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一中2009届高三一模(200.3)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塑造溯源宿将夙兴夜寐 B.点缀坠落赘言椎心泣血 C.讣告驸马馥郁赴汤蹈火 D.整饬不啻炽烈叱咤风云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置身在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时候,仿佛先辈们的呐喊和弥漫的销烟在一次次地净化我 的灵魂 B.恶性事故发生后,他迅速赶赴现场坐阵指挥,直到被困井下的矿工全都脱离危险才 最后离开。 C.虽然文言文学习有一些困难,但只要潜心其中,由流溯源,就一定能觅得学习文言 文的津梁,汲取古代经典的智慧 D.面对极少数“台独”分子的顽固立场,海峡两岸所有的炎黄子孙都义愤填赝,纷纷 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个个伶牙俐齿,说起话来如下坂走丸,倒挂长江。(口若 悬河 B.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飘逸,将 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浓墨重彩) C.虽然有数百篇小小说佳作被选入多种典藏版和进入语文教材,但真正可能被写进文 学史的却实属风毛麟角。(恒河沙数) D.古人做学问讲究“博学”、“转益多师”,今人求学也应该向古人学习,博学之, 深思之,多方求证,不可师心自用。(妄自菲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残联为培养残疾青少年的自强意识和肢体康复训练,挑选了十余名5周岁到16 周岁的肢体残疾青少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B.吴大伯表示,作为一个退休干部,支持环保是每个公民应该具有的环保意识,而落 实到实际中,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C.最近5年来,隧着市民收入增加,银行开通的理财渠道非常多。除了传统的投资方 式外,股票、基金以及各种形式的理财方式越来越吸引市民 D.今日中国人,不再视竞争如敌对,视落后如失败,视空手而归如耻辱,因为他们相 信,一个强大国家的内涵无需金牌奠基,一个洋溢着人性光辉的民族更具魅力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面对大灾大难,大悲大哀,心中的情绪、情感要流淌,思想信念要表达 ①于是,呐喊成诗,我们要团结,要坚强,民族凝聚的呼声化作祖国坚韧的形象,变为 诗人们的亢吟雄唱 ②于是,忧思成诗,对人类生存和生命本质意义的反思、忧患、理性、情怀、觉悟,也 化作万般倾诉、叙说
浙江省嘉兴一中 2009 届高三一模 (2009.3)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塑.造 溯.源 宿.将 夙.兴夜寐 B.点缀. 坠.落 赘.言 椎.心泣血 C.讣.告 驸.马 馥.郁 赴.汤蹈火 D.整饬. 不啻. 炽.烈 叱.咤风云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置身在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时候,仿佛先辈们的呐喊和弥漫的销烟在一次次地净化我 的灵魂。 B.恶性事故发生后,他迅速赶赴现场坐阵指挥,直到被困井下的矿工全都脱离危险才 最后离开。 C.虽然文言文学习有一些困难,但只要潜心其中,由流溯源,就一定能觅得学习文言 文的津梁,汲取古代经典的智慧。 D.面对极少数“台独”分子的顽固立场,海峡两岸所有的炎黄子孙都义愤填赝,纷纷 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个个伶牙俐齿,说起话来如下坂走丸 ....,倒挂长江。(口若 悬河) B.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飘逸,将 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浓墨重彩) C.虽然有数百篇小小说佳作被选入多种典藏版和进入语文教材,但真正可能被写进文 学史的却实属风毛麟角 ....。(恒河沙数) D.古人做学问讲究“博学”、“转益多师”,今人求学也应该向古人学习,博学之, 深思之,多方求证,不可师心自用 ....。(妄自菲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残联为培养残疾青少年的自强意识和肢体康复训练,挑选了十余名 5 周岁到 16 周岁的肢体残疾青少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B.吴大伯表示,作为一个退休干部,支持环保是每个公民应该具有的环保意识,而落 实到实际中,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C.最近 5 年来,隧着市民收入增加,银行开通的理财渠道非常多。除了传统的投资方 式外,股票、基金以及各种形式的理财方式越来越吸引市民。 D.今日中国人,不再视竞争如敌对,视落后如失败,视空手而归如耻辱,因为他们相 信,一个强大国家的内涵无需金牌奠基,一个洋溢着人性光辉的民族更具魅力。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 分) 面对大灾大难,大悲大哀,心中的情绪、情感要流淌,思想信念要表达。 ①于是,呐喊成诗,我们要团结,要坚强,民族凝聚的呼声化作祖国坚韧的形象,变为 诗人们的亢吟雄唱。 ②于是,忧思成诗,对人类生存和生命本质意义的反思、忧患、理性、情怀、觉悟,也 化作万般倾诉、叙说
