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史專題研究:團練、水師與北洋軍閥 課程大綱 指導老師: 張志雲 時間安排: 三小時;第一、二小時授課,第三小時討論 評量: 1500英文或3000字中文小論文草稿(不算分); 3000字英文或6000字中文小論文(算分) 課程旨趣 不理解北洋政府,就無法理解近代中國中央與地方角力的來龍去脈:不 理解中央地方的角力,就無法理解為何國民政府在處理派系鬥爭時,總 不採取「趕盡殺絕」的方法,以絕後患。這也是對日抗戰和國共内戰期 間,蔣介石的命令永遠無法被貫徹執行的主因。欲追本溯源,就需要理 解自嘉道中衰以降,清政府軍事制度的演變。 自乾隆中葉,八旗戰力開始衰弱,所以中央政府只能以綠營作為戰 鬥主力。當綠營也喪失戰鬥力時,清政府便只能仰賴地方團練。雖然清 廷平定太平天國後,湘軍解散,但是四處流竄的捻軍仍需要弭定,這就 提供了准軍發展的契機。 本課程從嘉道中衰開始,分析清季的各項改革,再探討各種改革之 間的異同,以理解為何清季改革仍無法阻止王朝的崩潰。再從民國肇造 開始,分析北洋政府沿襲自清季改革的利弊得失,方可理解為何北洋政 府在面對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革命挑戰時感到力不從心,和其後革命政治 興起的背後原因。 課程目的 瞭解軍事制度的演變如何影響軍事政治的結果 。瞭解內閣制、總統制和黨國體制的不同
1 近代中國史專題研究:團練、水師與北洋軍閥 課程大綱 指導老師: 張志雲 時間安排: 三小時;第一、二小時授課,第三小時討論 評量: 1500 英文或 3000 字中文小論文草稿(不算分); 3000 字英文或 6000 字中文小論文(算分) 課程旨趣 不理解北洋政府,就無法理解近代中國中央與地方角力的來龍去脈;不 理解中央地方的角力,就無法理解為何國民政府在處理派系鬥爭時,總 不採取「趕盡殺絕」的方法,以絕後患。這也是對日抗戰和國共內戰期 間,蔣介石的命令永遠無法被貫徹執行的主因。欲追本溯源,就需要理 解自嘉道中衰以降,清政府軍事制度的演變。 自乾隆中葉,八旗戰力開始衰弱,所以中央政府只能以綠營作為戰 鬥主力。當綠營也喪失戰鬥力時,清政府便只能仰賴地方團練。雖然清 廷平定太平天國後,湘軍解散,但是四處流竄的捻軍仍需要弭定,這就 提供了淮軍發展的契機。 本課程從嘉道中衰開始,分析清季的各項改革,再探討各種改革之 間的異同,以理解為何清季改革仍無法阻止王朝的崩潰。再從民國肇造 開始,分析北洋政府沿襲自清季改革的利弊得失,方可理解為何北洋政 府在面對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革命挑戰時感到力不從心,和其後革命政治 興起的背後原因。 課程目的 瞭解軍事制度的演變如何影響軍事政治的結果 瞭解內閣制、總統制和黨國體制的不同
·瞭解革命政治之前,近代中國史的發展脈絡 。瞭解清末民初政軍勢力如何整合 小論文题目 學生可從以下題目選出任一題目撰寫小論文。學生也可以自行訂定題目, 但是需和指導老師討論。小論文不需要使用第一手史料(但是當然鼓勵 使用第一手史料),學生可以僅利用二手研究發展出具說服力的論述。 1.請闡述第一次攻破江南大營和第二次攻破江南大營的戰略和戰術 異同。 2.請分析楚軍平定西北和准軍平定捻亂對於各自的軍政實力的損益。 3.請從日本滅琉和中法戰爭分析陸防派和海防派在國家戰略上的利 害得失。 4.請分析甲午海戰與陸戰之間的連動關係。 5.請分析准軍軍事將領和袁系軍事將領之背景文化異同。 6.請評論「混亂的共和」和「秩序的君惠」。 7.請分析袁世凯死後,總統與總理的行政關係,並指出為何產生分 歧? 8.請描述黎元洪、馮國彰、徐世昌對南方政府的政策,並指出其異 同。 9.請評論曹錕任總統時,就外交或財政任一方面之成敗得失。 10.請分析為何執政府不是中央政府,但是可以獲得列強支持召開 關稅自主會議。 11.為何奉系張作霖選擇在關外遙控北洋政府而不是自己出任大總 統?
