 双隐性致死:F1自交后代中,AB:Abb:aB=9: 色=2:1,不符合3: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控制黄色性状的 3:3。 基因纯合致死,导致后代性状分离比为6:3:2:1,而不是 27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则亲本必为双显性性状,且亲本必为双杂合子,这是解答此 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条件 自交后代的 性状分离比 测交后代的 性状分离比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 (A或B)时表现为 同一种性状,其余 正常表现 9∶6∶1 1∶2∶1 即基因型为 A_bb和aaB_的个体表型相同 只存在一种显性基 因(A或B)表现为 一种性状,其余表 现为另一种性状 13∶3 3∶1 即基因型为 A_B_、A_bb、aabb的个体 表型相同或基因型为 A_B_、aaB_、aabb 的个体表型相同 A、B同时存在时表 现为一种性状,其余 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7 1∶3 即基因型为 A_bb、aaB_、aabb的个体表 型相同 a(或b)成对存在 时表现为双隐性 性 状,其 余 正 常 表现 9∶3∶4 1∶1∶2 即基因型为 A_bb和aabb的个体表型 相同或基因型为aaB_和aabb的个体表 型相同 只要存在显性基 因(A或B)就表现 为同一种性状,其 余正常表现 15∶1 3∶1 即基因型为 A_B_、A_bb和aaB_的个体 表型相同 2.“和”为16的显性基因累加效应导致的特殊分离比 (1)表现 (2)原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 效果越强。 3.“和”小于16的由基因致死导致的特殊分离比 (1)显性纯合致死 AA和BB 均致死 F1 自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 4∶2∶2∶1,其余基因型致死 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1∶ 1∶1∶1 AA(或BB) 致死 F1 自交后代:(2AaBB+4AaBb)∶aaB_∶ Aabb∶aabb=6∶3∶2∶1或(2AABb+ 4AaBb)∶A_bb∶aaBb∶aabb=6∶3∶ 2∶1 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1∶ 1∶1∶1 (2)隐性纯合致死 双隐性致死:F1 自交后代中,A_B_∶A_bb∶aaB_=9∶ 3∶3。 单隐性致死(aa或bb):F1 自 交 后 代 中,A _ B_ ∶ A_bb=9∶3或 A_B_∶aaB_=9∶3。 等位基因 A、a和B、b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让显 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 F1,再让 F1 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 自交,则F2 可能 的表型比例有哪些? 提示 F1(AaBb)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正常情况下应 为1∶1∶1∶1,而现在是1∶3,说明 AaBb、aaBb、Aabb、 aabb中,有一种基因型表现为某一种性状,其他三种基因 型表现为另一种性状。所以,F1 自交后原本9∶3∶3∶1 的表型比例,有可能是9∶7,13∶3或15∶1。 典例剖析 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3种瓜形由2对等位基因 控制(A、a和B、b),这2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 瓜植株进行杂交,F1 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 自交,F2 获 得137株扁盘形南瓜、89株圆形南瓜、15株长圆形南瓜。据 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aBB和 Aabb B.aaBb和 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答案 C 解析 本题可由“F2 获得137株扁盘形南瓜、89株圆形 南瓜、15株长圆形南瓜”切入。137∶89∶15与9∶6∶1相 近,而9∶6∶1可看作9∶3∶3∶1的变形,则F1 的基因型 为 AaBb,即扁盘形南瓜的基因型为 A_B_,圆形南瓜的基因 型为aaB_或 A_bb,长圆形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亲代 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应为 AAbb和aaBB。 学以致用 1.某种鼠中,黄色卷尾个体杂交,子代中6/12为黄色卷 尾,2/12为黄色正常尾,3/12为鼠色卷尾,1/12为鼠色正常 尾。出现上述异常分离比的主要原因是( ) 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答案 B 解析 由 题 意 可 知,黄 色 卷 尾 个 体 杂 交,子 代 中 黄 色∶鼠色=8∶4=2∶1,对于毛色来说,性状发生了分离,说 明该黄色卷尾鼠体内控制毛色的基因是杂合的,且黄色是显 性性状。卷尾∶正常尾=3∶1,说明该黄色卷尾鼠体内控制 尾形的基因是杂合的,且卷尾是显性性状。子代中黄色∶鼠 色=2∶1,不符合3∶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控制黄色性状的 基因纯合致死,导致后代性状分离比为6∶3∶2∶1,而不是 27
生物学 必修2遗传与进化 配人教版 9:3:3:1。 解析aabbcc没有显性基因,相应的果实重120g; 2.控制果实质量的3对等位基因A/a、B/、C/c对果实 AABBCC有6个显性基因,相应的果实重210g,所以1个 质量的作用相同,这3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基因型为 显性基因可使果实增重(210-120)÷6=15(g)。F1的果实 aabbcc的果实重120g,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210g。 重135~165g,即为(120+15×1)-(120+15×3),所以F1 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的果实重 有1~3个显性基因:甲的基因型为AAbbce,只能提供1个 135~165g,则乙的基因型为( ) 显性基因,所以乙应提供0~2个显性基因。aaBbCc可以提 A.aaBBcc 供0~2个显性基因,D项符合题意。aaBBce必定会提供 B.AaBBcc 1个显性基因,A项不符合题意。AaBBcc可提供1~2个显 C.AaBbCe 性基因,B项不符合题意。AaBbCe可提供0~3个显性基 D.aaBbCc 因,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随堂训练 1.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 交,下列预期结果错误的是() 1:1比例关系的是() A.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的比例为9:1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 B.