③《离骚》成于楚难,《胡笳十八拍》赋于流离,苦难出诗人,这已被以往的历史无数 次地证明过 ④于是,苦难成诗,对遇难者的哀悼、哀思化为诗篇,把全民族心中的伤痛凝于笔端, 化作诗 6.“问卷前言”主要是对调査目的、意义等的说明,文字必须简明易懂,能激发起被调查 者的兴趣。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为《“你对‘限塑令’了解多 少”问卷调查表》写一段“问卷前言”。要求语言简洁、得体,交代清楚相关内容,80 字左右。(5分) 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新·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当时这无异于 场科技革命。可令舒施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纪念塑料袋“百岁诞辰”时,这项发 明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2008年6月1日,我国“限塑令 已正式实施,“限塑令”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然而,对 “限塑令”认识不到位的人仍为数不少 问卷前言: 7.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学生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一段评语 要求:(1)写出存在问题并略作评价:(2)总结出对写作的感悟。(不超过80字,标点不 计。)(4分) 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 丽的幻想在飘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热的心。 、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在当代,随着消费性大众文化的兴起,在美学上也出现了“身体美学”转向。身体 美学反对传统的理性主义的意识美学,肯定审美的身体性,从而为满足感官欲望的大众 文化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身体美学既有历史的和理论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着思想上 的偏颇和实践上的消极作用。因此,应该科学看待审美的身体性,并且建立一个健全的 身体美学 与西方传统意识哲学和意识美学不同的是,由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性 质,中国美学也具有身体性的主体间性。中国美学没有把身体与心灵、身体与自然完全 分开,认为人的身体与自然是互相感应、互相融合的。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既不是客观的 摹仿论,也不是主观的表情论,而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感应的感兴论。它认为自然不是 死寂的客体,自我也不是封闭的主体,两者都是有生命的存在,它们之间能够相互激发 从而进入审美状态。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个贯 通人与世界之间的“气”,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而是一种原初生命力。在气的鼓动之 下,人与世界都是富有生气的主体,它们互相感应而生产美感,而美感的表达是身体性 的“形诸舞咏”。中国很多美学范畴都带有身体因素,如用“味”来比喻审美就带有身 体的因素。即使是在视觉艺术范围之内,中国美学也仍然强调整个身体的参与。山水画 领域有一个说法叫“人在画中游” 游”不仅是指精神的“逍遥”,它同时也说明 绘画独特的空间性,它成为身体主体交游的对象。此外,中国美学还讲究身体修炼方法, 如“心斋”、“坐忘”、“禅定”等。因为身体是和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精神的领 会也需要身体的协调。这种身体的修炼并不是要压制身体,而是让身体处于与精神和谐 的境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审美状态,它是对身体的提升 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人具有身体性,因此审美就是 要使身体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如何才能实现身体的解放呢?首先要肯定身体的权利
③《离骚》成于楚难,《胡笳十八拍》赋于流离,苦难出诗人,这已被以往的历史无数 次地证明过。 ④于是,苦难成诗,对遇难者的哀悼、哀思化为诗篇,把全民族心中的伤痛凝于笔端, 化作诗。 6.“问卷前言”主要是对调查目的、意义等的说明,文字必须简明易懂,能激发起被调查 者的兴趣。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为《“你对‘限塑令’了解多 少”问卷调查表》写一段“问卷前言”。要求语言简洁、得体,交代清楚相关内容,80 字左右。(5 分) 1902 年 10 月 24 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新·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当时这无异于 一场科技革命。可令舒施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纪念塑料袋“百岁诞辰”时,这项发 明被环保组织评为“20 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2008 年 6 月 1 日,我国“限塑令” 已正式实施,“限塑令”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然而,对 “限塑令”认识不到位的人仍为数不少。 问卷前言: 7.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学生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一段评语。 要求:(1)写出存在问题并略作评价;(2)总结出对写作的感悟。(不超过 80 字,标点不 计。)