2 瞭解革命政治之前,近代中國史的發展脈絡 瞭解清末民初政軍勢力如何整合 小論文題目 學生可從以下題目選出任一題目撰寫小論文。學生也可以自行訂定題目, 但是需和指導老師討論。小論文不需要使用第一手史料(但是當然鼓勵 使用第一手史料),學生可以僅利用二手研究發展出具說服力的論述。 1. 請闡述第一次攻破江南大營和第二次攻破江南大營的戰略和戰術 異同。 2. 請分析楚軍平定西北和淮軍平定捻亂對於各自的軍政實力的損益。 3. 請從日本滅琉和中法戰爭分析陸防派和海防派在國家戰略上的利 害得失。 4. 請分析甲午海戰與陸戰之間的連動關係。 5. 請分析淮軍軍事將領和袁系軍事將領之背景文化異同。 6. 請評論「混亂的共和」和「秩序的君憲」。 7. 請分析袁世凱死後,總統與總理的行政關係,並指出為何產生分 歧? 8. 請描述黎元洪、馮國彰、徐世昌對南方政府的政策,並指出其異 同。 9. 請評論曹錕任總統時,就外交或財政任一方面之成敗得失。 10. 請分析為何執政府不是中央政府,但是可以獲得列強支持召開 關稅自主會議。 11. 為何奉系張作霖選擇在關外遙控北洋政府而不是自己出任大總 統?
課程讀物 第一次府院之爭到徐世昌退隱:Nathan,.Andrew,Peking Politics 1918-1923:Factionalism and the Failure of Constitutionalism (Berk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6). 北洋水師的發展:Rawlinson,John,China’s Struggle for Naval Development 1839-1895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袁世凯的美籍顧問對洪惠帝制的看法:Goodnow,Frank,China:Am Analysis (Baltimore:Johns Hopkins Press,1926). 團練領袖的幕僚制度:Folsom,Kenneth,Friends,Guests and Colleagues:The Mu-fu System in the Late Ch'ing Period(Berkley,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6). 國共合作:Fung,Edmund S.K.,The Diplomacy of Imperial Retreat: Britain's South China Policy,1924-1931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庚子拳亂後的中國狀况:Hart,Robert,These from the Land of Sinim.' Essays on the Chinese Question (London:Chapman Hall,Ld., 1901). 新政與軍事改革:Cameron,Meribeth,The Reform Movement in China, 1898-1912(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31);&Mary C.Wright,China in Revolution:the First Phase,1900-1913 (New He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68). 袁世凯的總統任期:Young,Ernest,The Presidency of Yuan Shih-K ai Liberalism and Dictatorship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 (Ann Arbor,MI: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77). 袁世凯傳:Chen,Jerome,.uan Shih-K'ai(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3
3 課程讀物 第一次府院之爭到徐世昌退隱:Nathan, Andrew, Peking Politics 1918-1923: Factionalism and the Failure of Constitutionalism (Berk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6). 北洋水師的發展:Rawlinson, John, China’s Struggle for Naval Development 1839-1895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袁世凱的美籍顧問對洪憲帝制的看法:Goodnow, Frank, China: An Analysi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Press, 1926). 團練領袖的幕僚制度:Folsom, Kenneth, Friends, Guests and Colleagues: The Mu-fu System in the Late Ch’ing Period (Berk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國共合作:Fung, Edmund S. K., The Diplomacy of Imperial Retreat: Britain’s South China Policy, 1924-1931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庚子拳亂後的中國狀況:Hart, Robert, These from the Land of Sinim: Essays on the Chinese Question (London: Chapman & Hall, Ld., 1901). 新政與軍事改革:Cameron, Meribeth, The Reform Movement in China, 1898-1912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1); & Mary C. Wright, China in Revolution: the First Phase, 1900-1913 (New He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袁世凱的總統任期:Young, Ernest, The Presidency of Yuan Shih-K‘ai : Liberalism and Dictatorship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7). 