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的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 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 的比例为3:1 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C.测交结果为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 A.①②④ 易感病=1:1:1:1 B.②④⑤ D.自交和测交后代中均出现四种表型 C.①③⑤ 答案A D.②③⑤ 解析F1自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 答案D 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9:3:3:1,单独分析每 解析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一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高秆:矮秆=3:1,抗病: 为9:3:3:1,①不符合题意: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易感病=3:1,后代中高秆抗病:矮秆抗病=3:1,故A 为1:11:1,②符合题意:杂种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 项错误,B项正确。F1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 1:1:1:1,③符合题意;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1:1: 1:2:2:4:1:2:1:2:1,④不符合题意:杂种测交后 1:1,故C、D两项正确。 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⑤符合题意。 4.在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2.已知豌豆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 ddEeFF和DdEeff,子代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占全部 ()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将黄 子代的( 色皱粒与绿色圆粒两个品种杂交,其子代出现黄色圆粒 A.5/8 B.3/8 70株、绿色圆粒68株、黄色皱粒73株和绿色皱粒71株,则 C.1/12 D.1/4 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答案A A.YYrr和yyRr 解析ddEeFFX DdEeff,子代中表型与亲本中ddEeFF相 B.YYrr和yyRR 同的占(1/2)×(3/4)×1=3/8,与亲本中DdEeff相同的 C.Yyrr和yyRR 概率为0。故子代表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D.Yyrr和yyRi 比例=1-3/8=5/8。 答案D 5.假设家鼠的毛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 解析根据亲本的表型写出其基因型。亲本是黄色皱粒 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两个基因型为 (Y_rr)X绿色圆粒(yyR_),其子代中黄色:绿色=(70十 AaBb的个体交配,子代中出现黑色家鼠:浅黄色家鼠: 73):(68+71)≈1:1,圆粒:皱粒=(70+68):(73十 白色家鼠=9:6:1,则子代浅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 71)≈1:l,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yyRr。 3.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 A.2种 B.4种 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 C.5种 D.9种 麦和隐性纯合子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F1自交或测 答案B 28
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配人教版 9∶3∶3∶1。 2.控制果实质量的3对等位基因 A/a、B/b、C/c对果实 质量的作用相同,这3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基因型为 aabbcc的果实重120g,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210g。 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 AAbbcc,F1 的果实重 135~165g,则乙的基因型为(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答案 D 解析 aabbcc没有显性基因,相应的果实重 120g; AABBCC有6个显性基因,相应的果实重210g,所以1个 显性基因可使果实增重(210-120)÷6=15(g)。F1 的果实 重135~165g,即为(120+15×1)~(120+15×3),所以F1 有1~3个显性基因;甲的基因型为 AAbbcc,只能提供1个 显性基因,所以乙应提供0~2个显性基因。aaBbCc可以提 供0~2个显性基因,D 项符合题意。aaBBcc必定会提供 1个显性基因,A项不符合题意。AaBBcc可提供1~2个显 性基因,B项不符合题意。AaBbCc可提供0~3个显性基 因,C项不符合题意。 随堂训练 1.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 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 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 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答案 D 解析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为9∶3∶3∶1,①不符合题意;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为1∶1∶1∶1,②符合题意;杂种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 1∶1∶1∶1,③符合题意;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1∶2∶2∶4∶1∶2∶1∶2∶1,④不符合题意;杂种测交后 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⑤符合题意。 2.已知豌豆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 (r)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将黄 色皱粒与绿色圆粒两个品种杂交,其子代出现黄色圆粒 70株、绿色圆粒68株、黄色皱粒73株和绿色皱粒71株,则 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 答案 D 解析 根据亲本的表型写出其基因型。