(4 分) 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 丽的幻想在飘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热的心。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在当代,随着消费性大众文化的兴起,在美学上也出现了“身体美学”转向。身体 美学反对传统的理性主义的意识美学,肯定审美的身体性,从而为满足感官欲望的大众 文化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身体美学既有历史的和理论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着思想上 的偏颇和实践上的消极作用。因此,应该科学看待审美的身体性,并且建立一个健全的 身体美学。 与西方传统意识哲学和意识美学不同的是,由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性 质,中国美学也具有身体性的主体间性。中国美学没有把身体与心灵、身体与自然完全 分开,认为人的身体与自然是互相感应、互相融合的。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既不是客观的 摹仿论,也不是主观的表情论,而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感应的感兴论。它认为自然不是 死寂的客体,自我也不是封闭的主体,两者都是有生命的存在,它们之间能够相互激发, 从而进入审美状态。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个贯 通人与世界之间的“气”,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而是一种原初生命力。在气的鼓动之 下,人与世界都是富有生气的主体,它们互相感应而生产美感,而美感的表达是身体性 的“形诸舞咏”。中国很多美学范畴都带有身体因素,如用“味”来比喻审美就带有身 体的因素。即使是在视觉艺术范围之内,中国美学也仍然强调整个身体的参与。山水画 领域有一个说法叫“人在画中游”, “游”不仅是指精神的“逍遥”,它同时也说明 绘画独特的空间性,它成为身体主体交游的对象。此外,中国美学还讲究身体修炼方法, 如“心斋”、“坐忘”、“禅定”等。因为身体是和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精神的领 会也需要身体的协调。这种身体的修炼并不是要压制身体,而是让身体处于与精神和谐 的境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审美状态,它是对身体的提升。 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人具有身体性,因此审美就是 要使身体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如何才能实现身体的解放呢?首先要肯定身体的权利
祛除意识对身体的压制。当代大众文化以其消遣娱乐作用满足了人的感性需要,从而在 一定程度上解除了理性的压抑,因此具有某种历史的合理性。但是,在消费主义时代, 狂歌劲舞、身体写作、选美选秀、性感时装等成为时尚,人们被欲望盲目地支配,而精 神沉沦。这意味着身体并没有真正获得解放,而是由被理性支配变成被欲望支配。因此, 身体美学在肯定身体的合法性的同时,也不应该仅仅为这种片面的身体实践辩护,而是 要在肯定审美的身体性的时候,坚持精神性的主导性,或者说审美是被精神升华了的身 体性,而不是单纯的欲望身体性,从而引导人们摆脱身心对立,在审美创造中实现身心 和谐与同一,获得身体的真正自由。同一的身体美学还要克服片面的主体性,回归身体 主体间性。身体性不是与世界对立的,不是为了满足身体欲望而向世界索取,而是在精 神与身体的高度和谐状态下,尊重世界的主体性,感应世界的灵性,人与世界和谐共生 这就是大卫·格里芬说的人与自然的“复魅”,也就是海德格尔说的“天地人神”和谐 共在的“诗意地栖居”。 (选自2008年7月《光明日报》,有删节) 8.下列行为或感受中,身体并没有真正获得解放的一项是() A.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B.人在画中游 C.“心斋”、“坐忘”、“禅定” D.身体写作、选美选秀 9.不属于作者认为是“健全的身体美学”的一项是( A.要肯定身体的权利,祛除意识对身体的压制。身体要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B.在肯定审美的身体性的时候,坚持精神性的主导性,实现身心和谐与同一,获得身 体的真正自由 C.因为身体是和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精神的领会也需要身体的协调。当代大众文 化如狂歌劲舞等成为时尚满足了人的感性需要。 D.在精神与身体的高度和谐状态下,尊重世界的主体性,感应世界的灵性,人与世界 和谐共生。 10.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在原初生命力的鼓动之下,人与世界都是富有生气的主体,它们互相感应而生产美 感,进而“形诸舞咏”,用身体表达美感。 B.中国美学讲究的身体修炼方法,并不是要压制身体,而是让身体处于与精神和谐的 境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审美状态,它提升了人的审美能力 C.大卫·格里芬说的人与自然的“复魅”是指在精神与身体的高度和谐状态下,尊重 世界的主体性,感应世界的灵性,人与世界和谐共生。 D.海德格尔主张的“天地人神”和谐共在的“诗意地栖居”与大卫·格里芬主张的人 与自然的“复魅”,其本质是一样的。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感兴论”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 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 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 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