袁世凱傳:Chen, Jerome, Yuan Shih-K'ai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列強對洪惠帝制的看法:Chan Lau,Kit-ching,Anglo-Chinese diplomacy 1906-1920 in the careers of Sir John Jordan and Yuan Shih-Kai (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78). 北洋六鎮的興起:MacKinnon,Stephen,Power and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Yuan Shi-Kai in Beijing and Tianjin,1901-1908 (Berk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0). 東北易幟:Mitter,Rana,The Manchurian Myth:Nationalism, Resistance,and Collaboration in Modern China (Berkeley,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0) 課程評量 所有學生必須先閱讀指定閱讀物,並且應參加每一堂課程。學生應於第 八週上臺報告小論文草稿,再於第十六週上臺報告小論文以及回答提間。 課程概要 週 課名 1 引言 2 綠營的覆减與太平天國的興起 3 團練的興起與太平天國的覆滅 4 捻亂、回變與團練勢力的擴大 5 甲午戰爭和淮軍覆滅 6 八國聯軍和武衛軍覆滅 7 新建陸軍與袁世凯的崛起 8 袁氏四年,強人政治 9 府院之爭,張勳復辟 10 偃武修文與北洋分裂 11 直系崛起 12 曹錕當國 13 臨時執政 14 攝政內閣 15 安國軍與天下三分 16 小論文報告 4
4 列強對洪憲帝制的看法:Chan Lau, Kit-ching, Anglo-Chinese diplomacy 1906-1920 in the careers of Sir John Jordan and Yuän Shih-Kai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78). 北洋六鎮的興起:MacKinnon , Stephen, Power and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Yuan Shi-Kai in Beijing and Tianjin, 1901-1908 (Berk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 東北易幟:Mitter, Rana, The Manchurian Myth: Nationalism, Resistance, and Collaboration in Modern China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課程評量 所有學生必須先閱讀指定閱讀物,並且應參加每一堂課程。學生應於第 八週上臺報告小論文草稿,再於第十六週上臺報告小論文以及回答提問。 課程概要 週 課名 1 引言 2 綠營的覆滅與太平天國的興起 3 團練的興起與太平天國的覆滅 4 捻亂、回變與團練勢力的擴大 5 甲午戰爭和淮軍覆滅 6 八國聯軍和武衛軍覆滅 7 新建陸軍與袁世凱的崛起 8 袁氏四年,強人政治 9 府院之爭,張勳復辟 10 偃武修文與北洋分裂 11 直系崛起 12 曹錕當國 13 臨時執政 14 攝政內閣 15 安國軍與天下三分 16 小論文報告
第一週:引言 長期以來,國人對晚清政府的刻板印象就是「積弱不振」,對北洋政府 則逕以「軍閥割據」四字概括,如此考語且過度簡化的認識,不免低估 了晚清政府及北洋政府健全制度、建設國家的努力。雖然歷史進程已證 明,晚清、北洋政府的努力似乎無法扭轉頹局;而當時中國人也逐漸對 中國採漸進式的政經軍事制度改革道路喪失信心,轉而訴諸革命式的政 府設計。但時至今日,歷史發展的經驗證明:革命式的政府設計和政治 口號,不但對國家無益,反而有可能把國家引導至更大的災難中。當今, 吾人與晚清、北洋時代相距已超過八十年,似乎得以心平氣和地檢視晚 清至北洋一脈相傳的政經軍事改革和其遺留的問題。 如果不理解北洋政府,就無法理解為何在北伐完成後,一直維持著表面 統一、實質割據的情况。欲對此命題進行深入研究,則需立足於清朝軍 事制度的演變。由徵兵制的八旗演變至募兵制的綠營,再從八旗綠營的 中央軍演變成團練形態的地方軍隊:繼而再由地方軍隊發展出水師和新 軍這兩條路線,並在本質上,使得湘、淮軍的軍事文官,演化為北洋的 政客軍人一而這個由軍事制度影響軍事政府的歷程,就是晚清至北洋八 十七年間歷史的基礎脈絡。 請思考: 研究歷史時,應該做出是非判斷嗎?如果要,標準是什麼?如果不要, 研究歷史的目的是什麽? 軍學理論上,向分陸權和海權兩種戰略思維,你認為中國政府應該朝向 哪條路線發展? 第二週:太平天國與地方團練,1850-1864 5
5 第一週:引言 長期以來,國人對晚清政府的刻板印象就是「積弱不振」,對北洋政府 則逕以「軍閥割據」四字概括,如此考語且過度簡化的認識,不免低估 了晚清政府及北洋政府健全制度、建設國家的努力。雖然歷史進程已證 明,晚清、北洋政府的努力似乎無法扭轉頹局;而當時中國人也逐漸對 中國採漸進式的政經軍事制度改革道路喪失信心,轉而訴諸革命式的政 府設計。但時至今日,歷史發展的經驗證明:革命式的政府設計和政治 口號,不但對國家無益,反而有可能把國家引導至更大的災難中。當今, 吾人與晚清、北洋時代相距已超過八十年,似乎得以心平氣和地檢視晚 清至北洋一脈相傳的政經軍事改革和其遺留的問題。 如果不理解北洋政府,就無法理解為何在北伐完成後,一直維持著表面 統一、實質割據的情況。欲對此命題進行深入研究,則需立足於清朝軍 事制度的演變。由徵兵制的八旗演變至募兵制的綠營,再從八旗綠營的 中央軍演變成團練形態的地方軍隊;繼而再由地方軍隊發展出水師和新 軍這兩條路線,並在本質上,使得湘、淮軍的軍事文官,演化為北洋的 政客軍人─而這個由軍事制度影響軍事政府的歷程,就是晚清至北洋八 十七年間歷史的基礎脈絡。 請思考: 研究歷史時,應該做出是非判斷嗎?如果要,標準是什麼?如果不要, 研究歷史的目的是什麼? 軍學理論上,向分陸權和海權兩種戰略思維,你認為中國政府應該朝向 哪條路線發展? 第二週:太平天國與地方團練,1850-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