亲本是黄色皱粒 (Y_rr)×绿色圆粒(yyR_),其子代中黄色∶绿色=(70+ 73)∶(68+71)≈1∶1,圆粒∶皱粒=(70+68)∶(73+ 71)≈1∶1,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Yyrr、yyRr。 3.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 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 麦和隐性纯合子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1,F1 自交或测 交,下列预期结果错误的是( ) A.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的比例为9∶1 B.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的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 的比例为3∶1 C.测交结果为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 易感病=1∶1∶1∶1 D.自交和测交后代中均出现四种表型 答案 A 解析 F1 自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 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9∶3∶3∶1,单独分析每 一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高秆∶矮秆=3∶1,抗病∶ 易感病=3∶1,后代中高秆抗病∶矮秆抗病=3∶1,故 A 项错误,B项正确。F1 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 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1∶1∶ 1∶1,故C、D两项正确。 4.在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ddEeFF和DdEeff,子代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占全部 子代的( ) A.5/8 B.3/8 C.1/12 D.1/4 答案 A 解析 ddEeFF×DdEeff,子代中表型与亲本中ddEeFF相 同的占(1/2)×(3/4)×1=3/8,与亲本中 DdEeff相同的 概率为0。故子代表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比例=1-3/8=5/8。 5.假设家鼠的毛色由 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 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两个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交配,子代中出现黑色家鼠∶浅黄色家鼠∶ 白色家鼠=9∶6∶1,则子代浅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 ( ) A.2种 B.4种 C.5种 D.9种 答案 B 28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解析由题意可知,单显性个体表现为浅黄色,其基因型 有AAbb、Aabb、aaBB、aaBb4种。 答案(1)有毛黄色 6.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 (2)DDf、ddFf、ddFF 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 (3)无毛黄色:无毛白色=3:1 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 (4)有毛黄色:有毛白色:无毛黄色:无毛白色= 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色A、无毛黄色B、无毛黄色C)进行 9:3:3:1 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5)ddFF、ddFf 有毛白色AX无毛黄色B 解析(1)(2)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F1均为有 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有毛、无毛这对 有毛黄色:有毛白色=1:1 相对性状的基因型均为纯合的(A的基因型为DD,B的 实验1 基因型为dd):实验3:白色A与黄色C杂交,F1均为黄 无毛黄色BX无毛黄色C有毛白色AX无毛黄色C 色,据此可判断黄色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颜色的基 因型均为纯合的(A的基因型为f,C的基因型为F℉): 全部为无毛黄色 全部为有毛黄色 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1中的白色A与黄色B杂交,F1 实验2 实验3 黄色与白色的比为1:1”可判断黄色B是杂合的,基因 根据以上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型为F。综上所述,有毛白色A、无毛黄色B和无毛黄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 色C的基因型依次为DD、ddFf、ddFF。 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 (3)无毛黄色B(ddFf)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基因型 状为 0 为ddFF:ddFf:ddf=1:2:l,表型及其比例为无毛黄 (2)有毛白色A、无毛黄色B和无毛黄色C的基因型依次 色:无毛白色=3:1。 为 (4)实验3中F,的基因型为DdFf,具有两对相对性 (3)若无毛黄色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其比例 状的杂合子自交,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下一 为 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有毛黄色:有毛白色:无毛黄色: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其比 无毛白色=9:3:3:1。 例为 (5)实验2中亲本的基因型为ddFf(无毛黄色B)和 ddF℉(无毛黄色C),其杂交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色的基因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色的基因型有 型有2种:ddFf和ddFF。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基础巩固 因独立遗传,F,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 类数分别是( 1.