祛除意识对身体的压制。当代大众文化以其消遣娱乐作用满足了人的感性需要,从而在 一定程度上解除了理性的压抑,因此具有某种历史的合理性。但是,在消费主义时代, 狂歌劲舞、身体写作、选美选秀、性感时装等成为时尚,人们被欲望盲目地支配,而精 神沉沦。这意味着身体并没有真正获得解放,而是由被理性支配变成被欲望支配。因此, 身体美学在肯定身体的合法性的同时,也不应该仅仅为这种片面的身体实践辩护,而是 要在肯定审美的身体性的时候,坚持精神性的主导性,或者说审美是被精神升华了的身 体性,而不是单纯的欲望身体性,从而引导人们摆脱身心对立,在审美创造中实现身心 和谐与同一,获得身体的真正自由。同一的身体美学还要克服片面的主体性,回归身体 主体间性。身体性不是与世界对立的,不是为了满足身体欲望而向世界索取,而是在精 神与身体的高度和谐状态下,尊重世界的主体性,感应世界的灵性,人与世界和谐共生。 这就是大卫·格里芬说的人与自然的“复魅”,也就是海德格尔说的“天地人神”和谐 共在的“诗意地栖居”。 (选自 2008 年 7 月《光明日报》,有删节) 8.下列行为或感受中,身体并没有真正获得解放的一项是( ) A.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B.人在画中游 C.“心斋”、“坐忘”、“禅定” D.身体写作、选美选秀 9.不属于作者认为是“健全的身体美学”的一项是( ) A.要肯定身体的权利,祛除意识对身体的压制。身体要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B.在肯定审美的身体性的时候,坚持精神性的主导性,实现身心和谐与同一,获得身 体的真正自由。 C.因为身体是和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精神的领会也需要身体的协调。当代大众文 化如狂歌劲舞等成为时尚满足了人的感性需要。 D.在精神与身体的高度和谐状态下,尊重世界的主体性,感应世界的灵性,人与世界 和谐共生。 10.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原初生命力的鼓动之下,人与世界都是富有生气的主体,它们互相感应而生产美 感,进而“形诸舞咏”,用身体表达美感。 B.中国美学讲究的身体修炼方法,并不是要压制身体,而是让身体处于与精神和谐的 境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审美状态,它提升了人的审美能力。 C.大卫·格里芬说的人与自然的“复魅”是指在精神与身体的高度和谐状态下,尊重 世界的主体性,感应世界的灵性,人与世界和谐共生。 D.海德格尔主张的“天地人神”和谐共在的“诗意地栖居”与大卫·格里芬主张的人 与自然的“复魅”,其本质是一样的。 1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感兴论”的理解。(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 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 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 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
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 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 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 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 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 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 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妺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 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 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一—“父亲” 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 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 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 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 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 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 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 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 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 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 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 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 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 着死者说:“再见!