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 A.4种和9种 B.4种和27种 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 C.8种和27种 D.32种和81种 下面各项中,哪项不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答案C 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 解析基因型分别为AAbbCC和aaBBce的小麦杂交,F 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的基因型为AaBbCc。根据乘积法,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 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类数为2×2×2=8(种),F2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3X 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出了大量的实验 3=27(种)。 D.应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基因型分别为AaBbCe和AAbbCe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 答案C 自由组合定律推算,后代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 解析选项A、B、D均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选项C不是 比例应为( ) 其成功的原因。因为无目的、无意义地进行大量的实验只 A.1/8 B.1/4 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他曾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 C.1/32 D.1/16 果却并不理想,这也反过来说明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 答案B 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解析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e和AAbbCe,可先求 2.基因型分别为AAbbCC和aaBBcc的小麦杂交,这3对基 后代与亲本表型相同的概率,与AaBbCc亲本表型相同的 29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解析 由题意可知,单显性个体表现为浅黄色,其基因型 有 AAbb、Aabb、aaBB、aaBb4种。 6.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 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 D、d表示,后者用 F、f表 示),且 独 立 遗 传。利 用 该 种 植 物 三 种 不 同 基 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色 A、无毛黄色 B、无毛黄色 C)进行 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有毛白色 A×无毛黄色B ↓ 有毛黄色∶有毛白色=1∶1 实验1 无毛黄色B×无毛黄色C ↓ 全部为无毛黄色 实验2 有毛白色 A×无毛黄色C ↓ 全部为有毛黄色 实验3 根据以上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果 皮 有 毛 和 无 毛 这 对 相 对 性 状 中 的 显 性 性 状 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 状为 。 (2)有毛白色 A、无毛黄色B和无毛黄色C的基因型依次 为 。 (3)若无毛黄色 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其比例 为 。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其比 例为 。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色的基因型有 。 答案 (1)有毛 黄色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色∶无毛白色=3∶1 (4)有毛黄色∶有毛白色∶无毛黄色∶无毛白色= 9∶3∶3∶1 (5)ddFF、ddFf 解析 (1)(2)实验1:有毛 A 与无毛 B杂交,F1 均为有 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有毛、无毛这对 相对性状的基因型均为纯合的(A 的基因型为 DD,B的 基因型为dd);实验3:白色 A与黄色 C杂交,F1 均为黄 色,据此可判断黄色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颜色的基 因型均为纯合的(A 的基因型为ff,C的基因型为 FF); 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1中的白色 A与黄色B杂交,F1 黄色与白色的比为1∶1”可判断黄色 B是杂合的,基因 型为Ff。综上所述,有毛白色 A、无毛黄色 B和无毛黄 色C的基因型依次为 DDff、ddFf、ddFF。 (3)无毛黄色B(ddFf)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基因型 为ddFF∶ddFf∶ddff=1∶2∶1,表型及其比例为无毛黄 色∶无毛白色=3∶1。 (4)实验3中F1 的基因型为 DdFf,具有两对相对性 状的杂合子自交,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下一 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有毛黄色∶有毛白色∶无毛黄色∶ 无毛白色=9∶3∶3∶1。 (5)实验2中亲本的基因型为ddFf(无毛黄色 B)和 ddFF(无毛黄色 C),其杂交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色的基因 型有2种:ddFf和ddFF。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 基础巩固 1.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 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 下面各项中,哪项不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 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 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出了大量的实验 D.应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答案 C 解析 选项 A、B、D均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选项C不是 其成功的原因。因为无目的、无意义地进行大量的实验只 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他曾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 果却并不理想,这也反过来说明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 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2.基因型分别为 AAbbCC和aaBBcc的小麦杂交,这3对基 因独立遗传,F1 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 的基因型种 类数分别是( ) A.4种和9种 B.4种和27种 C.8种和27种 D.32种和81种 答案 C 解析 基因型分别为 AAbbCC和aaBBcc的小麦杂交,F1 的基因型为 AaBbCc。根据乘积法,F1 杂种形成的配子种 类数为2×2×2=8(种),F2 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3× 3=27(种)。 3.基因型分别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 自由组合定律推算,后代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 比例应为( ) A.1/8 B.1/4 C.1/32 D.1/16 答案 B 解析 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Cc和 AAbbCc,可先求 后代与亲本表型相同的概率,与 AaBbCc亲本表型相同的 29
生物学 必修2遗传与进化 配人教版 概率为1×(1/2)×(3/4)=3/8,与AAbbCc亲本表型相 鲜红色品种杂交,F1都为蓝色:F1自交,得到F2。F2的表 同的概率为1×(1/2)×(3/4)=3/8,故与亲本表型不同 型及其比例为蓝色:紫色:鲜红色=9:6:1。若给F2 的概率为1-3/8一3/8=1/4。 蓝色植株中的双杂合子授以鲜红色植株的花粉,则后代的 4.在家蚕的遗传中,蚁蚕(刚孵化的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 表型及其比例为( 是一对相对性状,黄茧和白茧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 A.紫色:鲜红色:蓝色=1:1:1 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自由组合),两个杂交组合得到的子 B.紫色:蓝色:鲜红色=1:2:1 代(足够多)的比例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蓝色:紫色:鲜红色=1:2:1 子代 D.蓝色:紫色:鲜红色=2:2:1 亲代 黄茧 白茧 答案C 黄茧黑蚊 白茧黑蚊 淡赤蚁 淡赤蚁 解析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都为 组合 9/16 3/16 3/16 1/16 蓝色(AaBb)。若给Fz蓝色植株中的双杂合子(AaBb)授 组合二 0 1/2 0 1/2 以鲜红色植株(aabb)的花粉,则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蓝 色:紫色:鲜红色=1:2:1。 A.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 7.某研究所有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一个抗倒伏(dD但易感锈 B.组合一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和表型都相同 病(),另一个易倒伏(D)但能抗锈病(R)。这两对基因位于 C.组合二中亲本的基因型和子代的基因型相同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完全显性。科研人员先让它们进行杂 D.组合一和组合二的子代中白茧淡赤蚁的基因型不完全 交得到F1,F再进行自交得到F2,其中出现了既抗倒伏又抗 相同 锈病的新品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D A.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有些不能稳定 解析组合一后代中,黄茧:白茧=3:1,黑色:淡赤 遗传 色=3:1,所以黄茧对白茧为显性(相关基因用A、a表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4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示),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相关基因用B、b表示)。根据 过程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组合一后代比例为9:3:3:1,可知两亲本均为黄茧黑 C.F,中易倒伏与抗倒伏的比例为3:1,抗锈病与易感锈 蚁,基因型为AaBb。根据组合二后代全部为白茧,黑 病的比例为3:1 色:淡赤色=1:I,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Xaabb,后 D.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3/16 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白茧淡赤蚁个体的基因型均 答案B 为aabb。 解析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的基因型 5.假如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染病 为ddRR和ddRr,其中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不能稳定遗 ()为显性。现有一株高秆抗病水稻与一株矮秆易染病水 传,A项正确。F,的基因型为DdRr,产生的雌、雄配子均 稻杂交,产生的F,再与隐性类型进行测交,结果如下图所 为4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 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F,的基因型为( 律,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I过程中,B项错误。 F,的基因型为DdRr,Fz中易倒伏(D_)与抗倒伏(dd)的 比例为3:1,抗锈病(R)与易感锈病(rr)的比例为3:1, 37.5 25 C项正确。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ddR)的新品 12.5 种占3/16,D项正确。 8.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 高秆 矮杆高秆矮秆 表型类型 抗病 抗病易染病易染病 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与性别无关。据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A.DdRR和ddR B.DdRr和ddRr 基因A、B同时存A存在、B不 B存在、A不 A和B都不 C.DdRr和Ddrr D.ddRr 组合在(AB型)存在(Abb型存在(aaB型)存在(aabb型 答案C 鸡冠 解析由测交后代的表型可知,高秆:矮秆=1:1,F的 形状 核桃状 玫瑰状 豌豆状 单片状 基因型是Dd,抗病:易染病=1:3,且抗病对易染病为显 杂交组合 性,说明F1产生的配子R:r=1:3,所以F1的基因型为 甲:核桃状×单片状→F: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 Rr和rr两种,且比例为1:1,故F1的基因型有两种,即 片状。 DdRr和Ddrr。 乙:玫瑰状×玫瑰状→F1:玫瑰状、单片状。 6.一种观赏植物的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 丙:豌豆状×玫瑰状一→F1:全是核桃状。 控制的,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甲组杂交, 30