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 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 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 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 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 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 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 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 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 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 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 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 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 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 5 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 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 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 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 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 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 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 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 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 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 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 2.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理解。(3分) 13.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最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14.小说的内容十分感人,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阅读感悟。(不超过30字)3分) 15.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 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作探究。(4分) 16.这篇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 公姓陈氏,自颍川来,讳京。(大历元年)举进士,为太子正字、成阳尉、太常博士 秘书少监。自考功以来,凡四命为集贤学士。德宗登遐,公病痼,舆曳就位,备哀敬 之节,由是滋甚,遂以所居官致仕。贞元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终于安邑里妻党之室 无子。 大历中,公始来京师,中书常舍人衮,杨舍人炎读其文,惊以相视曰:“子云之徒 也。”常以兄之子妻公,由是名闻。游太原,太原尹喜曰:“重客至矣。”授馆致饩 厚以泉布献焉。公曰:“非是为也,某尝为《北都赋》未就,愿即而就焉。其宫室城郭 之大,河山之富,关闬之壮,与其土疆之所出,风欲之所安,王业之所兴,苟得闻而睹 之足矣。若曰受大利,是以利来,盖异前志也。吾不能,敢辞。”遂逆大河,逾北山, 仿佯而归。《赋》成,果传天下。为咸阳尉,留府廷,主文章,决大事 泾人作难,公徒行以出,奔问官守。段忠烈之死,上议罢朝七日。宰相曰:“不 可,方居行宫,无以安天下。”公进曰:“是非宰相之言。天子褒大节,哀大臣,天下 所以安也,况其特异者乎?”上用之 巡狩所至,上行罪己之道焉,曰:“凡我执事之臣,无所任罪。予惟不谨于理而有 是也。”将复前之为相者。公曰:“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慝焉,德至厚也,而为相者复 是无以大警于后,且示天下。”率其党争之。上变于色,在列者成凶而退。公大呼曰 “赵需等勿退!”遂进而尽其辞焉。不果复 初礼部试土,有与亲戚者,则附于考功,莫不阴授其旨意而为进退者。及公则否, 卓然有有司之道,不可犯也。 公有文章若干卷,深茂古老,慕司马相如、扬雄之辞,而其诂训多《尚书》《尔雅》 之说,纪事朴实,不苟悦于人,世得以传其稿。 注:①登遐:特指帝王之死。②建中四年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反,犯京师。戊申, 德宗幸奉天。庚戌,朱此杀司农卿段秀实。③引慝:承认罪过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馆致饩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 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 12.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理解。(3 分) 13.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最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4.小说的内容十分感人,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阅读感悟。(不超过 30 字)(3 分) 15.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 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作探究。(4 分) 16.这篇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 (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1 题。(18 分)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 公姓陈氏,自颍川来,讳京。(大历元年)举进士,为太子正字、成阳尉、太常博士、 秘书少监。自考功以来,凡四命为集贤学士。德宗登遐① ,公病痼,舆曳就位,备哀敬 之节,由是滋甚,遂以所居官致仕。贞元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终于安邑里妻党之室。 无子。 大历中,公始来京师,中书常舍人衮,杨舍人炎读其文,惊以相视曰:“子云之徒 也。”常以.兄之子妻公,由是名闻。游太原,太原尹喜曰:“重客至矣。”授馆致饩., 厚以泉布献焉.。公曰:“非是为.也,某尝为《北都赋》未就,愿即而就.焉。其宫室城郭 之大,河山之富,关闬之壮,与其土疆之所出,风欲之所安,王业之所兴,苟得闻而睹 之足矣。若曰受大利,是以利来,盖异前志也。吾不能,敢辞。”遂逆大河,逾.北山, 仿佯而归。《赋》成,果传天下。为咸阳尉,留府廷,主文章,决大事。 泾人作难,公徒行以出,奔问官守。段忠烈之死,上议罢朝七日② 。宰相曰:“不 可,方居行宫,无以安天下。”公进曰:“是非宰相之言。天子褒大节,哀大臣,天下 所以安也,况其特异者乎?”上用之。 巡狩所至,上行罪己之道焉,曰:“凡我执事之臣,无所任罪。予惟不谨于理而有 是也。”将复.前之为相者。公曰:“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慝③ 焉,德至厚也,而为相者复, 是无以大警于后,且示天下。”率其党争之。上变于色,在列者成凶而.退。公大呼曰: “赵需等勿退!”遂进而尽其辞焉。不果复。 初礼部试士,有与亲戚者,则附于考功,莫不阴授其旨意而为进退者。及公则否, 卓然有有司之道,不可犯也。 公有文章若干卷,深茂古老,慕司马相如、扬雄之辞,而其诂训多《尚书》《尔雅》 之说,纪事朴实,不苟悦于人,世得以传其稿。 注:①登遐:特指帝王之死。②建中四年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反,犯京师。戊申, 德宗幸奉天。庚戌,朱此杀司农卿段秀实。③引慝:承认罪过。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馆致饩. 饩:赠送