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配人教版 概率为1×(1/2)×(3/4)=3/8,与 AAbbCc亲本表型相 同的概率为1×(1/2)×(3/4)=3/8,故与亲本表型不同 的概率为1-3/8-3/8=1/4。 4.在家蚕的遗传中,蚁蚕(刚孵化的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 是一对相对性状,黄茧和白茧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 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自由组合),两个杂交组合得到的子 代(足够多)的比例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亲代 子代 黄茧黑蚁 白茧黑蚁 黄茧 淡赤蚁 白茧 淡赤蚁 组合一 9/16 3/16 3/16 1/16 组合二 0 1/2 0 1/2 A.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 B.组合一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和表型都相同 C.组合二中亲本的基因型和子代的基因型相同 D.组合一和组合二的子代中白茧淡赤蚁的基因型不完全 相同 答案 D 解析 组合一后代中,黄茧∶白茧=3∶1,黑色∶淡赤 色=3∶1,所以黄茧对白茧为显性(相关基因用 A、a表 示),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相关基因用B、b表示)。根据 组合一后代比例为9∶3∶3∶1,可知两亲本均为黄茧黑 蚁,基因型为 AaBb。根据组合二后代全部为白茧,黑 色∶淡赤色=1∶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后 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白茧淡赤蚁个体的基因型均 为aabb。 5.假如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染病 (r)为显性。现有一株高秆抗病水稻与一株矮秆易染病水 稻杂交,产生的F1 再与隐性类型进行测交,结果如下图所 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F1 的基因型为( ) A.DdRR和ddRr B.DdRr和ddRr C.DdRr和Ddrr D.ddRr 答案 C 解析 由测交后代的表型可知,高秆∶矮秆=1∶1,F1 的 基因型是Dd,抗病∶易染病=1∶3,且抗病对易染病为显 性,说明F1 产生的配子R∶r=1∶3,所以F1 的基因型为 Rr和rr两种,且比例为1∶1,故F1 的基因型有两种,即 DdRr和Ddrr。 6.一种观赏植物的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 与a、B与b) 控制的,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 鲜红色品种杂交,F1 都为蓝色;F1 自交,得到F2。F2 的表 型及其比例为蓝色∶紫色∶鲜红色=9∶6∶1。若给F2 蓝色植株中的双杂合子授以鲜红色植株的花粉,则后代的 表型及其比例为( ) A.紫色∶鲜红色∶蓝色=1∶1∶1 B.紫色∶蓝色∶鲜红色=1∶2∶1 C.蓝色∶紫色∶鲜红色=1∶2∶1 D.蓝色∶紫色∶鲜红色=2∶2∶1 答案 C 解析 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 都为 蓝色(AaBb)。若给F2 蓝色植株中的双杂合子(AaBb)授 以鲜红色植株(aabb)的花粉,则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蓝 色∶紫色∶鲜红色=1∶2∶1。 7.某研究所有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一个抗倒伏(d)但易感锈 病(r),另一个易倒伏(D)但能抗锈病(R)。这两对基因位于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完全显性。科研人员先让它们进行杂 交得到F1,F1 再进行自交得到F2,其中出现了既抗倒伏又抗 锈病的新品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2 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有些不能稳定 遗传 B.F1 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4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过程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C.F2 中易倒伏与抗倒伏的比例为3∶1,抗锈病与易感锈 病的比例为3∶1 D.F2 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3/16 答案 B 解析 F2 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的基因型 为ddRR和ddRr,其中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不能稳定遗 传,A项正确。F1 的基因型为 DdRr,产生的雌、雄配子均 为4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 律,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B项错误。 F1 的基因型为DdRr,F2 中易倒伏(D_)与抗倒伏(dd)的 比例为3∶1,抗锈病(R_)与易感锈病(rr)的比例为3∶1, C项正确。F2 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ddR_)的新品 种占3/16,D项正确。 8.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 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与性别无关。据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 组合 A、B同时存 在(A_B_型) A存在、B不 存在(A_bb型) B存在、A不 存在(aaB_型) A和B都不 存在(aabb型) 鸡冠 形状 核桃状 玫瑰状 豌豆状 单片状 杂交组合 甲:核桃状×单片状→F1: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 片状。 乙:玫瑰状×玫瑰状→F1:玫瑰状、单片状。 丙:豌豆状×玫瑰状→F1:全是核桃状。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甲组杂交,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